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优化高中英语作业批改的研究该课题的选题理由.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740022 上传时间:2019-09-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优化高中英语作业批改的研究该课题的选题理由.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关于优化高中英语作业批改的研究该课题的选题理由.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关于优化高中英语作业批改的研究该课题的选题理由.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关于优化高中英语作业批改的研究该课题的选题理由.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关于优化高中英语作业批改的研究该课题的选题理由.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优化高中英语作业批改的研究该课题的选题理由.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优化高中英语作业批改的研究该课题的选题理由.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优化高中英语作业批改的研究涟江为区内地表水的主要排水通道,隧道设计标高高于最低排水基准面,隧道区山脊内沟谷多为季节性冲沟,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水量小,受季节影响明显,地表水不发育,地表水对隧道施工及运营无影响。5该课题的选题理由:1 批改作业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中学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除了在课堂上需要进行大量的口头操练外, 还需要布置足量的笔头练习, 以巩固所学的内容。批改作业是教师的常规工作之一, 是培养学生独立应用所学的知识, 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课内所获知识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教师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 可以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消化理解的程度, 这样有利于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通过

2、布置和批改作业,可以及时让学生复习和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了解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补救。由此可见, 英语教师批改作业对英语课堂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2 传统的作业批改方式效果欠佳。布置作业是为了让学生巩固学习的知识,教师批改作业的目的是为了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及时纠正错误。然而,一些教育家和教师在实践中发现,教师辛苦地批改作业对学生来说促进不大,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最令人伤心的是, 教师们花了很多心血批改的作业一旦分发给学生, 学生经常把作业本往书包里一塞或最多看看自己做对了几道题, 很少留意错在什么地方, 更不会去追究错误的原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

3、力没有得到发挥。这样就形成了作业的“恶性循环”,使教师的劳动收效甚微。教育家段力佩曾指出:教师本本改,细细批,学生发到手只是看一看得几分。这样就起不了批改的作用。因此,优化作业的批改,提高作业批改的效果成为一个英语教学中重要的问题。3 减轻教师工作和心理压力,防止职业倦怠。随着课文程度的加深, 作业的内容越来越复杂, 份量也越来越多。许多教师整天被“埋在作业本子里”,没有充裕的时间去备课、钻研教材及教法。教师为作业批改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郭文安著. 国民素质建构与基础教育改革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145. 研究反映,教师的工作是超负荷的,而作业批改是教师工作超负荷的主要

4、原因之一。另外, 李君兰,于近仁. 中小学教师心理压力状况的调查与研究J. 教师教育研究, 2003年第6期.有一些研究认为,教师负担过重以及工作中大量无创造性、重复性、繁重的劳动是给教师身心健康带来了危害,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感的重要原因。 陈洵. 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心理压力探析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5年第5期.还有的研究发现,新课改实施后,大多数教师反映备课时间和作业评阅时间都增加了,工作负担明显加重。很多教师在反映负担重的同时,也感到心理压力很大。因此,优化作业的批改,提高批改作业的效率成为教师工作中一个的急需解决问题。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传统的英语作业批改方式与讲究教学效

5、率、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不相适应。而教师的心理问题也日益成为各学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身心愉悦,心理健康的老师才能更好的投入教学,还可以杜绝师源性的心理问题。所以,优化作业的批改,提高作业批改的效果和效率就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症结所在。该课题的理论依据: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就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用S来表示,又称联结主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桑代克、华生、斯金纳等。1.1桑代克的学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依据用动物所作的实验,提出了自己的学习理论。最著名的实验是用猫作的迷箱实验。一只饥饿的猫被关进一个迷箱里,箱外放有食物,作为猫逃出迷箱的奖赏。开始时,饥饿的猫

6、在箱子里乱抓乱跳,偶然地碰到了箱子的门闩装置,便得以逃脱,吃到食物。当第二次、第三次将猫放进箱子里,猫触碰门闩装置并逃出箱外所需的时间越来越少。最后经过次的练习,猫似乎学会了如何逃出箱子的办法,不再乱抓乱碰。猫学会了门闩装置与逃出箱外吃到食物之间的“联结”。通过这个实验,桑代克认为,学习就是通过“试误”建立起情境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学习是一个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学习即联结,心即人的联结系统”。“从个字母到科学或哲学,其本身都是联结造成的”,“人之所以善于学习,就是因为他形成了许多联结”。根据这些认识,桑代克提出了三条学习律:准备律在实验中,为了保证猫产生学习行为,必须让它处于饥饿状态,如果

7、猫吃得很饱,就会在迷箱里睡觉。学习首先必须解决动机问题,人类学习也是如此。联结的加强和削弱取决于学习者的心理准备和心理调节。当任何传导单位准备传导时,给予传导就引起满意;当任何传导单位不准备传导时,勉强要它传导就引起烦恼。效果律为了保证学习的发生,除了要让猫处于饥饿状态,解决动机外,食物是必需的。得到食物是一种奖赏。一个联结形成时,伴随着令机体满意的情况时,该联结得到增强;反之伴随着烦恼的情况下,该联结受到削弱。练习律包括应用律和失用律。一个联结形成以后若加以应用,这个联结就得以增强(应用律);反之,如不应用,这个联结就会减弱(失用律),强调练习的重复次数要多,而间隔的时间要短。除了上述三条学

8、习律以外,桑代克还提出了五条学习原则:多重反应原则学习者对同一刺激情境可能会作出多种多样的反应。当某种反应不能产生满意效果时,学习者就会作出其它反应,只到满意为止。态度原则态度是行为反应倾向,对于反应的始发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学习者的态度在决定行为和保证行动获得成功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选择性反应原则有机体在学习时往往会有选择地对情境中的刺激因素作出反应。猫在迷箱里一开始就把注意力集中在门上,而对装置的其它部位并不感兴趣。这是对情境中刺激因素的分辨能力。同化原则当有机体对新的刺激情境作出反应时,这种反应往往是与他在以往类似情境中已经习得的反应相类似的。也就是说,学习者能从已有的经验中,找出与新情境相

9、似的因素,作出与以往类似的反应。联想性转换原则如果有、两个刺激物经常同时在学习者面前呈现,并且都受到了学习者的注意,在以后只出现其中任何一个刺激物,都能引起学习者当初的反应。例如,在猫的面前拎一条鱼,同时说:“站起来”,经过多次训练,以后只要说“站起来”,猫就会有起立的反应。 桑代克提出的练习律从实质上看就是作业,老师在课堂上教授了知识,课后要进行巩固和练习,学生可以通过作业检验学习的知识是否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是怎么样的,有哪些知识点没有弄明白,这样学生可以及时向老师提问,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查漏补缺;桑代克提出的效果律中的“奖赏”可以在作业层面上可以归纳为教师的批改。教师如何批改、批改是否及时

10、(即反馈是否及时)、批改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关注等问题都有效果律中“奖赏”的作用。因此从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桑代克的学习理论中教师对于作业的批改是个很重要的问题。1.2斯金纳的学习理论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于1938年用自己设计的“斯金纳箱”对白鼠进行实验,箱内有一个杠杆,如果白鼠按压杠杆,就会带动一颗小食物丸子掉进食槽,作为按压杠杆的报偿。白鼠在箱内从不知道杠杆的作用到学会通过按压杠杆来获取食物,就是形成了“操作性条件反射”,或叫“工具性条件反射”。在斯金纳的学习理论中,强化的观点占有主要地位。他把学习定义为“反应概率上的一种变化”,例如,白鼠在箱中变得越来越频繁地按压杠杆,这就是学会了“按压杠

11、杆取食物”的动作。他还认为,学习心理学的研究,就是要指明这种反应概率变化的条件。这种条件就是他所说的强化物,强化是塑造行为和保持行为不可缺少的。斯金纳的学习理论在现代教育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机器教学与程序教学斯金纳认为,白鼠按压杠杆的操作条件反射原理足以说明人类的复杂学习,动物学习实验中发现的学习规律适用于人类学习及对学生的教学,他试图创造一种获取知识的特殊教学方法。从50年代起,他积极提倡机器教学和程序教学,引起了强烈反响,得到了广泛支持。教学机器是一种自我教学装置。斯金纳设计了用于算术、阅读、拼写和其它学科教学的机器。教学机器的工作原理是,机器的框面上半部分呈现一段课文的文字,这是“刺激”

12、。学生仔细看懂后,在框面下半部分的右边空白处写上自己的答案,这是“反应”。然后,随着印刷纸带的推进,框面下半部分的左边出现正确的答案,向学生直接提供反馈信息,这就是“强化”。连续几个这样的框面组合在一起,就足以对所要传授的知识进行展示与详细说明。这种程序经常在介绍过新信息之后,很快用各种不同方式对给定的一个原理或信息施行测验,并对前面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斯金纳认为,教学机器甚至能胜过普通教师,因为任何教师都有不能象教学机器那样对每个学生的反应非常及时地作出判断和反馈,肯定正确答案,纠正错误答案。斯金纳的机器教学后来发展成为程序教学。他认为,学习的关键不在于机器,而在于如何呈现教材,即设计出恰当

13、的程序化教材。斯金纳总结了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小步子呈现。按照知识内在逻辑性,编写出一系列“问题答案”的框面,从易到难。从一个框面到另一个框面的步子不能迈得太大,要小步子前进。积极反应。学生要对程序中的每个框面做出主动、积极的回答。及时反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提供标准答案。自定步调。让学生自己确定适合自己的学习速度和进度。提高效果。对问题的安排要尽量做到使学生能够作出正确反应,错误率降到最低程度。对学习勤奋而效果好的学生,提供表扬、奖励。斯金纳的程序教学对现代教育有着很大的影响。个别化教育思想和计算机辅助教学,都继承了程序教学中的有益思想和技术。我国心理学家卢仲衡在20多个省、市、自治区大规模开

14、展的“初中教学自学辅导实验”,所采用的教学技术就是遵循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的。从斯金纳的理论中我们仍然能看到作业批改的重要性。“强化”是作业批改在斯金纳理论的代名词。白鼠在收到“刺激”后,做出一个“反应”,如果该“反应”是实验者预期的,那么就给予“正强化”,如果不是实验者预期的就给予“负强化”,经过多次重复,白鼠习得了实验者预期的正确反应。这就如同老师上课,传授知识(刺激),学生课后进行练习(反应),然后老师批改作业(强化),正确的打(正强化),错误的打(负强化),学生在多次强化,反复练习的情况下习得正确的知识。2英语作业批改的方法2.1英语作业批改的常用方法根据对作业类型的划分, 在一般的英语

15、教学中, 大多数的教师主要批改书面作业, 包括以下几种常用方法:1. 全批全改全批全改是指教师逐本批改学生的作业, 并逐字逐句的找出每位学生作业中的每道题中的错误, 然后将普遍存在的问题归纳并及时采取措施弥补。全批全改的方式多适用于初学英语者, 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及时的发现错误, 纠正错误。2. 教师抽改教师抽改可分为抽取全班学生中的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 或者抽取全班学生作业中的某一些题目进行批改。抽样批改作业可以使教师有计划, 有重点, 灵活的掌握教学进度,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针对性的抽取平时英语成绩较差的学生的作业, 对他们进行个别指导, 促进他们的学习。当然, 抽改作业, 教师一定要有

16、计划安排, 防止漏改或反复批改某一部分学生的作业, 而使学生对抽改作业产生侥幸心理。3. 教师面批教师面批, 通俗的讲, 就是教师当着学生的面, 直接批改作业。这种批改作业的方法我们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也很常见, 在课堂或课后, 教师都可以给学生面批作业。比如, 教师已经完成了一节课的内容, 而还有剩余的时间, 那么教师就可以利用剩余的这些时间在课堂上当面给学生批改作业。因为面批是一对一的, 那么教师就可以选择学习相对较差的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 在批改的过程中当面指出错误, 立即就可以纠正。面批作业其实就是对学生进行了单独辅导, 帮助他们及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面批作业不仅可以合理的充分的利用了课堂的多余时间, 减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