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说“屏”》教案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436137 上传时间:2019-09-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说“屏”》教案设计-(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说“屏”》教案设计-(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说“屏”》教案设计-(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说“屏”》教案设计-(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说“屏”》教案设计-(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说“屏”》教案设计-(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说“屏”》教案设计-(新版)新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说“屏”教学目的1积累语言,揣摩语言,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力。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了解屏的相关知识。3以屏为媒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体会作者的感情。教学重难点1积累语言,揣摩语言,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力。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了解屏的相关知识。教学设想1指导学生大量查找有关屏风的知识,理解其在文化上的意义。2结合生活与图片让学生对屏风有直观的理解。课时:1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屏风,集实用与装饰功能于一身。在我们的生活中虽然不多见,但它独有的魅力仍能牵动我们的情思。今天,学习陈从周先生说“屏”,以了解更多有关

2、屏风的知识。陈从周(19182000),古建筑园林专家、昆剧活动家。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杭州。之江大学文学学士。上海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早年向沈传芷学昆曲,与俞振飞等有深厚友谊。其园林美与昆曲美一文(见书带集),论述园林、昆曲是中国文化代表。第一步,泛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说明文的写作的对象,用横线标出文章的说明点,用序号标出意义段,用波浪线标出说明对象的特点,批注自己的阅读理解,列出不懂之处。在阅读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词语:忒(ti)韶光(sho)伧俗(cng)休憩(q)擅长(shn)流萤(yng)屏风:放在屋内用来挡风或隔断视线的用具。幽微:微弱。微妙:深奥玄妙

3、,难以捉摸。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伧俗:伧,粗野。粗俗鄙陋。一、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划分段落,概括大意1(1)点出屏风的特点,表达作者的感情。2(23)屏风的作用及类型。3(4)要发挥屏风在建筑美上的作用。4(5)强调屏风是很吸引人的,并提出希望。课堂探究1本文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明确:抓住特点,思路清晰。先介绍屏风的功能,再提出如何使用和设置,最后希望建筑师、家具师在屏风的使用上推陈出新。2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明确:本文介绍了屏风的实用功能和艺术装饰功能,重点对屏风的使作和设置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希望引起有关人员的注意,以更好地发挥屏风的作用。3本文突出的写作特点是

4、什么?明确:作者从欣赏者的角度介绍相关知识,使读者在欣赏文章的同时了解屏风;多处引用古诗词,文白相杂,不仅突出了说明对象的特征,也使说明语言更生动形象。第二步,精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1什么是屏?(用文中句子回答)明确:“屏者,障也。”意思是:屏风,用作遮挡、阻隔的东西。2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那些知识?明确:屏的作用,屏的种类,屏在设置上应注意的问题。作用:遮挡视线,室外(在院子或天井中)安置屏风,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起分隔作用和艺术点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可以挡风,空间还是流通的,室内安置屏风与帷幕相同。种类: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

5、、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设置:屏风的功用与设置全在一个“巧”字。即要因地制宜,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等几方面均要做到得体。3文中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其感情主要是通过哪些词语或短词表现出来的?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情?明确:赞赏。从“富有诗意”、“心生向往之情”、“更觉得它实在微妙”等词语中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感情。产生感情的原因:受古诗词及古画的影响,从小就对屏风产了喜爱、向往之情;后来在实际接触和研究工作中,对屏风的认识更深,感情也加深。4找出文中引用的古诗词并加以理解:“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出自唐诗人杜牧秋夕诗。全诗是:“银烛秋光冷画屏,轻

6、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这是描写封建帝王后宫宫女生活图景的诗。整首诗以寂静凄清的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内心的痛苦。“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锦屏人”,闺中女郎。“韶光”,美丽的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忒”,太。全句写出了主人公心中的无限哀怨。此句出自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的“游园”,表现杜丽娘为自己没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她追求青春幸福的热望。“抱膝看屏山”出自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填的是“临江仙”的词牌。写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楼参佛诵经,顿悟一生得失。5课文中多处引用古诗词,有什么妙处?明确:多处引用古诗词,使全文具有浓浓的诗意和韵味,突出了屏风在文化上的意义。

7、引用秋夕诗句,表达了作者幼时对屏风的无限向往与喜爱之情,放在开篇,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用牡丹亭中的“银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把它放在屏风的定义后,既补充了屏风的含义,又使语言生动有趣。结尾两处引用古诗佳句,点出“屏”这种古代器具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更好地开发和使用屏风的愿望。6交流课外搜集的古人描写屏的诗句。比如:查找积累与屏风有关的诗句。例:南朝闺怨篇:“屏风有意障明月,灯火无情照独眠。”李商隐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柳永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烟敛寒林簇,画屏展。”李贺洛妹真珠:“金鹅屏风蜀山梦,鸾裾凤带行烟

8、重。”屏风:“月风吹露屏外寒,城上乌啼楚女眠。”小结: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屏风的实用功能和装饰功能,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抒发了对屏风的热爱之情。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期望屏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永远散发着不朽的艺术魅力。第三步,选读相关内容,个性解读1你对课文还有哪些不同理解?2学了课文你有哪些与众不同的收获?总结固趣布置作业预习大自然的语言,要求基本理解课文,列出不懂之处。有关的趣味教学资料玲珑通透陈从周平日闲逛书店乱翻书,最恨没有前言后语之作,拿在手中翻来翻去,总有一种光秃秃的感觉,不信任感油然而生。但是近日却连续两次买了这样的书,便是陈从周先生的两本散文集梓室余墨和陈

9、从周散文集,原因在于,十几年前,通过一本名为书带集的小书,就曾领略过陈先生文章的大家风范,那种玲珑通透之感至今难以忘怀。玲珑通透这个词是从玲珑剔透而来。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细致,孔穴明晰,结构奇巧(多指镂空的手工艺品和供玩赏的太湖石等)。”这样一个解释用在陈从周先生身上很恰当陈先生是同济大学教授、著名的古建筑学家、园林专家,释语中提及的“太湖石”,几乎是古代园林艺术不可或缺的一项,陈先生的文章中经常涉及。他还写得一手漂亮散文,又工于书画,按时下最流行的说法,是个码字儿的,甚至还是个码笔画儿的,既是“码”,就又暗合了释语中“工艺品”这一说法。至于释语中所用的形容词:“细致

10、”、“明晰”、“奇巧”,换来形容陈先生的文章,都是深中肯綮、当之无愧的。为什么又改“剔透”为“通透”呢?实在因为剔透一词太过精巧。陈先生的文章精巧不假,精巧到极处,一篇随笔只一句话解决问题。比如梓室余墨中有一篇“福禄寿砖为明代物”,偌大一个题目,下边只有17个字:“福禄寿砖为明代物。明墓明塔等中屡见。”精巧吧?然而一看便知,这是典型的“薄发”,背后的“厚积”之苦如何呢?作者的密友冯其庸曾说过:“书中所写,都是他的亲知亲阅,是他多年来实地考察南北各地古建筑的心得结晶。”由此可见,陈先生之文不仅止于精巧,还有一股大气贯穿其间,它是几十年苦苦修炼、“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结果。大则通,把知识学通了,

11、把艺术领悟通了,把人生看通了;通了,才能透,才能寥寥数语,老老实实朴朴素素,但文尽而意无穷;才不会像某些著名教授那样,洋洋万言,全属矫情感慨,言无实物。陈先生也有长篇大论的,收在陈从周散文集中的文章就是例证。这些文章大抵可分几类,一是关于古建筑、园林的艺术随笔;如“说园”和“园林丛谈”系列,是海内外公认的研究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经典。二是学术味道很浓的游记;如“宣城志古”、“闽中纪游”等。三是怀念友人的至情文字;比如“记徐志摩”(陈与徐有亲戚关系)、“瘦影”(怀念先师梁思成之作)等等。这些作品,俞平伯先生曾经盛赞:“其间山川奇伟,人物彬雅,楼阁参差,园林清宴,恍若卧游,如闻謦欬。”如果要我评价陈

12、先生的文集,我更愿意借用他自己“说园”中的文字:“万顷之园难以紧凑,数亩之园难以阔绰。紧凑不觉其大,游无倦意,宽绰不觉局促,览之有物而大胆落墨,小心收拾,更为要谛,使宽处可容走马,密处难以藏针。故颐和园有烟波浩渺之昆明湖,复有深居山间的谐趣园园有大小之分,有静观动观之别,有郊园市园之异等等,各臻其妙,方称得体。”你只须将这段话中的“园”换成“文章”、亩啊顷啊的面积单位换成文章的长短,其他那些赋比兴,就恰到好处了。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陈先生不仅纸上谈兵,他还亲历亲为地筹建过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明轩”以及旧金山的中国园林,非常希望有一天能够亲眼看到它们。按照文如其人的说法来推论,园林亦应如其文,那我

13、们将再一次为玲珑通透的艺术所感染。古建学家-陈从周陈从周教授,我国著名的古建筑、古园林专家。陈从周先生生前在同济大学建筑系任教近50年的,毕生致力于保护和弘扬中国古建筑尤其是园林建筑文化,成果瞩目,著作等身。著有说园、苏州园林、扬州园林、中国民居、绍兴石桥、岱庙建筑、园林谈丛、装修图集、上海近代建筑史稿等学术专著,其中说园最为精辟,“谈景言情、论虚说实、文笔清丽”,影响力之大,其远及日、俄、英、美、法、意、西班牙等地。陈从周先生不仅对于古建筑、古园林理论有着深入的研究、独到的见解,还参与了大量实际工程的设计建造,如设计修复了豫园东部、龙华塔、宁波天一阁、如皋水绘园,设计建造了云南楠园等大量园林

14、建筑,并把苏州网师园以“明轩”的形式移建到了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成为将中国园林艺术推向世界之现代第一人。陈从周先生还是一位知名的散文作家和画家,是张大千先生的入室弟子。1948年,他30岁时,在上海开办个人画展,以“一丝柳,一寸柔情”,蜚声海上画坛。随后出版陈从周画集,张大千慨然为之题签。中年以后,所绘兰、竹,评家称为“意多于笔,趣多于法,自出机杼,脱尽前人窠臼”。1978年冬,他应邀为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设计“明轩”,贝聿铭雅嘱他写就长卷水墨丹青名园青霄图卷,复请国内文化耆宿、书法名家题咏,现存纽约贝氏园,成为一件极为珍贵的书画名品。作为散文作家,出版过书带集、春苔集、帘青集、随宜集、世缘

15、集,以及40余万字的梓室余墨等散文作品。陈从周先生虽然离我们而去了,但却给后人留下很多宝贵的东西。在这些遗著的每一页里都浸透了他的心血,浸透了他对我们华夏民族文明的热爱和真切的感情。潜心地细细阅读这些遗著时,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渐渐地沉醉到那些字里行间中去,尽情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浓郁与香淳,充分地领略中国古代建筑和园林的景境之神韵。正如叶圣陶先生在关于说园的一封书信中所说“从周兄熔哲文美术于一炉,以论造园,臻此高境,钦悦无量。”国著名建筑学家贝聿铭先生提议,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设立了陈从周教育奖励基金,每年奖励优秀的教师和学生,以纪念和弘扬陈从周先生的道德风范。陈从周的意义陈从周先生逝世二周年纪念名园不可失周公,处处池塘哭此翁。多少灵峰痛米老,无人再拜玉玲珑。这是著名红学家冯其庸先生在陈从周先生去世后不久写作的悼亡诗哭从周兄的第二首。据说,由于这首诗是如此煽情,以至于当陈在国外未能参加葬礼的学生们读到此诗时竟禁不住失声痛哭起来。汉代的屏风(拓展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