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每章复习重点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149900 上传时间:2019-09-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7.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每章复习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每章复习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每章复习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每章复习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每章复习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每章复习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每章复习重点(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诗经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殷商末年至春秋中叶600余年间的社会生活,先秦时称为诗,或诗三百、诗三百篇,诗经是儒家学者把它尊为经典之后的称呼。2、诗经反映的社会生活:诗经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全面反遇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周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第一,诗经全面反遇了周人的劳动生活。第二,诗经反映了周人的婚姻及家庭生活,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价值观念、审美观念,了解当时的社会风俗、婚礼仪式等,有极高的史料价值;第三,诗经反映了周人的兵役、徭役及战争生活;第四,诗经反映了周人的政治生活;第五,诗经反映了周人的宗教生活;第六,诗经记载了贵族的燕飨生活。3、诗经

2、反映的周代社会的思想意识:诗经反映了早期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宗教意识反映了劳动人民的反抗意识反映了周人的道德意识反映了先民们的审美观念及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诗经记录了不同时期社会各阶层不同的思维模式与文化心态,反映了同一阶层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的思想观念及价值观念的变化过程。4、诗经的艺术成就:诗经作为一部抒情诗集能流芳千古,不仅凭借深刻的思想与丰富的内容,也有赖于高超的艺术成就。质朴纯厚的艺术风格浓郁的抒情风味情景交融的意境多种手法塑造人物形象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回环复沓的篇章结构灵活多变的句式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法鲜明、准确、生动、丰富的语言和谐自然的韵律。5、诗经的思想对后世的影

3、响:诗经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忧国忧民、重视社会责任、重视人生价值的积极入世思想诗经体现出的审美意识及文艺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诗经的宗教意识与伦理意识对后世也有很大的影响。总之,诗经既是时代思想的载体,又是宣传某种思想意识的工具,因此,研究诗经思想意识对后世的影响极为重要。6、诗经艺术对后世的影响:首先,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成为推动古代进步文学创作的巨大动力;其次,诗经的表现手法对后世有极大的影响;再次,诗经其他艺术成就对后世变有极大的影响。诗经生动、形象、准确的用语,奠定了我国诗歌创作的语言基础;诗经和谐自然的用韵,继承并发扬了上古劳动歌谣的用韵形式和节奏要求,尤其是句句用韵的形式,更为古体诗所继

4、承;诗经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法,为后世作品所效法,使后世文学更添风采。诗经对于意境的创作,更为后世广泛接受,并发展为我国诗歌创作的重要手法。诗经作为最旧的一部诗集,且又被视为经书,双重的身份又使诗经成为后世同类题材的先声,后世同类题材的创作,只不过是它的重复、发展、敷衍、完善而已。 7、周王室搜集、整理诗的目的:第一,加强王室与地方的紧密联系,强化王族的统治。周王室为了有效地统洁各地,曾大封诸侯,让那些与王室有密切血缘关系的贵族们、那些立有军功的臣子们代表王室去管理地方。为了保证这些被分封到各地的贵族不为各地的方言、不同的习俗所“异化”,王室通过诗歌,用统一的语言、文字、音韵去加强中央与地方的联系

5、,用代表王室思想的作品去统一各诸侯国贵族们的政治观点、审美意识、道德情操及宗教信仰等,也就是说,诗被用来作为周族加强内部联系的粘合剂,成为周人维系中央与地方联系的重要手段之一。第二,统治者燕飨,充当教育贵族子北教材以及了解民情的需要。8、孔子诗经的关系:孔子是第一个将诗经选作教学内容的教师,又是第一位研究诗经的大师;孔子真正领会了诗的精髓,他从诗中领会到周人端庄方正的理情精神,从诗中悟出了中和之美的本质特征,更从诗中提炼出美刺的讽谕意识,他已完全突破了文学的藩篱,而是立体地,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俯视与研究诗经。诗经的成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鲁隐公初年到战国末年,诗经作为一部典籍,始终处于一

6、个不断更新、补充、删节、完善的过程。孔子是参与了这一活动的重要学者研究孔子对诗经的认识与评价,尤其是研究孔子从诗经中汲取精华,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意识形态理论儒学的过程,对于我们研究古代哲学、宗教、文化、思想的发展与流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二章庄子9、庄子的传播及影响:作为一部产生于先秦暑期的“元典”型著作,庄子一书在中国文化思想史和文学艺术史上都发生了重要的影响。早在战国末期,荀子就在他的著作中对庄子及其思想做出了评论;楚国文人的作品集楚辞中有远游、渔父两篇,已经多见庄子的学说甚至词句,无论这两篇作品是否出自屈原之手,都说明战国后期庄子已经在南楚得到传播。两汉时期,庄子的思想面貌尚未显露

7、出来,加之汉初先是流行黄、老思想,而后又出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局面,庄子学说表面上很少有人宗奉或宣扬。但实际上,那些不得志的文士,往往或著文探讨庄子哲理以作为立身行事的准则,或祖述其命意而发为文章、诗赋,一时间竟使庄子学说不绝如缕,绵延、散播开来。贾谊、枚乘等人是最早对庄子的学说和文辞加以祖述的作家;东汉以后,受到庄子思想影响的文学家更是多不胜数如东汉著名辞赋家班固、冯衍,魏晋南北朝的著名诗人陶渊明,唐宋时期的诗文大家李白柳宗元、白居易、苏轼以及清代的小说家曹雪芹、诗人龚自珍等等。甚至可以这样认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优秀作家,一点不与庄子的思想学说发生联系的几乎是不可能的。10、庄子的人生理

8、论:建立在望而却步子哲学观念基础之上的人生观一论,可总结为“追求绝对自由”,但事实上的绝对自由并不存在,庄子于是转而探讨各种各样地冲破人生困境的精神自由、思想自由、和心灵自由,他果然在这一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庄子提出“至人、神人、圣人”的名号,与世俗所指的意义有天壤之别,庄子书中曾经一再表述描写过这些称谓的实际内涵。庄子的这种最高人生境界不独在“内篇”中有充分的表现,就是在达生等外篇中也有描写,甚至进一步指出了较具体的修为之方。总而方之,庄子所标榜的人生境界的根本就在于“无己”、“无功”、“无名”三条纲目。11、庄子的思想:庄子的思想与他的哲学主张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与道家的创始人老子一亲

9、友,庄子也是把“道”作为自己哲学的最高范畴的。在庄子的思想中,“道”始终被当做理念的最高存形态,它一旦产生万物并体现其中,就已经落入次一等状态;人们若执首于万物的分际,辨别其是非,就简直是对大道的破坏。从哲学主张出,庄子最终建立起一套精致的“齐同万物”、“物我合一”的相对主义的哲学方法论。首先,他认为认识的对象也就是万事万物,没有本质的区别,没有独立的性质。其次,庄子认为人的主观认识能力同样是相对,认识的结果不可能有客观的评判标准。建立在以上哲学观念基础之上的人生观理论,可总结为“追求绝对自由”,但事实上的绝对自由并不存在,庄子于是转而探讨各种各样地冲破人生困境的精神自由、思想自由和心灵自由他

10、果然在这一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庄子提出“至人、神人、圣人”的名号,与世俗所指的意义有天壤之别,庄子所标榜的人生境界的根本就在于“无己、无功、无名”三条纲目。庄子人生观理论的形成,除了时代影响、哲学主张等因素的作用以外,与他的学术渊源和政治思想也有一定的联系。12、庄子的文学类型:庄子一书属于寓言文学的范畴,书中对思想学说的表达主要是通过数量众多的寓言实现的。庄子寓言不介思想内容极为丰富,而且艺术成就十分突出,两者相得益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组成庄子著作的主体部分,也形成其文学特色的主要方面。概括地说,庄子寓言故事的内容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对抽象的哲学观念的形象阐说;第二类是对具体的

11、生活、学习以及技艺等类哲理的寄寓性表达;第三类寓言则集中于对人的现实处境与社会状况的逼真描写。13、庄子的艺术成就:答:庄子寓言不但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而且更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庄子寓言作品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形象塑造、情节结构以及语言运用等三个方面。人物形象的塑造。庄子塑造人物形象时,非常重视对他们精神境界的渲染烘托,表现出浓厚的重神轻形的倾向,避免了概念化、机械化的危险。这种他作态度对后世绘画艺术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故事情节的结构。庄子是一位有“宇宙意识”的哲学家,很早就认识到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因而主张事物之间的变化也具有无限性。庄子以这种思想方法为基础,充分发挥想像力,往往从事物某一极端状

12、态着笔,向着其结立面和否定面运行,构成各种奇异的情节,达到所谓“意出尘外,怪生笔端”的艺术效果。总之,事物向其对立面转化,是庄子构思寓言的基本原则语言的运用。寓言尽管大都篇幅短小,仍然属于叙事文学范畴,所以应当讲究对话语言和叙述语言的生动、活泼。庄子不但创造了大量的寓言,取得了突出的艺术成就,而且还最早提出了系统的寓言文学理论,书寓言篇深入论述了“寓言、重言、卮言”的艺术特征和表达效果,是我国古代文论中值得珍视的宝贵遗产。14、庄子的研究概况:两汉学者中,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非常重视庄子学说,不但现存淮南子一书引录、阐发庄子文句达十余处,而且据文选李善注可知他们还著有庄子要略和庄子后解等书,刘安

13、及其门客应当为庄子的最早研究者。魏晋南北朝是庄子思想被最大限度接受、发挥并加以积极实践的时代,庄子作为鼓动玄学思潮的主要著作,与周易、老子一起被称为“三玄”。老庄哲学及其衍生思想自此成为“儒、释”两家不得不正视的重要力量。隋唐五代四百多年中,道教隆盛,庄子研究出现了新的趋向,主要表现为道家经典向道教教义转化、庄子学说与佛学思想融合为禅宗等方面。中唐以后,“三教并行”的思想意识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儒学复兴的呼声越来越高,这种趋势导致了宋、明暑期以会面说庄的学术思路。明、清两代的学者除了继续从事庄子“儒学化”的工作以外,还在研究中远承唐人遗风,努力以佛禅解庄;同时,从散文写作方法角度评点庄子文章

14、特色的著作也大量涌现。现代以来对于庄子的研究,大多是围绕其哲学思想的评价展开的,特别是在20世纪60年代,学者们曾经因为庄子思想属于唯心主义还是属于唯物主义、庄子的相对主义认识论是诡辩论还辩证法等问题而发生过激烈的争论。15、史记史料来源:司马迁创作史记的时间,约在元封三年(前108)为太史令后,据史记中的有关史料分析,大至可分为五个方面:利用皇家典藏图书资料与历代官方档案搜求诸侯史书以金石、文物、实物等资料作为史料补充实地考察补充史料采集歌谣、诗赋、俚语俗谚,补充史料。16、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史记的研究:从新中国诞生到文化大革命开始,是中国大陆史记研究的一个极为独特的时间段。此期史记研究的

15、总体特色是:尝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研究史记。候外庐较早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史记,他认为司马迁是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家,司马迁的自然观与社会历史观均包含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因素。史记将人民生活作为历史主体和研究对象,揭露了统治阶级的残暴,表现了强烈的人性。但亦有学者对此提出反驳,如王启兴、施锡才认为:英雄史观、历史循环论与神意史观建构了司马迁唯心主义历史观的体系。这段时期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史记存在着两种倾向:一是将马克思主义看做是具有指导意义的科学理论,但在具体研究时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二是将马克思主义看做是具有指导意义的科学理论,但在具体研究时却生搬硬套。某些研究者仅仅从概念出发,力主司马迁是唯物论者,而完全忽略了史记中大量存在的天人感应与始终循环的材料;而力主司马迁是唯心主义的研究者,又忽略了司马迁是站在封建王朝的立场上记叙王业的兴败;力主司马迁是地主阶级代表的研究者,又忽略了史记对民生的深切关注。这些研究实际上将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的指导,变成了史记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对比研究,对史记的研究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17、“新时期”的史记研究:答:研究领域的空前拓展。新时期由于西方学术思想的重新输入,美学、民族学、民俗学、法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