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中的运用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9818321 上传时间:2017-10-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案例教学法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中的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案例教学法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中的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案例教学法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中的运用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案例教学法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中的运用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案例教学法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中的运用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案例教学法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中的运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案例教学法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中的运用(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案例教学法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中的运用研究摘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当代大学生必修的一门主干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实际问题的必修课。然而,由于其理论晦涩艰深、抽象难懂,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有必要对此课程进行改革。案例教学法由于其具体、形象、生动、易懂等特点,是提高“马原”课堂效果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关键词案例教学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以下简称“马原” )是当代大学生必修的一门主干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

2、观,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大学生理论分析能力的一把钥匙。然而, “马原”这门课程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三个方面的内容,理论艰深,抽象难懂,同时,课时少,学理性、政治性强,导致不少大学生对该门课程深感头疼,更有同学反映他们听不懂老师在课堂上讲些什么。由于听不懂,老师授课的效果就大打折扣,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无精打采,甚至抱头大睡。本人长期从事“马原”课程的教学和研究工作,针对上述情况, 曾进行过认真的思考和研究,认为要让学生学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用抽象的东西来解释抽象是不行的。要想把抽象的理论向学生解释清楚,必须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必须

3、采用直观形象、生动具体的教学方法。为此,在总结多年经验的基础上,本人认为,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在“马原”教学中可以达到一种立竿见影的效果。一、案例的设计和运用案例教学的实施,首先是对案例的分析,用具体的东西来解释抽象,从而让学生获得智慧与启迪;然后归纳出其中的规律;最后,把抽象的理论运用于实际,让学生真正做到学理论、懂理论、用理论,化理论的技巧,提高其掌握知识的能力。可见,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自从 1920 年哈佛大学商学院倡导案例教学法以来,一个多世纪的时间而历久不衰。如何应用案例教学法呢?精心选择和设计案例十分必要,不经过严格筛选与精心编制,在教学实践中就不会达到

4、理想的效果。在“马原”课程教学中,要使案例教学真正实现从抽象到具体的转化,教师在设计和运用案例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针对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包罗万象,不管是哲学、政治经济学还是科学社会主义,虽然经过专家们的压缩和挑选,但内容仍然繁杂,因此我们在选择具体案例时就必须具有针对性,不可驴头不对马嘴,王顾左右而言他。例如,我们在讲述“马克思 主义论”时,可以根据真理的特性设计案例。常听到一种议论,说都什么时候了,还讲这些一百多年前的东西?在有些人看来,一百多年前提出的观点,哪能不陈旧,哪有不的?讲到这里的时候,学生可能会赞同这种观点,即马克思主义已。但是,欧氏几何学是几千年前诞生的,牛顿力学也已经

5、被运用了数百年,它们在自己适用的范围内仍然是真理,没有,也永远不会。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性质与欧氏几何学、牛顿力学的性质是一样的,如果在科学日新月异的今天,抛弃了它们,是十分荒谬的。马克思主义不会,它仍然是颠扑不破的真理。2.时效性。在案例设计过程中,我们必须用新鲜生动的、刚刚在我们身边发生的事件、热点、数据等来选择典型案例。例如,我们在讲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及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与时俱进的理论时,就应该向学生讲清楚,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还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当今时代的中国,就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

6、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为了让理论与时代紧密结合,我在这里着重讲述一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如“三个代表”思想产生的背景、 “三个代表”思想的内容以及“三个代表”思想的意义等,因为这些东西是我们媒体经常播放的,是当代大学生经常看到的,也与他们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具有一定的时效性,是当代大学 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我们还可以播放一些有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视频,如江泽民在中共十六大上的讲话,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讨会上的讲话,以及社会各界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简况等。如果我们这样来讲述马克思主义,针对大学生关注的热点、疑点,用案例及时引起同学们的参与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7、、积极性,相信学生绝不会抱怨听不懂。3.专业性。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抽象晦涩,很多同学上课时确实听不懂,尤其是理工科背景的学生,所以,我们上课时要兼顾到不同背景的学生。给文科同学上课时,应多选社会科学方面的例证;给理工科同学上课时,就应该多选自然科学方面的例证。但不管怎么样,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将抽象的哲学原理具体化,让抽象难懂的哲学原理通俗易懂。例如,在对中文和历史专业的学生教学中,我们就可多举些历史典故,如“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静即含动,动不含静。动、静,皆动也”等等。在给物理学专业学生设计案例时,我们就可

8、多举些自然辩证法的例证,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伽利略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宇宙运行的规律、人类在自然科学中发现的奥秘等。4.动态性。21 世纪,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把多媒体教学引入到了大学课堂中,大量的视听资料可以使教学内容呈现动态性。举例来说,我们在讲述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时,可以播放 有关 sars 的视频“揭开 sars 的神秘面纱” ,向同学展示中国为了攻克 sars 病毒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探索道路。从 2002 年 11 月在佛山发现第一例病例,到 2003 年 6 月“非典” (sars)疫情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控制,经历了半年多的时间。这期间党和国家领导人数次召开紧急会议,商讨防治和

9、战胜“非典”的对策。刚开始时,人们对“非典”不是很了解,所以采取的措施也不是很有效,后来,在人们与“非典”的斗争中,在医生对病人的救治过程中,以及科学家对病原体的研究过程中,逐步对“非典”有了较深层次的认识,同时医学家也研究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使“非典”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以上为视频解说) 。看完这个视频后,我们可以明白晓畅地得出结论:对于一个复杂问题的认识,往往不是经过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两次飞跃就能完成,而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二、案例教学法在“马原”课程中的运用效果1.激发学生学习“马原”课程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

10、“马原”教学中,最主要的一点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案例教学中,找到一个让学生感兴趣的案例非常重要,可做到这一点也非常不容易,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平时要注重积累,博览群书。从古今中外的历史故事中找案例,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编辑案例,从我们周边发生的新闻热点中发现案例,让学生感 受到我们讲的案例是真实的、科学的、有趣的,也是有针对性的。一个让学生感兴趣的案例,必然是一个能吸引学生的案例,这样的案例才能使学生相信和折服。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自觉地分析问题、探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最终策略。可这种效果,是一般的教学达不到的。因为,一方面,学生的积极参与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另一方面,也让学生

11、能高度关注这些案例。这样,就在最大程度上调动了大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而不是像传统的教学法那样,只能被动地接受。2.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传统的教学只告诉学生有关“马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教学内容大多乏味无趣,无形中损害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但如果在“马原”课堂上引入生动活泼的案例启发学生,学生在案例启发后,学会自己去思考与创造。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当然这种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加以引导。例如,让学生就案例自主发表意见,也可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并让小组代表到讲台上进行演讲,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和尽可

12、能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案例教学的效果还在于教师的灵活运用,只有在有了创造性的教师后,才会有创造性的学生。只有在教师活学活用的情况下,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性精神才能得到真正提高。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对“马原”进行案例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让学生有热情与教师进行合作。教师要注意把握教学进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研究,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尤其要鼓励那些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引起全班学生的共鸣,把整个教学活动推向高潮。之后,教师及时进行归纳和总结,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及时的点评。总之,在工作配合中,形成学生的合作精神。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需要求学生多讨论,倡导合作性学习以及鼓励

13、学生共同探讨问题,这样,学生就能很容易地将个体融入群体之中,真正实现互相合作、互相尊重、取长补短。4.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马原”课程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无疑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马原”教学中的案例大多取自现实生活,具有真实性、目的性、实践性、启发性。通过案例的引入,我们就能够把社会大课堂与学校小课堂联系起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衔接,从而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在“马原”课程中的运用意义重大。一方面,案例教学法增进了学生对“马原”课程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教师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不仅能够内化教师自身的知识,而且通过案例还可以促使教师更好地掌握理论,缩短其 教学情境和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参考文献1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2邓晓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杨惠民,洪晓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式专题教学教师用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4李鹏.案例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j.法制与社会,2011(4).5徐玉书.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