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京剧》音乐课件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98599906 上传时间:2019-09-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0.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京剧》音乐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国京剧》音乐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国京剧》音乐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国京剧》音乐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国京剧》音乐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京剧》音乐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京剧》音乐课件(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京剧音乐课件 京剧是虚实结合的艺术,它的表演在审美特征上是独树一帜的。下面是收集整理的中国京剧音乐课件,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我国京剧文化艺术中的行当和表演动作的程式,以及京剧的伴奏乐器有所了解,培养他们对京剧的兴趣和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通过对京剧中唱、念、做、打四种艺术特征的介绍,启发学生积极体验与感受,从而提高学生鉴赏京剧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做多种形式的参与和感受。 2、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做到声像结合、视听结合。 教学过

2、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京调音乐走进教室。 二、导入: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一个大剧种,在全国300多个地方戏曲剧种中,京剧无论如何也算是个老大哥。它也是第一个走向国际舞台的,代表中华民族的表演艺术。有个美国人说:“如果中国没有京剧了,我也就不承认中国了。”有一位老华侨,在太平洋彼岸的一个大都市迷失了路途,正在他彷徨迷惘之际,突然听到从附近的一个大楼中传出京胡的声音,老华侨欣喜得热泪盈眶所以有人说,一位无产者可以凭借着国际歌找到自己的同志,那么,我们中国人凭借着京剧的曲调就可以找到自己的同胞。真是相逢何必曾相识,同样宫商唱皮黄。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不知道京剧,不

3、知道自己的民族国粹。甚至妄自菲薄,就不对了。所以我认为作为中国人,有必要了解一下自己的国宝我们的京剧艺术。 三、介绍京剧的行当: 京剧的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但在初期,京剧的行当仍分为生、旦、净、末、丑五大类,后来才把生行和末行合并,取消了末行。 生: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包括老生、小生、武生、文武老生、红生、娃娃生等几个门类。(展示生行扮相的图片) 旦:扮演女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包括花旦、青衣、老旦、武旦、刀马旦、贴旦等。(展示旦行扮相的图片) 净:指在面部勾画各种脸谱,故又称大花脸。一般都是扮演男性角色,包括正净(黑头、铜锤)、副净(架子花脸)、武净(武花脸)等。(展示净行扮相的图

4、片) 丑:属于喜剧的角色行当,又叫“小花脸”。分文丑(方巾丑、彩旦、丑婆等)和武丑(又称“开口跳”)等。(展示丑行扮相的图片) 四、介绍京剧的唱、念、做、打四种艺术特征。 1、唱: a.京剧把“唱”、“念”、“做”、“打”都综合在一起。在不同的剧目和场次中,“唱”、“念”、“做”、“打”各有侧重。但从总体上来说,京剧还是以“唱”为主,京剧界传统说法是“唱”居首位;在观众的语言中,把“演戏”说成是“唱戏”,这也可以说明,歌唱在戏曲中的重要地位。唱功必须有基本的技术功力,不仅要扩大音域音量,锻炼歌喉的耐力,还要学会归韵、运腔等技巧,因而唱功是品评一个演员技艺高下的重要因素。目前京剧已形成不同的唱腔

5、流派,使得京剧的流派纷呈,它的唱以其绚烂多彩而独具魅力。 b.欣赏玉堂春中苏三起解选段,并分析青衣唱腔特点。 c.女生学唱苏三起解的唱段。 d.欣赏唱脸谱,并分析净行唱腔特点。 e.男生学唱唱脸谱。 2、念: a.京剧把“唱”作为重要表现手段,但它不是单独运用,而是经常与“念”配合,互为补充。 b.欣赏拾玉镯中刘媒婆与孙玉姣的对话,让学生感受剧中的念白是否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对话一样? c.很显然,京剧中的念白不同于我们日常的对白,它在推动剧情、刻画人物、揭示思想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戏谚“千斤话白四两唱”就正是为了强调念白的重要性。念白为“韵白”、“京白”两种,“京白”基本是京音,而“韵白”

6、则讲究韵味。念白在音调上要抑扬起伏、节奏上要疾徐顿挫,除此之外,念白中的语气、语势、需要突出其节奏感,从而增强它的表现力与感染力。总之,京剧的念白,无论是“韵白”或“京白”,都不是普通生活语言,而是经过艺术提炼的语言,近于朗诵体,具有节奏感和音乐性,并与唱腔协调,相互衔接,使念白达到传神的艺术境界。 d.再欣赏一遍,并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个角色学着说一说。 3、做: a.戏曲除了通过语言,而且要通过行动,来展示人物之间的关系,塑造人物的性格特征,京剧中的“做”正是为了完成以上任务而强调的一门功夫,所以称为“做功”也称“做派”。“做功”泛指表演技巧,它有一套特定的程式体系。京剧中对种种生活情景,如开

7、门、关门、上楼、下楼、上船、下船、乘马、行舟、饮酒、跪拜,种种不胜枚举的情景,在表演时均有一定的程式可供使用。下面请大家看一看,猜猜他们在干什么? b.分别让学生欣赏开门、喂鸡、穿针三个片段。 c.再让学生欣赏上楼、下楼片段。 d.学生通过看、说、学进行表演。 4、打: a.“打”是戏曲形体动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武术的舞蹈化,也是生活中格斗场面的高度艺术提炼。 京剧的武打范围广,难度大,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舞台动作,尤其是大打出手时,刀枪满台飞,构成图案,有节奏、有层次,稳、准、美的体现着剧情。做为武戏的演员,需经过特别的训练,自觉地练功的道理就不言自明了。 京剧在武戏剧目的丰富过程中,形

8、成了武生行当,提高和发展了武打的技巧。那么,武生究竟需要哪些基本功夫呢?有两门功夫是必须具备的,这就是“把子功”和“毯子功”。“把子功”是传统武戏中所用兵器道具的统称,“毯子功”包括翻、跃、腾、扑各种技艺,俗称“筋斗”,因为这些技艺的难度大,技术复杂,练习时需要在毯子上进行,以免练功者受伤,所以又称“毯子功”。 b.让学生欣赏“把子功”和“毯子功”的武打场面。 c.介绍“水袖功”、“甩发功”、及“手绢功”,并让学生欣赏。 5、京剧伴奏乐器: a.京剧伴奏乐器分打击乐与管弦乐。其中,打击乐是京剧伴奏乐器中的灵魂。京剧的“唱”、“念”、“做”、“打”完全按照规定的节奏进行,“唱”要有板有眼,“念”

9、要抑扬顿挫,“做”则是舞蹈,而舞蹈必须表现出鲜明的韵律,谁来控制、体现节奏?那就是打击乐。 打击乐器有板、单皮鼓、大锣、铙、钹等,称为“武场”;管弦乐器有京胡、京二胡、月琴、三弦,称为“文场”。 在戏曲舞台上,人物的一切行动,包括最隐秘的思想活动,都是通过舞蹈化的身段动作、音乐化的念白和演唱,并在音乐的伴奏中进行的,由各种打击乐器的音响组成的“锣鼓经”,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人说,如果“唱”、“念”、“做”、“打”是戏剧的血肉,那么“锣鼓经”就是它的骨骼,一阵锣鼓,既可渲染磅礴的气势,又能烘托演员的表演,并且这种对表演的烘托,是非常细致的,甚至细致到鼓点子打出演员眼珠的转动,眼皮的开阖,手指的

10、颤抖。 演员表演往往导引出感情表达需要的锣鼓,锣鼓(节奏、音响)等的刺激反过来诱发演员的表演激情。 b.试着让学生学打一段“锣鼓经”。 6、总结: 京剧是虚实结合的艺术,它的表演在审美特征上是独树一帜的。尤其与西方的写实性的表演是根本不同的。比如舞台上没有门,但是演员通过表演,却使观众看到了门的存在,使你必须承认有门。明明没有马,却让你承认有马,没有船,却让你承认有船。这就是京剧,也是中国戏曲艺术的特征。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首京剧是诗这样一首介绍京剧艺术审美特征的诗,或许对我们认识京剧艺术有所裨益: 领:一声“苦哇”! 合:太阳飘了过去(师:把你带入了意境),领:一段慢板 合:地球转动停止(师:

11、时空操纵在演员手中)。领:一举杯 合:一次宴会(师:意到笔不到,写意性表演),领:一转身 合:行程万里(师:时空自由变化),时空的跳跃,浓缩于虚虚实实,领:“哇呀” 合:花脸的怒吼,领:“喂呀” 合:青衣的哭泣。夸张的美,含蓄的美。超越着生活的模拟。领:就说手吧:女生:一个手势,那是感情的触角,男生:一个手的造型,那是性格的写照。领:并拢四指 合:庄重领:张开五指 合:豪放领:松弛的手指 合:苍老领:兰花指 合:描绘出女性的娇丽。一招一式都在节奏中,唱念做打都在旋律里。音乐性可听又可看(师:载歌载舞)合:在灵感中浑然一体。 领:管弦,声带,打击乐,合:发出民族的音色(师:绝不是舶来品)。领:帕

12、瓦罗蒂惊讶地倾听,合:震得房顶落土的黑头(师:金少山的男高音)羞得云雀远遁的青衣(师:轰动美、苏、日本的梅兰芳)。狂风般的气势,情语般的细腻,胜过普希金的手笔。领:桨,意识着船,鞭,渲染着马,边锣是水,更鼓是夜。意象纷呈,物象转移。合:舞台上得其“意”而忘其“形”,观众者知其“形”而解其“意”。京剧是诗,诗是京剧。 音乐教研员点评: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教师力图通过本课知识的教授,唤起学生了解、熟悉、热爱中国京剧及热爱祖国的高尚热情。本课教学进程大体分为三个环节: 一、导入新课(引领学生学习京剧的必要性)二、新课学习: 1.简介京剧行当略讲内容(以图文并茂形式呈现) 2.介绍京剧的四种艺术特性精

13、讲内容(以声像、视听结合形式呈现) 3.简介京剧的伴奏乐器(以锣鼓谱及打击乐实物呈现) 三、以“京剧是诗”作为全课的总结(使学生对京剧的认识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整节课教师以京剧知识为主线贯穿全课,教学程序流畅,语言生动精炼,教态亲和力强,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新授内容与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动静内容交替进行。教师能运用多媒体大容量的展示京剧不同行当的脸谱、人物、剧情、表演、唱腔等,激发学生学习京剧的欲望,使学生主动地参与了唱、念、做、打的实践活动,更使学生加深了对京剧的体验和理解,并扩展了与音乐的相关文化知识,突出体现了重视音乐实践,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的全新理念。 如果教师课前能自制2-3个不同行当的脸谱面具,在课上能让学生戴上实物参与体验、实践,之后再设计一个评价环节,这样就更有益于促进、提高学生学好中国京剧的热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