创新阅读思维能力培养策略简论.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741009 上传时间:2019-09-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阅读思维能力培养策略简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创新阅读思维能力培养策略简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创新阅读思维能力培养策略简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创新阅读思维能力培养策略简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创新阅读思维能力培养策略简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创新阅读思维能力培养策略简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阅读思维能力培养策略简论.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创新阅读思维能力培养策略简论摘要:在语文教学中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创新阅读动机;了解创新思维取向,开拓创新阅读新路两个方面探究创新阅读思维能力的培育策略,以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与主动,提高学生阅读思维能力,使其受到更好的文化薰陶和美育教化。关键词:创新;阅读思维能力;培养策略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世界各国为了提升竞争力而把阅读置于重要地位,提倡阅读学会阅读的风潮方兴未艾,每年4月23日的“世界读书日”应运而生。但由于竞争的重压和现代电子传媒声光影像的刺激,当下我们大多数阅读活动失去了它应有的风采,正变得功利化和边缘化。作为我们民族未来的中学生,他们的思维训练也日渐脱离书面阅读。在实践语文教学这

2、一神圣使命的过程中,尝试从以下几方面探究创新阅读思维能力的培育策略,以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与主动,提高学生阅读思维能力,使其受到更好的文化薰陶和美育教化。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创新阅读动机对中学生而言,阅读可以使他们间接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精彩、历史的厚重、道义的神圣和生命的价值;可以调动起他们心灵中诸如悲悯、感恩、爱与坚强等美好情愫,进而奠定牢固的人文底蕴,影响人生让生命更惬意美好、更丰富有趣。二、了解创新思维取向,开拓创新阅读新路创新思维是在突破思维定势过程中形成的,思维定势是囚禁创新思维的牢笼,只有突破思维定势,才能产生创新思维。在阅读教学中应着重发展好以下四类创新思维形式。一是活化思维。

3、阅读教学中有深度的提问和环环相扣的提问可以激活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容易使学生在释疑过程中获得阅读的高峰体验。因此,教师在提问设计上,须巧用心思,由浅入深,深入浅出,点拨启发,引导学生思维脉络,以收学生思维活化之效。二是比较思维。比较阅读不仅可以扩充教学容量,更有助于学生准确把握文本,拓展阅读思路,提高鉴赏能力和探索问题的兴趣。三是发散思维。这种思维可使知识产生由点到面、由此及彼的链接,既可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又可充分体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促使学生广泛地课外阅读,从而拓展了语文学习空间。四是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截然相反,这种思维可以培养学生比较、鉴别、分析能力,发展出多元丰富的思维向度和独

4、立的主体意识。了解了以上创新思维的主要类型,那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培育学生创新阅读的思维能力呢?1、质疑。即改变单一思维解读的思维模式,训练学生在阅读中大胆进行逆向或多向思考,多问“为什么”,以批判的态度去阅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多问自己:“我”对作品有什么看法?“我”的判断和作者有什么不同?“我”的疑问有什么独到之处?在美中寻找丑,在丑中发现美;在众人肯定时提出否定意见,在众人否定时力排众议;可推陈出新,也可新中求奇,经常反思,有助于学生批判思维的养成。质疑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顺向质疑法,如: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为什么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邓拓为什么说读书要“不求甚解”。二是逆

5、向质疑法。即在文本思想及传统认知基础上,提出文中没有或与传统认识相反的问题的方法。这种“反弹琵琶”式的思维形式亦有助于发展推理和想象能力。三是比较质疑法,即通过比较提出问题。如:愚公为什么要决意移山而不移“屋”;为什么黛玉刚进贾府时对贾母说自己“只刚念了四书”而对宝玉却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2、移情。即读者阅读时在理性的认知之外,加上的感性的想像和联想。教育专家朱小蔓女士说:“情感的诱导作用是在与想像的连接中实现的,情感可以激发想像力,使思维创造得到很好发挥。”想像能打破时空限制,使思维“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它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所以

6、,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体验,进行天上人间、古今中外的广泛联想和想象,从而激活思维,孕育出创新因子。想象比联想更进一层,它把记忆表象改造成新形象,通过它领会到蕴藏在深处的言外意、弦外音。例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李后主浪漫的想象;“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杜甫现实的想象;“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辛弃疾理想的想象。“踏花归去马蹄香”的典故和“深山隐古寺”的故事似乎更能说明想象的作用。3、补白。由于文本是借助语言来描述形象和感受,本身具有间接性,加上作者写作中讲究用语的含蓄,结构的精巧与审美感受的需要,往往曲笔成文,留给读者充分想

7、像空间。“补白”就是引导学生对文本含蓄简省之处进行大胆联想、想像、补充,从而发掘出文本更广阔的世界和更深邃的思想。这样对文本“空白”的再创造,无疑是对学生阅读创新素质的很好培养。如祝福中鲁四老爷说:“可恶然而。”黛玉临终前高叫:“宝玉,宝玉,你好”便浑身冷汗,不作声了。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语境暗示对以上几处“空白”进行填补,进而会更深入地领会文本意蕴。4、渗透。世界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着的,文本内容所涉及的信息也存在着交叉渗透的关系。学生在长期的阅读中所感受到的文学形象,会如浮雕般深嵌在学生的脑海里并丰富着学生的心灵:秋水蒹葭是纯情的象征,红豆明月是思念的归属、南山清流是隐逸的化境意象经过情感的渲染

8、和时间的渗透便定格为特定的文化符号。学生对文本艺术形象感知、理解、鉴赏时,渗透进自己的生活与情感体验,借助联想、想像形成形象思维,捕捉到文本的“神髓”,获得审美愉悦。文学鉴赏就主要是一种形象思维渗透的过程。对文章中的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场面描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用自己的体验和情感进行形象再现,从而产生如见其景,如聆其声,如临其境的感性认识。对于精彩的细节描写,在形象再现的同时还要“虚心涵咏”、细细咀嚼。三千多年前,古希腊教育家普罗塔戈曾经讲过一句话:“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被点燃的火把。”对教育而言,那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正是学生们大脑中的创新思维。培育学生创新阅读思维能力,也许就是那朵点燃智慧火把的星星之火。涟江为区内地表水的主要排水通道,隧道设计标高高于最低排水基准面,隧道区山脊内沟谷多为季节性冲沟,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水量小,受季节影响明显,地表水不发育,地表水对隧道施工及运营无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