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践与思考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408142 上传时间:2019-09-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促进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践与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促进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践与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促进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践与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促进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践与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促进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践与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促进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践与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促进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践与思考(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促进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践与思考 随着课改的深入,一部分敢于、善于钻研和思考的教师把课改视角从课堂教学转向了课程设置。对于课程设置的研究,我们比较熟悉的是三级课程设置,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及校本课程。按以往的做法,学校一般以“从上(学校)往下(教师)”的行政推进的策略进行操作,比如学校的某项特色活动开展得比较好,学校就在全校展开以这项特色活动为基础的校本课程。这种推进做法,达到“校本课程建设”与“学校特色发展”双赢的良好态势。国家课程校本化,即在执行国家课程设置及国家课程资源时,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其进行适当调整、二次研发,能传承其课程设置的科学规范严谨,又突显师生在课程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实

2、践中,致力于小学语文“自然化习作”课程构建及小学语文“自然化习作教学三维课堂”的实施,为促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开辟一个新天地。 一、小学语文“自然化习作”国家课程校本化的意义 (一)国家课程校本化是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的重要载体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第一章“工作方针”中指出: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这正是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出发点和目标。我们知道,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为学生身处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生活经历的不一样,造成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基础学力均不一样

3、,一套教材或是国家课程统一设置,势必无法满足“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这一人才培养目标。 国家课程校本化,首先是体现在对国家课程资源的调整及研发上。理性地、建设性地将课程目标与本校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家长层次紧密联系,充分考虑家长对学生成长成才的期许,立足学生的知识积累、生活体验等,充分渗透地方传统文化,吸取学生日常生活环境中与国家课程相关的资源及各学科课堂的生成性资源,进一步丰富课程资源,才能真正实现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教育的重要载体的目标。小学语文“自然化习作”课程研究融合“个性表达”“多元会话”“丰富情趣”三层培养目标的自然化习作教学课程,设置了从小学三至六年级的包括“生本化国家课程”“

4、活动体验式课程”“拓展性学习课程”三个系列。 其次是在实施国家课程时,以课程培养目标为灵魂,灵活地、创造性地理解并实施“开足开齐”国家课程。通过优化创新课堂教学设计、整合学生课内外学习、生活资料等不同途径,使课堂更开放。通过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形式,构建师生和谐的课堂文化,为尊重学生个体、为体现并满足学生发展的差异性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二)国家课程校本化是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可持续提升的最佳途径 国家课程校本化,会增强教师的“备课与教案生成能力”。在小学语文“自然化习作”校本化课程探索中,结合教材安排的单元习作训练课程把小学三至六年级习作技巧系列化,即把习作教学中的小学生需要达到的各项能力指

5、标分成一个系列,每一次单元习作着重练习、检测一至两项。侧重于培养小学生语言表达从真实到准确规范到得体、有个性。具体实施为: 在以上国家课程校本化探索时,我们不难看出: 首先,就是教师以课程育人目标为指引,对课程资源进行调整、整合。这就需要教师首先认真研读教材,思考教学设计、课堂语言、板书设计等,更需要特别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哪些课程资源是学生感兴趣的,哪些课程资源与学生知识储备断层或是处在学生情感“盲区”的,哪些课程资源能影响学生联系社会热点或自身经历,分享自身积累或自主发现并提出问题,教师需要怎样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更好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提升“备课与教案生成能力”

6、的过程。 其次,进行国家课程校本化,目的是更好地“适合每个学生”,这就引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更具开放视野,了解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了让每个学生达到自身的最大发展,老师需要精心组织学生以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学习,需要探索思考教师的“教”对学生的“学”的不同指导形式及不同互动形式、语言等来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的情感态度,这都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关注视角自觉地从自身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 因为关注到了“每一位”学生,学生对教师的情感更亲切,这种情感会促进学生更主动地学习,产生更为良好学习效果;同时也会促进教师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效果,当教师关注学习效果时,实际上教师就

7、在思考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了。长期坚持,便能达到“教学相长”。 另外,良好的情感感受也能使教师享受到师生互动、交流的快乐与成功,促进教师更多更深入地做好师生互动与交流。从而提升教师“课堂上师生互动与沟通能力”等。 二、“自然化习作三维课堂”构建促进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施 “自然化习作三维课堂”的三个维度是指在课堂上关注“时效”“情感”“重构”三个维度。教师在构建“三维课堂”时,结合学科及任教班级特点构建各科各班突显“生成”“互动”的“三维课堂”教学设计,实际上就是结合了学生的实际水平,寻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思考了不同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的培养目标,对原来的教材与资源进行了二度开发,增加与之相适应

8、的课程资源,也对相关资源进行删减。这实际上就是结合学生实际,结合校情进行国家课程校本化的过程。 关注“时效”这一维度主要是思考课堂教学中“学”与“教”的时间分配关系、先后关系及学生学习时间段的“动”“静”关系等对学生课堂学习增值的问题。充分保证在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的时间,如保证“自然化习作教学”课堂实践中培养学生关注自我内心,关注吸引自我情绪反应的事物,全情关注自我在习作前的感知、认知、体验,进而成为小学生的习作素材的时空。充分关注学生将学习前置或后置对学生基?A学力提升效益问题。探索学习类型、学习内容与学习时间前置、后置的联系。包括前置(后置)于课堂和前置(后置)于教师的“教”。关注“

9、时效”是强调每个学生在对课程内容的体验感知,自主学习和实践提升。充分保证在学生学习时间段中,教师的“教”须在了解学生的“学”的基础上,顺势而导。在顺势而导中,一是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创造性地使用课程内容,包括将学生熟悉的生活体验整合到教材中,将学生课堂学习时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运用增加到教材中;或是增加了以上对课程内容的实践体验,而对课程内容的其它与学生生活、社会热点较远的内容进行删减。二是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对不同课程内容的时间适当地进行增加或减少。这个过程,是每个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国家校本化的鲜活过程。 如何关注“情感”?只有关注点是“每一位”学生而不是一群学生,才能做到真

10、正的情感激发。关注“每一位学生”就要把学生放在一个时空纵横座标中进行研究。从时间座标说,把握“点”“线”哲学。要把班上每位同学放在一条时间链上。一是在一定单位时间内,争取每个学生都有单独发言、面对面交流或被表扬的“时间点”,激发每位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情感,从而充分保障学生习作表达中鲜明的个性表达。二是老师要把每个学生在不同时间点上的发言进行前后“线形”对比,发现并表扬其进步。从空间座标看,要关注学生组合中的学生角色承担,“领袖”“群众”“听者”同样重要,都要有不同的要求和规范,让每个同学都有不同角色的?w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情感”,让学生从不同视角、不同层次体验课程内容,也从不同

11、角度、不同层次感受课堂文化。让课程内容在学生的面前展开的不仅仅是知识构建,还有可视化的思维碰撞、多元化的情感迸发。如在“自然化习作三维课堂”中,教师们喜欢对学生的“每一位”给予不同引领,用“韩式对话”肯定班上姓韩的某位同学的对话描写写得很有特点,用“李式心理描写”来鼓励姓李的某位同学继续把心理描写写得更惟妙惟肖,再用“肖式拟人句”来表扬姓肖的某位同学特别擅长用拟人句写出自己的心理活动,等等。如此可见,因为学生在学习时扮演了多个角色,课堂就变成了一个小社会,学生就能更自然联系起自己的生活经验,课堂学习就变得像你生活中的呼吸一样自然。学生也自然而然地主动参与了课程内容的调整,大大地丰厚了课程内容。

12、这是学生对国家课程校本化的自然参与。 关注“重构”,一是指基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将学生的横向各学科学习内容及生活素材进行重构;以文化主题为主线,结合各学科特点,灵活地在各学科间进行整合。如“自然化习作”课程中,习作素材可从科学、美术、音乐、体育、英语等等其它的学习内容中整合而来,还可以从母亲节、父亲节或其它传统节目中整合而来。在母亲节、父亲节中的体验,又是培养学生学习“学习心理描写”“写出真实感受”的教材载体。二是基于学校的校本课程研究,以学科目标、年段目标、课时目标为标准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如学校开展陶艺特色课程研究,学生在陶艺课堂创作的一件件陶艺作品,是构建“自然化习作”课程中学习“学

13、习说明方法”“使用说明方法”等的良好载体。“英语节”制作卡片时用英文介绍自己制作的卡片,又是培养学生“边观察边想象”“看图想象描写”的良好素材。无论是将学生的生活、学习融入国家课程,还是将校本课程融合进国家课程,都是在文化的视角下丰厚国家课程的文化意蕴,这是将国家课程校本化的一项很有意思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李群,张萍萍.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三种基本范式J中小学管理,2015(11). 2陆莉玲.课程领导视野下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化实施J江苏教育研究,2011(12).在高温或低温情况下进行的高处作业。高温是指作业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其气温高于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的气温2及以上时的温度。低温是指作业地点的气温低于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