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的选型与设计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8441999 上传时间:2019-09-11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5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的选型与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的选型与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的选型与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的选型与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的选型与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的选型与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的选型与设计(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的 设计与选型,马 家 宇 河南省新开元路桥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2007年7月,一、互通式立交简介,二、互通式立交匝道的基本型式,三、公路互通式立交常用型式及适用条件,五、公路互通立交的选型,报告大纲,四、互通立交设计原则和思路,一、互通式立交简介,公路与铁路交叉 加铺转角式 渠化 平面交叉 环形交叉(俗称转盘) 交通信号灯管制 路线交叉 公路与公路交叉 分离式立体交叉 立体交叉 公路与管线交叉 互通式立体交叉,1、路线交叉的分类,一、互通式立交简介,1、路线交叉的分类,公路与公路交叉设计时,应采取措施尽可能消除冲突点或减少改善冲突点。 (1)实行交通管制 在交叉口设置交通信号

2、灯或由交通警察指挥,使发生冲突的车流从通行时间上错开。 (2)采用渠化交通 在交叉口内合理布置交通岛、交通标志和标线,或增设车道等,引导各方向车流沿固定路径行驶,以减少车辆之间的相互干扰,改善冲突点和分合流点的位置及角度。 (3)变冲突点为分合流点 环形平面交叉可以变冲突点为分合流点,进行交织,消除了冲突点。 (4)修建立体交叉 将相互冲突的车流从空间上分开,使其互不干扰。这是解决交叉口交通问题最彻底的办法。,一、互通式立交简介,2、互通立交发展概况,1928年美国在新泽西州修建了世界上第一座苜蓿叶型互通式立交; 我国互通式立交发展较晚且发展缓慢。1955年武汉滨江路修建了我国第一座部分苜蓿叶

3、型互通式立交; 从1988年10月沪嘉高速公路通车至今,中国大陆高速公路走过了18年的快速发展历程,公路互通式立交也随着高速公路得到快速的发展。,一、互通式立交简介,3、互通立交的分类,按跨越方式分:上跨式、下穿式、半上跨半下穿式 按交通功能分:全互通式、部分互通式 按行车轨迹相互关系分:完全立交型、部分平交型、交织型 按相交道路数分:两路相交、三路相交、四路相交、多路相交 按立交层数分:两层式、三层式、四层式、多层式 按收费与否分:收费立交、不收费立交,一、互通式立交简介,4、互通立交的组成,主线、被交线、跨线桥、匝道、变速车道、渐变段(过渡段)、出入口、集散车道、辅助车道。,一、互通式立交

4、简介,5、互通立交的几个概念,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分为枢纽互通式立体交叉和一般互通式立体交叉。 枢纽互通式立体交叉主要指高速公路与高速公路相互交叉的互通式立体交叉。 一般互通式立体交叉则主要指高速公路或一级公路与双车道公路相交叉的互通式立体交叉。,一、互通式立交简介,5、互通立交的几个概念,高速公路与一级公路、一级公路与一级公路之间相交叉时,一般亦为枢纽互通式立体交叉,但当匝道合并设置收费站时为一般互通式立体交叉。 枢纽互通式立体交叉的主要特点是交叉范围内的交通流无交叉冲突,并不得设置收费站,而一般互通式立体交叉则在除主线以外的其它部位可以设置收费站和平面交叉。,一、互通式立交简介,6、公路立交

5、与城市立交区别,高等级公路一般通过互通式立交来实现收费;城市立交一般不考虑收费问题。 城市立交必须处理非机动车流和行人问题;高等级公路限制非机动车和行人进入,故公路立交一般仅处理机动车问题。 公路立交的间距较大,地物障碍少,多采用地上明沟排水系统。立交形式简单,以二层式为主,但因匝道计算行车速度相对较高,立交占地较大。,一、互通式立交简介,6、公路立交与城市立交区别,城市立交相邻间距较小,需要合理解决庞大的自行车流和行人交通,且用地较紧张,受地上和地下各种管线及建筑物的影响大,多采用地下暗管排水并与城市排水系统连接;同时要考虑施工时便于维持原交通和快速施工等问题,周边建筑密集,景观及环保要求高

6、。 ,比公路立交更多地重视美观的要求,常作为一种城市景观来设计。城市立交形式复杂、多样,往往做成多层式,二、互通立交匝道的基本形式,匝道的形式多种多样,按匝道与相交道路的关系,分为右转匝道和左转匝道两大类。,二、互通立交匝道的基本形式,1、右转匝道,右转匝道 如图所示,从右侧驶出后直接右转,到相交道路的右侧驶入,一般不设跨线构造物。其特形式简单,车辆运行方便,直接顺当,行车安全。,二、互通立交匝道的基本形式,2、左转匝道,左转匝道车辆需越过对向车道,至少需要一座跨线构造物。按匝道与相交道路的关系,左转匝道又可分为以下几种基本形式。,二、互通立交匝道的基本形式,2、左转匝道,(1)直连式(又称直

7、接式、定向式或左出左进式),二、互通立交匝道的基本形式,2、左转匝道,左转车辆直接从左侧驶出,左转弯,到相交道路从左侧驶入。优点是匝道长度最短,可降低营运费用,没有反向迂回运行,自然顺畅,可适应较高车速。 缺点是跨线构造物较多,单行跨线桥二层式二座,或三层式一座,一般车辆左侧高速驶入驶出困难且不安全。 因直连式左转匝道存在左出和左进的不利问题,同时与我国右侧行驶规则不相适应,所以除左转交通量很大外,一般不采用。,二、互通立交匝道的基本形式,2、左转匝道,( 2)半直连式(半直接式又称半定向式匝道) 按车辆由相交道路的进出方式可分为三种基本形式。 左出右进式 下图所示,左转车辆从左侧直接驶出后左

8、转弯,到相交道路时由右侧驶入。与直连式匝道相比,右进改变了左进的缺点,但仍然存在左出的问题;匝道略绕行。对应图式三种情况,需设二层式单行跨线桥和双向跨线桥各一座,或三层式双向跨线桥一座,或二层式单行跨线桥一座。,二、互通立交匝道的基本形式,2、左转匝道,半直连式左转匝道(左出右进式),二、互通立交匝道的基本形式,2、左转匝道,半直连式左转匝道(右出左进式),右出左进式 左转车辆从右侧右转驶出,在匝道上左转,到相交道路后直接由左侧驶入。改善了左出的缺点,但左进仍然存在。,二、互通立交匝道的基本形式,2、左转匝道,半直连式左转匝道(右出右进式),右出右进式 左转车辆都是右转弯驶出和驶入,在匝道上左

9、转改变方向。完全消除了左出、左进的缺点,行车安全。但匝道绕行最长,构造物最多。图中五种形式应视地形、地物及线形等条件确定。,二、互通立交匝道的基本形式,2、左转匝道,(3)间接式(又称环形式、环圈式),左转车辆先驶过正线跨线构造物,然后向右回转约270达到左转的目的。其特点是右出右进,行车安全;不需设构造物;造价最低。但最低线形指标差;占地较大;车速和通行能力低;左转绕行较长。 环圈式匝道为苜蓿叶式和喇叭式立交的标准组成部分。图中a)为常用的基本形式。,二、互通立交匝道的基本形式,2、左转匝道,(3)间接式(又称环形式、环圈式),三、立交常用型式及使用条件,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基本型式按交叉的岔路

10、数目分为T形、Y形和十字形三种。 T形交叉:包括喇叭形、直连式T形。 Y形交叉:包括全部直连式匝道的Y形和有半直连式匝道的Y形。 十字形交叉:包括独象限式、菱形、苜蓿叶形、半苜蓿叶形、喇叭形、环形、和直连式。,三、立交常用型式及使用条件,1.喇叭形立交,A型,B型,喇叭形立交是国内外高等级公路最广泛采用的互通立交形式,分为A型和B型两种,经环圈式左转匝道驶入主线的为A式,驶出时为B式。适用于T型交叉或收费公路的十字交叉。,三、立交常用型式及使用条件,1、喇叭型立交,喇叭形立交一般情况下宜采用A型,因地形、地物的限制或左转进入主线的交通量远大于左转驶离主线的交通量时,宜采用B型。但双车道匝道不应

11、布置为环形匝道。由于这种立交的环圈式匝道车速较低,布设时应将环圈式匝道设在交通量小的方向上。主线可上跨或下穿,主线下穿对转弯交通出入口加减速有利,主线上跨时视野开阔,能够看到出入口情况。宜斜交或弯穿。 特点:各转弯方向有独立匝道,完全互通,无冲突点和交织段,行车干扰小,安全度大,线形简单而造型优美。转弯车流一律从主线右侧出入,方向明确。只有一座跨线桥,工程较小。 缺点:左转弯匝道绕行路程较长。,三、立交常用型式及使用条件,1、喇叭型立交,此为双喇叭互通式立体交叉,使用于匝道上没有收费站的高等级公路之间的一般互通式立体交叉,三、立交常用型式及使用条件,2、直连式T型立交,直连式T形立交适用出入交

12、通量相对较少或左转弯速度较低的枢纽互通式立体交叉。,三处跨线桥,两处跨线桥,三、立交常用型式及使用条件,3、Y型立交,Y形立交适用于右转弯速度高,且交通量大的枢纽互通式立体交叉。从交通运行角度考虑,右图的布置比左图的优。,左转匝道全为直连式的,左转匝道兼有直连式和半直连式的,三、立交常用型式及使用条件,3、Y型立交,特点:线形组合紧凑,占地相对较少,直接转向,方向明确,有利驾驶。左转弯车辆从左侧出入,右转弯车辆从右侧出入。 缺点:桥梁结构物多,特别是三层桥方案,高程相差大,引桥较长,路线纵坡较陡,造价高。,三、立交常用型式及使用条件,4、子叶式立交,特点:匝道对称,形成叶状,造型优美,且工程较

13、小。 缺点:有两个内环匝道,且半径较小,左转弯车辆需旋转270度,绕行较长;有一交织段,且靠近主线,于行车不利。,三、立交常用型式及使用条件,5、菱形立交,菱形立交适合于出入交通量较小,匝道上无收费站的一般互通式立体交叉。,特点:结构简单,只有一座跨线桥,占地较少,工程费用省;左转弯匝道直捷,车辆绕行路程短。 缺点:有两个平交口。,三、立交常用型式及使用条件,6、半苜蓿叶形立交,半苜蓿叶形立交:按匝道布置方式可分为三类,即主要公路的出口在跨线构造物之前的A型和出口在跨线构造物后的B型,以及以主要公路为对称轴布置匝道的A-B型。它们适用于出入交通量较小的一般互通式立体交叉。,三、立交常用型式及使

14、用条件,6、半苜蓿叶形立交,A、B两种型式的选择主要取决于转弯交通的特点和用地条件。转弯交通量不平衡时,应以平面交叉中的冲突最少作为匝道布设象限选择的原则。,A型,B型,三、立交常用型式及使用条件,6、半苜蓿叶形立交,适用于被交路傍依铁路或密集建筑群,或滨河的情况。,A-B型,附加右转弯匝道,不设环形匝道的象限内增加右转弯匝道,适用于不设收费站的一般互通式立体交叉。,三、立交常用型式及使用条件,7、苜蓿叶形立交,苜蓿叶形立交(图 a):适用于左转交通量较小的一般互通式立体交叉。,a,b,b图是在苜蓿叶形立交中的直行车道旁增辟集散道,可避免转弯车流的交织对直行车流的干扰,但交织依然存在,因而枢纽

15、互通式立交应尽量避免采用这种类型。,三、立交常用型式及使用条件,7、苜蓿叶形立交,特点:各转弯方向有独立匝道,完全互通,转弯车流一律从主线右侧出入,方向明确,无冲突点和交织段,安全度大,线形对称,造型优美。只有一座跨线桥,工程较小。 缺点:左转弯匝道绕行路程较长;四个内环匝道的出入口之间构成两个交织段;整体占地面积较大;左转弯匝道限速较低也不便管理。,三、立交常用型式及使用条件,8、环形立交,环形立交:分两层式和三层式两种,它们的特点是用地较省,但承担的转弯交通量有限。因此只适用于转弯交通量较小的交叉。规模较大的平面环形交叉扩容改建时,可采用两层式环形立交。,两层,三层,三、立交常用型式及使用

16、条件,8、环形立交,环形立交常用于城市主要道路与一般道路交叉,可以用于5条以上道路的相交。这种立交能保证主线直通,交通组织方便,无冲突点,占地较少。但次要道路的通行能力受到环道交织能力的限制,车速受到中心岛直径的影响,构造物较多,左转车辆绕行距离长。当采用环形立交时,必须根据相交道路的性质进行比较研究,看环道的最大通行能力和所采用的中心岛尺寸能否满足远景交通量和车速的要求。布设时应让主线直通,中心岛可采用圆形、椭圆形或其它形状。 特点:线形简单,造型优美,出入口位置好,内环半径较大,匝道车速较高,行驶方向明确,有利于行车;线形组合紧凑,占地相对较少但随内环半径变化而变化。 缺点:左转弯匝道有交织段。,三、立交常用型式及使用条件,9、直连式立交,(1)直连式立交:左转弯全部采用半直连式或同时有直连式匝道(即无环形匝道),适合于各左转弯交通量均大的枢纽互通式立体交叉。,三、立交常用型式及使用条件,9、直连式立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