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 樊登读书会第44本书-《孤独的人是可耻的》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8088522 上传时间:2019-09-08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3.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4 - 樊登读书会第44本书-《孤独的人是可耻的》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44 - 樊登读书会第44本书-《孤独的人是可耻的》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44 - 樊登读书会第44本书-《孤独的人是可耻的》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44 - 樊登读书会第44本书-《孤独的人是可耻的》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44 - 樊登读书会第44本书-《孤独的人是可耻的》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4 - 樊登读书会第44本书-《孤独的人是可耻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4 - 樊登读书会第44本书-《孤独的人是可耻的》(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总的来说,这本书是一本非常严肃的教材,翻译成中文时出版社讨了巧,没有直译为社会心理学,而是换了一个非常实用性的名字。如果一个人真的是有社交困难,奉若神明地把这本书买回家,认真研读,我只能说,他会更加难以与人相处。因为这本书根本不是教你怎么和别人打交道的实用自助类书籍。这本书里讲的都是科学,是研究这些善于或者不善于交际的人的规律的。所以这本书很适合那些并不恐惧人际交往,而是希望掌握更多人生原理的人阅读。我就是这样的人,凡事都喜欢知道个根本原理。希望你也喜欢。,-,-,-,什么是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社会行为的科学。可以定义为研究人们相互交往的方式,以及人们的思想、情感、行为和动机实

2、在地或潜在地受他人影响的方式的科学。 人们为什么坠入爱河?他们在什么情况下乐于相互帮助?他们怎样为各种非语言信息所影响?他们在什么情况下会服从、迎合或者反对别人?他们的个人关系是如何发展变化的?你可能会用生活常识去解释这一切。没错,科学假说往往根源于常识,科学理论成果又反过来说明和改变着常识。但是我们的常识未必永远是对的,社会心理学的任务是使这种“内隐的”知识“明显化”。运用系统性观察、访谈、问卷、实地研究等复杂的研究方法以及实验室实验等其他特殊方法。最终,这种研究的成果反过来又作用于日常生活常识。,Part one-,-,什么是社会心理学?,很多人常常用常识来嘲笑学术,认为学术不过是绕了个弯

3、子来证明常识。主要问题是,常识既内容丰富,又很不系统,看似能解释一切问题,但无法成为体系。而且,常识往往有很多错误。,Part two-,-,-,-,首先,学会察言观色,为了成功的进行社会交际,我们必须先正确的观察我们接触的人。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最重要,最复杂的任务。这里最大的难点是在对他人做出判断的时候,我们都难以充当不偏不倚的观察者的角色,我们内心中已有的感情、态度和动机从一开始就影响着自己的判断。弗农发现,有些人评判自己的朋友很准确,有些人则更善于判断陌生人,还有些人最有自知之明。一个人的移情能力与对人知觉的准确性密切相关。对人们进行的旨在提高其观察他人能力的训练,往往会起到发作用

4、。受训者会和心理学家一样,倾向于夸大人们之间的差异。 好天气、偶然捡到一枚硬币、听到球队赢了球这些事都会让你看到别人美好的一面,而当你心情不好的时候,看到什么都会倾向于负面评价。而且我们特别喜欢根据刻板印象来评判他人。这都是造成误解的主要来源。,-,-,我们是按照期望观察人的,在对他人判断的过程中,我们几乎总是面临着仅靠十分贫乏的信息来形成完整印象的问题。你认为一个有礼貌的人也很有权威或者人品好,那只是因为你的内隐个性观当中非常重视礼貌。事实上,除了礼貌之外,你对他一无所知。除此之外,我们还喜欢对他人简单分类,这叫做人物范型。范型是人物特征的理想化组合,是所探讨人群的“完美”范例。遇到容易被归

5、入范型的人,你会容易留下深刻印象。而遇到一个非范型化的人,印象形成会变成一件困难的事。 我们在对他人设定一个范型之后,所有的判断都会围绕着这个范型展开。心理学家让人们听贝蒂的故事,然后一组告诉他们贝蒂是同性恋,另一组说是异性恋。一周后让大家回忆贝蒂的故事,结果被告知同性恋的一组更多回忆起了证明贝蒂是同性恋的各种细节。因此,让人对你一开始就启用好的人物范型,那么该范型就会有效地支配他以后对你的印象。,-,-,印象是如何形成的?,印象形成并不是简单地对个人的各种品质在观察者内心中平均拼合的结果,相反,它是个整体过程。人们企图通过一个或一些品质抓住人们的核心。,Part one-,-,印象是如何形成

6、的?,光环效应是印象形成中产生偏见的一种特殊情况,指判断者一旦认定人们具有某些好的或坏的特性,便认定他们的其他与这些特性毫无关系的特性也可能是好的或者坏的。一个有趣的实例是,外在身体的长相往往对推断内在个性特征起基础作用。除了光环效应之外,首因效应对我们的判断也很重要。也就是第一印象要比后来的印象重要得多。心理学家仅仅把对一个人描述的7个词语重新排序展示给受试者,大家就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好的词语在前面的,印象也会好很多。但如果提示人们到最后再评价,首因效应很容易被消除,这时取而代之的是近因效应。最后的印象又变的最重要。大部分情况下,我们是不能提醒别人的,所以还是要注意第一印象。我们都对一个

7、人期望也会影响到我们的判断,比如你听说这人是个意大利人或者法国人,你的判断就会截然不同。,Part two-,-,印象是如何形成的?,研究表明,否定性信息往往在决定印象方面起着极其巨大的作用,并且坏的第一印象比好的第一印象更难以改变。关于一个人的坏信息常常被视为该人“真实”特性的特别可靠的标志。,Part three-,-,-,-,我们如何对人进行推论?,为什么一个人以某种特定的方式行为?这种类型的推论称为归因理论。归因可以简单地分为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那个怠慢了你的售货员是因为她没有礼貌缺乏训练(内部归因),还是因为她压力过大不在状态(外部归因)?人们在判断一个人成功与失败,贫穷与富有时常常

8、会用到不同的归因方式。女人因事业上的成功而获得的赞誉比男人要少,而她们失败时所受到的谴责却比男人要多。研究表明,女人获得成就时,常常被归结为运气以及那项工作很容易。相反,女人的失败比起男人来更容易被归咎于能力差。 归因研究表明,日常的责任判断总是明显地受到人们非理性考虑的影响。损害严重时,一个人会被认为负重则;无辜者也会被判断应该对不可控事件负责;与我们相像的人比不像的人负责要轻;长得漂亮的人负责轻;有时仅仅是微笑也可以减少责任。,Part one-,-,我们如何对人进行推论?,因果关系并不是宇宙本身的特性,而是人类的发明。这种追求因果的倾向可能是归因偏差的一个重要根源。人们把观察到的他人行为

9、归结于内因,而对自己的行为归因时却倾向于找寻外部坏境因素。有时候不同的归因仅仅是因为空间位置的不同。比如我们更容易反对一个坐在对面的人,而容易赞同一个坐在旁边的人。除了认知局限之外,逃避责备和寻求奖励的动机,是产生归因偏向的另一个重要根源。我们都乐于把自己看作是“正常”人,都声称自己的兴趣受到较广泛的一致性支持。认为别人的失败和不幸主要归咎于他们自己的过错,这种普遍存在的倾向也可以解释成是由利己和自我防卫偏差造成的。这叫做“公平世界”假说。日常生活中,遭到强奸、车祸或其他意外的受害者,常被人们认为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应对自己的不幸负责。这样能够减少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恐惧和罪责。,Part two-,

10、-,学会理解我们自己的行为,我们会觉得对自己最了解的人是自己,但事实并非如此。贝姆的研究发现,不是态度等内心状态引起行为,而是相反,行为引出态度!女性判断者在对一个男性进行判断的时候,给她们听自己的心跳声(外部控制的),不同的心跳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知道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并不准确,你会发现很多有趣的现象。,Part one-,-,学会理解我们自己的行为,首先,如果你在评价自己的时候看着一面镜子,你的评价会更客观。第二,外部奖赏会明显的减少内部动力,但是语言赞许等无形的社会性强化可对内部动机产生积极影响。第三,我们会有自设障碍策略,这样更容易让我们把失败归咎为外在。第四,我们会有习得性无助,认为

11、自己永远不可能做到某件事。第五,心理抗拒现象会让我们对得不到的东西更加痴迷。第六,我们的情绪会很明显地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第七,我们并非内在的观察我们的认知过程,也就是说我们其实往往不知道我们是如何做出判断的。比如让人们从一排袜子中选一双,实验结果是大部分人选择了最右边的一双。但当你问他们时,他们会说出很多原因。当公布实验观察的客观原因时,几乎所有人都否认位置会影响到他的选择。 结论是,我们并不真正知晓自己头脑中的思维活动过程,而是易于做出那种似乎与情境相适合的解释。,Part two-,-,使用语言的艺术,我们与他人之间的大多数交际要使用语言。语言使我们的个人经验符号化、积累起来并为大家所共

12、享,它能使群体和社会把积累的知识留传给后代。作为交流手段的语言是受周围文化左右和影响的。人们在彼此交往的过程中必然要发展特殊的语言代码。因此语言总是依赖于交际双方共有的知识,这会使交流更有效率。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的关系越亲密,他们所使用的语言就越特别。群体并不仅仅为了易于交流才采用特殊的语言代码。拥有自己的语言还会产生重要的社会身份认同效果。法律英语至今还是很难,西方的医生要用拉丁文开处方,就是这个原因。任何谈话中的每句话都是从大量可供选择的同义语言形式中选取出来的、最适合那种情境的话语。有时候甚至说一些毫无意义的信息反而是最有效最合适的。,-,-,-,非言语交流,非言语信息不仅仅是语言信息的

13、替代品。对非言语信息进行解码、做出反应,一般比言语信息要快得多,而且更趋向于自动化。非言语提示常常会使说话者泄露出未曾想表露的态度、感情和情绪。躯体、手、腿、脚的动作是下意识的边缘性提示,比面部表情、目光等中心提示更可能使一个说谎者露出马脚。语言主要适于传达有关外部世界、待解决的任务等方面的信息;非言语信息在社会生活中传达价值、态度、爱好以及其他个人反应方面则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传递情绪。 在有新的交往机会的场合,一系列微妙的非言语信号常被用于建立交际关系,以及结束谈话。例如给新来的人让出一个位置,结束前挪动脚,把眼睛移开等等。你还要用非言语交流来展示自己的自尊和自我形象,这比告诉别人我很有教养、我很有钱要好得多。在情绪交流方面,女人比男人更为出色地使用着非言语信号。,-,(在这里推荐大家看一本书FBI教你识别身体语言),如何给人一个好印象,创造好印象对于那些经常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