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永川区双石中学2012-201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9862423 上传时间:2017-10-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永川区双石中学2012-201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重庆市永川区双石中学2012-201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重庆市永川区双石中学2012-201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重庆市永川区双石中学2012-201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重庆市永川区双石中学2012-201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永川区双石中学2012-201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永川区双石中学2012-201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市永川区双石中学 2012-201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 150分,测试时间 120分 钟)二( 25分) 三( 35分)题号 一30分 (一 )10分(二)15分(一)15分(二)20分四55分卷面分5分 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试题的答案用钢笔或中性笔书写在答题卷上,不得在试卷上直接作答。2.答题前将答题卷上密封线内的各项内容写清楚。3. 本试卷设卷面分 5分。卷首语:亲爱的同学,你辛苦了,第一学月考试似乎刚过,你又得面临半期考试的“洗礼” 。考试不仅是考大家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考同学们的一种做事态度:考前的精心准备;考场上的全力以赴

2、;书写的美观大方良好的做事态度不仅是考试取得优良成绩的基础,也是你能获得美好人生的关键因素。祝你考试成功!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0 分)1. 选出下面加点字注音有两个错误的一项是( ) (3 分)A瞥见 pi 文绉绉 zu 脊梁 j 颔首 hnB搓捻 chu 箍桶 k 鸭蛋络子 lu 铁铉 xunC秫秸秆 j 囿于 yu 挑剔 t 如法炮制 poD. 气氛 fn 脸颊 ji 发怔 zhng 合辙押韵 zh2. 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 抑扬顿挫 知书识礼 粗制烂造 正经危坐B 冥思遐想 期期艾艾 龙吟凤哕 舒卷张驰C 囊萤映雪 家醅 顾名思义 隔阂D 青树翠蔓 往

3、来翕乎 淫雨霏霏 静影沉壁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 或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用各种丰富譬喻,比赛机智才能。 (即物起兴:见到美好的事物就高兴。 )B. 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看不上。 (曾经沧海难为水:这里指经历了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看上眼了。 )C. 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巴结:讨好别人。 )D.有的乞丐也油嘴滑舌地编起快板:“老太太(那个)真行好,” (油嘴滑舌:这里形容人聪明灵活,说话中听。 )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3 分)A、 云南的歌会主要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三个场合的内容上各有

4、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B、 端午的鸭蛋熔书面语与口语于一炉,将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平实、自然之中又时时流露出典雅雍容,显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语言功力。C、 俗世奇人塑造了两位有独特技艺,独特性格的民间高人的形象。一人仅写一事,却写得形神兼备,三两笔就勾画出人物的神韵。D、 春酒一文的写作目的是通过写家乡过年的风俗,写喝春酒、喝会酒,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春酒的喜爱与怀念之情。6、下面语段四句都有语病,请根据提示加以改正。 (4 分)近日,由人民日报主办的首届全国高校文学作品评奖、征集和出版活动结束,重庆理工大学学生杨康创造的诗歌我不喜欢有风的日子获一等奖,获得万元奖金。杨康的

5、家乡是来自陕西汉中的西乡县沙河镇,他从高中开始进行课余写作,父爱是他诗歌中常见的主题。他的诗歌充满真挚、恳切。有一种令人热泪盈眶的力量。(1)第处语序不当,应调整为 (2)第处搭配不当,应将 “ ”改为 “ ” 。(3)第处句式杂糅,应改为 。(4)第处成分残缺,应该 在 “ ”后面补充 “ ” 。7、根据语境,依照划线句,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4 分)青春是一首歌,她拨动着我们年轻的心弦;青春是一团火,她点燃了我们沸腾的热血;青春是 ;青春是 。8、综合性学习(7 分)在日复一日的时间河流里,节日就像一个个停泊的码头,人们徜徉其间,体味某种特定的情景,把情绪调到兴奋的波段,尽情释怀,使平

6、淡的日子有了起伏。节日更是一种民族文化的传承,品尝浸润历史味道的节日食品,参与到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中,人们更能得到文化的熏陶、精神的洗礼。让我们一同走进主题为“徜徉于中华传统节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下列任务。(1)节日搜集很多古诗句浸润着丰富的节日文化内涵,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1 分)示例: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节日:春节。A、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节日: 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节日: (2)节日探源品读下面的文字,写出其中隐含的人物故事和节日习俗。 (3 分)它从汩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

7、的青绿,从此让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人物故事名称: (1 分) ;节日习俗名称: (写两个。一个 1分,共 2分) 。(3)节日论坛对不少人来说, “吃”成了传统节日的主要内容,好像吃了某一节日的特色食品就算过完这一节日了。特别是每一个传统节日前夕,商家为了推销节日食品,大肆炒作,为“吃”推波助澜。这种忽视传统节日深层内涵的现象,你如何看?班上同学对此要举办一个小论坛,请你为本次论坛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3 分)看法( 2 分): 宣传标语( 1 分):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 分)(一) 古诗文积累。 (10 分,每空 1分)9、默写填空。(1)落红不是无情物, 。 (2)念

8、天地之悠悠, !(3)李白在行路难引用吕尚、伊尹的典故,表明自己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诗句是, 。(4)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为天下的寒士大声疾呼的句子是, 。(5)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以夸张笔墨,气势磅礴地勾画出瑰奇壮丽的沙塞雪景的诗句是 , 。(6)在饮酒诗中最能体现陶渊明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的名句是,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题。(15 分)10、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词。 (2 分)(1)连月不开 (2)百废具兴 (3)薄暮冥冥 (4)忧谗畏讥 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

9、,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舍,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云。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壹。11、解释下列 句子中加点的词。 (4 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 ) (2)以其境过清( )(3)水尤清冽( ) (4)蒙络摇缀( )1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4 分,每小题 2分)(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2)潭西南

10、面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13、第四段中,描写了作者在潭上所见的景色与自己的感受,哪两句是此段点睛之笔?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 分)14、文章前面写道“心乐之” ,后面又写“悄怆幽邃” ,在一篇文章中,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呢?(3 分)三、现代文阅读(35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5-18题。 (15 分) 叫卖实际上就是一种口头广告,所以也得变着法儿吸引顾客。比如卖一种用秫秸秆制成的玩具,就吆喝:“小玩艺儿赛活的。 ”有的吆喝告诉你制作的过程,如城厢里常卖的一种近似烧卖的吃食,就介绍得十分全面:“蒸而又炸呀,油儿又白搭。面的包儿来,西葫芦的馅儿啊,蒸而又炸。 ”也有简单

11、些的,如“卤煮喂,炸豆腐哟” 。有的借甲物形容乙物,如“栗子味儿的白薯”或“萝卜赛过梨” 。 “葫芦儿冰塔儿”既简洁又生动,两个字就把葫芦(不管是山楂、荸荠还是山药豆的)形容得晶莹可人。卖山里红(山楂)的靠戏剧性来吸引人, “就剩两挂啦” 。其实,他身上挂满了那用绳串起的紫红色果子。 有的小贩吆喝起来声音细而高,有的低而深沉。我怕听那种忽高忽低的,也许由于小时人家告诉我卖荷叶糕的是“ 拍花子的” 拐卖儿童的,我特别害怕。他先尖声尖气地喊一声“一包糖来” ,然后放低至少八度,来一声“荷叶糕” 。这么叫法的还有个卖荞麦皮的。有一回他在我身后“哟”了一声,把我吓了个马趴。等我站起身来,他才用深厚的男

12、低音唱出“荞麦皮耶” 。 特别出色的是那种合辙押韵的吆喝。我在小说邓山东里写的那个卖炸食的确有其人,至于他替学生挨打,那纯是我瞎编的。有个卖萝卜的这么吆喝:“又不糠来又不辣,两捆萝卜一个大。 ”“大”就是一个铜板。甚至有的乞丐也油嘴滑舌地编起快板:“老太太(那个)真行好,给个饽饽吃不了。东屋里瞧(那么)西屋里看,没有饽饽赏碗饭。 ” 现在北京城倒还剩一种吆喝,就是“冰棍儿三分啦” 。语气间像是五分的减成三分了。其实就是三分一根儿。可见这种带戏剧性的叫卖艺术并没失传。15、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第段描写按照时间顺序描写四季不绝于耳的吆喝声,条理清楚,但此段主要介绍卖什么,

13、很少介绍重要吆喝,这应该算是一种遗憾。B从第 节作者的惊恐、害怕,第 节乞丐油 嘴滑舌的快板和第节卖冰棍的语气中看出,作者萧乾虽然很怀念旧北京的街头“吆喝”,但对某些“吆喝”的方式持否定态度。C本文以地道的北京口语来介绍北京的吆喝声。多以短句为主,读起来干净利索,体现了北京话的特色。此外,京腔中那种调侃、幽默、轻松的味道也随处可见。D第段中“我”听到卖乔麦皮的吆喝被吓了个马趴,作者用夸张的手法,形象地突出了卖乔麦皮的吆喝声的声调之可怕。16、第段说,叫卖“也得变着法儿吸引顾客”,其列举的方法有哪些?请分项概括回答。(4分_17、 品味北京街头商贩“吆喝”的艺术性。 (4 分)(1) 卖一种用秫秸秆制成的玩具,就吆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