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藤野先生》教案

上传人:笑傲****01 文档编号:98419631 上传时间:2019-09-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藤野先生》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藤野先生》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藤野先生》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藤野先生》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藤野先生》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藤野先生》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藤野先生》教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第6课藤野先生教案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按照地点的转换概括作者回忆的事件;知道回忆性散文形散特点;2、默读课文,说出本文的线索,知道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教学重点:读课文,概括事件。教学难点:结合本文,了解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教学过程:一、说些前置,引入新课:在所教你之师中,哪位老师给你的印象最深,概括说出你们交往中难忘的几件事。学生自由汇报,教师明确,怎样把这几件事联系起来,写成回忆性文章呢?我们看看文学泰斗鲁迅先生是怎样写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的。(板书课题、作者、回忆性散文)第一课时文章写作年代及时代背景:课文写于1926年,回忆了19021906年留学日本的片段。鲁迅本想

2、以学医来救国救民,但后来却弃医从文了,我们在本课的学习中会认识到作者思想变化的原因。作者简介鲁迅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自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作笔名。著名作品集有野草朝花夕拾呐喊彷徨华盖集坟等。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一、重点字词注音挟【xi】 樱花【yng hu】 绯红【fi hng】 宛如【wn r】 掌故【zhng g】 落第【lu d】 畸形【j xng】 不逊【b xn】 匿名【n mng】 诘责【ji z】 呜呼【w h】 凄然【q rn】 教诲【jio hu】 油光可鉴【yu gung kjin】 杳无消息【yo w xio x】 抑扬顿

3、挫【y yng dn cu】 正人君子【zhng rn jn z】 深恶痛疾【shn w tng j】二、重点词语解释挟:本意为用胳膊夹着。倚仗势力或抓住人的弱点强迫人服从。绯红:深红色。宛如:好像;仿佛。委曲顺从的样子。掌故:原指旧制、旧例,也是汉代掌管礼乐制度等官员的官名。后来一种常见的意义是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遗闻轶事。落第:科举考试未中。 又指输掉。畸形:生物体某部分在发育中形成的不正常的形状。泛指事物发展不正常,造成某些事物的发展脱离了原来的轨道。不逊:不恭敬,没有礼貌;骄横。匿名:是指的是不署名或不署真实姓名,即指隐瞒身份、个人特征或不说明是什么人物。诘责:诘问谴责呜呼:对

4、不幸的事表示叹息、悲痛等。指人丧命。凄然:凄凉悲伤。教诲:教导训戒。油光可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杳无消息:没有一点儿音信。杳:无影无踪。抑扬顿挫: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抑:降低;扬:升高;顿:停顿;挫:转折。 。正人君子:旧时指品行端正的人。现多作讽刺的用法,指假装正经的人。深恶痛绝:恶:厌恶;痛:痛恨。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问题思考1、(考点:句子作用)“是这样”前为什么要加上“无非”两字?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无非”是“只,不外乎”的意思,“是这样”指下文中“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以“无非”强调“这样”,流露出作者对东京的失望之情。这句话引起下文对

5、东京的描写,也为作者离开东京埋下伏笔。知识归纳:文章开头向子的作用主要有:引起下文(引出正文);引领下文(注意和“引起下文”不同);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环境等),为下文做铺垫;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点明中心(主旨)。2(考点:反语)第1段描写有什么作用? 本段抓住了“清国留学生”典型的外貌特征“大辫子”,表明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嘲讽。“油光可鉴”表明他们精心打扮,“扭几扭”写出他们招摇过市、自我陶醉的丑态,“实在标致极了”则是用反语表达了强烈的愤懑、讽刺之情。 知识归纳: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运用跟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本来的意思,却含有否定、讽

6、刺、嘲弄的意味,是一种引人深思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辞手法。3、作者为什么唯独记得“日暮里”和“水户这两个名目? “日暮里”触发了作者的忧国之情,使他联想到风雨飘摇的祖国,所以印象深刻“水户”则是抗清志士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作者对他产生仰慕之情,因此对“水户”铭记不忘。作者对这两个名目牢记不忘,反映了他的爱国热情。4、(考点:句子作用)“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知识归纳:文章中间句子的作用主要有:承接上文,开启下文,承上启下,照应标题,照应开头。5、作者在仙台受到了哪些优待写这些优特的作用是什么? 作者受到了免交学费、几个职

7、员还操心“我”的食宿的优待。这些优待既反映出日本人民的善良和友好,也与下文少数“爱国青年”的举止形成鲜明对比,又为藤野先生的出场做好了铺整。6、分析一下野先生的自我介绍。 藤野先生在介绍自己时说“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而不是“我就是藤野严九郎”,虽然只有三个字的区别,但前者语气更加诚恳,表现了人物的平易近人。7、作者是如何描写野先生的? 作者抓住了藤野先生的外貌、举止、声调等特征,将一个学者形象描绘得生动传神。8、(考点:插叙)第9段插叙有什么作用? 插叙这些掌故,从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不修边幅、生活俭朴的特点。知识归纳:插叙,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

8、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9、“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这句话写出了“我”怎样的心理? “很吃了一惊”是因为看到藤野先生竟然亲自给“我”这个弱国学生添改讲义;“不安”的是讲义中有那么多的脱漏和错误让藤野先生费神改正,“感激”的是藤野先生对“我”如此热情和关心。10、第23段“我”为什么觉得“为难”?这表现了什么? 一是“我”对“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不清楚;二是“我”认为裹脚是民族的弊病,藤野先生的问题触及了“我”的痛处。表现了“我”强烈的民族自尊心。11、结合下文分析本级的学生会干事“要借我的讲义看”,

9、“却只翻检了一通,并没有带走”的原因。 “只翻检了一通”表明他们的意图并不在于细察和求证,只是为事先的猜测找一点证据。名句赏析1、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 品味:“成群结队”表明“清国留学生”人数之多,流露出作者的不之态。此句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出作者对他们的厌恶之情。2、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 品味:“值得去一转”是因为“有几本书买”,可见作者的志趣与速成班的其他人不同。问问精通时事的人, 品味:“精通时事”是讽刺的说法,他们“精通”的“时事”,其实是一些无聊的事。3、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 品味:“大概”表推测语气,不敢肯定。以“

10、物以希为贵”推测“我”在仙台受到优待的原因,反映出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和强烈的民族自尊心。4、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龙舌兰”。品味:写北京的白菜、福建的芦荟,意在与“我”形成比照村托,可见作者对自己受到优待的理解是因为仙台的“清国留学生”少。5、 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鮮的讲义。品味:“新鲜”是对初到仙台的“我”而言的,反映出当时中国医学的落后。段落分析:段解:第一部分(第13段),写“我”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交代去仙台的原因。层解;第二部分第一层(第4、5段),写“我”去仙合途中的所见

11、和初到仙台时受到的优待。第二部分第二层(第623段),写“我”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的几件事,表现出藤野先生高尚的品质。层解:第二部分第三层(第2431段),写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表明”我”弃医从文的原因。段解:第二部分(第4-35段),写“我”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按照地点的转换概括作者回忆的事件;知道回忆性散文形散特点;2、默读课文,说出本文的线索,知道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教学重点:读课文,概括事件。教学难点:结合本文,了解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问题思考1、第1到23段落写了“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几件事?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特点? 写了四件事。 a.藤野先生主动

12、关心“我”的学习,给我”添改讲义。表现了他治学严谨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的特点。 b.为“我”纠正解剖图。表现了他对学生要求严格、循循善诱,也表现了他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 c.关心“我”的解剖实习表现了他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正直无私、诚恳热情的品质。 d.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况。表现了藤野先生对骨学的兴趣和尊重科学、重视调查的可贵精神。2、这些日本学生为什么怀疑“我”的成绩? 当时日本一些学生受军国主义思想影响而妄自尊大、思想狭隘,有一种民族狂热之情。在他们眼中,中国是弱国,中国人是低能儿,学医学不可能及格。另外,他们对藤野先生热心辅导中国学生表示不满。3、“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

13、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中国是弱国”与中国人是“低能儿”之间根本没有因果关系,作者却在“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前加上“所以”,并用“当然”来强调,这是作者有意用这种表达方式来揭示日本“爱国青年”的荒谬逻辑,从而表达对这种谬论的愤恨和抨击。“也无怪他们疑感”用反语写出了作者在遭受屈辱后极为辛酸和愤懑的心理。4、作者为什么要特意写明“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呢? 特意写明“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说明作者没有把自己当作局外人、旁观者,也表明作者不同于那些麻木不仁的中国人,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5、“我”的“谎话”有什么目的

14、? 这是善意的谎言,既是在安慰藤野先生,也是在掩饰“我”内心的不安。6.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了一鸣呼,无法可想!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何尝”与否定副词“不”连用,以反诘加强肯定的语气,说明了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国人的麻木不仁和愚昧无知,表达了作者对那些精神麻木的中国人的痛恨。7、野先生的所作所为表现了什么? 增照片、题字、叮嘱等表现了藤野先生对“我”格外的关怀和爱护,也再次表现了他没有民族偏见。8、与藤野先生分别后,作者为什么“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 作者对中国在后,依然黑暗混乱的局面感到失望和不满,不愿意将这种情绪带给他敬爱的

15、老师,所以“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9、“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小”与“大”的区别关键在于“新的医学”传播的范围。“为中国”,因为中国只是世界的一部分这个范围较小;“为学术”,因为学术是全人类的,这个范围大。前者表明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后者则表明了他对医学事业的热爱。10、怎样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这样的结尾有何作用? “良心发现”指作者热爱祖国、勇于斗争的思想受到触动;“增加勇气”指作者长期道受反动势力的迫害,想到藤野先生对自己乃至对中国的希望,便增加了斗争的勇气;“正人君子”是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这句话的意思是作者决心以笔代刀枪,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中国的光明继续奋斗这一结尾把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之情与爱国主义思想统一起来,把对往事的回忆与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