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kaoyan-发展心理学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081283 上传时间:2019-09-08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1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freekaoyan-发展心理学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freekaoyan-发展心理学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freekaoyan-发展心理学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freekaoyan-发展心理学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freekaoyan-发展心理学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freekaoyan-发展心理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freekaoyan-发展心理学(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展心理学重难点一发展心理学概述(1)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生命全程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各年龄段心理特征的科学。换句话说,它关注人从受孕到死亡这一生中发生的生理和心理机能的变化。广义发展心理学包括:动物心理学(比较心理学)、民族心理学、个体发展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是个体发展心理学中最核心的部分,他所研究的是个体从出生到基本成熟(0-18岁)这段生命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2)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发展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揭露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心理现象规律,并应用这些规律为人类的实践服务;(3) 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的研究方法1) 横断研究横断研究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对某

2、一年龄或某几个年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测查并加以比较的研究范式;优点:可同时研究较大样本;可在较短时间内收集大量数据资料;省钱省时省力缺点:缺乏系统连续性;难以确定因果关系;取样程序较为复杂2)纵向研究纵向研究是指对同一个体或年龄组的个体,在较长的时间内,对其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有系统的定期连续观察和研究,也叫追踪研究;优点:系统详尽地了解发展的连续过程及显著的阶段特征缺点:被试随时间逐渐流失;反复测量引起被试情绪;研究期长过程中变量增多3) 聚合交叉研究聚合交叉研究是指选取不同年龄的被试对其心理发展水平进行追踪研究;优点:将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的优点结合起来,这样既克服了纵向研究的缺点,又保持了

3、横向研究的长处,也叫序列研究;4) 双生子研究双生子分为同卵双生子和异卵双生子两种;前者由一个受精卵分裂而来,所带基因相同;而后者由两个卵子接受不同的精子发育而成,一般来说大约有50%相同的基因;双生子研究:分为基因变异法和环境变异法;基因变异法:是指在保持环境相同的前提下,考察基因的变异对个体发展造成的影响,比如共同抚养的同卵双生子和异卵双生子的差异研究;环境变异法:指在保持基因相同的前提下,考察环境的变异对个体发展造成的影响,比如分开抚养的同卵双生子为被试的研究;(4) 发展心理学的历史德国学者普莱尔是儿童心理学的真正创始人,他把对自己孩子出生后三年的观察的纪录整理而成在1882年出版的儿

4、童心理是公认的第一部儿童心理学著作。达尔文在长期观察自己孩子后于1876写成的一个婴儿的传略以及其进化论的思想都大力推动了儿童心理学的发展。1) 近代西方儿童心理学产生的历史原因近代西方儿童心理学的产生与近代社会、自然科学(细胞,能量转化,进化论)、教育三方面的发展紧密相关。文艺复兴后西方妇女儿童社会地位提高;辩证自然观形成,要求科学从发展的观点研究事物本质和规律;近代教育要求在了解儿童、尊重儿童的基础上进行教育;西方儿童心理学的产生,形成,演变和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世纪之前是西方儿童心理学形成的准备时期;第二阶段:从1882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儿童心理学的形成时期;第三

5、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是西方儿童心理学的分化和发展时期,这个时期儿童心理学已经达到相当成熟的阶段;第四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是西方儿童心理学的演变和发展时期; 2) 从儿童发展到个体毕生发展研究(1)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也是最早研究老年心理的心理学家;(2)精神分析学派的荣格率先对个体生命全程进性了研究荣格是最早对成年期心理开展发展研究的心理学家。他的发展观涉及三方面:提出前半生与后半生分期的观点重视中年危机论述了老年,特别是临终前的心理埃里克森在荣格的基础上将弗洛伊德研究的年龄阶段扩展到青春期直至老年期;(3)发展心理学问世1930年美国的何林

6、渥斯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发展心理学著作发展心理学概论1935年美国古德伊洛弗出版发展心理学畅销欧美1957年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代替“儿童心理学”1935年,美国的古德伊洛弗出版的发展心理学畅销欧美;二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一)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1)精神分析理论的心理发展学观(1)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的心理的基本动力,是决定个体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超我;其中,本我是原始的本能的,是人格结构中最难接近的也是最强有力的部分,个体的年龄越小,本我的作用越重要,婴儿几乎全部处于本我状态,本我遵循的

7、是“快乐原则”。自我,由于作为无意识结构中的本我,不能直接接触现实世界,为了促进个体与现实世界的交互作用,必须通过自我,自我遵循“现实原则”。超我,分为两部分:良心和自我理想,其中良心是批判的,消极的,惩罚性的,他告诉个体不要违背良心,后者是由积极的雄心和理想构成的,希望个体为之奋斗;超我和自我是人格的控制系统,自我控制的是本我盲目的激情,超我则是使自我延迟满足甚至完全得不到满足;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根据力比多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口唇期(0-1岁),肛门期(1-3岁),前生殖器期(3-6岁):出现恋母情结,潜伏期(6-11岁),青春期(11或13岁起);(2) 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婴儿期(

8、0-2岁)获得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儿童早期(2-4岁)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着意志的实现;学前期(4-7岁)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着目的的实现;学龄期(7-12岁)获得勤奋感,避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青年期(12-18岁)建立同一性和防止同一性混乱,体验着忠诚的实现;成年初期(18-25岁)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成年中期(25-50岁)获得繁殖感,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成年晚期(50-死亡)获得完善感,避免厌倦关,体验的智慧的实现;2) 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理论(1) 华生的心理发展学理论否认遗传的作用a.认为行为发生的公式是

9、刺激反应;b.生理构造上的遗传作用并不导致机能上的遗传作用;c.心理学应以控制行为为研究目的,而遗传不能控制;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a.构造上的差异及幼年时期训练的差异足以说明后来个体行为上的差异b.教育万能论,“给我十个正常婴儿,我能把它们培养成医生、律师、人妻、蓝鲸、寺庙、化肥、奇点、童话、高压电、反物质”c.学习发生就是条件反射的建立,不管多么复杂的行为,都可以通过控制外部刺激而形成(2) 斯金纳的发展心理学理论(斯金纳箱,行为矫正,教学机器和教学程序等领域)a. 认为强化是塑造行为的基础;b. 强化在行为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行为不被强化就会消退;c. 强调及时强化,强化不及时不利

10、于行为的发展;(3) 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又称为社会学习理论,其中观察学习,模仿,直接强化,替代强化等是其理论的核心概念;a. 观察学习:是指通过观察他人或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的学习,它不同于刺激反应学习。观察学习中,个体不必直接做出反应,也不需要亲自体验强化,而是通过观察他人在一定环境下的行为及其强化就能完成学习;观察学习过程包括: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班杜拉区分的三种强化为: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b.社会学习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攻击性行为;亲社会行为;性的作用;自我强化;3) 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观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

11、论:认为由于工具的使用,具有了物质生产的间接方式,就不像动物那样以身体的直接方式来适应自然,在工具的生产过程中凝结着人类的间接经验,即社会文化知识经验,这就是人类的心理发展规律不再受生物进化规律的制约,而受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制约,物质生产工具本并不属于心理的领域,但它导致了精神生产工具的产生,即言语符号的产生,所不同的是,生产工具指向外部世界,引起客体的变化,而言语符号指向内部世界,影响人的行为;维果斯基认为,心理发展的实质就是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心理活动的抽象和概括技能;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心理活动的

12、个性化,不同心理机能之间的不断变化,组合;心理活动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原因:社会历史文化-受社会规律的制约;通过与成人的交往掌握了高级心理机能的工具,言语和符号;高级心理机能是不断内化的结果;同时维果斯基还提出了:a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儿童在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和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就叫做最近发展区;b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教学在内容、水平、特点和速度上决定着智力的发展,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儿童发展。c学习最佳期限:是在最近发展取得基础上提出来的,学习任何知识或机能都有一个最佳年龄,为了最大限度发挥教学作用而不造成发展障碍,要让儿童在最佳年龄学

13、习对应的知识。d“内化”学说:教学激起并推动学生一系列内部的发展过程,从而使学生通过教学而把全人类的经验内化为儿童自身内部的财富。新的高级的社会历史心理活动首先作为外部形式的活动形成,以后才内化转为内部活动默默在头脑中进行。掌握语言和符号是内化的关键。4)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心理学的理论核心是“发生认知论”。(1)心理发展的原因:心理因素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乃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与本质;而适应则通过同化与顺应两种形式完成:其中,同化是指将环境因素纳入机体的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图式之中,以丰富和加强主体的动作,这只是数量上的变化,并不引起图式

14、的改变或创新; 顺应是指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顺应是质量上的变化,促进个体创立新图式和调整原有图式;心理发展的因素:成熟,平衡化,自然经验,社会经验;(成熟、物理条件、社会环境、平衡。) 儿童的认知结构具有:整体性,转换性和自调性三个特点;(2)心理发展的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形成客体永久性;表象思维开始阶段(19-24个月):a.有时不用明显的动作就能解决问题 b.延迟模仿能力的出现;前运算思维阶段(2-7岁):思维表现出符号性的特点;自我中心性,不能完成守恒任务;具体运算思维阶段(7-12岁):去自我中心化和能够完成守恒任务;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思维的特点是抽象性

15、;(3)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a.各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认知结构,从而表现出各个发展阶段的年龄特征;b.每一个阶段都是形成下一阶段的必要条件;c.前后两个阶段之间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有一定交叉的;d.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发展的顺序是不能改变的;e.在同一发展阶段内的各种认知能力的发展是平衡的;(2) 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1) 关于遗传和环境的争论先天教养争议(nature-nurture controversy):发展是在出生之前就由遗传和生物因素预先决定的,还受后天经验和环境因素决定的?关于这个问题形成了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等不同结论。然而到了现代,通过深入研究遗传和环境之间的动态关系,更多优秀的发展心理学家认为:遗传与环境互相作用和影响,共同决定着个体的发展,对于不同的心理因素,它们所起作用的比例不同。主张遗传决定论的人物有: 高尔顿,霍尔;主张环境决定论的人物:华生2) 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连续发展理论:随着技能的发展和经验的获得,儿童以平稳推进的方式发展只要给与教育和机会,年幼的儿童也能像成人一样行动和思维。阶段发展理论:儿童的成长必须经过一系列可预测但不可变更的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