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179854 上传时间:2019-09-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四、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专题四、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专题四、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专题四、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专题四、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四、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四、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四、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一、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二、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三、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1、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1、科学技术与社会变迁2、科学技术与经济转型3、科学技术与人类发展科学技术与社会变迁1、马克思科学技术社会功能观: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科学是“知识”的生产力马克思高度赞誉中国的三大发明马克思认为科学技术有助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2、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社会变革(1)在生产力方面,从手工化、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走向信息化和智能化。(2)生产关系方面:(3)生活方式方面:科学技术与经济转型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各要素的作用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3、 现

2、代科学技术革命引发经济转型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形式发生变化:信息经济、知识经济、网络经济、生物经济经济增长方式出现转变科技革命 科学技术与人类发展马克思的技术异化理论法兰克福学派的科学技术批判理论生态马克思主义的技术、环境与社会批判理论马克思的技术异化理论1、充分肯定技术在社会中,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作用。2、马克思看到了技术作为异己力量对人的奴役。3、马克思认为技术异化的根源是技术的资本主义应用。就机器使肌肉力成为多余的东西来说,机器使“男劳动力贬值了”,把妇女和儿童抛进了野蛮的劳动中 。“人为的高温,充满原料碎屑的空气,震耳欲聋的喧嚣等,都同样地损害人的一切感官,更不用说在密集的机器中所冒的

3、生命的危险了”。在机器化工厂中,工人总是逃脱不了低工资、饥饿和悲惨的命运,即机器使工人与产品财富和自然的疏离更加严重。马克思没有把技术本身当做罪恶之源,认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是技术异化现象得以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因为机器就其本身来说缩短劳动时间,而它的资本主义应用延长工作日;因为机器本身减轻劳动,而它的资本主义应用提高劳动强度”。法兰克福学派的科学技术社会批判理论法兰克福学派是隶属于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一个最著名、流行最广和影响最大的学术流派。该学派得名于1923年在德国莱茵河畔城市法兰克福成立的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法兰克福学派形成和发展的时期,正是希特勒法西斯猖獗之时,暴虐的反犹主义盛

4、行,连犹太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都未能幸免。1933年希特勒执政后,社会研究所因其成员大多为犹太人以及其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渊源关系而被迫关闭,并先后迁到日内瓦、巴黎和美国。1949和1950年间社会研究所才辗转迁回法兰克福。法兰克福学派的科技批判1、现代科技革命在发挥正面社会作用的同时,也使人变成商品的奴隶、消费的奴隶,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既是“富裕社会”,又是“病态社会”,造成了畸形的、“单向度”的人。2、现代科学技术不是价值中立的,而是具有鲜明的政治意向性,作为新的控制形式,具有意识形态功能。3、工具理性成为唯一的社会标准,现代科技成为独裁的手段。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科技批判理论“生态马克思主义”(E

5、cological Marxism)是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颇有影响的“绿色运动”中的重要理论思潮,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重要的新兴流派之一。 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科技批判理论1、在资本主义制度背景下,资本的逐利本性驱使技术沦为资本家牟利的工具,这是技术应用造成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2、技术是解决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就必须把技术从资本主义生产的非理性动力中解放出来。2、 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科学技术的组织结构科学技术的伦理规范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是指科学技术事业成为社会构成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部门和职业部类,是一种社会现象。

6、它包括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组织系统和物质支撑四大要素,是科学技术活动的建构环境、存在形式和发展条件。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1.价值观念:依靠科技推动社会发展2.行为规范:科学技术工作者面对的特殊规范系统3.组织系统:是制度及其规范的载体4.物质支撑:实验室、仪器设备、科研资金科学技术社会体制化的历史进程古代:科技体制化的前史近代:科技体制化的肇始(科学家社会角色的逐渐形成,达芬奇、伽利略、牛顿、皇家学会、法兰西科学院、德国。1834年,惠威尔提出“科学家”一词)现代:科技体制化的确立近代技术专家角色的出现16世纪开始,欧洲出现了土木工程师。后来又出现了采矿、冶金、机械、电气、化工和管理等一系列专业

7、工程师。工程技术教育机构的兴起:技术学院。科学技术社会体制内涵组织领导体制经济支持制度法律保障体制交流与传播体制人才教育培养制度科学技术的社会组织科学技术界的社会分层科学技术界的社会分层主要是由社会承认不同而形成的等级体系,它主要通过学术职位承认和学术声望表现出来。学术声望与知名度科学技术人员所在机构的知名度科学家所获奖励的声望科学家发表的论文数量及其被引证的次数是其学术声望的主要依据科学技术共同体内部成员的互动1.学习2.交流3.合作4.竞争5.冲突学 习科技工作者之间的相互学习除了知识的传授外,还包括模仿、暗示。当年轻人开始入门接受科学训练时,不仅学习具体的知识,实际上还会模仿城门科学家的

8、研究方法,接受导师从行为习惯到思维方式乃至情感取向等方面的暗示。在年轻的科学家看来,学习知识不是最为重要的,关键是掌握名师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般不是靠讲授,而是要在追随名师的过程中去领悟这些暗示。对于成熟的科学家来说,模仿和暗示仍然是一种互动形式。譬如意味科学家在发布一项成果时,他实际上在暗示:我的选题有意义,我的方法客观有效,我依据的理论正确,我的结论科学。这些暗示会被接受,而他的研究会被模仿。交 流 正式交流:在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布、报告学术成果。非正式交流:通过个人通信和非正式的讨论交流信息。合作、竞争与冲突科学发现的优先权牛顿与胡克:万有引力定律牛顿与莱布尼兹:微积分戴维

9、与法拉第:卡文迪许、拉瓦锡、瓦特:牛顿与胡克牛顿与莱布尼兹戴维与法拉第拉瓦锡、瓦特与卡文迪许科学技术的社会组织1.社团组织: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学院、皇家学会、科学协会、科学促进会2.学术阵地:学术期刊、杂志3.教育机构:大学与专科院校4.研究组织:通用公司实验室、贝尔实验室、卡文迪许实验室卡文迪许实验室贝尔实验室科学共同体的交流方式科学共同体(scientific community)是英国科学家和科学哲学家M.波兰尼于1942年首先提出的概念,用以指科学家群体。 科学共同体成为科学社会学的基本概念而被普遍使用,是在美国科学史家、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1962年发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之后。科学共同

10、体科学共同体是指某一特定研究领域中持有共同观点、理论和方法的科学家集团。这一科学家集团的成员受到过大体相同的教育和训练,因而有共同的探索目标和评判标准。科学共同体交流的方式1、正式的学术交流系统:学术会议、学术期刊、学术专著、文献摘要和目录索引。2、非正式的学术交流系统,即“无形学院”。2. 无形学院成员通过互送未定稿、通信等迅捷的非正式交流与合作,形成一个强有力的、高产的团体。技术共同体的交流形式技术共同体:美国机械制造技术协会 、上海市模具技术协会、中国物流技术协会 、美国纺织技术协会 创新者网络:科学技术的伦理规范科学共同体的伦理准则: 1942年,默顿发表了一篇后被定名为“科学界的规范

11、结构”的论文,提出普遍主义、公有主义、无私利性、独创性、有条理的怀疑主义构成了现代科学的精神气质。科学道德的五种规范:CUDOS公有主义(communalism)普遍主义(universalism)无私利性(disinterestedness)原创性(originality)怀疑主义(skepticism)公有主义它要求研究者不独占或垄断科学成果。科学家的研究是建立在前人知识积累的基础上,科学发现都是社会交流与协作的产物,应归属于全体社会成员。科学家的知识“产权”仅限于其某种发现对知识的贡献而通过评价、承认获得的优先权,但不享受占有权。因此他必须尽快完全地公开他的发现,来获取同行的承认以争取优

12、先权,否则就会延缓科学的发展。公有主义公有性要求研究者不占有和垄断科学成果。任何一个以个人命名的规律和理论都不归于发现者所有,所有权归属全体社会成员。案例:卡文迪许普遍主义它强调科学的标准到处都一样。科学没有阶级性。对科学活动结果的接受或排斥,不依赖科学家的个人属性或社会属性,与科学家的种族、国籍、宗教、阶级及个人品质毫不相干。科学结果必须服从普适性标准,即与现实及已证实的知识相一致,而排斥其他一切非科学标准的强加。普遍主义也意味着科学大门为一切人敞开着,人们可以自由进入科学事业的殿堂。普遍主义普遍主义规范强调的是科学标准的一致性。评判某科学假说的标准是是否有可重复验证性,与国家、种族、阶级、

13、性别、宗教等无关。案例:相对论的遭遇无私利性它要求从事科学活动而创造知识的人不应以科学牟取私利。科学的根本目的在于追求知识和真理,“为科学而科学”。求知的热情、好奇心、对人类利益的无私关怀等品质为科学家所具有,而欺骗 、诡辩、滥竽充数、滥用专家权威等不诚实的谋私利行为与此不容。无私利性无私利性规范要求从事科学活动、创造科学知识的人不应以科学牟取私利。案例: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的科学情怀有条理的怀疑主义它强调科学的永恒批判精神。所有的科学知识都要时刻经受检验,科学不是永恒的真理,科学家对于自己和别人的工作,无论是何人何时的,都应采取怀疑的态度,这有助于批判创新。有条理的怀疑性它强调的是科学的永恒批

14、判精神。科学家对自己的和别人的成果,都应该采取怀疑的态度。独创性独创性规范要求科学家依靠自己、独立思考,对于自己所提交的学术论文必须提出新的科学问题,公布新的数据,论证新的理论或提出新的学说。技术的社会规范技术的伦理原则1、 一切为了公众安全、健康和福祉2、 尊重环境,友善地对待环境和其他生命3、 诚实公平4、 维护和增强职业的荣誉、正直和尊严等新兴科学技术的伦理冲击及其应对随着一些新兴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引发一系列伦理难题,如克隆人、基因治疗、网络等伦理等问题。3、 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1、科学技术运行与社会支撑2、科学技术运行与公共政策3、科学技术运行与社会文化科学技术运行与社会支撑经济社会政治哲学教育科学技术发展战略制定科学技术运行与公共政策1、科技运行的目的在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2、科技的发展和应用要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长治久安及可持续发展服务。3、科技要以人为本,促进民生,推动社会公平。4、应对科技风险进行评价,并进行正确的决策。科学技术运行与社会文化社会文化对科学技术的影响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协调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科学技术研究科学主义和“反科学思潮”社会文化对科学技术的影响李约瑟问题: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诞生默顿:清教主义促进英国近代科学的制度变化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协调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科学技术观自20C60Y,女性主义探讨科技史、科学哲学和科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