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新课标通用)考点训练:25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98415384 上传时间:2019-09-1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新课标通用)考点训练:25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新课标通用)考点训练:25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新课标通用)考点训练:25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新课标通用)考点训练:25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新课标通用)考点训练:25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新课标通用)考点训练:25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新课标通用)考点训练:25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考点训练25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题组一基础小题1(2019天津武清区月考)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周恩来说:今天的主要问题,是先做到不失业、不饥饿。为此,共同纲领规定公私企业目前一般应实行八小时至十小时的工作制。这说明当时最紧迫的问题是()A迅速恢复国民经济 B改善工人生产条件C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建立社会主义民主答案A解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时间是1949年,再结合题干信息“先做到不失业、不饥饿”可知,当时最紧迫的问题是恢复国民经济,故A项正确;改善工人生产条件与题干“实行八小时至十小时的工作制”的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C、D两项与1949年的时代背

2、景不符,故排除。2(2018北京朝阳模拟)右图反映的历史事件使全国大约3亿多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分得了土地和其他一些生产资料,同时()A推动了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B全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高潮C初步建立了新中国工业基础D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A解析新中国成立前后,在全国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千千万万的农民获得了土地,激发了其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故A项正确。B项开始于1953年,C项应为“一五”计划的完成,D项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均晚于题干中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的时间“1952年”,排除。3(2018江苏泰州中学质检)1954年1月31日人民日报报道,沈阳市的手工业生产合作

3、社经过政府和国营经济的领导和扶植,生产获得显著发展,年生产总值达数亿元。这一成绩取得的主要原因是()A责权明确的促进B市场经济的刺激C生产关系的变革D公私合营的激励答案C解析A项应为开始于1984年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B项中的“市场经济”出现于改革开放新时期,均晚于题干中的时间“1954年”,排除;由题干中的信息“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可知此应为建国初期,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故C项正确;D项应为建国初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与题干中的信息“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不符,排除。4(2018甘肃师大附中期末)中国“一五”计划国家财政预算支出中,工业建设占5

4、82%,交通、邮政和通讯占192%,农业、林业和水利占76%,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占72%。以此推知,“一五”计划的核心目标是()A建立计划经济体制B发展经济改善民生C建立工业化的基础D平衡发展国民经济答案C解析从“一五”计划国家财政预算支出的分配比例来看,主要部分是在工业建设及相关领域,反映出“一五”计划优先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的特点。“一五”计划完成后,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故答案为C项。建立计划经济体制是通过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实现的,排除A项;B项与“一五”计划有关,但不是材料反映的核心目标,排除;“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不能体现“平衡发展”的

5、特点,排除D项。5(2018内蒙古质检)1957年农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25%,平均每年增长42%。粮食产量1957年达到3900亿斤,比1952年增长19%;棉花产量为3280万担,比1952年增长2581%。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政府旨在增加农民收入B农业优先于工业发展C新中国初期农业起点低D“一五”计划推动了农业发展答案D解析由题干中的时间“1957年”可知此时正处于“一五”计划完成之际。“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同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促进了农业和工业的发展,故A、B两项错误,D项正确;题干中未提及建国初期农业发展面临的困境,排除C项。6(2019江苏

6、如皋调研)下表是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经济成分变化情况表。这表明,我国三大改造的完成()比重年份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济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1952年191%15%07%69%718%1956年322%5349%73%0%71%A初步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B使新中国重工业得到较快发展C初步建成了社会主义经济体系D未能使公有制经济居主导地位答案C解析A、B两项均为“一五”计划的影响,与题干中的信息“三大改造的完成”不符,排除;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图表中相关数据的变化即为其具体体现,故C项正确,D项错误。

7、7(2019天一大联考)“一五”时期,中国在苏联援助下实际施工建设的150个工业项目中,106个民用工业企业,布置在东北的有50个,中部32个;44个国防企业,布置在中部和西部的有35个。这说明当时我国()A对外推行“一边倒”政策B工业布局畸形局面得到改善C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实行D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答案B解析题干中未提及中国外交政策,排除A项;由题干中施工项目大都分布于中部和西部的现象可知该举措有利于调整工业布局,故B项正确;C项中“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说法题干信息未体现,排除;D项发生于1952年,早于题干中的时间段“一五时期”,排除。8(2019河北邯郸月考)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

8、系的报告中,提出在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问题上,要用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的办法来发展重工业。这表明党和国家领导人()A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B开始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C修改了“一五”计划的部分指标D加快了三大改造的步伐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提出在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问题上,要用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的办法来发展重工业”反映的是农、轻、重工业协调发展,这与苏联片面强调重工业不同。可见,中共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故A项正确;根据题干时间“1956年”,当时中国在经济上还没有犯“左”倾错误,故B项错误;1956年“一五”计划即将完成,故C项错误;D项材

9、料没有体现,应排除。9(2019广东惠东中学月考)人民日报1958年7月发表社论称:“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说明当时的中国()A国民经济发展欣欣向荣B农业生产连年获得大丰收C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D土地改革运动正蓬勃开展答案C解析由题干中的信息“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可知此应为“大跃进”时期的口号。该口号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故A、B两项错误,C项正确;D项中的“土地改革运动”基本结束于1952年,早于题干中的时间“1958年”,排除。10(2019云南江川一中月考

10、)对下表材料理解正确的是()时间项目8月底9月中旬12月底人民公社(个)87301698926578参加公社的户数(万户)3778812212325参加公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比重(%)304653991平均每个公社农户数(户)432847814637A改变了农村土地所有制形式B加快了国家农业现代化的步伐C超越了当时历史发展的阶段D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答案C解析自1956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来,迄今,农村土地一直为国家或集体所有,排除A项;图表中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主张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超越了当时历史发展阶段,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故B项错误,C项正确;D项应为“大跃进

11、”运动的影响,与图表中的事件人民公社化运动不符,排除。11(2019四川宜宾一中月考)下面是19581962年我国以工业品为原料的轻工产品项目的投资占轻工业投资的比重变化情况。此变化()A工业化建设转向了轻工业B政府仍缺乏对农业的重视C国家加大对轻工业的投入D国民经济结构出现新调整答案D解析中国自“一五”计划时就开始着重发展重工业,尤其是1958年的“大炼钢铁”更是体现了对重工业发展的重视,图中信息说明1960年后在轻工业投资中加强了对以工业品为原料的轻工产品项目的投资,表明当时国民经济结构尤其是工业经济结构方面出现一定调整,D项正确。材料信息只是说明了以工业品为原料的轻工产品项目的投资比重增

12、加,并没有说明对轻工业投资的增加,因而既不能说明工业化建设转向了轻工业,也不能说明加大了对轻工业的投入,A、C两项错误;B项材料依据不足,无法得出结论,故排除B项。12(2019湖南雅礼中学月考)据有关资料介绍,1967年至1976年的十年。中国的工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为71%,社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为68%,国民收入年增长率为9%。如果此则史料真实可信,那么保持这一时期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应是()A邓小平的经济全面整顿措施B苏联对华经济建设的支持C周恩来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知,“文革”期间我国社会经济总体上有所增长,邓小平在1975年周恩来病重后才开始全

13、面整顿经济,因此邓小平的全面整顿并非保持19671976年经济持续增长的原因,故A项错误;“文革”期间中苏关系已近断交状态,苏联早已停止对华援助,故B项错误;“文革”后期,周恩来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建立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这种经济体制在动荡的政治环境中可以集中调度有限的经济资源,推动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题组二模拟小题13(2018安徽六安统考)1952年至1957年,中国的重工业在全部工业中的比重由373%上升到45%,轻工业的比重由627%下降到55%。同期农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下降到433%,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

14、值中的比重上升到25%。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国民经济恢复工作成果显著B为工业化建设奠定良好基础C国民经济结构出现严重失调D直接导致粮食生产严重不足答案B解析“1952年至1957年”是我国进行一五计划时期,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一五计划完成为我国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故B项正确。国民经济恢复工作成果显著是1952年,故A项错误。材料显示此时我国国民经济结构比重比较协调,故C项错误。农业产值的下降并不能说明直接导致粮食生产严重不足,故D项错误。14(2019广东省实验中学阶段考试)1957年,国务院文件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方针,是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基础上,工业和农业同时并举农业人口大量外流,不仅使农业劳动力减少,而且会使城市增加一些无业可就的人口,给城市带来不少困难。”并于次年取消了户口自由迁移制度。这一举措()A确保了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发展B推动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顺利起步C保障了新中国经济战略的实施D突出了农业在经济计划中的中心地位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户口自由迁移制度的取消,有利于为城市经济建设提供稳定的原料供应和建设环境,故C项正确。新中国的“一五”计划早在1957年就完成了,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建设已经起步,故B项错误;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是偏重于重工业,这样的后果必然不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