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科核心知识点解读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9816300 上传时间:2017-10-04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1.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科核心知识点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物理科核心知识点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物理科核心知识点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物理科核心知识点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物理科核心知识点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理科核心知识点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科核心知识点解读(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6 届高三物理科二轮复习基础知识部分物理科核心知识点解读一、力 物体的平衡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1)力的基本特征:物质性 相互性 矢量性 独立性(2)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3)力的分类根据力的性质命名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核力等根据力的效果命名的力有支持力、拉力、压力、推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注意性质相同的力,效果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效果相同的力,性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

2、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2)重力的大小:G = mg,重力的大小可用测力计测出,其大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静止时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力或者对竖直悬绳的拉力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所谓超重、失重指的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小于物体重力的现象,物体所受重力不变(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位置和物体的几何形状、质量分布有关只有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其重心才在几何中心上,如果质量分布不均匀,即使是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也不一定在几何中心上对于薄板状物体,可采用悬挂法求重心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3弹力(1)

3、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2)产生条件:直接接触;有弹性形变(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4)判断弹力是否存在最常见的两种方法假设法:假设将与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解除接触,判断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是否2006 届高三物理科二轮复习基础知识部分发生改变,若运动状态不变,则此处不存在弹力;若运

4、动状态改变,则此处一定存在弹力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利用平衡条件或动力学规律判断(5)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 f = kxk 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 N/m4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接触面不光滑;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 ,这三点缺一不可(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3)判断静摩擦力方

5、向的方法: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的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 f = 进行计算,其中 FN 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NF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

6、大小可在 0 与 fmax 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5物体的受力分析(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它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它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它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3)分析完受力要做一番检查检查每个力能否找出它的施力物体,若没有施力物体,则该力一定不存在特别是检查一下分析的结果,能否使对象处于题目所给的运动状态(静止或加速) ,否则,必然发生了多力或漏力现象(4)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

7、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6力的合成与分解(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2006 届高三物理科二轮复习基础知识部分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共点的两个力(F 1 和 F2)合力大小 F 的取值范围为:| F 1 F2 | F F 1 + F2共点的三个力,如果任意两个力的合力的最小值小于或等于第三个力,那么这三个力的合力可能等

8、于零(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 同一个力,如果没有条件限制,可以分解成无数对大小、方向不同的分力,要得到确定的解,必须给出一些附加条件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方便某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7共点力的平衡(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 F = 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 Fx = 0, Fy = 0(4)解决

9、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二、直线运动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物体可视为质点主要是以下三种情形:(1)物体平动时;(2)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线度时;(3)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果时3位移和

10、路程: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是从物体运动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路程和位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仅就大小而言,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4速度和速率(1)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平均速度: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或位移)的平均速度 v,即 v = s / t,平均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粗略描述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2006 届高三物理科二轮复习基础知识部分点的切线方向指向前进的一侧瞬时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精确描

11、述(2)速率速率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平均速率:质点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在一般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不一定等于平均速率,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二者才相等5加速度(1)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是矢量加速度又叫速度变化率(2)定义: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变化 跟发生这个变化所用时间 的比vt值,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用 a 表示12tvta(3)方向:与速度变化 的方向一致但不一定与 v 的方向一致v注意加速度与速度无关只要速度在变化,无论速率大小,都有加速度;只要速度不变化(匀速) ,无论速度多大,加速度总是零;只要速度变化

12、快,无论速度是大、是小或是零,物体加速度就大6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2)特点:a = 0,v = 恒量(3)位移公式:S = vt7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匀变速直线运动(2)特点:a = 恒量(3)公式速度公式:v = v0 + at位移公式:S = v 0t + 21a速度位移公式 st2平均速度公式 0tvV以上各式均匀矢量式,应用时应规定正方向,然后把矢量化为代数量求解,通常选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凡是跟正方向一致的取“+”值,跟正方向相反的取“”值8重要结论(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

13、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 T 内的位移差值是恒量,即 = 恒量2aTSii(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2006 届高三物理科二轮复习基础知识部分内的平均速度,即 20/1tv(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某段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 210v(4)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设 T 为等分时间间隔):从运动开始计时,在 T s 末、2T s 末、3T s 末nT s 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v 1 : v2 : v3: :vn = 1 : 2 : 3: : n从运动开始计时,在 T s 内、2T s 内nT s 内的位移之比为:s 1:s2 : s3: s

14、n = 1:2 2 : 32 : : n2.从运动开始计时,在第 1 个 T s 内、第 2 个 T s 内、第 3 个 T s 内第 n 个 T s内的位移之比为:S : S : S : : SN = 1 : 3 : 5 : :(2n 1)从运动开始计时,通过连接相等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为t1 : t2 : t3 : tn = 1:( ):(3 2): :( )1n9自由落体运动(1)条件:初速度为零,只受重力作用(2)性质:是一种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a = g(3)公式:v t = gt,s = , .21gtsvt10运动图像(1)位移图像(s t 图像):纵轴表示位移 s,横轴表

15、示时间 t,它反映作直线运动的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在位移图像中,可以直接读出每个时刻物体的位置,也可以知道运动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利用位移图像可以求出运动物体每时刻的速度,它就是该时刻所对应于位移图像上那一点切线的斜率图像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像是曲线则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图像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从参考点的一边运动到另一边(2)速度图像(v t 图像):纵轴表示速度 v,横轴表示时间 t它反映作直线运动的质点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在速度图像中,可以读出物体在任何时刻的速度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等于物体的速度图像与这段时间轴所围面积的值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任意时刻的加速度就是速度图像上所对应的点的切线的斜率图线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反向图线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或匀速直线运动;图线是曲线表示物体做2006 届高三物理科二轮复习基础知识部分变加速运动三、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为止(1)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2)定律说明了任何物体都有惯性(3)不受力的物体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