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语文《沁园春-雪》郎爱云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278340 上传时间:2019-09-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三语文《沁园春-雪》郎爱云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三语文《沁园春-雪》郎爱云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三语文《沁园春-雪》郎爱云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三语文《沁园春-雪》郎爱云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三语文《沁园春-雪》郎爱云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三语文《沁园春-雪》郎爱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语文《沁园春-雪》郎爱云(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初三语文沁园春 雪教案设计一、 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 中学 2,学科:语文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课前预习了解完成课后习题二 教学课题1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2理解诗歌中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写景抒情相结合的特点。三、 教材分析本说明教材版本、选取的教学章节、以及教师个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分析,需要清晰的阐明教学 重点、难点以及教学准备。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沁园春 雪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在中小学教程网找到课文的朗读录音学习参考,课堂上带领学生朗读课文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表达出来的感情难点:品味词中所蕴含的诗人对大好河山热情赞美之情,体验革命领袖毛泽东的胸怀。 在上课之前,认真研读课标、教材,上网查找关于雪景图片、文字资料,撰写教案,并收集学生感兴趣的有关毛泽东影片,用来增加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大课堂的趣味性。四、 教学方法这篇优美的写景抒怀之作读起来让人荡气回肠。因此,我把读贯穿整个课堂,我在教学中采用了齐读、默读、师生合作读。让学生经历了一个自读、学读、练读、美读的提高过程。我在本课教学中还创设了一定的语言情境,让学生在语境中边读边悟,获得美的熏陶。合作探究法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

3、学们,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诗词,以其博大恢宏、奇恣纵肆的激情,成为当代诗坛一曲品格、个性强烈,画面色彩斑斓的绝唱。吟诵豪放之作,令人热血沸腾、精神昂扬。沁园春 雪便是他文情并茂、最有气魄之作。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词作,去感受豪放之风。2、 走近作者http:/ 三.美读诗词,感悟诗意 (一)播放录音学生听读,思考问题:http:/ 1.听读这首词,你从这首词中感受到什么? 2.思考这首词的上下两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二)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听读并思考问题。 (三)听读完后,老师提问: 1.听读这首词,你从这首词中感受到什么? 明确: 豪迈,气热磅礴,充满激情,力量 (这种磅礴

4、的气势,洋溢的激情和力量是毛泽东同志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境中爆发并用文字抒发出来的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2. 介绍写作背景。 本词写于1936年抗战前夜。当时毛泽东同志率领长征部队到达陕北,日本帝国主义加强对中国的侵略,而国民党反动派奉行不抵抗主义,中国处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1936年2月,毛泽东率领抗日先锋队准备东渡黄河,开赴抗日战争最前线,渡河前,适逢大雪,毛泽东曾于雪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观察地形,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诗人满怀战胜敌人的坚强信念,豪情激荡地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3.思考这首词的上下两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明确:上

5、阕描写北国雪景;下阕评论历史人物 四.品读上阕,体会画意 1.齐读词的上阕,思考词的上阕可分为哪几个层次? 明确:可分为三个层次:北方雪景(概括) 北国风光(具体) 雪后风光(想象) 2.品析诗词的语言。 师引导,点拨,示范:“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句中“千”、“万”写出了雪景的广阔,意境的开阔,气魄的宏大;“封”有冰冻、封闭之意,写出了雪景的凝然安静;“飘”写出了雪轻盈的特点。运用了对偶、夸张和互文(千万里冰封、雪飘)的修辞手法和动静相衬的写作方法。诗句描写的是北方大地的雪景,千万里冰封、雪飘,凝然安静中轻盈的雪花飞舞,诗人眼前是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表现了诗人开阔的眼界和胸襟,

6、宏大的气魄和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我觉得可以这样来读(范读),重读“千”、“万”、“封”、“飘”,语速稍慢,饱含深情。 过渡引导:老师是如何来赏析语言的呢? 品读的方法指导:品重点字词在句中的含义; 品句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手法; 理解句子的含义,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带着感情朗读所品析的诗句。 3.请同学们用这种品读方法来品析下面的诗句:(13列同学品析对北国风光的具体描写的前四句“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46列同学品析对北国风光的具体描写的后三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610列同学品析作者想象的北国风光)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7、“望”字统领下文,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句。这里的“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并有很大的想象成分,它显示了诗人自身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他那豪迈的意兴。“望”字之下,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这些景观也正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形象。“长城内外”,这是从南到北,“大河上下”,这是自西向东,地域如此广袤,正与前面“千里”“万里”两句相照应。意境的大气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分别照应“雪飘”“冰封”。“惟余”二字,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顿失”二字,则写出变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大河滚滚滔滔的雄壮气势。这几句用视觉形象,赋

8、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直觉,更显气象的奇伟雄浑。 诗句描述的是,词人站在白雪覆盖的塬上,长城内外的黄河、山脉、高原尽收眼底,大雪覆盖了一切,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黄河也失去了曾经滚滚滔滔的雄壮气势。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宏大的气魄和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 可以这样来读,重读“望”、“惟余”、“顿失”,语速稍快,读出雄壮的气势,饱含激情和力量。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中“舞” 、“驰” 化静为动、动静相衬。运用了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手法。将披雪的群山比作“银蛇”飞舞,将白雪覆盖的丘陵比作巨象奔驰。 “欲与天公试比高”中,“欲”是想要的意思,运用了

9、拟人的修辞,表现“山”“原”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这里借景抒情,表现了词人自己想要与天公一比高下的伟大气概。 诗句描述的是,词人在大雪飘飞中远望山势和丘陵,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连绵起伏,与天相接,似乎想要与天公一比高下。表现了毛泽东同志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 朗读的时候情绪高昂,充满激情和斗志。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看”字与“望”字照应;“红装素裹”,把江山美景比做少女的衣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勾画出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分外妖娆”形容雪后晴日当空,江山娇艳动人的妩媚图画,赞美的

10、激情溢于言表。 词人想要表达的意思是:要等到雪后初晴,便会看到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江山美景如少女的衣装,在晴朗中显得娇艳,多么妩媚的大好河山啊!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可以这样来读语调中洋溢一种喜爱、惊喜、愉悦之情。 小结:诗人王国维曾经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借景抒情,情景相生是本词的一大特点,词的上阕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大气磅礴,气象雄浑,又寓情于景,句句洋溢着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结合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再次齐读上阕) 五.赏读下阕,领悟诗情 1.齐读,思考全词哪两句是由描写雪景过渡到直接地抒情、议论的? 明确:江山如此多娇(承上),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 前半句饱

11、含深情,总结上阕写景,“娇”表现景美;后半句饱含力量,“竞”字重读,表现了一代代英雄为了祖国的壮丽河山争相倾倒之情。 (过渡:那么在这首词作中,这无数英雄的代表人物有哪些呢?明确: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 2.作者是用哪一个字来评价历代英雄的? 惜 1.“惜”是什么意思? 惋惜、遗憾作者的这种惋惜、遗憾之中也包含对这些杰出人物的什么情感? 他们是历代英雄的杰出代表,因此,这种惋惜、遗憾中首先有对他们的肯定。 3.那么,他们又有哪些方面让作者感到惋惜、遗憾呢? “略输文采” 、“稍逊风骚”短于“文治”; “只识弯弓射大雕”长于“武功” 4.毛泽东同志认为历史上的这些英雄人物的代表都存在不足

12、,那么他自己是怎样的一位革命领袖呢? 此时的毛泽东已经带领长征部队克服千难万险到达陕北,马上就要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挽救民族危亡。他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这表现在他的军事生涯里,指挥作战基本上从未失败过,还带领出一大批同样出类拔萃的军事战将,缔造出一个与历史上所有军队都不同的真正的人民军队,并且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军事理论体系。那么,他自己在文学上的造诣如何呢?我们曾经学过他在这一时期什么文学作品呢?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满腹的文韬武略,卓越的文学才

13、华。 3.(由此可知)作者在惋惜历代英雄的同时,还包含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明确:后来居上的伟大气概,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必将胜过前人的坚定自信。 4.作者如此评论这些历史人物的目的是什么呢? 论今,引出人们对今朝风流人物的赞颂。 6.由此作者总结全文,点明主旨,道出?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7.谁是真正的风流人物呢? 引导思考:诗人自况;诗人所代表的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都是新时代在文治和武功方面都有更杰出才能、更伟大的抱负的人。还有历史真正的主宰人民群众。他们一定能为社会的建设、历史的发展,贡献出自己全部的力量。 在我们的新中国、新时代,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恪尽职守,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作出了自己贡献的广大人民群众,都可以称得上风流人物。那么,在座的在学校里勤奋学习,苦练建设祖国本领的同学们,将来同样可以成长为真正的风流人物! 因此,我们在这里读出了词人坚定的自信,也受到了这种伟大气概的激励! 总结下阕:因此下阕通过评论历史人物,抒发豪情壮志,表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和抱负。 8.学习完下阕,哪位同学愿意带着感情将下阕朗读一遍? 一位学生朗读下阕,点评后全班同学齐读下阕。 六.拓展延伸,创新诗意 思考:由“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你联想到了21世纪的当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