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ch03-18.鹿邑太清宫

101****457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4.46MB
约33页
文档ID:98233829
ch03-18.鹿邑太清宫_第1页
1/33

鹿邑太清宫,地址: 周口市鹿邑县城东5公里 太清宫镇的东北隅, 唐祖武德三年(西元620年),李渊为了便于对天下的统治,抬高自己家族地位,就听从吉善行的建议,认老子为祖宗,派人在汉老子庙的基础上予以扩建,规模如京城王宫,做为皇室家庙太清宫山门,,鹿邑太清宫,乾封元年(公元666年),唐高宗李治追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并增建“紫极宫”、“太清楼”,改庙名为“玄元庙”到武则天光宅元年(公元684年),又册封老子母为“先天太后”,在汉李母庙的基础上,扩建成洞霄宫,位置在太清宫北一里至玄宗李隆基时,太清宫又有增建,规模达到鼎盛,占地八顷七十二亩,周围四十里,宫内建筑排列有序,琼楼玉宇,金碧辉煌 太清宫称前宫,洞霄宫称后宫前宫祀老子,后宫祀李母两宫中隔一河,河上有桥河名“金水”,桥称“会仙” 唐开元年间,玄宗皇帝又亲朝太清宫,为老子上尊号“大圣祖高上金阙天皇大帝”,改庙名为太清宫,又亲手为五千言《道德经》作注,刻石立于太清宫该碑至今犹存,和太清宫及其所余历代碑刻一起,于1986年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2001年又升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鹿邑太清宫,太清宫现存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有太极殿、三圣母殿、娃娃殿、阴阳柏、九龙井、望月井、灵溪池、柱下史之柱、唐道德经注碑、大宋重修太清宫之碑、先天太后之赞碑、金续修太清宫记碑、元执照碑、元圣旨碑、元海都太子令旨碑、清重修太极殿碑、老子诞生处碑、奥敦妙善石棺等等。

唐宋碑亭,,老子文化广场,老子文化广场,过函谷关,老子骑青牛,太清宫太极殿,是太清宫主体建筑之一该殿建于民国二年是汉、唐、宋、明、清不同时期的建筑材料构筑成的混合性建筑可以形象地概括为汉唐础、宋拱、明檩条 一次次改朝换代的战争把辉煌盛大的太清宫彻底破坏焚毁,留下的只有那些搬不走、烧不毁的石雕磉石(柱础石)和豪华沉重的建筑构件每当这些大型古建筑被历史摧毁后,在下一个朝代进行大规模的修缮时,都会留用一两块上次修建神殿时的磉石,作为前一朝代的时代精髓保留其中,成为永世不可泯灭的历史见证太极殿,太清宫太极殿,,太极殿老子神像,神像塑于1992年,当时的全国政协常委、中国道教协会会长、北京白云观道长闵智亭亲自为这座神像开光而且把白云观的镇观之宝--唐王赐给白云观的一件金丝道袍带到这里,并亲手披在了这尊神像上 老子神像涂刷的金粉、像前的楠木香案都是海外道教信徒捐助的,价值十分昂贵老子面前站立着的四个人物雕像分别是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和唐玄宗,印证了太清宫作为唐王家庙的地位太极殿前的铜铸八封炼丹炉,,,望月井:水上月是水中月,灵溪池,,,赶山鞭 老君台,老子飞升处:老君台(升仙台),,升仙台,,三清大殿,三清大殿,该殿位于太极殿后100米处,设计为重檐庑殿式仿宋风格的宫殿建筑。

面宽9间,进深6间,殿高18米,面积1500平方米,青黑色琉璃瓦复顶 殿内供奉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三位尊神三位尊神的形象高大精致,各具特色殿壁装饰以精美的壁画,壁画内容亦反映道教文化之涵意它将完善太清宫宫观道教格局建筑体系,成为道教信徒拜谒道祖的圣地,成为名副其实的道家之源、道教祖庭李母墓碑,,李母墓,圣母殿,,,纪念老子的标志:铁柱,总政歌舞团主任毕启亮与作家陈廷一在老君台,纪念老子的标志:铁柱,总政歌舞团主任毕启亮与作家陈廷一在老君台,据《光绪鹿邑县志》记载:“这根铁柱高八尺,围尺有八寸,旧志谓为唐时旧物经测量,铁柱地上高度为4.3尺,周围0.8尺,与古县志记载完全一致 老子当时是周朝的守藏室之史,而守藏史的任务是替周朝管理图书,并负责记述周天子上朝时颁发的旨令和处理国家公务的情况按照规矩,群臣上朝拜贺,以及君臣一起在朝堂上议事时,大臣们是不能坐着的作为记述天子言行的史官老子也不例外,可长时间的站着书写文字的确太累人了,所以周天子就特旨恩准,在朝堂内树个铁柱子,让老子倚在上面写字这样既减轻了老子记述的劳累,又表示了对史官的尊重天子上朝议事,老子倚柱记录,铁柱成了老子专用之物。

当然,这里面大约也含有苍天厚土,定于一柱之意所以后人就称担任守藏室史官的老子为柱下史官老子故居:宁静淡然的田园,老子故居:宁静淡然的田园,另一个老子故里:安徽涡阳,。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