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座》导学案.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105870 上传时间:2019-09-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座》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座》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座》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座》导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座》导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座》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座》导学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是最大的骗子,别人能骗你一时,而它却会骗你一辈子高二YW 2012-02-08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座导学案黔西南州同源中学高二语文 编写人:孙章虎 审核:语文组班级: 组别: 组名: 姓名: .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实词、虚词、句式); 2、学习本文通过个性化语言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写作特点; 3、结合孔子师徒各言其志反映出人生取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重点难点】 学习目标2、3【学法指导】1、结合注释批注课文;2、阅读有关孔子师徒的资料,把握人物性格特征;3、讨论学习,合作探究。【知识链接】一、孔子生平和论语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2、春秋末期鲁国人。鲁定公时,曾任鲁国大司寇,后来私人办学,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还在晚年整理“六经”(诗书易礼乐春秋)。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自汉代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二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尊为圣人。他又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以至于今。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合称为“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

3、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二、古代文化知识名、字、号 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幼年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字,是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j)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名和字一般在意义上都存在一定的联系。有两种情况: “名”和“字”词义相近或“字”是对“名”的进一步阐述,例如:屈原名平,字原,“原”是宽阔平坦的意思; “名”和“字”意思相反的,例如:韩愈,字退之。后人取字,通常是以两个为“字”,例如诸葛亮字孔明。 古人通常尊敬对方称

4、自己名,表示自己谦卑时也称自己名。如“不然籍何以至此?”中的“籍”就是项羽自呼己名,表示对对方的尊敬。除了名和字之外,古人还有别号。别号是名和字以外的称号。古时,人们为了尊重别人,一般不直呼其名,也不称其字,而称其别号。例如:陆游,号放翁;陶潜,号五柳先生;苏轼,号东坡居士。有人认为称别人的字、号还不够尊敬,于是就以其官职、籍贯来称呼,如杜甫被称为杜工部,称柳宗元为“柳河东”。 三、孔子的有关思想主张 1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礼的意义在古代甚为广泛,指国际间交际的礼节仪式,贵族的冠、婚、丧、祭、飨等典礼,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5、其后继周者,虽百代可知也。”(论语学而)似乎周礼是千秋不变的规范。晋国铸了刑鼎,他尖锐地反对,说:“晋其亡乎,失其度矣。” 2在经济方面,他反对封建的田赋制度而极力维护西周以来的田赋制度。左传哀公十一年:“季氏欲以田赋,使冉有访诸仲尼。仲尼私于冉有曰: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如是则以丘亦足矣。若不度于礼,而贪冒无厌,则虽以田赋,将又不足。且子季孙若欲行尔法,则周公之典在;若欲苟而行,又何妨焉。” 3孔子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正名思想。他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合乎“礼”的等级制度。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

6、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 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又问“克己复礼”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诚实的面对你内心的矛盾和污点,不要欺骗你自己。5在伦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张仁。孔子的“仁”的基本精神是教人根据周礼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他的“仁”一般不包括劳动者。孔子说:“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论语宪问)曾子以“忠、恕”二字概括“仁”的涵义,是比较接近原意的。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大多数的人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6在

7、哲学上,孔子主张天命观。孔子主张天命,一次,他受到匡人的围困,他说:“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在孔子看来,“天”是宇宙万物无言的主宰者。孔子认为他自己就是秉承天命而说话做事的。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他把恢复周礼看做是自己的历史使命,说:“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论语子罕) 7在教育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 8在品德方面,他主张“宽、耻、信、敏、

8、惠、温、良、恭、俭、让”等。【学习过程】一、 自主学习基础积累(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曾皙() 毋( )吾以也 千乘( )之国 摄( )乎大国之间夫子哂( )之以俟( )君子愿为小相( )焉 铿( )尔 冠()者五六人 风乎舞雩( ) 夫子喟( )然叹曰 异乎三子者之撰( )莫( )春者 甫( ) 沂( )(二)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1)鼓瑟希 (2)莫春者 (3)唯求则非邦也与(三)一词多义 为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居 坐 处于 居 住处 处在某种地位或某地方 占,占据 积蓄,储存 平日,平时 用于“有顷”“久之”“顷之”等前面,表示相隔一段时间,意义较虚,相当于“过了

9、” (1)居则曰,“不吾知也!”( )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3)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4)居十日,扁鹊复见( ) (5)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左,鲁直居右( ) (6)囤积居奇( ) 2异 不同 奇特,与众不同 奇怪,惊奇 (1)异乎三子者之撰( ) (2)渔人甚异之( ) (3)永州之野产异蛇( ) (4)览物这情,得无异乎( ) (5)父异焉( ) (6)异曲同工 ( ) 3安 安稳,安定,安全 安逸,安乐,安全 安心 安抚 抚慰 安置,安放 什么,什么地方 怎么 (1)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2)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0、) (3)竟不得半亩方塘为安身立命之地( ) (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4知 知道 知觉,感觉 见解,知识 了解 交好,交往 主持 zh 通“智”。 (1)居则曰:“不吾知也。”( ) (2)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 (3)不知木兰是女郎(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首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5)人不知而不愠( ) (6)孰为汝多知乎( ) (四)特殊句式 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类型,并翻译句子: 1、不吾知也( ) 2、毋吾以也 ( )3、则何以哉( )4、浴乎沂( )凡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这个就是慈悲。5、为国以礼( )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

11、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五)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 1.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2.三子者出,曾皙后。3.风乎舞雩 4.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二、诵读课文,问题探究:1、在课文中,孔子是怎样引导学生各言其志的?2、结合课文,说说孔子的四个弟子各有怎样的“志”,即他们的政治理想有何不同?孔子又是怎样评价他们的?3、结合孔子的评价,分析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四人的性格特征。4、结合课文对孔子言行、神态的描写,具体分析孔子的形象。三、讨论学习,合作探究:1、孔子为什么要“与点”呢?(结合你对孔子的认识,谈谈你的看法。)2、孔子听了冉有、公西华各言其志之后,没有发表意见,却私下向曾皙谈了自己的看

12、法。对于孔子这种做法,你有什么看法?四、拓展提升:古人云:人各有志。你的志向是什么?你将如何实现自己的志向?【归纳小结】【课堂反思】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当堂检测】背诵课文你希望掌握永恒,那你必须控制现在。【拓展阅读】儒家被误解举例周桂钿一、孝愚之辨儒家提倡孝,特别是汉代独尊儒术,以孝治天下,每一个皇帝去世以后,在谥号前都加一个孝字,如孝文皇帝、孝武皇帝等。儒家也提倡忠,孔子讲:“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后代流行于世的一对口号是:君叫臣死,臣不死,臣为不忠;父叫子亡,子不亡,子为不孝。今人称此口号为愚忠愚孝。人们以为孔子孟子都是提

13、倡这种愚忠愚孝的。其实不然。孟子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离娄下)君臣关系是对等的关系。虽然说“君为臣纲”,但并不是绝对服从的关系。儒家有的说“君不正臣投别国”,有的说无道之君,要诛之,或者换掉。关于孝的问题,孔子也不是主张愚孝。在韩诗外传有这么一个故事:孔子的学生曾参是著名的孝子。一天,曾参有了过失锄草时,误伤了苗,他的父亲曾皙就拿着棍子打他。曾参没有逃走,站着挨打,结果被打休克了,过一会儿才渐渐苏醒过来。曾参刚醒过来,就问父亲:“您受伤了没有?”鲁国人都赞扬曾参是个孝子。孔子知道了这件事以后告诉守门的弟子:“曾参来,不要让他进门!”曾参自以为没有做错什么事,就让别人问孔子是什么原因。孔子说:“你难道没有听说过舜的事吗?舜作儿子时,父亲用小棒打他,他就站着不动;父亲用大棒打他,他就逃走。父亲要找他干活时,他总在父亲身边;父亲想杀他时,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他。现在曾参在父亲盛怒的时候,也不逃走,任父亲用大棒打,这就不是王者的人民。使王者的人民被杀害,难道还不是罪过吗?”在父亲失去理智的时候,拿着大棒乱打,如果打死、打伤或者打成残废,他冷静后会感到十分懊悔。这会给父亲的心灵上留下沉重的阴影,永远无法摆脱。这是“不逃”给父亲造成的精神创伤。真正的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