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政策与法规--第一章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8593485 上传时间:2019-09-12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2.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政策与法规--第一章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旅游政策与法规--第一章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旅游政策与法规--第一章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旅游政策与法规--第一章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旅游政策与法规--第一章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旅游政策与法规--第一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政策与法规--第一章(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旅游政策与法规,Teacher:杨洁 Tel:13708017375 Email:,第一章 旅游法概述,第一节 旅游法的产生及概念,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活动产生与原始社会末期,经过了漫长的奴隶和封建社会,其内容与形式都在发生变化,既有以经济为目的的旅游经商活动,也有以公务为目的的国事访问,更多的则是观光消遣旅行、文化修学旅行,宗教旅行等。 问题:“近代旅游业之父”是谁?,托马斯库克(Thomas Cook,1808年11月22日1892年7月18日),是现代旅游的创始人,“近代旅游业之父”。第一个组织团队旅游的人,也组织了世界上第一例环球旅游团。编写并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面向团队游客的旅游指南

2、利物浦之行指南,创造性推出了最早具有旅行支票雏形的一种代金券。库克组织了欧洲范围内的自助游,向自助旅行的游客提供旅游帮助和酒店住宿服务。19世纪中期,托马斯库克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托马斯库克旅行社(即:通济隆旅行社),标志着近代旅游业的诞生。19世纪下半叶,在托马斯库克本人的倡导和其成功的旅游业务的鼓舞下,首先在欧洲成立了一些类似于旅行社的组织,使旅游业成为世界上一项较为广泛的经济活动。,(一)近年来世界旅游发展的 特点,1、世界旅游市场出现新格局; 2、度假旅游呈持续增长之势(2012年中国旅游城市总排名、2012年中国旅游景区总排名); 3、休闲度假与旅游体验逐步迈上大众化渠道(恩格尔

3、系数); 4、旅游市场的供求内容发生了实质性变化(旅游产品)。,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旅游产品是旅游业者通过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提供给旅游者的旅游吸引物与服务的组合。即旅游目的地

4、向游客提供一次旅游活动所需要的各种服务的总和。,(二)世界旅游业未来的 发展方向,1、市场细分化趋势; 2、彰显区域文化特色的度假胜地将成为主流产品和重要支柱; 3、旅游者追求更为灵活多变的旅游方式; 4、在旅游中追求更多的参与性和娱乐性; 5、“银色市场”不断扩大; 6、对旅游安全更为重视; 7、区域旅游势头不减。,二、旅游法的产生,旅游法产生的基础条件 旅游法是旅游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一)旅游法产生的经济基础: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进行旅游活动的条件: 主观因素:可支配收入、余暇时间 客观因素:旅游资源、旅游配套设施 (二)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向立法提出的客观要求 、关于旅游业的法律地

5、位 、关于旅游业经营者的法律地位问题 3、关于旅游者权益保护问题 、关于旅游资源和旅游基础设施管理及保护问题 、关于文化及精神文明建设问题 、关于旅游管理体制问题,三、世界旅游立法概况,(一)国际旅游公约、条约和协定 1、统一国际航空运输某些规则的公约,1929年10月12日在华沙签订,在我国1958年10月18日生效。 2、国际航空运输协定,1944年在芝加哥签订。 3、关于铁路旅客及行李运输的国际公约,1970年2月7日在伯尼尔签订。 4、关于旅行契约的国际公约1970年4月23日在布鲁塞尔签订。 5、国际旅馆业新规程,1981年11月2日由国际旅馆协会理事会通过。 6、关于制止在航空器内

6、犯罪等国际公约。三个公约。,(二)发达国家的国内旅游立法 1、美国的旅游立法 2、日本的旅游立法 3、其他国家的旅游立法,三、世界旅游立法概况,四、我国旅游法制建设,(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1、旧中国的旅游业 2、新中国改革开放前的旅游业 3、改革开放后的旅游业,1、旧中国的旅游业,背景(内忧外患的国情) 由于需求规模的限制,旅游业在中国出现得比较晚。帝国主义列强出于侵略和扩张的目的,在中国修筑铁路,强制通商口岸。随着现代化交通设施的建立和发展,以及国内和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便产生了中国近代旅游业。,1、旧中国的旅游业,旧中国的旅游业首先出现在20世纪初的上海 上海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同时也是

7、与外部世界联系和交往最多的城市 问题:中国第一个旅行社是谁建立的?在哪里建立的?,民族银行家陈光甫先生率先在上海创办中国首个旅行社 陈光甫简介 中国银行家。原名辉祖,后易名辉德,字光甫,以字行世。江苏镇江人。1909年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1911年辛亥革命后,任江苏省银行监督。1914年转任中国银行顾问。翌年6月创办上海商业储蓄银行。1927年任国民政府财政委员会主任委员,负责为蒋介石筹募军饷。同年创办中国旅行社。1928年出任江苏省政府委员、中央银行理事、中国银行常务董事和交通银行董事等职。1931年与英商太古洋行合资开设宝丰保险公司。1936年3月,任国民党政府财政部高等顾问。193

8、7年,任大本营贸易委员会中将衔主任委员。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国立复兴贸易公司董事长,中、美、英平准基金委员会主席。1947年任国民政府委员,并主管中央银行外汇平衡基金委员会。1948年当选立法委员。1950年陈光甫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香港分行易名为上海商业银行,在香港注册。1954年定居台湾。1965年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在台北复业,任董事长。1976年卒于台北。,1923年春,首次组织国内观光团赴杭州旅行后又组织了秋季赴浙江海宁的观潮旅行。 1924年出版旅行杂志,专门宣传中国的风景名胜和自然风光。 1927年6月更名为中国旅行社并确定了其业务宗旨“导客以应办之事,助人以必需之便。

9、如舟车舱之代订,旅社铺位之预定,团体旅行之计划,调查研究之入手,以致轮船进出日期,火车来往时间,均在旅客所急需者” 内部组织机构扩大为七部一处,而且经营范围也逐步扩大 1947年在伦敦举办的首届世界旅游博览会上,中国旅行团以巨幅“中国名胜图” 参展。,这一时期中国的旅游业是由境内旅游转向境外旅游的。 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比较局限,旅游主体不广泛,虽然有旅店建起但是规模小,高档次的住宿设施少。 总之,迫于当时中国内忧外患的国情,中国的旅游业未能全面发展。,2、新中国改革开放前的旅游业,背景(政治的需要): 建国后,生产力水平低,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不高,缺乏发展的市场条件。 建国初期政治环境的需要

10、(新生的中国需要同其他国家搞好关系,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对中国实行封锁政策)。 这一时期是中国旅游业性质扭曲的时期。,新中国的首家旅行社 -华侨服务社,1949年11月,在福建省厦门市诞生我国第一家国营旅行社华侨服务社。专门负责接待海外侨胞归国探亲和观光旅游。,1952年,“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在我国召开。由于接待工作需要,经政务院批准,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于1954年4月15日成立。 这一旅行社属于国有,而非私营,其真正的目的在于搞好政治关系而不是营利。而且在其建立初期面向的对象主要是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20世纪50年代后期,自费来华增多,最初是原苏联和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客人。后来,

11、由于中苏关系恶化,这类客人减少,与此同时,西方国家来华访问者增多。 60年代中期,欧美成为我国旅游业的主要客源市场。周恩来总理出访亚非14国之后,第三世界国家访问者增多。,1964年,中国旅行和游览事业局作为国务院的直属机构成立。 主要职能 (1)负责管理外国自费来华旅游者的接待工作。 (2)领导国内各地国际旅行社及其直属机构的业务,组织我国公民出国旅 (3)负责有关旅游事务的对外联络工作和宣传工作。,60年代中期,我国旅游业因为政治原因跌入低谷。 1971年,周恩来召开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提出“宣传自己,了解别人”的方针,此会议后,中国旅游业出现转机。 1973年中国华侨旅行总社恢复成立,19

12、74年更名为中国旅行社总社。,新中国改革开放前旅游业特点归纳,背景环境:(政治)建国之后,巩固社会主义政权为第一要务,对外封闭锁国;(经济)实行计划经济,基础薄弱,生产力落后,经济短缺。 基本任务:服务于外交工作的需要,“宣传自己,了解别人”。 发展类型:有选择的入境旅游。 企业经营:不计成本,国家补贴。 产业规模:产业结构不完整,且总体规模很小。 政府干预方式:通过国营企业直接介入。,3、改革开放之后的 旅游业发展,一、以入境旅游为主的发展阶段(197880年代中期) 改革开放政策推出后,由于我国的经济状况制约了国人对旅游的需求,国内旅游需求市场尚未形成规模。我国实行“不提倡,不鼓励,不反对

13、”的政策。 这一阶段,我国尚未将旅游业的性质明确定义为经济性产业,入境旅游者的接待工作仍带有某种程度的政治色彩。,二、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并行发展阶段(80 年代中期1997年),1、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旅游市场迅速发展。 2、国家对待国内旅游的政策是“因地制宜,正确引导,稳步发展”进入90年代后,转变为“积极发展”。 3、对旅行社行业结构做出调整,产生了专门经营国内旅游业务的第三类旅行社。 4、1991年,我国明确将旅游业的性质界定为产业,并将旅游业列为需要加快发展的第三产业中的重点。,三、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处境旅游全面发展阶段(1997年至今)

14、,国家旅游局和公安部联合颁布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管理暂行办法,并宣布自1997年7月1日起开始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政府正式允许旅行社行业开展出境旅游业务,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形成。,简要归纳改革开放后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背景环境:工作重点转移,急需外汇;对内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实行改革开放;国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基本任务:拓宽外汇创收渠道;90年代后期转为发展创汇、拉动内需、提升国民素质。 发展类型:从“大力发展入境旅游、适度发展出境旅游、积极发展国内旅游”调整为“大力发展入境旅游、规范发展出境旅游、全面提升国内旅游”。 企业经营:强调经济效益;建设现代企业制度;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15、产业规模:迅速发展,持续扩大,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政府干预方式:通过制定和颁布政策、法规、标准等方式实行“政府主导”。,以上概述可知:旅行活动的发展与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直接的关系。 任何时期的旅游活动都是政治经济的产物 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旅游业正蓬勃发展。,(二)我国旅游法制建设,1、旅游法 2、旅游行业管理法律法规 (1)旅行社管理方面; (2)旅游饭店管理方面; (3)导游人员管理方面; (4)出境游管理方面; (5)旅游安全管理方面; (6)旅游投诉与纠纷处理方面。 3、与旅游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五、旅游法的概念,(一)旅游法的概念 旅游法又称旅游法规,它是以旅游关系为调整对象的各

16、种法律规范的总和。 广义:调整旅游活动领域中各种社会关系的一切法律规范的总和,包括各种法律、法规、规章、规则、标准、规范等。 狭义:专指旅游基本法。 我们所称旅游法或旅游法规,特指广义的旅游法。,(二)旅游法的调整对象,四个主体: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 、旅游企事业单位(旅游企业) 、旅游者 、旅游行业协会(社团组织) 四个主体构成二种关系: 、管理与被管理关系(纵向关系) 、平等主体的民事关系(横向关系),(三)旅游法的特征,()权威性 违反即要承担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 ()强制性 旅游法的实施同其它法律一样,靠国家强制力来保证的。 ()稳定性 立法相对滞后于现实的发展。 ()规范性 一般法律条文包含假定、处理、制裁三部分逻辑结构。,(四)旅游法的作用,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规定旅游法各主体的权利、义务、责任 丰富部门法的体系,第二节 旅游法律关系,一、旅游法律关系的概念及其特征,(一)旅游法律关系的概念 旅游法律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