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思教育教育理念分享:激发兴趣-培养习惯-塑造品格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98737375 上传时间:2019-09-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而思教育教育理念分享:激发兴趣-培养习惯-塑造品格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学而思教育教育理念分享:激发兴趣-培养习惯-塑造品格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学而思教育教育理念分享:激发兴趣-培养习惯-塑造品格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学而思教育教育理念分享:激发兴趣-培养习惯-塑造品格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学而思教育教育理念分享:激发兴趣-培养习惯-塑造品格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而思教育教育理念分享:激发兴趣-培养习惯-塑造品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而思教育教育理念分享:激发兴趣-培养习惯-塑造品格(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而思教育教育理念:激发兴趣,培养习惯,塑造品质教育理念培训记录这些年我们一直在讲“教不好学生等于偷钱和抢钱” 、“讲课不好就是人品不好”,也就是说这么多年我们一直都是强调“我们怎么样”,我们老师讲课一定要讲得好,服务要好,环境要好但是学生学没学到知识、掌握没掌握知识我们并没有做全面的评估,反正我的老师不错,服务不错。大家注意到没有,直到今天我们教学都有这样一个问题。其实,这个问题说明学而思只致力于解决“教好”的问题:就是我们专注于把课讲好,要用最好的老师来上课,做到这样,就算没有偷钱和抢钱了。然而,我们却忽略了另一件事,就是“学好”的问题。我们老师讲得好,但是这个学生可能走神了,或者家庭环境

2、不好,或者学校校风问题他最后就是没学好,这些问题我们认为不是我们的责任。也就是说我们其实回避了这样一个问题:这个学生到底学明白了没有。所以老师教得好不等于学生学得好,我们需要真正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和思考,最起码也要找到他学习效果不好的症结所在。在去年上半年,季老师带领的团队就一起投入的研究如何帮助学生真正有效学习的解决方案。其实这些理念和方法我们从03年开始,在教学中也或多或少有使用,但是可能不够具体,不够系统,我们也从来没有像价值观那样公开讲过,但是这些理念确实能够帮助到学生。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些教育理念。这些理念后面会指导我们的研发,指导我们的师资选聘,指导我们的师训,指导我们的日常服

3、务,指导我们跟家长的沟通,也包括对我们学科的宣讲。一个学生的学习为什么会没有效果?大家想一个学生一周有多少个小时?对,一个学生一周有7*24=168个小时。但是我们给他上课一周只有几个小时?对,只有3个小时。所以说一个学生在我们这上课,他最后考上清华北大了,我们也会认为其中有我们的贡献,但这里我要问大家一个问题:他一周的168个小时中,在我们这学了3个小时,我们是如何能够帮助到他的?我们要真正的帮助到他,就必须要借助这3个小时以外的力量。我们通过这3个小时上课时间,不仅需要教会他知识和学习的方法,还需要用来改变他对学习的兴趣,改变他的一些行为习惯,改变他思考问题的方式。一个学生因为上了你3个小

4、时的课,每天回家学会了先复习后作业,每天回家玩游戏时间能控制在半个小时以内,这就是成功;一个学生因为上了你3个小时的课,所以养成爱阅读的习惯了,爱上了学习,周一到周五课内的学习效率提高了这就是我们3个小时能够创造的价值。这是我们这次探讨的一个根本的原因。事实上很多家长愿意把孩子送到学而思来,是因为他们看到很多学生在这里“成绩提升”很快,但是他花了钱、花了时间,还是有可能解决不了他孩子的问题,为什么呢?因为他花钱、花时间上课,甚至报了1对1只能解决一个问题:找个好老师教学的问题。他的孩子要想真的吸收到知识,至少还面临3个重要的制约因素,这3个因素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第一个叫学习动力问题。

5、就是孩子自己爱不爱学,想不想学的问题。有的家长只知道请好老师给孩子灌输知识,但孩子对学习既没有兴趣,也没有信心,更没有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没有积极的人生理想,能够学好才怪。第二个是学习环境的问题。如果一个孩子有好的老师,也想学,但是他的圈子不支持他学,家里没有自习室,父母打牌每次三缺一都叫他,周围的好朋友上课都不认真地听讲,大家都觉得学好学不好无所谓,那么他也很难学好。第三个是学习能力的问题。如果一个孩子的学习方法不对,比如不会复习,每次都是对着课堂笔记做作业,或者一边学习一边听歌,又不能抓住课堂时间,那么也很难学习好。这三个问题我下面给大家一一具体展开阐述。一、 学习动力我有一个好朋友,他的

6、家庭条件比较好。他告诉我他的孩子很聪明,但是怎么报辅导班、请家教进步也不明显,他想请我就跟他孩子交流一下。我一聊就知道,他孩子一直疑惑“为什么要学习好”的问题他觉得自己没有必要学习好。学习好和学习不好有什么区别呢?在他的价值观里面,他觉得那些学习好的学生都是虚伪的或者喜欢拍老师马屁的学生,所以他完全没有学习的动力。而且因为他爸爸有能力,他将来不管上什么样的学校都可以找到一份非常好的工作,他学习好了也没有成就感,所以他没有学习的动力。那什么叫学习动力呢?学习动力主要由这几部分内容组成:第一叫兴趣,第二叫信心,第三叫成就感。一、学习兴趣。一个学生如果连学习的兴趣都没有,或者说他觉得学习是很枯燥的事

7、情,那他就不会很喜欢学习。其实这不能怪学生,大部分时候学生学习没有兴趣是因为老师讲课枯燥所致。比较典型的例子是我以前跟大家分享过我自己的语文学习经历。我原来小学的时候特别的讨厌语文,为什么讨厌语文呢?因为我的语文老师是这样布置家庭作业的:今天回去之后把课文抄写五遍,课文后面的词抄写二十遍,然后他会在文章中在划几十个词,然后我们要把他划的词再抄写二十遍。所以呢对于我来说就比较崩溃了。怎么办呢?你知道的,铅笔可以绑成一排,两三只笔绑在一起写的,但是这样子写也还是抄不过来,你知道抄二十遍是很崩溃的,所以后来就干脆不写。就是这样一种布置作业的方式让我们觉得学习语文很枯燥很无聊,整天抄写和背诵,所以语文

8、一直学不好,成绩也很一般。后来有一件事情改变了我的语文成绩。我们农村学校经常组织大扫除,要到操场上拔草,农村的操场草特别多。有一次我跟我们班语文成绩最好的同学在拔草的时候蹲在一块儿,我就问他语文是怎么学好的,他就告诉我“可能是因为看武侠小说看得多了”。我心想还有这么好的事情,我家里穷,不好张口向父母要钱买,我就向他借了很多武侠小说看,结果我就发现我的语文水平果然就慢慢往上走了,到小学升初中考试的时候他语文成绩全班第一,我全班第二,比他少2分。其实我语文学好还有一个原因,后面再讲。学生的兴趣很多时候也会被家长扼杀。你比如说我们看到很多家长反对孩子看故事书、看动画片、玩扑克、玩游戏,他们觉得这都是

9、在浪费时间,这些也都是当年我父母反对的事情。我自己也一直在做跟踪研究,包括我带队参加华杯赛全国总决赛,我看到那些学习最好的学生和能拿金牌满分的那样一批孩子,他们也是一样的在甚至没有节制的在玩游戏,包括那些得CMO金牌和IMO金牌的学生。事实上我看玩游戏也没有把他们毁掉,这是一个培养孩子自制力的问题,但是反过来看,一个学生离开了这些会变成什么样呢?你让他做他不喜欢做的事情,他只会讨厌,抵触,然后趁你不在的时候偷偷的去做这些事情。培养孩子一个好的阅读习惯其实是非常难的,你比如说在座的各位如果有孩子的,你可能非常希望你的孩子有一个很好的阅读习惯,很多顶尖优秀的人每天都有阅读的习惯。那么你跟孩子讲,阅

10、读是一个对人一辈子很有用很重要的习惯,但是你的孩子还是不容易有好的阅读的习惯。为什么?因为你随便拿一本名著或者散文给他看,他是不容易看进去的。你让他自己挑一本,更可能挑的是动画片或者故事书;你让他选自己想做的事情,他很可能选择玩游戏。你可能会说看故事书对他有什么帮助?其实这样的书对他来说很有帮助。为什么呢?因为这样有趣的故事情节他才会感兴趣,如果你不让他看,那么他只能背着你偷偷看,你不让他玩,他只能在你不知道的时候偷偷玩。故事书、动画片对于孩子大脑的发育,就相当于鸡鸭鱼肉那些蛋白质对于他身体营养的补充。我们很多家长希望孩子身体健壮,就给孩子买很多好吃的;其实一个孩子小时候多积累故事书、动画片这

11、些素材对他内心世界的丰富、思维模式的健全是非常有帮助的,它们是信息量的载体,孩子更容易通过动画片、故事书这些载体去理解世界。我们家长不用担心孩子去看这些故事书、动画片。孩子没有丰富的社会圈子,也不太了解这个社会,动画片很多时候塑造了他们最初的价值观。像我们小时候,我看的那些动画片到现在还影响着我。雪孩子让我们看到人世间的爱,葫芦娃和黑猫警长让我们知道正义最终会战胜邪恶,机器猫让我们拥有梦想,圣斗士星矢时常给我们内心力量我们大量的内心世界和思维模式就是从动画片中提取来的。小孩子就容易接受这些东西,他是通过动画片了解这个世界的。现在也是如此:很多学生地理知识都是从赛尔号学来的,很多学生对三国时代的

12、了解是从玩三国群英传游戏了解的。你叫他真的去看书吧,他不愿意去看。因为这才是他喜闻乐见的形式。他只接受他能够理解的形式。你放心,只要他看的是健康的,当一个孩子他的信息量,通过看漫画故事书、趣味故事书,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他自然会转向那些健康高雅的读物。也就是说,当他看了几十本、上百本安徒生童话之类的书之后,他自己就会突然有一天找一本读者出来看看的。反之,我们用极限分析法,一个孩子从小被关在一个屋子里面,天天给他吃各种好吃的东西,那么到二十岁长大了就是片白纸,什么东西都不知道。所以如果把一个孩子的社会交往、故事、动画片、游戏这些他用来了解世界的渠道断了,他就很难有所成长,这其实是非常可怕的。如果

13、你给学生保留社会交往,那么他就只能从别人身上学习,在这个信息时代他的获得信息的渠道就会比别人少很多。所以你得想象一个孩子如果没有这样一些东西,他只能按照你的意愿学习,他不容易有他的形象思维,他不容易有丰富的内心世界,他没有大量的信息素材的输入,那么他长大了,就容易变成一个我们熟悉的人“孔已己”。孔乙己他很博学,知道“茴香豆”的“茴”有四种写法。孔乙己是个秀才,要是在今天,应该也有机会进重点大学。孔乙己也很儒雅,认为读书人偷书为“窃”不为“偷”你就知道中国的应试教育绝不是当代的事情,而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保护好孩子的信息源输入,你就要保护好孩子的兴趣。二,信心:中国几乎所有人的信心都在学习中被打

14、击。信心,对学生是非常的重要。前面提到我小学时候学好语文的第二个原因是什么呢?其实说来很有意思,是因为有一年,大概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们县有一个民办教师,他把他们班的好学生的作文全都搜集在一起出了一本书,我现在都记得那本书的名字叫幸福的小芽。市面上大多作文选的文章都是千挑万选的,让学生觉得自己的文章写得很差劲,不敢下笔。这本书的编者朱立新老师很nice,不是因为那本书文章编写得特别好,而是因为那本书的文章是一个学生平常的习作,我看那本书就恍然大悟,仿佛看到的是我同桌写的文章,很真实,让我知道这样的写作也是可以出成书的。从那之后,我从原来不敢写文章变成敢写了。以往我写的东西老师总是打分不高,从那

15、之后呢我就不管老师打多少分了,我知道只要坚持写就会出成果。后来果然如此,虽然老师给我作文打的分从来没有高过,但是我参加作文竞赛得了市里的奖。每个人都有优势,也都可以成为榜样,关键是教师要能够发现学生的独特优势,并且表扬出来,这会给学生信心。我们期望每个班的老师花精力,研究发现学生的独特优势,并且公开表扬出来作为大家学习的榜样,这是对学生自己和同班同学一举两得的事情。遥远的榜样对学生价值是比较少的,因为接触不到。身边的榜样是最好的,因为亲眼所见,亲身经历,感受会比较深刻。这样会给学生巨大的信心。我们研究发现我们的课堂教育中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中国几乎所有人的信心都在学习中被打击。而且这个事情已

16、经延续了两千年。我举一个例子说明我们的教育是怎么扼杀学生信心的。其实我们很多人都是被扼杀了信心长大的,我长这么大没有看到太多的老师是重视保护学生信心的。有句话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是真理。这句话对老师的要求是极其的高,高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很多老师讲课,他很激动,很有激情,是因为他自己有成就感,就是他自己讲课的时候他自己很爽,他觉得自己无限的强大,他觉得他是在传道、授业、解惑,他在帮助学生,他不知道那其实也在打击学生。其实任何一个只顾自己感受的老师都在反复向学生证明他就是一个傻瓜。我发现很多老师给学生讲一个定理或者新知识经常是这样的:给一个学生5-10分钟时间思考一个题目,然后学生半天也没有思考出来,老师就觉得自己很牛、很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