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巧提问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570187 上传时间:2019-09-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巧提问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巧提问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巧提问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巧提问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巧提问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巧提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巧提问(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巧提问新建县樵舍中学:张水根课堂提问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反馈教学信息、检查教学的效果、训练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但我们知道无效或低效的提问不具有启发性,甚至会抑制学生思维。那么什么样的提问才是有意义、高效的提问呢?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1 目的明确:有效的问题应该有明确的目标,或为引入新课,或为教学前后联系,或为突破教学难点,或为引起学生争论,或为总结归纳等等。2 富有启发:好的提问能唤醒学生对新旧知识的联系,能激活学生主动思考的兴趣,能点悟学生冲破迷雾的思路。3 把握三“适”:第一要适度,应根据学生现有知识水平,提出符合学生智能水平难易适度的问题; 第二要适时,俗话说“好

2、雨知时节”,提问也是如此,提问的时机要得当。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可见,只有当学生具备了“愤、悱”状态,即到了“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之时,才是对学生进行“开其心”和“达其辞”的最佳时机; 第三要适量,精简提问数量,直入重点。一堂课不能问个不停,应当重视提问的密度、节奏及与其他教学方式的结合。 下面我结合教学案例说说数学课堂的提问形式与策略一、问题的提出 素质教育的基地是学校,学校教育的核心是课堂。因此,要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学会学习,进而形成实践能力,就必须聚焦课堂、关注学生。就初中数学教学而言,要使学生掌握数学思想,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有效的提问是获取效益的

3、重要方法。教师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问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在课全面实施的今天,我们的数学课堂中仍然充斥着“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机械的提问方式,而且许多回答都是学生集体作答。下面摘录课例录象中的几个教学片段: 课例片段一: 师:同学们,小汽车1小时行60千米,2小时行多少千米? 生齐答:120千米。 师:3小时呢? 生齐答:180千米。 师:4小时、5小时呢? 生齐答:240千米、300千米。 师:x小时呢? 生齐答:60x千米? 教师通过板书例表引入函数概念。 课例片段二: 师:当k为何值时,y=kx-2x+4是一次函数?(题目在黑板上显示) 生A:k0师:同学们看对不对? 生齐答:

4、不对。 师:A同学请坐,B同学请你来回答。 课例片段三: 师:等腰三角形的两边分别是9厘米和5厘米,求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 (题目在黑板上显示) 师:题目中的9厘米和5厘米谁是腰,题目中告诉了吗? 生齐答:没有 师:9厘米为腰可以吗? 生齐答:可以 师:5厘米为腰可以吗? 生齐答:可以 师:那么,本题有几个结果呢? 生齐答:两个 师:哪位同学告诉老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呢? 生:23厘米或19厘米。 师:很好。如果本题中的数据改成9厘米和4厘米,结果怎样? 学生问卷情况反馈:(问卷表附后,问卷对象为初中各年级随机抽取一个班级。) 教师用口述方法提问占了73%,在学生答不出时教师往往

5、不断重复问题。60%以上同学认为教师对学生回答的评价停留在“好不好、对不对”,缺少鼓励性评价。教师的记忆性提问和判断性提问各占了30%以上,80%的学生认为教师给思考问题的时间较少。70%的学生在在回答不出问题时保持沉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缺少对学生的启发引导,经常换人回答。在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通常停留在重复学生的答案或者强调解题过程。60%的学生希望老师能提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即教师要使问题生活化。 课改的教学理念是要求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和合作交流,而好的提问可以引导学生的发展。上面三个课例片段,师生的问答交流在本质上没有问题,但是,这样的问答都是一期课改中的传统提问方式,缺少对学生思

6、维深度的激发,背离了二期课改的教学要求。学生的问卷统计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在这样教学中缺乏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无法激起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普遍缺少对问题的处理,在提问的时机、问题的设计、问题的评价、问题与思维深度的结合等方面缺乏策略。 二、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策略 本人基于初中数学部分课例的分析研究,认为在初中数学课堂提问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策略一:创设问题的情境。问题的情境是指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以促使学生去质疑问题、探索求解,创设问题情境的最大优点是使学生更容易突破难点。创设问题情境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促进学生的思维,有利于教师教学内容的展开。 案例

7、1:在教学函数概念时,教师跟平时一样走进教室,上课开始,教师说:“昨天,老师买了一些糖,今天想奖励给班级中表现优秀的同学,老师买的每一粒糖是15分。”然后老师从鼓鼓的口袋中拿出一粒糖说:“这里值多少钱?”生:“15分”;老师又拿出一粒糖问:“现在值多少钱?”生答:“30分”;老师又拿出一粒糖问:“现在值多少钱?”生答:“45分”,就这样,老师一直拿到6粒糖,学生都都做出了准确的回答。最后老师问:“同学们,老师口袋里的糖一共值多少钱?”这时,教室里热闹起来,同学们开始展开讨论,气氛异常热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已激起了学生探究欲望,再引入变量等函数概念,就显得非常容易。 案例2:在教学“勾股定理”

8、时,教师先给班级同学讲了一个故事:古希腊数学大师毕达哥拉斯有次应邀参加一位富有政要的餐会,这位主人豪华宫殿般的餐厅里铺着正方形美丽的大理石地砖,由于大餐迟迟不上桌,这些饥肠辘辘的贵宾颇有怨言;但这位善于观察和理解的数学家却凝视脚下这些排列规则、美丽的方形磁砖,但毕达哥拉斯不只是欣赏磁砖的美丽,而是想到它们和数之间的关系,于是拿了画笔并且蹲在地板上,选了一块磁砖以它的对角线为边画一个正方形,他发现这个正方形面积有着很奇怪的规律于是再以两块磁砖拼成的矩形的对角线作另一个正方形来进行验证。于是毕达哥拉斯作了大胆的假设那一顿饭,他视线一直都没有离开地面。这个故事,不仅教育了学生随时关注身边的数学,而且

9、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节课内容的兴趣。这时,老师提问学生:“毕达哥拉斯在地板上到底发现了什么奇怪的规律呢?他作出了什么大胆的假设呢?”老师再请同学画图、测量来进行探索,教学重点也就很容易解决了。 问题情景的创设有很多办法,如上面运用生活中的事例、讲故事,我们还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等。其实,我们只要养成创设情景的教学意识,问题情景是很容易创设的,我们千万要避免死板地把教学内容灌输给学生,这样,学生会抛弃数学,抛弃你的数学课。 策略二:应用非言语行为。非言语行为包括神态、眼神和肢体动作等,提问时教师应用非言语行为的最大优点在于把教师的问题和学生思维作答融于一体。一个好的问题应该能激活学生的思维火花,而非言

10、语行为是激活思维火花的催化剂。在课堂教学中,许多细小的问题都可以辅以非言语行为。 案例1:一位基础较差的同学在回答“当k为何值时,y=kx-2x+4是一次函数?”这一问题时,该生答为“k0”,在老师启发提示后,该生疙疙瘩瘩地说“k2”,在学生回答过程中,教师用眼神、微笑来表达期待,并不时地点头赞许,学生回答完毕,老师未评价先鼓掌(有时,如果教师正好在这位学生身边时,教师可以拍拍学生的肩膀以示赞许)。这对这位同学以后的学习会有多么大的鼓励啊!可能他从此会热爱数学这门学科,喜欢这位教师的数学课。 案例2:在教学“直角三角形性质一”中,上课老师希望学生通过测量和观察来归纳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

11、于斜边的一半”这一结论。教师的提问是“让我们一起来量一量直角三角形斜边和斜边上中线的长,我们会不会有新的发现呢?”在提问时教师赋予了抑扬顿挫的语调,教师侧着头,把手掌放在耳朵旁,作出倾听学生得到新发现的动作,这样的状态促动了全体学生全神贯注地去测量和思考。课堂上几乎所有的同学都争先恐后地希望告诉老师自己的新发现,这样一来,学生对这一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掌握的非常牢固,进而又懂得了探究问题的思维方法。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很容易加入这样的非言语行为,看似不经意的动作,却能体现出不一样的效果,只要我们养成这样一种意识,就一定能让非言语行为发挥功效。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别恩的实验说明:信息的

12、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和动作。可见,非言语行为在信息的表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我们当前的许多教师总习惯于站在讲台前,一种居高临下的状态这是不能与学生相融的。 策略三:适当的追问。所谓追问,顾名思义就是追根究底地问,即教师要遵循作答者的思路采取递进式提问,从而获取解题关键所在,或使作答者对问题得到进一步的思考。追问的最大优点在于激发学生潜能,激活学生思维。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回答经常是肤浅的,或者是不得要领的,要适时地启发学生,使学生朝着问题的正解进行思考并得以深入拓展,追问不可谓是一种极有效的方法。 在教学前面“课例片段三”中,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同学们能不能根

13、据题意画一个草图予以解决?使边的长度尽可能与题意中数值相同。”大部分同学可以得到周长为23厘米,因为学生习惯画出的是锐角三角形;追问1:“只能这样画吗?”可能有较多同学又得到周长为19厘米;追问2:“如果本题中的5厘米换成4厘米,这时的周长是多少?”有的同学会得到22厘米或17厘米,但也会有同学得到只有22厘米的结果;追问3:“为什么这里只有一种结果呢?”学生会说“以4厘米为腰不能构成三角形”;追问4:“考虑本题时有两种可能,但它的限制条件是什么呢?”学生可以得到构成三角形时必须满足条件“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从而真正理解本题的内涵;追问5:“还有没有类似这种有时有两个结果有时只有一个结果

14、的题目呢?”让学生展开讨论,部分同学可能会想起同样在等腰三角形中的另一个问题“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为80度,求另外两个角的度数”,由此及彼,让学生养成演绎、归纳等数学思维品质。 策略四:展现学生思维的过程。学生的思维过程是指学生怎样思考问题的?为什么这样想?展现学生思维过程的最大优点在于拉近学生之间的思维程度,便于所有学生在同一思维平台上进行沟通,从而解决问题。许多问题从教师层面而言是想当然的由此及彼,有时很容易脱离学生实际。 同一班级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是比较接近的,以其中一员的思维过程来诱导其他学员的思维品质是贴切而有效的,更何况,许多思维中的弊端是学生之间共同的,这样做使教师在第一时间了解学

15、生思维上的缺陷,并及时改变教学进度和教学策略。因此,作为数学教师,不仅要给学生展现思维过程的机会,更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勇于展现思维过程的习惯。 通过老师的追问和学生的作答,对其他同学来说,教师的讲解没有作答学生的说明更亲切易懂和切合实际。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往往都注重教师的讲,而忽视学生的说,我们经常在学生答不完整时就轻易换人回答(尤其在教学公开课)。其实,这是很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要适时地应用追问策略,需要我们老师树立牢固的主导意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迅速捕捉到思维的倾向和不足,只有恰如其分地作出反应,才能有效地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诚然,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策略还有很多,诸如适当选择提问对象、灵活运用回答评价等。提问还需遵循许多原则,如启发性原则、量力性原则、期待性原则等。但是,一个好的问题,必然能引导学生获得解题的规律、必然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必然能使学生逐步形成数学思想。一个好的问题,不仅仅是问题本身在起作用,同一个问题在不同老师表述中、在不同学生群体中、在不同的情境中所获得的效益是不一样的。只要我们灵活应用课堂提问策略,我们的初中数学教学必将收到极佳的效果。 涟江为区内地表水的主要排水通道,隧道设计标高高于最低排水基准面,隧道区山脊内沟谷多为季节性冲沟,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水量小,受季节影响明显,地表水不发育,地表水对隧道施工及运营无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