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促进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和能力课题研究.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464692 上传时间:2019-09-1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促进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和能力课题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信息技术促进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和能力课题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信息技术促进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和能力课题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信息技术促进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和能力课题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信息技术促进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和能力课题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促进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和能力课题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促进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和能力课题研究.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技术促进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和能力课题研究信息技术促进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和能力的研 究 课 题 方 案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信息技术对当今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在改变教育教学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空前地提高了人们的学习兴趣,极大地拓展了教育教学的时空界限。“传统的教和学的模式正在酝酿重大的突破,教育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这场教育的大变革不仅仅是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更重要的是将对教育的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深刻影响。面对急剧变化的世界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环境,为了争取在新世纪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国家教育部2

2、001年颁发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展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能力是学生形成诸多能力中的基础能力。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阅读自有它的目的,主要在真正地理解所读的东西,从而得到启发,受到教育,获得间接经验。”由于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还比较严重地存在着“教师讲得多,学生看得少;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课本看得多

3、,课外阅读少;指定阅读多,自主阅读少;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等诸多问题,严重挫伤了学生阅读积极性和兴趣,妨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阅读教学效率低,学生知识面窄。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信息技术可以让读物图文并茂甚至配有声音、动画,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潜能,多媒体形式的童话、寓言或成语故事等“动态小人书”,对于少年儿童尤其具有吸引力。利用信息技术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电子读物,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从而使有意识的学习活动和无意识的学习活动相结合,充分地调动孩子们求知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老师

4、还可以组织学生网络交流,或是组织小组讨论、全班探究以加深理解,以切实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传统教学中,仅仅依靠教师自己搜罗课外读物提供给学生,既加重教师负担,且阅读材料数量太少,纯文字性材料又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兴趣,因此效果往往不佳。利用信息技术提供课外阅读资料,由孩子们自主扩展阅读,不论是阅读的数量还是质量与传统阅读教学相比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因此如何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已成为当前应突出研究的重要课题。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开展数字化教育、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已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国家(包括中国)的学校都围绕“数字化”、“纵

5、横数字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这一主题,在教育教学领域积极开展探索、研究、试点和实践。阅读能力是人的社会化,是人们适应社会生存、实现自我发展、终身学习的必需能力,当前阅读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课程改革走向深入的重要研究课题。在课程改革中,现代信息技术成为有效教学的重要推动力,同样,它也是指导学生有效阅读的重要手段和技术。目前,关于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的整合,取得了许多令人振奋的成果。但我们经过认真学习和分析,发现这类研究要求的实验条件相对较高,如80%的学生家里要能有上网的电脑,有的甚至要求教室里的学生人手一台电脑,而且开展研究的对象也仅限于实验班。高标准的实验条件,相对狡小的实验范围,让这些

6、研究成果走进我们当前普通的乡镇学校,还有一定的难度。另外,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的整合,在目前的研究中,大部分学校还是侧重于信息技术与阅读课程内容的整合,整合的成果大部分是一些经典的课例。这些经典的课例,自然具有很高的价值,但是,对于常态的课堂,却不具有推广作用。我们提出的“信息技术促进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和能力的研究”,是基于我们大部分普通实验小学、中心学校的条件,在常态的教学环境中,面对每一个在校的学生所开展的研究。本课题的提出符合现实需要,解决实际问题,将有效地促进小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的提高,在现阶段的教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和推广价值。三、课题的内涵和与理论基础(一)课题的界定根据义

7、务教育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结合本课题研究方向,我们对本课题关键词界定如下:信息技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等各种硬件设备及软件工具与科学方法,对文图声像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与使用的技术。特点:数字化、网络化、交互性。课外阅读兴趣是指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能积极地、主动地阅读倾向,并能较持久的保持良好的阅读情绪状态。课外阅读能力是指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具有感性认知积累、内在关系理解、鉴赏性理解和创造性理解的能力。本课题所指的“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的研究”是指:指导学生开展基于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完成阅读实践的活动,

8、以形成适应信息技术时代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多元化的表达能力的教学过程。(二)理论依据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Internet的网络通信技术所具有的多种特性特别适合于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换句话说,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

9、信技术可以作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理想认知工具,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所以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Internet网络教育应用的飞速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培养正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并日益扩大其影响。12、新课程理念引领新课程理念主要体现在: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依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进行整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英特尔”未来教育理论英特尔未来教育强调重点围绕学生和教师如何利用技术,通过研究和交流以及运用卓有成效的策略与

10、工具来增强学习,这正是现代教学观。Intel未来教育通过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带动了教学各个环节的转变,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学生的学习从获得知识转变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教学的目的从传授和掌握知识转变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intel未来教育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在英特尔未来教育模式下,学生自觉参与课外阅读,写出读书收获,制作演示文稿、网站。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必定是人人参与、主动学习。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既学到了丰富的知识,又熟练掌握了计算机技能,也增强了与他人合作的能力。4、基于设计研究理论基于设计的研究(D

11、esign-based Research)简称DBR23,它是一种在真实自然的教育情境下而非在实验室情境下开展的教育研究和评价,包含多元研究方法,可以使用质的和量的方法收集和分析数据,并且是一种重复的设计与评价循环,教育干预随着研究进程的需要而不断做出调整,是一种循环的研究过程,通过这样一个研究过程来推动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发展。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和提供首批课外阅读资源,将课外阅读资源出示在专题学习网站和学校多媒体教室中给学生使用,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断地征求学生、教师和家长的意见,根据收集到的意见改进课外阅读资源本身,并将改进后的资源继续给学生使用,继续收集意见和建议,直到总结归纳出小学生不同阶段对

12、不同读物的兴趣以及这些读物对学生能力培养的程度,并制作出相对完美的课外阅读资源为止。四、课题研究的目标1、通过研究与实践,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产生阅读的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信息素养。2、通过研究和实践,找准多媒体计算机及Internet网络与学生课外阅读最佳的切入点,构建一个基于信息技术的课外阅读指导板块样式。3、通过研究和实践,初步形成适合小学阅读教学的Internet的学习环境,构建校园网络系统下阅读学习专题网站和多媒体课外阅读资源库。4、通过研究和实践,引导学生课外利用网络收集诗歌、美文等,进行网上自由阅读,专题阅读等,构建一套课外阅读机制。五、课题研究的内容学生是语文学

13、习的主人,是阅读欣赏的主体。如果我们在课外阅读教学中能够让学生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加强生本(学生与文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用智慧点燃智慧,用心灵沟通心灵,用创新激活创新,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实践中学会欣赏、鉴赏,那么就能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习惯和语感,增强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和评价能力。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的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一)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传统文字阅读,小学生往往感到厌烦,运用网络多媒体动画技术,将动画、声音、图片和文字内容,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小学生阅读文章像看动画片一样,阅读兴趣非常浓厚,这

14、种阅读方式特别是对哪些不爱看书的孩子非常有效。同时,网上教师大量精心准备的阅读内容,超链接的阅读方式,大大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通过认真学习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我们发现新课标对小学生的识字、阅读与写作要求还是很高的。我们认为信息技术环境以其教学信息呈现的多媒体化,教学信息的超文本方式,教学信息储存的大容量,教学过程具有的交互性、开放性,以及学习资源独特的共享功能等优势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大阅读策略,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结合新课程标准,我们拟定在研究过程中达到如下阅读目标(此研究目标略高于小学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目标)。小学义务教育小学

15、语文新课程标准课程总目标中规定:“六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第一学段(12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能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二学段(34年级)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56年级)要求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低年级(1-2年级):(1)利用多媒体光盘、网上动态的图编故事,讲故事,训练其口头表达;(2)适当阅读一些历史故事、典故、童话、诗歌、浅显的科普儿童读物,增大识字量,用一句话把自己阅读感受写出来;(3)每一年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 中年级(3-4年级):(1)借助多媒体光盘、网上阅读材料独立阅读;(2)三年级阅读量不少于15万

16、字,四年级阅读量不少于30万字,(两年的总阅读量不小于45万字,略高于课程标准要求)(3)通过阅读使学生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高年级(5-6年级):(1)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能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文中的一些语言表达方式;(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3)学会精读、略读、浏览,形成捕捉相关信息的能力;(4)利用网络养成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每学年不少于55万字(两年阅读量110万字,略高于课程标准要求)。(5)通过网络阅读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的良好习惯。(二)构建一个基于信息技术的自主体验性阅读板块样式我们体会到阅读应是学生感受语言的过程,而感受语言是达到领悟语言的重要途径。学生只有拥有了许许多多这样的阅读经历,才会形成对语言敏感性、联想性、想象性的认识,才会积累属于自己的阅读经验。在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