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新进人员入科培训-icu常规监护与治疗资料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8437856 上传时间:2019-09-11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4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icu新进人员入科培训-icu常规监护与治疗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icu新进人员入科培训-icu常规监护与治疗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icu新进人员入科培训-icu常规监护与治疗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icu新进人员入科培训-icu常规监护与治疗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icu新进人员入科培训-icu常规监护与治疗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cu新进人员入科培训-icu常规监护与治疗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cu新进人员入科培训-icu常规监护与治疗资料(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CU的常规监护与治疗 -ICU新进人员入科培训,湘南学院附属医院 ICU 彭祝军,内容提要,1、ICU概念及意义 2、ICU发展史 3、ICU的监护技术 4、人工气道的建立和管理 5、机械通气捆绑治疗(Bundle) 6、深静脉置管的护理 7、ICU院内感染的控制 8、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 9、严重感染的集束化治疗 10、ICU镇痛镇静治疗,一、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含义,危重症医学是研究危及生命的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疗方法的临床医学学科。ICU是危重症医学学科的临床基地。它打破了传统的以器官为主的分科模式,而将机体作为一整体进行研究,探讨整个机体的病理生理变化、监护和处理,所研究的内

2、容不局限于某种疾病,而是研究由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如SIRS、ARDS、DIC和MODS等。ICU应用先进的诊断、监护和治疗设备及技术,对病人生命体征和重要器官功能进行连续、动态的定性和定量观察,并通过有效、及时的干预措施,为危重症患者提供规范的、高质量的生命支持,改善生存质量。 是医院综合救治能力的体现,是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志。,医院发展ICU的意义,发展危重病医学,提高危重病人救治成功率 提高设备的使用率,降低医疗成本 为外科开展高难、高危手术提供保驾 内科危重病人收入ICU后,明显缓解科室工作压力,有利于集中精力管理好各科的专科病人,提高科室的服务质量。 减少医疗事故和医

3、疗纠纷的发生 合格的ICU更是是医院晋升三甲不可或缺的条件 为各科室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可以较好地降低各临床医师和科室的药品比例,更有利于医师自由选择药物,方便患者治疗. 所以发展ICU,不单是ICU医护人员的责任,更是全院上下所有医务人员责任.,二、危重病医学的发展史,早期监护理念的提出:南丁格尔于1854-1856年人为严重的伤兵创建护理病区。 20世纪20年代:美国神经外科教授Dandy创建3张床的术后恢复室。 20世纪50年代:欧美脊髓灰质炎大流行,气管插管和吸机通气技术应用。里程碑事件。 1958年:美国麻醉科医生Safar创建了第一个提供24小时生命支持的加强治疗病房,并 正式命名

4、为ICU。 1965年:德国成立内科危重症学会。 1970年:美国危重症医学会成立(SCCM)。 1980年:西太平洋危重症医学会成立(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澳大利亚)。 1982年:欧洲危重症学会成立。 1982年:陈德昌教授在北京协和成立第一张ICU病房。1984年正式成立ICU科。 2005年3月:重症医学分会正式成立。刘大为任主任委员。,三、 ICU的监护技术,1、ICU的分级监护 级监测:病情危重,多器官功能障碍,支持治疗及监护项目累及2个器官 及以上者。 级监测:病重,支持治疗和监护项目累及1个器官者。 级监测:病重,保留无创监测,仍需在ICU观察治疗者。,ICU三级监测内容,三

5、、 ICU的监护技术,2、床旁监护设备和技术(是生物医学测量技术、电子传感技术、通迅技术、计算机技术的综合运用) 常用的监测技术:心电监护、血流动力学监护、呼吸功能监测、颅内压监测、胃粘膜PH值、经皮血气分析。 现在的监护仪已能采用各类电极、生物医学传感技术进行监测的项目有:心电、脑电、血压(有创、无创)、呼吸、脉搏、血流量、体温、心排血量、血氧饱和度、PH值、PO2、PCO2、血糖、胆固醇、激素、和蛋白质等诸多指标。,心电监护,心电监护仪:旧的监护系统是模拟导联,最新的是标准12导同步分析监护, 能及时发现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 心电监护注意事项 1、皮肤准备:皮肤须干燥清洁,较脏者应用肥皂擦

6、洗,并用干毛巾擦干,有 胸毛者要剃除,以降低皮肤阻抗。 2、电极片放置:应避开骨骼突出的地方,以避免肌肉活动引起干扰。上肢电 极片放在手臂连接躯干的部位或肩的前、后、顶部,下肢电极主在 胸廓最低肋骨水平或髋部。避开心前区及置锁骨下V管的位置。 3、导线:从颈部引出而不要从液下或剑突下引出,以免拉脱电极、折断导线。 4、常见故障: 交流电干扰:可能为电极脱落、导线问题、电源插座未在专用插座上。 肌电干扰:可能为电极放置在胸壁肌肉过多的部位引起。 基线漂移:可能为患者活动、电极固定不良、监测模式选择错误等。 振幅过低:可能为电极片太松、机器敏感度设置不合适等。 5、不能代替常规心电图检查。,脉搏血

7、氧饱和度(SpO2)监测,SpO2是一种无创、可靠、反应快速、操作简单的监测指标,能连续动态地观察机体氧合状况,了解机体氧合功能,尽早发现低氧血症,防止由于缺氧引起的意外事件,提高患者的安全性,为临床抢救及护理提供依所据,临床上应用广泛。 正常值:成人95-97%。新生儿:91-94% 基本原理:血红蛋白吸收光线的能力与其含氧浓度相关。,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监测,结果判断: SpO2在以下情况下会出现误差: 严重低氧(低于70%) 探头位置及外周血管收缩:寒冷、交感兴奋或血管收缩药物(用耳垂更合适)应用引起血管强烈收缩时,可不显示或不准确。 因肢体活动发生接触不良。 静脉搏动:侧卧位时肢

8、体静脉回流受阻、右心衰、三尖办关闭不全、或CVP过高者等,致静脉充血,SpO2往往偏低。 出现异常血红蛋白时,如碳氧Hb或正铁Hb:碳氧Hb症还可出现于吸烟者或长期滞留ICU的患者中,读数偏高。正铁Hb可能是先天性,也可能是药物如硝酸盐类药物、利多卡因、灭吐灵、氨苯砜及一些含硫酸根的药物,当大于85%时读数偏低,小于85%时读数偏高。 某些色素如藏青、蓝色、洋红等可影响结果:皮肤太黑或黄胆,及甲油,读数偏低。 贫血(Hb5g)及末梢灌注差(休克、低体温)时,信号弱,可出现误读。 其他影响因素:外部光源干扰,电灼、电刀使用,肢体颤动等。,血糖监测,目标:4.4-6.1mmol/L,允许:6.7-

9、8.3mmol/L 监测血糖:根据病情而定 静脉用胰岛素:血糖在6.1-8.3mmol/L,用0.5-1U/H。大于12mmol/L时用3U/H。任意时间血糖下降大于50%,胰岛素应用亦应下调50%以上,及时复查血糖。,四、人工气道的建立和管理,(一)建立人工气道 目的: 预防和解除上呼吸道梗阻,保证呼吸道的通畅。 气管保护性机制(咽反射、喉反射、气管反射、隆突反射)受损者,如意识不清或昏迷者可预防呕吐物或口鼻腔分泌物误吸。 便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 为机械通气提供一封闭管道。,人工气道分类:,简易人工气道:口咽、鼻咽通气道 气管插管(经口、经鼻) 气管切开 环甲膜穿刺置管,气管插管:,物品准

10、备:喉镜,不同型号气管导管(检查有无漏气、远端涂石蜡油),导丝,10ml注射器,牙垫。 插管深度:男:23CM(23-26,身材高大者加1) 女:21CM(20-22) 经鼻者加4-5CM 导管型号:一般男:7.5-8.0,女 7.0 -7.5,经鼻者减0 .5 确认导管插入气管:听、看。 气囊注气、接呼吸机。 固定:用蝶形胶布固定于面颊部及下颌部。,经口与经鼻插管优缺点比较,经口: 优点:操作简单、迅速,利于紧急情况下 置管,导管较粗,吸痰易,并发症少。 缺点:不易固定,易脱位、脱出,清醒病 人不易耐受,牙垫也增加了病人不适。 口腔护理困难,影响经口进食,气囊 充气后会阻断发声,影响语言沟通

11、。,经口与经鼻插管优缺点比较,经鼻: 优点:易固定,病人能耐受,易于口腔护理, 不会发生病人咬住气管插管的危险。 缺点:操作较复杂,不易迅速置管,使用持管钳 易损坏气囊,并发症相对较多(出血、鼻 窦炎等)。,气管切开:,优点:易于固定且较安全,多能耐受,适于长期 需人工气管的病人,易于口腔护理,病人 可经口进食,导管短、粗,易于吸痰,解 剖死腔小,气道阻力小,易于鼻咽分泌物 引流 缺点:创伤大、操作复杂,局部伤口需特殊护 理,颈部留有瘢痕,并发症多(出血、皮 下气肿、纵膈气肿、气胸、切口感染),人工气道对病人的不利影响:,破坏了呼吸道的正常防御机制,易肺部感染。 抑制正常咳嗽反射,使分泌物在大

12、气道潴留,误吸的分泌物也不能有效清除,极易发生肺部感染及呼吸道梗阻。 不能语言交流 病人自尊受到影响,极有必要帮助患者建立自信。,(二)人工气道的管理,气囊的管理: 成人气管粘膜动脉灌注压为30mmHg, 毛细血管静脉压为18mmHg, 淋巴管压力为5mmHg 超过30mmHg血流阻断引起粘膜缺血坏死,超过18mmHg将引起静脉回流受阻,引起粘膜水肿,超过5mmHg将阻断淋巴回流,引起粘膜水肿。 高容量低压气囊导管使用。 可使用气囊压力计测量气囊压力,使最高不超过18mmHg(25cmH2O)。 气囊压力过高则气管粘膜易受损,过低则影响潮气量、易发生误吸、气囊周围滞留物渗入肺入。 理想的气囊压

13、力为有效封闭气囊与气管间隙的最小压力称为最小封闭压力(MOP)。,气囊的管理:,寻找最小封闭压力(MOP)基本步骤: 将听诊器放于颈部喉及气管部位,给气囊充气,直到气囊周围完全不漏气。 逐渐从气囊抽气,每次抽0.25-0.5ml,直到吸气压力到达峰值时出现少量漏气为止,然后再注入0.25-0.5ml气体,此时气囊压力为MOP。 确认MOP后,气囊压力不般不需作调整,但当出现漏气或气道峰压或PEEP水平明显改变时,需重新确认MOP。,气囊的管理,最小漏气技术(MLT):气囊充气后,吸气时有少量气体漏出。 步骤: 将听诊器放于气管处,向气囊内注气,直到听不到漏气声为止。 然后抽出气体,从0.1ml

14、开始,直到吸气时听到少许漏气为止。 优点:避免气囊上产生滞留物,因在气囊周围有一向上的气流,可将流向肺内的痰液咳出。同时减少了气道损伤的发生。 缺点:易发生误吸,气囊周围滞留物渗入肺入,影响潮气量 。,气囊的管理,关于气囊是否定期放气的问题 因为气囊放气5分钟仍不可能恢复局部血流,且需要PEEP较高的呼衰患者,气囊放气将导致肺泡通气不足,PEEP不能维持;另外气囊放气后声门下分泌物的误吸等原因,因此目前不建议定期放气充气。 非机械通气时,要定时充气放气,或将气囊压调到较低压力,甚至气囊不充气。 气囊放气前,必须清除气囊上滞留物。 不在喂养后1-2小时内对气囊放气。,吸痰护理,1、吸痰管的选择原

15、则: 材料应对粘膜的损伤小, 吸痰管摩擦力小,以利于通过人工气道 足够长,远端能达人工气道远端或隆突 远端光滑,侧开口,以减少粘膜损伤 吸痰管外径不应超过人工气道内径的一半,如吸痰管直径过大,负压吸引时,吸痰管周围卷入的空气较少,易导致肺萎陷或肺不张。,吸痰护理,气道负压吸引的操作步骤 注意无菌操作(戴无菌手套,无菌吸痰管,无菌冲洗盐水),绝对禁止用抽吸口鼻腔的吸管再吸气道。 吸痰前必须预充氧,使体内获得氧储备,机械通气者给3分钟纯氧。 吸痰管插到气管导管远端前不能带负压,以免过度抽吸气引起肺萎陷。 插入吸痰管过程中如感到有阻力,则应将管子略退1-2cm,以免引起支气管过度嵌顿和损伤。 在吸痰

16、管逐渐退出过程中,打开负压吸痰,抽吸时应旋转吸痰管,并间断使用负压,可减少粘膜损伤,且抽吸更有效。 吸痰管在气道内的时间不应大于10-15s,而从吸痰开始到恢复通气和氧合的时间不应大于20s。 抽吸时应密切注意心电监护,一旦出现心律失常或呼吸窘迫,应立即停止抽吸,并吸入纯氧。有时甚至出现心跳停止。 气道抽吸后,可使用同一吸痰管抽吸口、鼻、咽腔。,吸痰护理,吸痰主要并发症 低氧血症:吸痰时负压抽吸将肺内富氧气体吸出,而从吸痰管周围卷入的气体是氧浓度较低的空气,故易至低氧血症。表现为心动过速或过缓,或心律失常,全身发绀,SpO2下降。预防:预充氧;用Y型接管,使吸痰时不中断氧供,使负压抽吸时,从吸痰管周围卷入的气体仍为含较高氧的气体。 心律失常:与低氧血症引起心肌缺血或气管粘膜受刺激后致迷走神经兴奋有关。 低血压:吸痰管刺激气管粘膜或隆突,引起气管或隆突反射,使患者出现阵发性咳嗽样动作,并伴有心动过缓,导致静脉回流和心排血量减少,出现低血压。 肺萎陷或肺不张:负压抽吸时,如吸痰管周围没有足够空气卷入,易致肺萎陷或不张。吸痰管径过大或负压过大易于发生。应选合适吸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