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柄大锤砸醒了海尔人的质量意识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120219 上传时间:2019-09-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柄大锤砸醒了海尔人的质量意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一柄大锤砸醒了海尔人的质量意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一柄大锤砸醒了海尔人的质量意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一柄大锤砸醒了海尔人的质量意识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一柄大锤砸醒了海尔人的质量意识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柄大锤砸醒了海尔人的质量意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柄大锤砸醒了海尔人的质量意识(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柄大锤砸醒了海尔人的质量意识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这样解释砸冰箱原因。 1985年,张瑞敏刚到海尔(时称青岛电冰箱总厂)。一天,一位朋友要买一台冰箱,结果挑了很多台都有毛病,最后勉强拉走一台。朋友走后,张瑞敏派人把库房里的400多台冰箱全部检查了一遍,发现共有76台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张瑞敏把职工们叫到车间,问大家怎么办?多数人提出,也不影响使用,便宜点儿处理给职工算了。当时一台冰箱的价格800多元,相当于一名职工两年的收入。 张瑞敏说:“我要是允许把这76台冰箱卖了,就等于允许你们明天再生产760台这样的冰箱。”他宣布,这些冰箱要全部砸掉,谁干的谁来砸,并抡起大锤亲

2、手砸了第一锤!很多职工砸冰箱时流下了眼泪。 然后,张瑞敏告诉大家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三年以后,海尔人捧回了中国冰箱行业的第一块国家质量金奖。 张瑞敏砸冰箱一事树立了对所以员工严格的品质意识,有不良就是不良品,没有等级之分,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没有不良,最终达到“零缺陷”“高标准”。 作为国内冷柜行业单打冠军,星星集团在不断革新传统家电制造的同时,把目光瞄准了成长性极强的电子产业,以此作为企业新的经济增长。 更多名人故事推荐 除了“教练”她还是一位“母亲” 段子手傅园慧是如何炼成的 墨水瓶的故事 卡耐张瑞敏的故事张瑞敏,中国海尔电器集团老总。1449年生,山东莱州人。他是中国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拨乱返

3、正的设计师,成功运作的排头兵。官方说他是海尔之父,其实他堪称中国企业管理之父。他的“骨干职工人人持股的股份制企业管理体制,为中国国有企业和私人独资企业开创了绝地逢生的唯一通道。他的以创新和鼓午土气为核心的海尔企业文化,为中国所有企业注入了生存的灵魂。他的”三工并存,未尾淘汰,为中国所有企业的发展创新注入了永远的活力。他的人单合一,人人面临市场链,为员工积极工作注入了不竭动力。他的“相马不如赛马,把千古以来的领导艺术推到了极致。他的:超前才是金钱,成为千古经营艺术至理名言。他用30年的时间,把一个集体资产不过六百万,年亏损100多万的小厂,打造为全球家电六年第一的跨国公司,创造了年营业额2007

4、亿的神话。他是首位进入美国哈佛,哥伦比亚,瑞士洛桑等著名商学院讲学的中国企业家。所以讲,张瑞敏是中国现代企业管理之父。张瑞敏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按官方宣传,是最甜蜜,最幸福的一代人。可事实上,他们是最困苦最不幸的一代人。五六年入学,就赶上大练钢铁学生不上学瞎胡闹。10多岁正是长身体时侯,赶上六O年三年大饥荒,瘦的皮包骨头,饿的刻骨铭心。好不容易从六三年到六五年读了三年初中,六六年赶上读书无用,知识腐臭,大学停办,学校不上课的文革时代。从六六年到六八年,三年的翻江倒海大批判,大串连,大发泻,张瑞敏式的:老三届,是主要参与者和执行者。老三届,老三届,他们象武则天的无字碑一样顶天立地任后人评判。

5、他们被政治家愚弄,但至死都肯定是大公的初衷。他们被时代抛弃,但至死都在求知和奉献。批斗当权者贪腐,净化出他们一生廉洁的品格。解放全人类的豪言,净化出他们一生的奉献精神。唇枪舌剑的论争,文斗加武斗的较量,训练出他们无人可比的组织能力和口才。死都不怕的熏陶,锤练出他们不惧任何艰难困苦的毅力。无论对他们骂也好,赞也好,张瑞敏,就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他们用一生的问心无愧来祢补自己的猛浪。人无完人,老三届,永远是有志者心中的旗帜。一九六九年,张瑞敏接替父亲当了工人,到八四年出任海尔厂长,这十五年,无资料显示他怎么由工人到车间主任,再提拨当了副经理的处级干部,也无资料显示他是否上过大学,但从他上任后的作为

6、来看,这十五年,是他由狂热走向科学,由政治走向经济,由偏急走向全面的求知和进步时代。一九七六年,随着红太阳的消失,中国大陆上上下下的人都在反思,受害最深也最冤屈的老三届更在反思。张瑞敏有幸成为最早的觉悟者,正确的思考者。当许多老三届还在争论甚至咒骂砍红旗,丢刀子,搞复辟的时候,张瑞敏一类人,己认识到大锅饭行不通,张瑞敏到过农村,又在车间干了五年。触目惊心的胡闹,工人农民真正干活的人少,因为干多干少一个样,都是铁定工资。材料的浪费无法形容,因为坏了就领,不计价格,不计效益。当许多老三届重新拿起高中课本,拼命考大学的时候,张瑞敏们以感到时不待我,捡实用的知识武装自己,边干边学吧。从一九七六年开始,

7、张瑞敏将所能读到的经济和企管书本都进行了如饥似渴的通读和思考。首先用一年的业余时间钻研马克思的。又用一年时间钻研薛暮桥等的政治经济学,两年的苦学苦思,使他眼界开阔,认识超前,对社会发展的大势有了正确把握。首先,他从马克思的资本论里坚信了商品经济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由此才敢大胆去讲利,千方百计盈利,用利去调动员工积极性。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是丢官甚至判刑的罪恶。马克思在资本论序言中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机器磨产生的是资本家为首的社会,人类发展到比资本主义更先进的大机器自动化生产时代,必然产生工人阶级为首的社会。人类就是一部循序渐进的生产方式发展史,新的生产方式在旧的社会制

8、度里未成熟前、新制度是必不会出现或胜利的,旧的制度只要还能发展生产力,也是必不会灭亡的。从这段经典总结里,张瑞敏认定:毛泽东的计划经济那是几百年后的事,中国还没有经过商品经济的发展阶段,至少要经过二三百年的路程。这是神仙都难以逆转的大势。因此,张瑞敏在八十年代,就敢向工人鼓吹,有本事大发大赚吧,只要不违法,土改,合作化的事,至少在两百年内不会出现。其次,张瑞敏对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一价格规律,(也叫价值规律有了自己全新的认识。商品价格围绕着同行业平均成本而上下波动,贵极了,产的人多,买的人少,商品多余就会返贱。贱极了,买的人多,产的人少,商品短缺就会返贵。根据这个规律,张瑞敏至少产生了决定他

9、一生成功的三大意识,就是超前创新意识,名牌意识,成本意识。要赚钱,不能埋头苦干,埋头苦干要完蛋,紧跟市场也只吃饱饭,必须超前预测才能大发大富。用他自己后来总结的原话是:生产企业,你能不能和用户的需求同步,能不能满足用户下一刻的需求,决定着你的成败。所以超前才是金钱。其实,中国古代的商圣们以经发现并利用这个规律发大财,经验就是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的屯集投机策略、(当代炒股行家捧为至宝)旱则投资造船,涝则投资造水车的反潮流的超前预测策略。超前预测思维,也叫创新思维使张瑞敏走向成功。要赚钱,必须创出高质量的名气,名气决定着占有市场的份额。同行业同性能琳郎满目的商品,用户必然选择质量放心的有名气的品

10、牌,名牌不仅对普通消费者有吸引力,对富豪型消费者更是一种高贵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创名牌的思维使张瑞敏走向了成功。要赚钱,就得千方百计创造出比同行同类产品成本低的商品来。同行的平均成本就是市场定价的依据,你的产品成本高于平均成本就会亏损,低于平均成本就赚钱。成本决定成败,这也是张瑞敏最先喊出的经营理念。再次,张瑞敏对经济上的剩余价值规律也有了科学性的认识。他是共产党员,举手宣誓时热血沸腾,粉身碎骨为共产主义信仰奋斗。但他也是最讲求真务实的人,因为他坚信,只有真和实才能造福人民,推动发展,国家富强,一切假的空的只能是昙花一现,误国害人。所以,每当信仰与现实的真发生矛盾时,他坚定地选择真。每当党中央的

11、政策或潮流与生活中的实在情况发生矛盾时,他坚定地选择实。这就是他能在四面背水,风云变幻的背景下毅立不倒的根本决窍。八十年代初,当信仰与真发生矛盾时,他最先觉悟选择了真。他认识到劳动创造价值论有失真的偏急之嫌,利用资本赚钱是万恶的剥削定论是失真的感情之说。一个十岁小孩就知道的铁一样事实是,一个技艺再高的农民,没有土地,农具,种子等生产资料,产不出粮食来,一个技术再好的工人,没有牛皮,鞋钉,工具,造不出新皮鞋来。由此,他坚信,接生产价值中创造的效益取报酬是永恒不变的铁定规律。如果在生产领域不按生产要素各自创造的效益取报酬,那就会破坏生产,祸国害民。正因为有此真理性认识,所以他能率先取消八级工资制的

12、铁饭碗,实行干多少挣多少的计件工资制度。他能率先取消出差报销制度,实行包低工资十提成制度。八十年代未,当政策与现实发生矛盾时,他能坚决要求实行骨干职工人人持股的股份公司制度,从此摆脱政权腐败的人事干扰。从八十年代开始,他又用四年的业余时间,研读了当时以能读到的企业管理学,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管理心理学。在他没有上任海尔厂长前,他己有如下正确认识,第一,他对企业管理的两种基本方法不仅学懂了弄通了,而且有了自己全新的体会。他首先肯定泰罗三定一奖为特征的古典管理方法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的最有效方法,根本不是列宁所批判的血汗工资制度,而是最科学,最按创造效益取报酬的方法。张

13、瑞敏认为:员工在进入工作岗位后,就必须按经济人对待,不能有丝毫的感情夹杂,按效益奖惩,就如吹响冲锋号战土必须向前冲一样是铁定的,否则,就是失败破产灭亡。(三定就是定任务,定质量,定单价,接完成的质量和数量进行经济奖惩。)他其次肯定霍桑尊重人格为特征的行为管理方法是激发土气,凝聚人心,调动持久积极性的最有效方法。张瑞敏认为、二次大战前的西方企业管理,偏重于经济人,导致工人罢工,毁机器,造反革命。毛泽东的中国公有制企业管理,偏重于社会人,导致平均分配,消极怠工,民穷财尽。今后的企业管理,必须是二者的结合。员工的人格尊严必须得以保障,愈能彰显员工自豪感,优越感的企业,愈有发展后劲。这种认识为他创立企

14、业文化打下了基础。第二,他对企业管理的三种体制的利弊进行深入比对后,率先确认:骨干职工人人持股的股份制企业管理体制,是挽救国有企业绝地逢生的唯一通道。也是改造私人家族垂危企业的唯一活路。张瑞敏认识到,股份制企管体制,有三大优势,一是克服了私人筹资局限性。可以迅速筹集闲散资金用于生产财富,这要比私人积累快上万万倍,连马克思都承认.如没有股份制,人类的铁路不会有百分之一。二是克服了私人能力和政府委任者能力的局限性,变成了真正的能人管理,科学决策,互相制约。私人资本的老板,保不住老年昏庸,更保不住接班的儿子是阿斗,所以出现富不过三代的历史定论。国有公司由政府委任的管理者,由于委任人不负财产亏损割肉的

15、必然责任,所以多数选用送礼的,有关系的,自己熟习的人。就是部分真正实干出来的能人,也必然沦为政府的应声虫、政策的牺牲品,导致史无前例的官商腐败,企业倒闭。而股份公司,既能由割肉的股东选出能人去经营,又能随时充当最卖力的监督者,利益使股东必然如此。股东大会,监事会,董事经理互相制约,实现了科学管理。这既使国有股,私企股保值增值,又使全社会新毕业的博士能人马上有用武之地,实现了全社会资本与智慧的对接。三是克服了企业与雇员不能凝心聚力的局限性。过去的国企员工,名誉上是主人,可人人偷摸企业财产,个个浪费公家财物。说明这种众人老子没人疼的体制行不通。过去的私人企业,员工自然认为是给老板干,给老板打工,这

16、种对立情续很容易变成罢工,对抗甚至革命的行动。说明这种相互对立的体制必须变革。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西方有识之士,普遍推行骨干职工人人持股的股份制企管体制。这种体制,带来了全优的效果,工人针对本企业的罢工没有了,工人消极怠工减少了,工人革命的精神更是荡然无存了。人人向关心自己的眼晴一样关心着有自己股份的企业。西方理论家高呼,我们是人民资本主义新时代,股份公司使资本主义再也不是腐朽的,垂死的,而是充满青春活力。八十年代的张瑞敏就认定,骨干职工人人持股的股份制,不仅能救活西方社会,而且也是救活中国大陆国企私企的唯一选择。第三,他对如何调动员工积极性有了全新的认识。系统论主张1十1必须大于2,这就必须优化组合,排除和去掉一切与效益无关的部分,这对张瑞敏后来治理企业有莫大帮助。以必须做的事设岗,决不会因人设岗,以效益设位,决不会设一个不创造效益的岗位。信息论主张,人是时代信息的感应物,企业是时代信息的创造品,信息产生财富,信息创造效益。这使张瑞敏三十年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