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萍赤壁怀古教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9819284 上传时间:2017-10-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6.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晓萍赤壁怀古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王晓萍赤壁怀古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王晓萍赤壁怀古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王晓萍赤壁怀古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王晓萍赤壁怀古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王晓萍赤壁怀古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晓萍赤壁怀古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念奴娇赤壁怀古高一语文王晓萍【学习目标】:1、诵读,感受豪迈词风2、品读,体会作者的豪迈之情并学习旷达豪迈的胸襟【评价设计】:1、诵读,通过诵读检查学生对于词的理解程度2、提问,检查学生能够对词风及思想情感的理解和把握3、口头交流,检查学生对苏轼人生观的理解与掌握。【教学设想】本词是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时所作,该词的上阕作者描绘了赤壁之景,壮美,豪迈,通过“穿” 、 “拍” 、 “卷”等动词描绘了恢弘之景。而下阕主要通过对历史人物周瑜的描写,对比出作者的人生失意,而这种人生失意是由于作者渴望建功立业并壮志未酬而造成的。文章的最后,作者以一尊还酹江月,将自己的失意将自己的壮志难酬都寄寓了江月,体

2、现了他旷达面对人生失意的胸襟。本文也是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之作。通过对学生的学情的分析,发现,对于上阕的景物描写学生都比较容易理解,而对于苏轼在文中情感的抒发,历来颇有争议。所以本文的重点我放在了情感的分析之上,以及这种感情对现实自我的指导启发意义。当然,诗歌的教学必须以读为主,文中也设计了大量的读,在读中让学生体会这些复杂的情感,以及与自己的生命体验的关联。【教学设计】:【导入】提到宋词,我们忘不了这样一位词人:他雄心壮志,渴望“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他天真烂漫,对月抒怀,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他正直面对黑暗的社会“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他虽失意却洒脱,希望“

3、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他就是苏轼。林语堂先生评价他,在中国,一提到苏轼,便会引起人们亲切敬佩的微笑。但在宋神宗元丰五年,他却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此间他多次游历赤壁,写下了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名篇,今天就让我们在朗读中走近这千古绝唱!【学生活动】齐读词【教师评价】字音准确,断句明晰,流畅【学生活动】齐读学习目标1、诵读,感受豪迈词风2、品读,体会作者的豪迈之情并学习旷达豪迈的胸襟【环节一:朗读诗词,感豪迈】【教师活动】读这首词有什么样的感受?(生答)豪迈。的确有人这样评价苏轼的词:说是“学士词,需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豪放豪迈与苏轼的词风紧密项链,下面请你坐直身子,挺

4、直腰板,端起课本,自读文本,一会儿请一位同学起身给大家读出这种豪迈之气来。【学生活动】认真朗读词两位学生朗读词学生评价,并说出如何读出这种豪迈之词来?学生回答:在某些部分提到些音调,在某些部分拉长些。【教师活动】回应学生,正如大屏幕所示: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 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请同学们对照着大屏幕,上升的箭头表示升调,下降的箭头表示降调。请同学们自主练习

5、,一会再请同学齐读! 【学生活动】学生对照大屏幕自主练习,后齐声朗读【设计意图】诗词的学习必须以读为基础,过往我的诗词教学中少了读。后经理论学习及实践学习,证明,只有读才能感到作者的这种豪迈的词风。而在引领学生读的时候,要有进步与变化。起初学生自读,后来学生慢慢地经过语音的处理,会在心中感到一种豪迈之气,只有感受到了,才能说是学习过诗词了,这就是这部分环节设计的意图所在。【环节二】品读诗词,悟豪迈【教师活动】刚才我相信大家都在朗读之中,感到了这种豪迈之气滚滚而来,那么这种豪迈之气何来呢?你是怎么感到这种豪迈之气的?师生共同回答:从某些画面,事,人,情那么大家的回答也正是印证了怀古词的一般特点:

6、观眼前之景,写历史之事,抒一己之怀。那么就让我们循序渐进,一起进入环节二:品读诗词,悟豪迈,去探究一下,豪迈之气究竟从而而来。请你再读文本,先讨论问题一:文中你感到了那些豪迈的画面?要求:想象画面,注意炼字,读出豪迈。【学生活动】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等描述豪迈的画面。【答案预设】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类比想象: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辛弃疾: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歌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滚滚而逝的长江,不停地朝东而去,这长江流逝了千古之久,在空间上无限的壮阔,在时间上无限的久远)给人一种:壮阔,旷远的空间感。浩浩荡荡的长江之水,向东奔去,再也不回头。千古风流

7、人物: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千古:不是“历史” ,历史的悠远,沧桑,深度李白: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历史的久远,将静态的眼前的赤壁,无限的放大,给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与悠远感。由空间想到时间,给人壮阔,旷远之感。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乱”写出了岩石之险怪, “穿”写出了山崖直插云霄之高峻“惊”写出了江水之澎湃, “拍”写出了浪涛搏击江岸之有力“卷”写出了浪涛翻滚力量之浩大, “雪”写出了浪花之汹涌。把没有重量的浪花比作雪花,突出了浪花的白。同样用” “堆”来形容,也写出了浪花的有力。写景:给人的感觉震撼、有力,惊骇之感【学生活动】口头或打草稿,想象画面,反复

8、读出豪迈之气。 3、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动景,写出了气势恢宏的战争场面。一种激烈的战争之景。【教师活动】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词的画面主要集中在上阕,这样的画面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江山如画)让我们再次齐读全文,感受这种豪迈之气。 (学生齐读)应该说画面给我们直观的豪迈感受,那这首词仅仅是画面是豪迈的吗?还有情、人、事。有人这样说,江山如画,非多情之人岂有如此之江山?我们进入问题二:问你从哪里感到了豪迈之事,之情。让我们再次朗读全词。【教师提问】写了谁的事儿?【周瑜】【学生回答】一时多少豪杰 “一时多少豪杰”的“一时”是指哪一时?【三国】 。列举三国人物。既然有那么多人物。比如孙权,生子当如孙仲谋。

9、比如神机妙算的孔明等等。 在这里,作者着重提到了谁?【周瑜】既然有这么多的风流人物,为什么苏轼却独独提到了周瑜。周瑜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我们来齐读词中描写周瑜的语句。【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我们先来总结下苏轼笔下周瑜的形象特点。【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咏周瑜:年轻有为人物 周瑜年龄 34 岁生活 幸福美满(小乔初嫁了)外表 英俊潇洒职位 东吴大都督(全国最高之军事统帅:相当于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三军统帅)职位 东吴大都督成就 功成名就我们常说, “战争让女人走开” ,可是苏东坡在描写这场战争时却偏偏插入了“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有什么作用? 1、一个

10、“初”字突出表现周瑜少年得志、年轻有为。 2、以美人衬英雄,更显英雄潇洒的风姿。小结:正如不可一世的英雄项羽,身边若没有美人虞姬,便少了些许侠骨柔情,英雄便不完整。一个细微之处,一个女子的入场,便使整首词有了无限情思。【师生总结】此时的周瑜:英俊潇洒,文武双全,年轻有为,镇定自若。【诵读】再次齐读描写周瑜的句子,体会下他的英雄之气。读出一种:意气风发,英雄豪气。苏轼写这样:表达了羡慕之情。【教师提问】那么此时的苏轼呢?【引入背景】:熙宁二年(1069) ,宋神宗以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开始变法。尽管苏轼主张革新政治,却坚决反对王安石激进的变法,因而引起新党的不满。苏轼历任地方官,看到新法推行中的若

11、干弊病,常常作诗讥讽,新党以“谤讪新政”的罪名将他逮捕,企图将他置于死地,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 。经过多方营救(包括已经退隐的王安石的上书营救),苏轼被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这是他在政治上遭到的第一次重大打击。学生再填表格。豁然开朗。人物 周瑜 苏轼年龄 34 岁 47 岁生活 幸福美满(小乔初嫁了) 贫困潦倒(妻子早死)外表 英俊潇洒 早生华发职位 东吴大都督(三军统帅) 黄州团练副使(挂名闲职)成就 功成名就 一事无成苏轼晚年对自己的一生总结为:“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周瑜是“情场、官场、战场,场场得意” ,苏轼是“黄州、惠州、儋州,州州

12、潦倒” 。【答案预设】感受下二人的鲜明反差,刻画周瑜的“雄姿英发” ,羡慕周瑜,自己也有才气也有渴望建功立业之心,但此时 47 岁的自己的“早生华发” ,既显出周瑜的少年得志,又显出自己的壮志未酬,意在感慨自己报国无门,渴望能够建功立业。【板书】叹自己:年老,无为【诵读】这部分,对比,真是万千情感聚集其中,描写周瑜的部分应该是意气风发,速度较快!描写苏轼的部分应该是缓慢,低沉。【预设答案】赤壁的雄奇景色和周瑜的丰功伟绩,既激起了词人的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是他有建功立业之心,无建功立业之处,年过半百,一无所成。使他产生了“人间如梦”的感慨。千古风流人物都被浪淘尽了,我一介小人物又

13、算得了什么呢?就撒一杯酒,把我的失意把我的人生用来祭奠这江月吧。词人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急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因而他能迅速从惆怅失意中解脱出来,体现了词人特有的旷达洒脱的情怀。【引入材料】达观的苏轼神宗死后,哲宗嗣位,高太后控制朝政,以反对变法的司马光为相,苏轼也被起用,旧党尽废新法,苏轼则有所保留,主张兼用所长,这又引起旧党的不满,他只好一再要求出任地方官。高太后去世后,哲宗亲政,早已变质的新党重新得势,苏轼连连遭到打击,先后被贬到惠州(今广东惠阳)、儋州(今海南儋县) 。但他任地方官时有所作为,为百姓谋福利,杭州西湖风景区的苏堤,正是苏轼任官期间的所为!这正是证明了他的积极与旷达。【

14、课堂小结】板书内容让我们再次齐读诗歌,感受其中复杂的情感!【环节三:知会苏子,竞豪迈】苏轼的这首词,以大江大山的壮阔,咏怀年轻有为的周瑜,继而抒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怀。正青春的我们也会遇到挫折,困难,也会徘徊,也会忧伤的致终将逝去的青春。但我相信从苏轼的人生及他的作品中,每个人都会知道如何过活人生,面对挫折的答案。要求:请补充题目,结合苏轼的人生经历及文学诗词,表达你的感想。学生交流;教师交流萧萧暮雨中,人们都在担忧未知的大雨与困难,苏子却微微一笑:“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满头银发之时,人们都在悲哀愁怨,苏轼却道:“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被贬黄州,他“一尊还酹江

15、月”旷达洒脱;被贬杭州,他用苏堤造福一方百姓;被贬海南,他用荔枝的甜美安慰失意的心灵!我们要领会苏子的灾难,是灾难造就了苏子的潇洒和乐观!同样我们也要感谢我们的挫折,走过挫折,也就获得了旷达!回望挫折,也就收获了豪迈!【课堂小结】:诵读“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孔子,创造了儒家学派离我们而去了。吟诵“人生苦短”的曹操三分天下,离我们远去了;悲痛着“死生亦大矣”的王羲之留下潇洒的行书离我们远去了,狂吟着“人生如梦”的苏轼留下了名篇离我们远去了,我们的青春也终将失去,希望有一天,我们终将老去的那一刻,我们不会遗憾,把握当下,旷达人生!【作业】:背诵全诗阅读苏东坡突围教师评课:曲芳老师:王晓萍老师的

16、此次课堂经过了“一课三摩”打造的比较成功。课堂上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热情。整个课堂环节设计流畅,过渡语的设计,教师的点评都很到位。对学生的引导和互动有进步。但同时,我认为在诵读的环节可以再多一点,语文以诵读为主,以读来引领课堂才能让学生真正融入其中,体会情感。另外,晓萍老师的语言还需要再谨慎,在面对学生的突发状况时,语言的随意性会降低你课堂的质量、周洪香老师:相比去年的课堂,晓萍老师现在的课堂当“刮目相看” ,在过渡语的设计,课堂的评价方面都显示出较高的素质,同时这是一个充满热情的课堂,学生和听课老师都很受感染。有点不足是课堂一开始有些紧张,希望以后能再稳沉些。自我评价:这节课的课经过了全体语文组教师指导, “一课多磨” ,在磨课的过程中,反复的将课文的学习目标进行定位,确定要让学生学到什么?怎样才能让他们学到这些。对我来说,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