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第一课中学时代教案新人教版-推荐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089477 上传时间:2019-09-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第一课中学时代教案新人教版-推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第一课中学时代教案新人教版-推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第一课中学时代教案新人教版-推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第一课中学时代教案新人教版-推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第一课中学时代教案新人教版-推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第一课中学时代教案新人教版-推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第一课中学时代教案新人教版-推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中高 精品 教案 试题中学序曲1 教学分析知识目标探寻中学时代的独特价值和意义;懂得中学生活对个人一生的重要性;知道中学生活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能力目标提高融入新集体、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学生活与小学生活的不同,体味角色变化的意味;感受成长的连续性,体会不同人生阶段的独特价值和意义;珍惜新生活,发展新自我,确立新目标,开始新行动【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中学时代的重要性、把握机遇不断成长教学难点:理解中学时代的重要性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歌曲中学时代。2.齐读教材序言中的文字中学时代。3.师导入:同学们,我们步入了中学时代,也就意味着我们的中学生活已经开始。

2、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的中学时代更加精彩、更加阳光呢?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学习第一课第1课时中学序曲。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新的起点1.角色扮演小学生与中学生的对话(教材P23)设计意图:引发学生对中学生与小学生两种身份的的思考,带领学生发现中学生活与小学生活的不同,引导学生体味成长的意味,帮助学生完成从小学到中学生的角色转变。(1)请两名学生分别扮演小学生和中学生,现场演绎对话,可以适当增加对话和旁白。(提醒:需要教师澄清学生的真实身份,避免日后给扮演者造成影响)(2)即兴采访:上了中学,你觉得长大了没有?为什么?你想长大吗?你对中学生活有哪些期待?你对自己有哪些期待?提示:上了中学,我们会发

3、生很大的变化,我们的身体会长高,会出现第二性征,我们的心理也会逐渐成熟,但是中学生还属于未成年人,我们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所以从身体的变化来看我们是长大了,但是从心理变化上看,我们还没有长大。总结提升:不管我们想不想长大,时间的指针不会倒转。今天,我们已经从小学生长成了中学生,我们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以积极的状态投入新的生活和学习之中。2.中学生生活之初体验、初发现(教材P34)(1)创设情境:播放舒缓的音乐,或者多媒体配上画面,比如校园风景、社团活动、师生风采等。(2)心情分享:按照一定的顺序请每一位学生用一个词语表达自己对中学生活的初步感受,可以重复或说不清,但允许思考时间过长。提示

4、:结合自己的实际感受回答这个问题。(3)分享交流:你在校园里还有哪些发现?你的初中生活与小学相比有哪些变化?(提醒:请学生尊重每位同学的发言)总结提升:中学生活把我们带入一个别样的天地:富有挑战的课程,新奇的实验器材,丰富多彩的社团,新校园、新老师、新同学我们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3.名人启示录钱学森的中学生活(教材P4)(1)分享感悟:请学生谈谈自己的读后感,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分享内容进行追问。例如,为什么钱学生对自己的生活如此留恋?从哪里可以看出中学生活对他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教师讲述:成长中的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中学时代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这段时间并不是很长,却可以为我们的一生

5、奠定重要基础。中学时代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目标导学二:成长的礼物1.我们一起挑礼物(教材P5)设计意图:意在引导学生换个角度来面对新生活带来的各种变化,使学生不仅能够愉快地接受变化了的生活,而且还能促使学生对自己的个人期待更加明确,形成自我激励,学会自我管理。(1)你最想挑选哪类礼物?你希望盒子里装的是什么样的礼物?(2)它会给你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教师总结:中学生活,对我们来说意味着新的机会和可能,也意味着新的目标和挑战。这些都是生命馈赠给我们的成长礼物。2.合作探究:昨天与今天(教材P6)(1)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在小学生活中的收获,自然引出“遗憾”的话题。(2)学生反思自

6、己在小学生活中的遗憾。(3)小组讨论:针对某一方面的遗憾寻求弥补的方式,让同学帮忙出谋划策。(4)如果我们真能够实现这些打算,那你将又有什么变化?(5)由小组代表汇报探究结果。教师总结:中学生活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多种机会。过去的遗憾已经过去,让我们一起告别昨天,把握今天,在新生活中不断完善自己,让以后的生活少留遗憾。3.合作探究:读书记(教材P6)(1)随即调查:提问学生在小学阶段渡读过哪些书籍?对自己的成长有什么影响?(2)分享交流:请学生说出看了小龙书单的感觉,并提问教材中所列书单中的书读过几本?(3)发出倡议:挑战自己,开始阅读。请学生代表推荐书单里没有的优秀图书,把书单做得更完善。推荐

7、书目:绿野仙踪海底两万里爱丽丝漫游记爱的教育皮皮鲁传三毛流浪记宝葫芦的秘密稻草人等。教师总结:进入中学,新的目标和要求激发着我们的潜能,激励着我们不断实现自我超越。中学生活让我们有机会重塑自我。三、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一起拉开了中学时代的序幕,探讨了新的起点、成长的礼物、付诸的行动,理解中学时代的重要意义。中学时代是美好的,也是充实的,每个人的中学时代又是各有特色的,希望每个人都拥有一个美好的中学时代。3板书设计中学序曲新的起点新的名字中学生新的起点人生发展的新阶段中学时代的重要性成长的礼物新的发展自我的机会弥补小学遗憾,激发潜能规划中学时代读书目标重塑一个“我”4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学生进入中学阶

8、段的第一节课,考虑到他们的年龄特点,故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采用活泼多样的形式和手段,将活动放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使他们在做中学、学中行,大大地提高了思辨和理性层次。整个课堂教学既突出了主题,同时又比较生活化,以新颖的形式呈现出了教学内容,符合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和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这节课,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没有正确把握好学情,对导入部分展开得较多,用时偏长,导致在后面的新课讲授中出现时间不足的现象。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改进。第2课时 少年有梦1 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有梦就有希望教学难点:努力就有改变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视频孩子,你的梦想是什么。2.师导

9、入:看了视频中的梦想,大家都开心一笑,那么同学们,你们有梦想吗?你的梦想是什么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一课第2课时少年有梦(板书课题)3.解释少年:指人大约十岁到十五岁这个阶段少年儿童,也就是少男少女。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有梦就有希望1.梦想的含义梦想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它能不断激发我们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2.梦想的重要性正如奥斯特洛夫斯基形象地把理想比作一个人心中的“发动机”一样,有了这个发动机,人就有了巨大的前进动力。(1)这段话中你能得出梦想的重要性吗?(2)你的梦想是怎样的?如果梦想不能实现,梦想还有意义吗?教师总结:如果梦想不能实现,梦想还有意义。编织人生梦想

10、,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有梦想,就有希望。它能不断激发生命的热情的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3.朗诵我为少男少女们歌曲歌唱(1)何其芳的这首诗,让你想到了什么?提示:少年需要梦想。少年的梦想,是人类天真无邪、美丽可爱的愿望。它虽然总是和现实有一定距离。有时甚至不切实际,但是人类需要这样的梦想,因为有了这样的梦想,才能不断地进步和发展。4. 少年的梦想的特点材料一 海伦凯勒有这样的一句非常形象而生动的话:“当一个人感觉到有高飞的冲动时,他将再也不会满足于地上爬。”盲聋哑集于一身的她,毕业于哈弗大学,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奔走呼告,建起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被评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1

11、)海伦凯勒的经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提示: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材料二 周恩来在青少年时代,就富有革命理想,立志为兴我中华而读书。1910年,12岁的周恩来,跟随伯父到东北奉天,先在铁岭银冈书院读了半年书,后来,转入奉天东关模范学堂读书。有一次,老师提出“为什么读书”的问题要同学们回答。有的说“为了明礼而读书”,有的说“为了光宗耀祖而读书”,还有一些学生说“为了帮助父亲记账而读书”,弄得哄堂大笑。当老师问到周恩来时,他站起来响亮而严肃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充分表达了少年周恩来要为祖国独立富强而发愤学习的宏伟志向。(2)周恩来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提示:少年的梦想

12、,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教师讲述:无论你的梦想是做一名医生、一名警察、一名教师,还是你想当发明家、科学家,这些都是了不起的梦想,因为这些梦想都表现出了你想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我们祖国正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来共同努力建设,你的点点滴滴的付出都饱含了你对祖国无限的热爱,因此你的梦就是中国梦!5.播放视频中国梦目标导学二:努力就有改变1.梦想与现实观点一:从小努力,经过长时间的奋斗,梦想才可能实现。(正确)观点二:梦想与现实是平行线,永远无法相交。(错误)观点三:梦想即使实现不了,也能引导方向。(正确) 观点四:现实常常把梦想打败。(错误)观点五:总有一个梦想会在现实中开花。

13、(正确)(1)关于“梦想与现实”有几种观点,你认为对吗?(2)分组讨论:学生课前收集资料,按照自己所持的观点分组讨论,选出代表发言。(3)课堂辩论:每个小组代表发言,向其他小组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辩论完毕,小组之间可以自由提问,相互质疑。教师讲述:不懈地追梦、圆梦才能改变我们自己。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教师过渡:从个人角度看,一个人有梦想,人生才有了前进的方向,而从人类的角度看,人类有梦想,社会才会进步和发展。像鸟一样飞一直是人类的梦想,这个梦想是谁实现的?2.理解什么是努力莱特兄弟的飞翔之梦(教材P1112)(1)分组讨论:实现梦想需要付出努力,但付出努力就一定能实现梦想吗?(2)

14、从莱特兄弟圆梦的故事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3)如果你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一次又一次地遭遇失败,你还会继续吗?教师总结: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不服输的坚忍和失败后从头再来的勇气,是对自我的坚定信念和对美好的不懈追求;努力,需要立志。志向是人生的航标;努力,需要坚持。三、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梦想的含义及特点,知道梦想的实现是需要付出自身的努力的,也明白了努力的重要性及方法,这些都需要我们落到实处,一步步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为梦想而奋斗!4教学反思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梦想,并希望通过努力实现各自的梦想。本节课旨在通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梦想,鼓励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梦想,让学生懂得梦想是需要

15、付出的,并不是空想、幻想,对学生的思想有一定的导向作用。由于一节课的时间有限,一些问题在课堂上不可能得到充分解决,如让学生举例说明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一个小愿望,获得了哪些心得体会等。要把道德与法治课的精神落到实处。考前的心理准备,考前可通过心理暗示缓解紧张情绪,进行临场心理调节。紧张时可用“我能行”、“静心”、“认真”等自我暗示来稳定情绪,适当做做深呼吸。放松心情,减少压力,参加成考的学生需要将平时的家庭、学校、社会的压力全丢掉,轻装上阵。Coming back home in the evening, family and I sat and watched TV together, we are returning and eating the fruit while chatting, the whole family is happy and harmonious!考试要淡定。拿到试卷后,不要急于动笔,先浏览试题,粗略知道各题的难易、分值后合理安排答题时间。分值较小的题,如果一时做不出来,可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