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大全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98739020 上传时间:2019-09-13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9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大全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自然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大全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自然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大全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自然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大全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自然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大全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大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大全(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绪论1、 地理学的学科体系 : 自然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n 自然地理学 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特征、结构及其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和演化规律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上部。n 人文地理学 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2、 自然地理学的性质:综合性、区域性1、综合性:综合性是指自然地理学多学科交叉、多要素融合的特性。2、区域性: 区域性是地理学的本质特性, 区域特征、区域联系与区域分异规律为主研究对象。3、环境性:人类生存环境是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与内容。4、

2、系统性:地球表层环境就是一个系统,可以称之为地球表层系统。系统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与结构功能性。第二章 岩石圈3、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 1、地壳 2、地幔 3、地核4、主要的造岩矿物及性质矿物名称形状颜色条痕光泽硬度解理和断口石英SiO2六方柱锥状晶体无或各种颜色无色玻璃7贝壳状断口长石KAlSi3O8柱状厚板状晶体白、肉红无色玻璃6完全解理云母KAl2Si3AlO10(OH,F)2片状白、黑无色玻璃23极完全解理方解石CaCO3菱面体晶体白白玻璃3完全解理普通辉石短柱状黑(或带微绿)浅灰绿玻璃56中等解理普通角闪石长柱状黑(或带微绿)浅灰绿玻璃56完全解理黄铁矿FeS2立方体晶体,集合体

3、为致密块状淡黄铜色黑带微绿金属66.5无解理黄铜矿CuF2S2晶体少见,常见致密块状或散粒状铜黄色黑带微绿金属34无解理5、岩石分类及特征(1) 岩浆岩(火成岩)侵入岩:深成岩和浅成岩的特征 深成岩:冷却缓慢,矿物可以充分结晶,因此晶粒粗大、结构致密;浅成岩:冷却较快,矿物不能充分结晶,因此晶粒细小。喷出岩:流纹构造、气孔构造杏仁构造(2) 沉积岩层理:水平层理、波状层理、交错层理化石: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迹(3) 变质岩:变质作用的因素(1)温度(2)压力(3)化学活动性流体:H2O、CO2变质岩的特征:板状、片状、片麻状片理构造,如板状、片状、片麻状6、地质作用的概念、分类和相互关系,为什么

4、说内力地质作用是第一营力,外力地质作用是第二营力?地质作用: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分类:7、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1)构造运动定义:由地球内力作用引起的促使岩石圈发生变位 和变形以及大洋底增生和消亡的地质作用。构造地貌:第一级:星体地貌,如大陆和大洋;第二级:大地构造地貌,如山地、平原、盆地、高原等;第三级:地质构造地貌:由不同地质构造和不同岩层的差别抗蚀能力而表现出来的地貌。根据运动方向可分为:水平运动:岩石圈物质沿地球表面切线方向运动。作用形式:水平挤压或引张力作用结果:使地表产生巨大的起伏,并形成大型的褶皱和断裂,又叫造山运动。垂直运动:岩石圈物质

5、沿地球半径方向的运动。作用结果:地壳大面积的上升和下降,形成大型的隆起和凹陷,产生海侵和海退现象,又成为造陆运动。(2)岩浆活动火山作用:岩浆沿构造软弱带上升并喷出地表。侵入作用:岩浆侵入到上覆岩层。(3)地震按成因地震分为三类:构造地震又称断裂地震,是地下岩层突然发生错断引起的地震。发生次数占地震总数的90%。火山地震火山喷发时由于气体的冲击力所引起的地震。这种地震的强度较小,发生次数占地震总数的7%。陷落地震 在石灰岩地区,岩石被地下水长期溶蚀,形成巨大的地下空洞,一旦上覆岩石的重量超过岩石的支撑能力,地表塌陷,引起地震。占地震总数的3%8、水平构造及其地貌类型、丹霞地貌定义:岩层产状近于

6、水平,岩层未发生明显变形。 原因:受内力地质作用扰动较小岩层呈整体上升或下降运动9、单斜构造及其地貌类型,单斜山、单面山、猪背岭的区别,单斜山的前坡(逆向坡)和后坡(顺向破)定义:一个地区的一系列岩层向同一方向倾斜,而岩层的倾角较小(小于25度)。成因: (1)位于褶曲的一翼或断层的一盘; (2)地层不等量抬升;(3)沉积基面倾斜,如大陆架沉积。单面山两侧的等高线疏密变化呈现明显的不对称。两坡都很陡且坡度相同的称为猪背岭10、岩层产状三要素补充:岩层产状三要素1、走向:岩层面与水平面交 线的方向,它标志 着岩层的延伸方向。2、倾向:岩层的倾斜方向。 与走向垂直。3、倾角:岩层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7、 11、褶曲的几何要素:核、翼、轴面、枢纽翼:褶曲岩层的两坡 核:褶曲岩层的的中心轴面:褶曲两翼的对称面枢纽:轴面与层面的交线12、褶曲形态:背斜、向斜13、褶曲类型按褶曲和轴面的关系:直立褶曲、倾斜褶曲、倒转褶曲、平卧褶曲根据轴线与水平面的关系:长轴褶曲(平行岭谷)、短轴褶曲、等轴褶曲(穹隆构造)直立褶曲:轴面近于直立,两翼倾向相反。倾斜褶曲:轴面倾斜,两翼岩层倾斜方向相反,倾角大小不等。倒转褶曲:轴面倾斜,两翼岩层向同一方向倾斜;平卧褶曲:轴面近于水平。长轴褶曲:枢纽近于水平延伸,两翼岩层走向平行。短轴褶曲:褶曲枢纽向一端倾伏,两翼岩层走向发生弧形合围。等轴褶曲:又称为穹隆构造,由于岩浆倾

8、入地壳使上部岩层拱起而形成。14、背斜山、向斜谷、地形倒置在年轻的褶皱构造上,由于侵蚀时间短,原始的褶皱构造未遭到明显侵蚀破坏,地表起伏与褶皱构造一致,即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在岩层的褶皱过程中,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形成节理,因而侵蚀破坏较快,从而形成谷地,称为背斜谷。相反,向斜核部因为受到挤压力作用,岩性致密,故侵蚀较慢,形成向斜山。这种内部构造与外部起伏完全相反的现象称为地形倒置。15、断裂构造及其地貌类型,断层要素、正断层、逆断层、地垒、地堑 岩层受内力作用后,当应力达到或超过岩石强度极限时,引起岩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发生破坏。岩层破裂后,两侧岩块发生显著位移的,称为断层,无位移的称为节理。

9、断层各组成部分叫断层要素,包括断层面、断层线和断层盘。断层面:岩层发生断裂时的破裂面断层线:断层面与地面的交线断盘:断层面两侧的岩块 上盘:位于断层面之上的一盘 下盘:位于断层面之下的一盘按照两盘相对位移的关系可分为: 正断层: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 逆断层: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 平推断层:断层沿水平方向相对位移地垒:由断层抬升所形成的山地,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地堑:由断层下降所形成的谷地,滇池、洱海、贝加尔湖为地堑式断层湖,汾河谷地和渭河谷 地为地堑谷。16、板块构造理论的起源和发展1、大陆漂移1915年,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的大陆和海洋的形成提出大陆漂移学说大陆漂移的证据:拟合

10、大陆的外形古气候学 各大陆上存在某一地质时期形成的岩石类型出现在现代条件下不该出现的地区:极地区分布有古珊瑚礁和热带植物化石赤道地区发现有古代的冰层古生物学大西洋两岸的古生代动物化石组合很相似南极洲有许多陆生爬行动物的化石在其它大陆上同样存在地质学北大西洋两岸具有连续性。古地极迁移 在地球磁场的影响下,磁性矿物在岩石形成时保存了地球磁场方向的古地磁记录。通过从各大陆不同时代地层里测出几千个古磁极的位置,可以推算在2亿年前的所有大陆曾是一块共同的大陆泛大陆。2、海底扩张20世纪50年代海洋科学飞速发展,海底热流测量、海底地形测量、地震分布、海底火山和深海沉积的研究结果,被普林斯顿大学的赫斯综合成

11、海底扩张的模式。赫斯用地幔对流机制来解释海底的地形标志,赫斯以开创用元素的放射性同位素测定地质体年龄的工作著称于世。地幔对流:地幔中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量,使地幔物质以每年数厘米的速度进行大规模的热循环,形成对流圈,并作用于岩石圈,成为推动岩石圈运动的主要力量。洋脊是地幔物质上涌的离散带,海沟是地幔物质下降的潋合带。大洋中脊是热流上升而使海底裂开的地方,熔融岩浆从这里喷出,推开两边的岩石形成新的海底。 3、板块构造 1965年加拿大人威尔逊将地球表层划分为若干刚性板块,确立了板块构造学的基本原理。17、板块划分: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澳大利亚板块、非洲板块、南美洲板块、北美洲板块、南极洲

12、板块18、板块的边界:离散型边界、挤压型边界、剪切型边界1、离散型边界 也叫生长边界,伴随洋壳增生和海底扩张。特点:两板块做背离运动,向两侧分离。q 大洋中脊 发生于大洋岩石圈之间,由于洋脊拉开,地幔物质上涌,形成大洋中脊,同时洋底岩石圈在大洋中脊不断增生。大西洋中脊、印度洋中脊、太平洋洋脊q 大陆裂谷带 发生在大陆岩石圈之间,使统一的大陆岩石圈板块分离。2、汇聚型边界也称消亡边界,指两个相互汇聚板块之间的边界。俯冲边界 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俯冲。 海沟岛弧(island arc)盆地系 在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俯冲处,板块俯冲带动洋底陷落,形成海沟。 而俯冲下去的大洋板块将大陆板块拱起,使陆壳抬升

13、弯曲成岛,因而在板块交汇处形成岛弧。岛弧向大洋一侧是海沟,向大陆一侧为边缘盆地,因而形成海沟岛弧盆地系。 火山地震带 板块的摩擦使岩石熔融并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海沟附近通常出现浅源地震,向陆侧依次出现中源、深源地震,构成一倾斜的震源带。(毕乌夫带)碰撞边界也称地缝合线,是两大陆板块碰撞的边界,表现为活动造山带。3、 守恒型边界 也叫平移剪切型边界,是相互滑动、剪切的两个板块之间的边界。这种板块既没有板块的生长也没有板块的消亡,但伴随有频繁的浅源地震,可发生构造形变和动力变质作用。19、板块构造理论与全球火山、地震分布 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大洋中脊地震带、大陆裂谷地震带20、绝

14、对地质年代、相对地质年代 地层:岩石圈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在一定的地质时间内形成的层状和非层状的岩石的总称。包括各种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地质年代:地壳中不同年代的岩石在形成过程中的时间和顺序。包括相对地质年代和绝对地质年代。相对地质年代只表示了地质事件或地层的先后顺序,要更确切了解地球的发展史,除了知道各种地质事件的先后顺序及大致时代外,必须定量地知道地球形成的确切年龄、地球或地壳发展演化的细节等等。 19世纪末,放射性同位素的发现,为测定岩石的绝对年龄提供了科学方法,称为同位素地质年龄测定法。 自然界放射性同位素种类很多,能够用来测定地质年代的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具有较长的半衰期;该同位素在岩石中有足够的含量,可以分离出来并加以测定:其子体同位素易于富集并保存下来。21、什么是地层层序律 地层层序律 如果一个地区沉积岩没有受到扰动,先沉积的是较老的岩层,后沉积的是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