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大自然的语言经典教学设计资料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8442509 上传时间:2019-09-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6《大自然的语言经典教学设计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16《大自然的语言经典教学设计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16《大自然的语言经典教学设计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16《大自然的语言经典教学设计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16《大自然的语言经典教学设计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6《大自然的语言经典教学设计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大自然的语言经典教学设计资料(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6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教学目标:1、品味本文简洁,准确,生动,科学的语言。 2、掌握说明文的几种说明顺序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趣。教学课时:两课时预习内容:1、作者介绍: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20世纪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教育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1910年赴美国留学,1918年获哈佛大学地学系博士学位。回国后先任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教员、东南大学地学系主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成为我国近代气象学和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1936年起,出任浙江大学校长,在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在贵州的穷乡僻壤,他将浙大从一所地方性大学

2、办成了全国著名的综合性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写下了耀眼的篇章。1949年10月,他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等。2、学习字词。连翘(qio)翘起(qi)衰草连天(shui)鬓毛衰(cu)落叶(lu)丢三落四(l)落枕(lo)观测(gun)玄妙观(gun)差异(ch)差遣(chi)差错(ch)参差(c) 3、学生各自诵读课文。提示:本文是说明文,诵读时节奏要舒缓,语气要平实。指出下边几个问题的答案应该从哪些段中寻找,把段的序号写到括号里。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性?()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研

3、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明确:(13)(4、5)(410)(11)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春夏秋冬,斗转星移;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大自然丰富多彩那么,这些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与人类有何关系呢?为什么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大自然的语言。 每个词齐读两遍,读准字音。 四、自由朗读课文,标好段序,完成课后练习题。 五、根据课后练习题一中的四个问题,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3):介绍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

4、四部分(1112):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六、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一)齐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1本段主要描写了什么? 2本段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标出有关词句。 明确:1本段以优美生动的写景笔调描写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 2本段是接春夏一秋冬的时间顺序来写的。表示时间的词语有:立春过后再过两个月不久于是转入到了秋天准备迎接,条理十分清楚。 提问:描写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运用了哪些词语?仔细揣摩、品味。 答:开笔用“沉睡”“苏醒”等词将“大地”拟人化,给人以种种有关物候的丰富联想。大地苏醒的物候现象,概说三种:“冰雪融化,草木前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勾勒出一片生机勃发的春色,显得十分舒展。“

5、次第”一词写出春花竞相怒放的热闹景象,用“融化”“萌发”“开放”三个动词具体描绘出大地苏醒的生动画面。写燕子归来用“翩然”来修饰,写出燕子轻巧的身体、轻盈的飞舞姿态,十分形象贴切,让人想到“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的景象。写秋风落叶,用“簇簇”一词写出秋天的肃杀景象,用“渐渐变黄”写落叶,写出了落叶颜色逐渐淡化、枯萎的过程,写得有声有色,景观生动,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此外,“北雁南飞”、“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等词语,简练而富有表现力,作者把大自然写得似乎有了灵性,说“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既然有灵性,也就能说话了,这样下一段用拟人手法将物候现象说成是“大自然的语言”也

6、就很自然了。本段寓说明于生动的描写之中,既准确又形象,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画卷。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学生默读这两段,然后总结段意。 第二自然段:举例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 第三自然段: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提问:本段以什么为例来说明何为“大自然的语言”? 指名回答,教师总结。 (见下面板书) 草木荣枯杏花传语耕地桃花暗示种谷子 候鸟去来布谷鸟唱歌割麦插禾 本文用“传语”“暗示”“唱歌”等词将动植物拟人化,写得有情有感,这种手法大大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 本段扣住“草木荣枯,候鸟去来”举例,按时间安排农事的顺序来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形象生动,深入浅出,浅显易懂。 提问:第三自然

7、段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呢? 指名回答: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从知识到科学,言之有序。 仔细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严密。 “许多”说数量,有范围,不一概而论,措词严密。 “植物生长荣枯树“桃花开”,“动物的养有往来”对“燕子来”,两两相对,十分严谨,体现了作者对语句的精心组织。 七、小结本课。 本文的第一部分从具体、生动的物候现象说起,条理分明地说明了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释题),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条理十分清楚。此外,生动形象的描写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趣味性。 八、课后作业: 1熟读第一自然段,仔细品味生动形象的写景语言。 2掌握本文所学的六个多音多义字。 3用“籁籁”、

8、“销声匿迹”、“翩然等词造句。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温故知新,复习旧知。 1听写上节课所学的词语。 2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二、讲授新课。 ()指名朗读第四、五两个自然段,然后总结段意。这一部分主要介绍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提问: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从观测手段、数据意义两方面写出了物候观测的重要性。观测手段:“活的仪器”活生生的生物数据意义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上比较简便,容易掌握文中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第五自然段从反面举例说明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更具有说服力。 (二)默读第六

9、到十自然段。 思考: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说明的顺序是怎样的? 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1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四个: 首先是纬度(7) 第二个因素是经度的差异(8) 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9) 此外,还有古今的差异(l0) 主要 (三) 次要 空间上时间 提问: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能否换顺序说?为什么? 明确答案:不能。因为四个因素的影响大小不等由大到小,由主到次,依次排列,很有条理。另外,前三个都是空间因素,后一个是时间因素。 2举例子是本文的主要说明方法。 学生在第六至十自然段中对所举的例子作些评点,注意举例时的语言。 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

10、晚着5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 (纬度因素) 如:大连的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旬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经度差异) 例如秋冬之交: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高下差异) 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同1921到193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 抽青和开花日期比较,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古今差异) 这些例子的运用能使读者更具体地理解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成因,有说服力。 (三)齐读第十一、十二段。 思考: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将问题的答案在书上标记。) 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 物候

11、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 还可以利用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 也可以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三、学完本文,我们知道:物候观测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也与我们的生活、生存密切相关。那么,我们应怎样去保护大自然,去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呢?(结合实际,畅所欲言。) 组织学生讨论、发言,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学到这里,你们知道文章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有什么作用吗? 采用“大自然的语言”这个说法,将大自然拟人化,将物候现象说得生动而有情趣,也含蓄地说明了物候对于农事安排的重要意义。这样的标题形象、生动,颇具文学性。 五、小结。 本文介绍丰富生

12、动的物候现象很有条理。第一部分的内容是说明的基础,第二部分是第一部分的概括,总之,从文章整体结构来看,是由浅入深地进行介绍,条理分明,逻辑性强。另外,一个部分里段落的安排、一个段落里的句序也讲究条理性,或以时间为序,或由主要到次要,由一般到特殊。 说明语言十分生动形象,主要体现在第一、二两个自然段。这两段都以时间为序 运用拟人手法把物候现象写得有情有感,这种寓说明于生动的描写之中的写法,增强了说明文的生动性、趣味性。 六、课后作业。 1举例说明几种文具的使用方法。(字数在200字左右) 2以“我的卧室”为题写一篇说明文,字数在300400之间。 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 一、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物候现象物候和物候学 二、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比较简便 容易掌握 避免损失 三、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主要纬度差异 经度差异 高下差异 古今差异 次要 空间 时间 四、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首先此外(还可以也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