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概论题库.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220231 上传时间:2019-09-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题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题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题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题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题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题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文化概论题库.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填空题:1. 文化是人类 物质文明 和 精神文明 的总和,也可以称之为 人化 。2. 易传共有 七篇 ,包括 系辞传、彖传、象传、文言、说卦、杂卦、序卦 。3. 周易一书内容博杂,我们可以认为它是一本 筮占 之书,也是一本 哲学 之书,亦或者是一本 历史 之书。4. 儒的最原始的意义应指专门负责办理 丧葬事务 的神职人员。5. 如果乾坤两卦表征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则乾卦代表的是儒家的 进取精神 ,坤卦则代表道家的 柔顺精神。6. 优秀传统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具有 民族凝聚 和 民族复兴 等的积极作用。7. 通行本的周易一书由 易经 和 易传 两部分组成。8. 中国传统文化就其渊流来说可以

2、理解为三教合流的过程,三教指 儒家、道教、佛教 。9. 宗法制形成于 西周 代, 秦 代以后名存实亡。10.儒墨两家都提倡爱人,但具体所指不同,儒家之爱是有 差等之爱 ,墨家之爱是指 兼爱 。11、就儒道释三教的关系言,我们可以认为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历史中存在 三教合流 的趋势,也可以认为是 儒道互补 以吸收外来文化的结果。12、“庄周梦蝶”、“朝三暮四”说明了庄子的 相对主义 思想。13、古代人性论中,影响较大的有 孟子 的“性善论”、 荀子 的“性恶论”及 董仲舒 的“性三品说”。14、系辞传中有学易的四圣道,即辞、变、象、占四条学习易经的门径。15、人性论是中国 人文主义 的主要理论之

3、一。16、孟子四端说,认为人之仁义礼智四德皆有其开端,其中 恻隐之心仁之端, 羞恶之心 义之端,辞让之心 礼之端,是非之心智之端。17、文化传统,是指由历史沿传而来的 文化特征 或 个性 。18、可以将文化概括为四个层次结构,即物态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心态文化层 。19、讲人的文化,突出人的命题的思想或流派,我们称之为 人文主义 。20、中国的人文主义,出现在古代。它是一种 国家 学说,提倡和谐,追求道德,以 群体 为主。21、 传统思维方式 是一个地方的人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时所习惯采用的方法。二、选择题1. 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持 D 的态度。A. 整理国故 B.全盘否定 C.

4、完全肯定 D.批判继承2. “庄周梦蝶”、“朝三暮四”说明庄子 B 的哲学思想。 A. 神秘主义 B.相对主义 C. 虚无主义 D.浪漫主义3. 孔子以六经教授学生,其中 D 自汉始渐成为众经之首。 A.诗经 B.礼经 C.乐经 D.易经4. 文化是群众创造的,所体现的是群体本质,因而文化具 A 。A.超个人性 B. 历史性 C. 地域性 D. 民族性。5. 虽然孟子和荀子都认为应当以仁义治理天下,但其理论基础却不相同,其中旬子理想的人性论基础是 B 。A. 性善论 B.性恶论 C. 性无善恶论 D.性有善有恶论6. 荀子主张“化性起伪”,其中他所认为的伪指 B A. 虚假之言 B.圣人之言

5、C. 帝王之言 D.百姓之言7、文化传统是指由历史沿传而来的 A 。A. 文化特征 B.文化现象 C. 精神文明 D.物质文明8、“至圣不凡,嬉戏六龄陈俎豆”,至圣指 B 。 A. 老子 B.孔子 C.孟子D.庄子9、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的最大特征,是追求 C 。A.个人理想 B.国家民主 C.群体道德与和谐 D.个人尊严与自由10、荀子提出化性起伪,因而主张 A 。A隆礼重法 B性恶论 C性善论 D四端说11、下列观点属于孔子思想的是 B 。A、人之初,性本善B、性相近,习相远C、性善者伪也D、生之谓性1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 B 的观点。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荀子13、

6、中国传统人文主义精神是以 A 为基础。A、个体道德 B、君主至上 C、法律 D、群体道德14、中国文化被誉为“乐感文化”,是因为中国人的思维传统习惯于用C的眼光看问题。、以悲为乐、排恶崇善、生命发展、绝对差异15.B是宗族对中国古代政治的最要影响。、儒家治理、家国同构、宗族关怀、宗产继承16.中国哲学发展的高潮期是在C时代。、殷周、近代、宋明、先秦17.佛教汉化的一个重要成果是D。 、改变全部原来教义、分化为大、小乘 、创立唯识宗、创立禅宗18、中国古代较为全面概括系统思想的观念是_D_。 、道德观、逻辑观、阴阳观、五行观19.中国古代“多子分继财产制”取代“嫡长子继承制”的财产分配形式渊源于

7、汉代的D。 分封制世袭制贵族制推恩制20、中国文化系统保持动态性的其中一个表现是B。 、具有完备的吸收外来文化的机制 、具有独特的时空观、具有整一不变的思维结构、具有稳定的历史观三、判断题1.中国传统文化是不断变化演进的。答: 文化是活的源泉,不是死的档案,中国传统文化至今未停止过前进的脚步。2.中国文化是不求变化的文化。答: 中国传统文化虽然有稳定性,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它不断的进步发展以解决不同时代的国人需求。3.中国的系统观是到了近代才出现。答: 系统的概念虽然是近代以来才出现,但中国关于系统思想古已有之,如阴阳观、五行观等。4.老子认为“无为而无不为”,无为是指不做任何行动。答: 老子所

8、言的无为而无不为,无为并非不做事,而是指不做违背道的事,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时变是守,辅助万物而不强为之。不强为并非不为。5.周易只是一本筮占的封建迷信书。答: 周易的最终作用是用来占卜,但其中却包含有许多夏商周三代的古史以及古之遗言、人生哲理,所以它还是一本历史书、哲学书。又易道广大,无所不包,古代的天文、历法、乐律、韵学、兵法、算术,以至道教练丹修道之术都和周易存有或多或少的联系,所以说周易只是一本筮占封建迷信之书不正确。6.老子对“道”这一概念作了革命性变革。答: 老子将人之视野引向天地之外,探讨宇宙的本原或本体,在天地人之外提出“道”这一概念以描述他所理解的宇宙中的本原或本根。道无处不

9、在,自生、自化、无对。7.孔子明确提出人性善的观念。答: 孔子强调“性相近,习相远”,对于后天的教育、社会环境很重视,但就人性的善恶的问题,我们在通行本的文献中并没有看到孔子的明确回答。8.中国文化只有走“全盘西化”的道路,才能实现现代化。答: 全盘西化是放弃中国的传统,以西方的价值观念评定一切。这种思想在新文化运动前后曾得到当时部分学者的认同,但实践证明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也是有害的。9.庄子所提倡的自由是指不受任何约束。答: 庄子所说的自由是指内外无所依赖,而不是不受任何约束。御六气之变,驾天地之正,以游乎无穷,这是庄子对道的体认。10.庄子的平等观是指人人平等。答: 庄子的平等是以道观物,

10、人与众生万物没有大小、美丑、夭寿之别。11.孔孟荀都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因而其思想并没有差别。答: 三者虽皆为儒学的代表,但其思想还是有区别。如就人性善恶言,孟子认为人性善而荀子提出了人性恶的观点。12.老庄是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重自由,庄子重自然。答: 老子重自然,而庄子重自由。13.推恩令的实施,是古代社会实施“多子分继财产”的开始。答:在“推恩令”推行之前,中国一直实行“嫡长继承”制。14.中国文化不关注个性,只讲中庸之道。答:中国文化讲中庸,不是没有个性,恰恰是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圆融个性。15.在不同的个体中建立统一关系,必须有一方是权威, 以控制对方。答:权威的作用,在于协调关系, 而不

11、是一般人理解的一方压迫另一方。四、简答题1. 简述文化的特征。答:(1)文化具有地域性和超地域性。(2)文化具有超个人性。(3)人及人类群体的心理差异决定了文化内容的多样性。2.简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现代化因素有哪些。答: 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整体性,研究协调与协和,可为现代智能理论提供启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思想和人际协调理论对调节工业社会中各种人际关系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国儒学的管理思想越来越引起经济学界和管理学界的重视。3.简要说明孔子的仁学. 答:仁者爱人,“仁”的基本含义是人所本有的对于他人的关爱。这种对于他人的关爱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但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好的。孔子更强调的是内在的自觉追

12、求,它是要通过艰苦的追求才能取得的。 作为君子,在任情况下都不能没有仁。仁是全德之德,恭、宽、信、敏、惠、敬、忠、礼、恕、勇、孝、刚、毅、木、纳及爱人等德目与仁相较而言也能说成是对仁的某一方面的限定。仁应是孔子所认为的道德的最高标准,孔子并不轻意以仁许人。仁的本质内涵是给他人与社会带来益处。4.简述孔子的礼学。答:孔子认为春秋明期礼崩乐坏,礼乐所代表的等级秩序观念已丧失殆尽,社会动荡而不稳定,因而维护社会正常秩序,保证社会稳定的最好方法莫过于复礼,即复归周礼。仁是礼的基础,但内心之仁外现的行动要以礼来规范,最终并表现为合礼的规范,因此也可以说复礼是仁的目标所在。5.简述庄子的相对论。答:庄子认

13、为,贵贱、大小、有无、是非、同异等等一切都是相对的.人们的认识能力有强弱,知识涵养有大小,立场观点有不同,因此对于同一问题解答方式、应答内容就会有不同。井底之蛙、望洋兴叹都表达了人的认识有限性的思考。与其以人的有限性观察各种存在物,不如尽量舍弃身从道,从道的角度思考问题。6.简述周易一书的构成。答:现行本的周易一书,由经与传两部分组成,传为七篇十翼。每卦皆有卦爻辞组成。义理与象数都是周易不可缺少的部分,辞、变、象、占四者皆可成为学易的门径,但四者皆知才能真正懂易。7.什么是文化传统?答:由历史沿传而来的文化(一般指“软文化” 部分)特征或个性。 8.简述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答:无为并非不作为,

14、而是不强为,顺应道而为。道并非不作为,而是无心于作为,无意于作为,而是为而不宰治,为而不居功,为而不图报。无心于万物,无心于为仁,任其自然,顺其自然。而无不为并非目的,它只是顺从道作为的自然而的结果。9.中国古代系统论有何特点。答:(1)、着眼于整体稳定、协调的对立互补,以及有别有序的阴阳交感的矛盾观。(2),着眼于整体的完善和连续的物极必反,生生不息的回圈运动观。如阴阳双方,有别有序。(3),以应变为目的,以全体用中为要点的实践辩证法。10.简述儒道互补的原因。答:(1)、儒家需要方法,道家需要沟通。(2)、儒需要内化,道需要外合。(3)、儒需要远,道需要近。11.举例说明“文化具有地域性和

15、超地域性”。答:每个地方的文化都有其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特征,即其地域性.但其文化又能超出原有地界,因而带有一种普遍性质.这是因为各地文化虽然不同,但总有一些东西为全人所共有.有些文化开始时只在某一特定地方发生和成熟,以后传播到其他地方,成为世界性的。如儒学。12.简述“智圆行方”。答:圆,是中国道家“环”的学问;方,是中国儒学的理想规范。圆是“和”,方是秩序;圆是共性,方是个性;圆是心体,方是意象。智慧来自多种信息的吸收消化,故是圆;行为应该恪守一定的规范和道德,故是方。13.简述老子的“自然无为”或自然观答:“自然无为”是老子哲学的核心思想。(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认为道的本性是自然而然,自以为然,自本自根的。“道法自然”,非谓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