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练习:单元质量检测一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98097558 上传时间:2019-09-08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秋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练习:单元质量检测一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9秋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练习:单元质量检测一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9秋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练习:单元质量检测一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19秋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练习:单元质量检测一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19秋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练习:单元质量检测一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秋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练习:单元质量检测一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秋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练习:单元质量检测一含答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秋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练习:单元质量检测一(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 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形与影宗白华明朝画家徐文长曾题夏圭的山水画说:“观夏圭此画,苍洁旷迥,令人舍形而悦影!”舍形而悦影,这往往会叫我们离开真实,追逐幻影,脱离实际,耽爱梦想,但古来不少诗人画家偏偏喜爱“舍形而悦影”。徐文长自己画的“驴背吟诗”(现藏故宫)就是用水墨写出人物与树的影子,甚至用扭曲的线纹画驴的四蹄,不写实,却令人感到驴从容前驰的节奏,仿佛听到蹄声滴答,使这画面更加生动而有音乐感。中国古代诗人、画家为了表达万物的动态,刻画真实

2、的生命和气韵,就采取虚实结合的方法,通过“离形得似”“不似而似”的表现手法来把握事物生命的本质。唐人司空图诗品里论诗的“形容”艺术说:“绝伫灵素,少迥清真。如觅水影,如写阳春。风云变态,花草精神。海之波澜,山之嶙峋。俱似大道,妙契同尘。离形得似,庶几斯人。”离形得似的方法,正在于舍形而悦影。影子虽虚,恰能传神,表达出生命里微妙的、难以模拟的真。这里恰正是生命,是精神,是气韵,是灵动。蒙娜丽莎的微笑不是像影子般飘拂在她的眉睫口吻之间吗?来源:Z+xx+k.Com中国古代画家画竹子不也教人在月夜里摄取竹叶横窗的阴影吗?法国近代雕刻家罗丹创作的特点正是重视阴影在塑形上的价值。他最爱到哥特式教堂里去观

3、察复杂交错的阴影变化。把这些意象运用到他雕塑的人物形象里,成为他的造型的特殊风格。我在一九二年夏季到达巴黎,罗丹的博物馆开幕不久(罗丹在一九一七年死前将全部作品赠予法国政府设立博物馆),我去徘徊观摩了多次,深深地被他的艺术形象所感动,觉得这些新创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形象是和古希腊的雕刻境界异曲同工。艺术贵乎创造,罗丹是在深切地研究希腊以后,创造了新的形象来表达他自己的时代精神。记得我在当时写了一篇看了罗丹雕刻以后,里面有一段话留下了我当时对罗丹的理解和欣赏:“他的雕刻是从形象里面发展,表现出精神生命,不讲求外表形式的光滑美满。但他的雕刻中没有一条曲线、一块平面不表示生意跃动,神致活泼,

4、如同自然之真。罗丹真可谓能使物质而精神化的了。”罗丹创造的形象常常往来在我的心中,帮助我理解艺术。前年无意中购得一本德国女音乐家海伦萝斯蒂兹写的罗丹在谈话和信札中(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出版),文笔清丽,写出罗丹的生活、思想和性情,栩栩如生,使我吟味不已。书中有不少谈艺的隽语,对我们很有启发,也给予美的感受。去年暑假把它译了出来,公诸同好。从这本小书里我们可以看到罗丹在巴黎郊外他的梅东别墅里怎样被大自然和艺术包围着,而通过自己的无数的创作表现了他的时代的最内在的精神面貌,也就是文艺复兴以来近代资产阶级趋向没落时期人们生活里的强烈矛盾、他们的追求和幻灭。这本小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罗丹的创作企图和他的艺术

5、意境。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3分)()A徐文长为了追求写实的技法而用扭曲的线纹画驴的四蹄,却令人感到驴从容前驰的节奏,即用了“舍形而悦影”的技法。B中国古代诗人、画家通过“离形得似”“不似而似”的表现手法来把握事物生命的本质,这可以在唐人司空图诗品里找到理论根据。C中国古代画家画竹子教人在月夜里摄取竹叶横窗的阴影和蒙娜丽莎像影子般飘拂在她的眉睫口吻之间的微笑都用了离形得似的方法。D法国近代雕刻家罗丹的雕塑的成功之处,正在于他在创作的时候特别重视阴影在塑形上的价值。解析:A项徐文长不是“为了追求写实”;B 项理解错误,司空图诗品所评对象是诗;而且诗人画家的技法也可能与其

6、不谋而合,未必以其论说为根据。D 项判断错误,将其一方面特色说成成功之处,扩大了范围。答案:C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诗歌或绘画若用“离形得似”“不似而似”的表现手法就最容易把握事物生命的本质。B罗丹的创作企图是通过他的作品表现文艺复兴以来近代资产阶级趋向没落时期人们生活里的强烈矛盾、追求和幻灭。C虚化的影在艺术中有着极大的妙用,能传神地表达出生命里微妙的、难以模拟的精神、气韵和灵动。D创造和传承关系微妙,欧洲二十世纪初期新创的一些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形象就和古希腊的雕刻境界有关。解析:注意“最容易”几个字。答案:A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7、分)()A徐文长提出的“舍形而悦影”的美学理论讲求“离形得似”“不似而似”,用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来把握事物生命的本质。B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歌颂草的韧性,是首有寄托的诗作,借物言情,虽咏物而不泥滞于物,此即所谓离形得似,不似而似。C罗丹的雕塑重视阴影在塑形上的价值,从形象里面发展,不讲求外表形式,不计较物质享受而关注精神愉悦。D徐悲鸿的奔马,并不是注重于细节描摹,重在表现马的内在精神,恰恰正是生命,是精神,是气韵,是灵动。解析:C项“不讲求外表形式”扩大范围,“不计较物质享受而关注精神愉悦”是对“使物质而精神化”的曲解。答案:C(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8、洪荒初雪徐刚站起来的我们的初祖,至少在一开始是很不习惯的,并且对爬行始终抱有怀旧情结,当他们在森林中与猛兽格斗不敌而退时,便只有爬到树上,居高临下以为躲避。说不定他们还发出过这样的感叹:我站起来干什么?来源:学科网人类最早的家在树上,祖宗称之为“巢”。我们的古籍上记载道:“上古之世,人少而禽兽众。”最早发明并筑巢的叫有巢氏,不妨说有巢氏开创的“构木为巢”的历史,是我们家园的起点。人类出现之初并不以万物之灵自居,也不见得比动物聪明到哪里去。有古老的传说认为,有巢氏是看见了树上的鸟巢之后得到启发,才筑巢而居的。在这之前,我们的先人白天赤条条地在林间野地觅食,晚上则同样赤条条地栖身于树木的枝枝丫丫间

9、。巢可避风,巢能挡雨,因而巢又被称作风巢、雨巢。很久以后直到今天,还有把情侣的新居称为爱巢的。人类繁衍后代的事业,自有巢之后,一般而言都是在房子里进行的。有了钻木取火,不再茹毛饮血之后,房子里又出现了火光和烤肉的香味,房顶上开始冒出青烟,那是人间烟火。约略言之。这就是我们的家。人只能在环境中生活。自然环境是天然的,比如华夏先人在黄河、长江流域的发祥之地,水草丰茂,林木森森,虎啸猿鸣不断,野生果实累累。但,自然环境中的人的居住地却需要稍加营造。人从森林里出来,亲近绿色几成天性;人怕潮湿,便要选择向阳坡地;作为简单而必要的防范,又有了枯枝朽木组成的篱笆。当插进泥土中的枯枝中的某一根,来年春天不经意

10、地发出新芽时,我们的人文初祖惊讶了,这使他们的目光从更多地留心天上的风雨雷电,部分地转移到了土地上。土地一样神奇,而且离人类最近。后来,才有了“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也有了播种的最早的冲动和构想。那是一次采集归来之后,那些果实有坚壳,用石块敲开之后便冒出一阵清香,放进嘴里,味道好极了,为什么不埋进泥土中呢?当然要埋在枯木长出新芽的那个地儿,每天都去看一次。小心翼翼、轻手轻脚地走近埋下种子的土地,敬畏和神秘地守望着。相比起来,采集便如同漫游了。采集的黄金时节是夏秋两季,夏天是采摘,秋天是捡拾,各种野果及森林中的籽实漫山遍野。先是边采边吃,吃饱了再带回家,那时没有口袋,更不会有集装箱,便堆放在大片

11、的树叶上,托举着走回家,相当辛苦。家里有嗷嗷待哺的小孩,狩猎回来的男人除了吃肉之外还要吃粮食,更有空手而归的时候,在门口等着,看见托举绿叶归来的妇人便“咿呀”欢呼。那时的语言要比现在简单得多,好处是省了很多废话,无非是“吃饭、睡觉、出门、回来了”几句,而且还要借着手势。冬季是寒冷而漫长的。人们不得不节俭地使用干果及兽肉,半饥半饱,还要节俭地烧柴,小心地侍弄篝火,拥挤在灰烬旁睡觉。比寒冷更可怕的,其实是冬季的信息,封杀一切,了无生机,常常是大雪封门,让人惶恐于看不见道路,看不见土地。好大好大的雪带给先人的绝不是赏雪吟诗的雅致,而是好不容易从夜的黑色的恐怖中挣扎过来以后的,对白色的悲凉之感。从白色

12、的雪地上卷起的刺骨的风,像刀子一样割着房子,割着人的内心,恐怖与饥寒交迫让人的精神崩溃。我们的先人把两手伸过头顶,喊出一声:“完了!”可是,春雷响起了。风变得暖和,与其说人的肌肤先感觉到了,还不如说心灵被揉搓后复苏了。雪融之后,道路和土地重新显露出来了,人们高兴地呼喊着:“好了!好了!”真正的人类文明史上的初雪啊!语言不仅是在劳动中创造的,也是在惊恐绝望和喜乐中随意呼叫出来的。家家的门打开了。“好了!”“好了!”人们互相打着招呼,把柴火集拢,把干肉堆在一起,把火烧得旺旺的,肉烤得香香的。大自然的风告诉我们的先人:造物主造你,就是要你立在地上,经历寒冬,守望春天。(摘自守望家园)4下列对这篇散文

13、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关于我们的初祖站起来的情形,都是作者想象出来的,并且认为他们最初对站起来不适应。B“爱巢”是由“风巢”“雨巢”演化而来的,着一“爱”字,使该词充满温馨;但因一“巢”字还是给人不适感。C“心灵被揉搓后复苏了”使用了比拟的手法,形象地写出原始人的心情由以往的绝望变得内心舒畅。D在作者看来,家的构成要素是房子、火光和食物的香味以及房顶上人间的烟火。解析:B项“爱巢”由“风巢”“雨巢”演化而来理由不足;“巢”字并没有给人不适感。答案:B5“造物主造你,就是要你立在地上,经历寒冬,守望春天”与前文哪句话照应?这句话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5分

14、)答:_解析:一个是注意照应内容,因为此句话主要讲“立在地上”,而前文第一自然段有与之相关的内容就是“我站起来干什么”,最后一句话正好回答了这一问题。分析作用时应关注内容和结构。结构上有收束全文的作用,而内容上主要是深化主题的作用。答案:我站起来干什么?人类能够立于地球之上,这是自然的选择;人类需要经受考验,对未来充满希望,收束全文。此句话放在文章的末尾,有深化文章主题,引发读者深思的作用。6在本文中,作者向我们讲述了我们的祖先进化发展的历史,从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请谈谈你的理解。(6分)答:_解析:从文中不难发现,我们祖先发展的历史,其实是曲折而坎坷的,但大自然赋予人类的使命就是要坚守,所以

15、回答本题可以先表明观点,然后再结合文本和现实进行分析阐述,注意其条理性。答案:任何事物的发展没有一帆风顺的,都需要经历磨难和坎坷;只有能够经受这些磨难和坎坷,最终才会有所进步和发展。我们的祖先,在冬天下雪时,他们恐惧甚至是绝望,但他们坚持,最终迎来了春天,迎来了希望。我们无论干什么事情,也要有这种守得云开见月明的精神,因为春天终会到来,关键是你能不能坚持。(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历史,常常于无声处照亮未来。两千多年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拉开了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序幕,也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自此“便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今天,沿着茶马古道、沙漠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等故道,“一带一路”倡议正在编织沿线国家深入交往的全新图景。历史与现实昭示人们,开放是民族成长的催化剂,文明更因交流互鉴而绽放异彩。丝绸之路是各国人民的共同财富,“一带一路”追求的是百花齐放的大利,不是一枝独秀的小利。“一带一路”建设倡导的是和平发展、共同发展理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