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的说课课件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98739791 上传时间:2019-09-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24.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的说课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中语文的说课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中语文的说课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初中语文的说课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初中语文的说课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的说课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的说课课件(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语文的说课课件 初中语文的说课离不开好的课件。下面是推荐给大家的初中语文的说课课件,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背影是朱自清早期的的散文代表作,作品采用记实的手法,通过特定角度的背影去写父子间在那特殊的社会背景下的相怜相爱的感情。在新版教材课本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1)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认识家庭成员间的美好感情。第二单元都是以爱中心话题的,阿长与山海经、台阶、老王等,都从不同角度去赞美人性中的美。本文被选入第二课,更有利于后面几篇课文的学习,培养他们对真善美的学习和鉴别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 (2)本文描写人物特征细致,中心与段落的关系很典型,学习本文有利于

2、培养学生整体应用语文的能力。 (3)本文语言朴实,饱含情感,而且贴近生活,又位于第二课,有利于学生小学知识与中学知识的衔接。 2、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本教材的地位、作用,结合实际,我将素质教育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在特定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能力目标:通过关键语句表达特殊的感情; 德育目标:领会本文表现的父子间感情,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情感熏陶:感受父子间的浓浓亲情,联系自身,净化灵魂 3、教学重点: (1)重点文段的阅读,学习文中的细致描写,体会其中深沉的父子情。 (2)理解其中关键句的含义,体会朴实语言中饱含的深情。 4、教学难点: 中心与段落的关系,尤其二三段

3、对于表达中心的作用。 5、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听读、朗读训练、语汇积累、整体阅读、文章大致内容的理解、把握; 第二课时:重点文段的阅读、关键语句的品味、中心与段落的关系、德育教育。 二、说教法 学生情况分析:我们的学生是刚从小学升上来的山区学生,语文基础比较差、尤其体现于学法方面、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方面。根据我们学生情况、本课文的特点,按照初中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决定采用以下教法: 1、以语言品味为主,采用启发点拨法,来完成本课教学; 2、设计带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诱导学生思考,通过语言的体会

4、,解决本文重点; 3、采用比较阅读,形象的图例,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突破本文难点; 4、同时采用朗读、讨论、质疑、课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动脑动手。为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效率,采用幻灯、投影、播放录音等媒体。 三、学法指导 教与学是相长的,为了老师更好地教,学生更好地学,根据我校学生的情况、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学法方面我采用“导思点拨练”的过程,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在这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以下指导: 引导学生注意紧绕所设计的问题,扣住文中关键性语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联系自身的生活,来体会理解文中的父子情;指导学生注意体会文中语言特点,加以积累、运用,加强语文基础;指导学生注

5、意文中抓住人物特征的细节描写,把这种写法运用到具体写作中去,提高语文水平。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解释下列词语:踌躇、蹒跚、琐屑、颓唐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设计意图:反馈、巩固第一课时的教学) (二)分析第二课时内容: 1、重点研读第五段: (1)朗读第五段,紧扣“背影”找出其中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两个“黑”、三个“布”“蹒跚”、“肥胖”?“走”、“探”、“攀”、“缩”、“微倾”?(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朗读时注意文中形容词、动词的作用,通过讨论、筛选,教师点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会如何进行细致描写。) (2)作者为何看见这个“背影”,眼泪很快流下来,又为何赶紧

6、拭干了泪?(突破:让学生联系上一课时分析的家庭背景,紧扣上面的动词和形容词,来体会理解父子深情。) (3)父亲为什么“扑扑身上的泥土,感到很轻松似的”?(突破:让学生联系文中的句子“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结合上面的词语来理解,进一步体会父子深情。) (4)第五段中父亲说了几句话?从文中找出来。体会理解其中饱含的深情。 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进去吧,里边没人。 (突破:让学生联系日常生活父母亲对他们的关爱进行理解。) (设计意图:(1)(4)都是紧扣父子深情来设计的,让学生体会、理解朴实语言中的父子深情。) 2、关键句的品味: (1)前面我们通过第五段的

7、阅读,体会父亲对儿子的一片疼爱之情。那么,文中还有哪些句子表现了这种感情? A、第二段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B、第三段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颇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送我去” C、他嘱我路上要小心 (2)作者是否一开始就体会到了父亲的这种朴实疼爱之情呢?找出句子来说明。“唉,我现在想想,那时我真是太聪明了。” (3)练习(幻灯)(设计意图:通过启发性的设问方式,让学生带着理解自主找出关键句、思考,结合生活实际,通过作业,理解其中含义,体会朴实语言中深沉的情感。) 3、讨论中心与段落的关系: (1)2、3段去掉可不可以?(突破:放幻灯,

8、通过比较阅读,让学生理解2、3段的作用) (2)第四段为何不详写作者在南京与朋友的游逛?(突破:通过幻灯中的图例,帮助学生理解,突破难点。) (三)小结:本文以背影为线索,用朴实的语言,通过细致的描写,表达父子之间深沉的情感。(伴以板书,加深学生对全文整体结构的掌握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细致的描写) (四)作业: (1)“可怜天下父母心”,你一定被你的父母深深感动过,也许是一次送别,也许是一次谈话,也许是一份特殊的礼物,也许是请你叙述一次让你最为感动的事。 (2)背诵文中描写父亲背影的一段文字。(设计意图:对文中的知识进行迁移,激发他们热爱家庭、体谅父母的情感)板书设计父子情深难

9、忘背影点题家境:祸不单行、父亲疼爱儿子描写背影别前:细心关照,儿子体谅父亲买橘子(黑、布、蹒跚、肥胖、走、探、攀、缩、微倾):体贴周到再现背影思念。 【教材分析】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这是一则具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通过一个年近九十的老人带领全家人每天挖山不止,最后感动天帝,把山移走的情节,反映了人类征服自然的理想和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具有朴素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它有如下特点:浓郁的神话色彩。可读性强,易于背诵、记忆。人物形象鲜明,寓意深刻。 本篇课文安排在初中阶段最后一个文言文阅读单元,而且作为略读课处理,从编者意图及教学目标上看,是希望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让学生达到:借助书下注释及工具书,理

10、解文章内容,掌握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及意义,提高自学文言文的能力。 【学生分析】 经过两年半的初中语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数量的文言文,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并且具有基本独立的阅读欣赏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已具备了结合课文注解进行阅读,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合作的探究能力。因此本课的学习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教师重在指导,给予方法上的点拨。 【教学设想】 愚公移山是我国古代寓言中的名篇,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切磋,参照注释,疏通全文,再指导学生复述故事。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已有的知识水平,对愚公移山这则寓言故事进行理解,故教学重点放在愚公和智叟

11、两人的对比上,通过分析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从而揭示出作者的写作意图。教学难点放在愚公的“愚”和智叟的“智”的理解以及神话结尾在文中所起的作用,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本节课通过自读课文,达到对内容的理解,通过教师点拨、引发、生生互动,研析人物形象,揭示人物性格,把握主题,剖析难点,从而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通过对教材及学生的分析,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几个方面: 1.知识目标: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寓意,理解对比、衬托手法及课文以神话结尾的作用。 2.能力目标:朗读本文注意语气语调,运用辨证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情感目标:学习古代人民战胜艰难险阻

12、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二、教学重难点的分析 1.通过对情节和人物的分析,体会本则寓言中包含的深刻寓意是学习的重点。 2.愚公与智叟对待移山问题的观点孰是孰非的理解是难点。 【教学步骤】 依据教学目标,我把本节课分为五个版块: 第一版块:导入新课,激发兴趣。(3分钟) 播放江涛唱的愚公移山歌曲导入。 此设计的目的是:古老的故事加上现代流行的旋律,古今融合。别有一番风味,让学生先被乐曲震撼一下,渲染气氛,再走进文本,激活课堂,先声夺人,使学生顿生兴趣,让学生很快走入文本。 第二版块:整体把握,感知课文。(15分钟) 1.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做到声音洪亮,有节奏感,尤其要

13、注意语气、停顿。 关于这一小环节,可通过2个渠道完成:由学生提出应注意的字词读音、句内停顿及个别语句的语气处理,并朗读,教师点评。生字、生词可以参考注释、工具书等一一落实,自疏文意,有疑难之处,小组讨论解决。 2.检查练习,巩固反馈。 此部分主要让学生做学案中的基础练习,教师巡视,后评讲,重点给予学法指导。如翻译文句的方法:换、留、删、调、补这几个字的用法等,以起到强化巩固的作用。 3.再读课文,复述故事,联系语境,突破难点。 学生再读课文,对照注释,复述课文。复述的要求:语言要准确,故事情节要完整,力求生动。此部分分为2个小环节:先在小组内讲述。学生小组讲述后,推荐优秀者在全班交流。 此版块

14、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受之以渔。让学生学有所得,得之有法,让学生拿到一把开启文言文之锁的钥匙,使之能自由地阅读文言文,培养他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第三版块:合作讨论,探究质疑。(20分钟) 此版块共设置了四个问题,如下: 1.愚公移山遇到的不利条件与有利条件分别是什么? 2.文章的主人公是愚公,为什么要写智叟?对愚公移山的壮举,谈谈你的看法。 3.故事结尾写神仙把这两座大山背走了,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4.这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愚公精神有没有过时? 对于这几道题的处理方法是这样的:先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再读课文,自由思考,后小组讨论,最后大组(班级)交流,形成较统一的认识。 这四题的设计意图及处理方式分别是: 第一题:主要引导愚公移山的原因和经过。对于移山的不利的条件,学生可能对愚公其妻与智叟提出的疑问混为一谈,对此要因势利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