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考前复习题库.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069541 上传时间:2019-09-08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考前复习题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考前复习题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考前复习题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考前复习题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考前复习题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考前复习题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考前复习题库.doc(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考前复习题库一、单项选择题001、社会建设,一般来说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社会事业建设、社会体制和社会规范建设、社会管理和社会安全体制建设和(A)等。A.社会结构调整B.社会关系调整C.社会利益调整D.社会阶层调整002、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根本方法是(C)。A.妥善协调B.动态协调C.统筹兼顾D.动态平衡003、当前政府在社会管理中,存在着很多过时和不适应的现象,经常以单一的(C)管理手段来管理日趋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社会问题。A.经济B.法律C.行政D.程序004、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演变经历了五个阶段,(B)为传统社会管理体制形成、巩固阶段。A.1949年到1957年B.

2、1958年到1977年C.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到1992年D.1992年党的十四大到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005、现代化发展表明:(B)社会结构是一个现代化国家社会稳定、和谐的结构。A.“芒果形”B.“橄榄形”C.“金字塔形”D.“梯形”006、党的十六届(D)全会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相关制度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和谐社会的六个特征,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A.三中B.四中C.五中D.六中007、党的(D)正式将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并列,并明确提出当前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把完善社会管理作为推进以改

3、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A.十六届三中B.十六届四中C.十六届六中D.十七大008、目前,社区居委会行政化、机关化现象严重,社区(A)能力有限。A.自治B.协调C.管理D.建设009、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紧紧围绕(C)的总目标。A.建设共同富裕的的社会B.建设公平正义社会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D.建设“橄榄形”社会010、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B)要为社会公众提供基本的、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标准的、最终大致均等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A.国家B.政府C.企业D.社会组织011、2009年,党的(C)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重大问题的决定,特别把“社会管理”作为领

4、导干部必须提高的各种能力中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A.十七届二中B.十七届三中C.十七届四中D.十七届五中012、(A)后为我国现代社会管理体制自觉构建阶段。A.2002年B.2003年C.2004年D.2005年013、社会结构的核心是社会阶层结构,其标志性指标是(B)的比重。A.工薪阶层B.中产阶层C.高收入阶层D.低收入阶层014、协调(C)关系,必须要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集权与分权相平衡,行政区划与经济区域相协调、行政区域与司法区域相分离的原则。A.个人与集体B.局部与整体C.中央与地方D.城市与农村015、实现社会稳定,要重点决好三个问题;一是合理的社会结构,二是健全的社会管理机制

5、,三是(B)。A.合乎市场经济的价值观B.成熟的社会心理C.完善的法律体系D.健全的群众利益诉求的表达机制016、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鼓励(D)参与。A.农民工B.知识分子C.市民D.公众017、一些地方政府经营城市为手段来推动经济增长,他们运用手中的权力,调动财政、银行甚至企业的资金,投资到一些效益低下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项目上,这属于政府职能(C)现象。A.缺位B.错位C.越位D.侵权018、政府公共服务不到位,公共产品相对短缺,政府职能(A)。A.缺位B.错位C.越位D.越位与缺位并存019、社会管理的价值取向是强调(A)的最大化。A.社会公共利益B.个人利益C.企业利益D.阶层

6、利益020、胡锦涛同志在2011年2月19日的讲话中明确强调,把群众(D)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A.答应不答应B.幸福不幸福C.高兴不高兴D.满意不满意021、经济改革引发了原有的社会关系和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社会关系出现了新的特点,即(B)、利益主体差距扩大、人民内部矛盾增加。A.阶层分化加速B.利益主体多元C.人口流动频繁D.新的组织大量涌现022、建立健全畅通、广泛和充分的社会成员的利益(A)渠道是保证社会管理机制顺畅运行的必然要求。A.诉求B.表达C.沟通D.协调023、长期来,传统社会管理模式集中体现为我国政府对社会采取的(D)社会管理体制。A.行政化B.强制化C.

7、法制化D.集中化024、所谓社会建设,就是要在社会领域社会发展领域不断建立和完善各种能够合理配置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机制,并相应地形成各种能够良性调节社会关系的(B)和社会力量。A.民间组织B.社会组织C.非营利性组织D.集体组织025、“统筹兼顾,各得其所。这是我们历来的方针。”这句话出自(A)。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026、新中国成立来,我国社会建设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娥历史进程,也总结出几方面的经验。下哪个不属于经验(D)。A.坚持党的领导B.高度重视经济建设C.注重完善相关制度D.注重道德教育027、下列不属于公共产品的是(D)。A.科研B.教育C.体育D

8、.新闻028、行政管理是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事务进行管理的一种管理活动,它是运用正式制度的方式(行政、法律、制度等)进行公共社会事务的管理,带有明显的(B)。A.权威性B.强制性C.制度性D.政治性029、经济管理的手段有市场机制、行政机制和文化机制,政府是宏观经济管理的主体,企业主要是运用(A)来调节。A.市场机制B.行政机制C.文化机制D.法律机制030、(D)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A.交往关系B.阶层关系C.利益关系D.生产关系031、从“单位”到“社区”的转变,表明社会管理的中心从(A)的转移。A.工作场所向居住场所B.居住场所向工作场所C.政府参与向公众参与D.公众参与向政府参与032

9、、(C)价值共同性,是社会成员、社会群体社会阶层对自己在社会中所获利益、所处地位,自我赋予相似相同的认知。A.利益共同性B.制度共同性C.意义共同性D.权利共同性033、从社会管理的发展趋势来看,“把社会还给社会”的呼声日高,社会管理需要(B)承担相应的责任。A.公民B.各类社会组织C.单位D.政府034、在农村,由普通村民组成的(C)有效地保证了基层民主监督的实现。A.监督委员会B.村民委员会C.监事会D.村民自治委员会035、公众参与、(D)是实现民主、科学决策的主要方式。A.政府决策B.召开听证会C.社会征集意见D.专家论证036、社会的不和谐往往是因为不公正造成,化不和谐必须从(B)着

10、手。A.保障弱势群体权益不受侵犯B.打造公平正义的社会坏境C.提高生产力发展D.兼顾各方利益037、在和谐社会建设、基层民主建设大力推进的时代大背景下,(A)顺理成章地成为当前公众在参与社会管理的主要舞台。A.社区建设B.居民委员会C.民间社会组织D.街道办事处038、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了政府的管理过程,必须遵循(C)的原则,实现政治“透明”。A.政策公共化B.利益最大化C.信息公开化D.参与广泛化039、(D)是公民对国家机关其工作人员的缺点和错误提出谴责性意见的权利。A.建议权B.申诉权C.控告权D.批评权040、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A),为各利益主体提供充分地表达利益诉求的平台,从而使各

11、个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能够通过正当的、规范的渠道进入公共决策过程中,供决策者参考和借鉴。A.诉求表达机制B.信访接待制度C.信息公开制度D.权力行使制度041、中国网民的年龄结构偏低,大多是(A)下的人。A.35B.40C.45D.50042、网络传播可理为利用互联网这一媒介进行的信息传递,是一种兼具(C)内涵的新型大众传播。A.传统媒体传播B.社会传播C.人际、组织传播D.大众传播043、网络没有中心,没有领导机构,每个网民都可能成为中心,这增强了个体的(B)和权利意识。A.自主意识B.平等意识C.公共意识D.民主意识044、就其是否引起现实性社会行动而言,网络群体性事件可分为(D)。A.网络

12、型政治事件、网络型社会事件B.“由网络而现实型”的网络群体事件、“由现实而网络型”的网络群体事件C.促进社会变革型的网络群体事件、破坏社会稳定型的网络群体事件D.围观型的网络群体事件、共同行动型的网络群体事件045、网络社会的“(D)”更容易抹杀事件的地域性和时间性,加速社会传播。A.虚拟性B.无中心性C.时性D.跨域性046、网络的(A)就是说,参与者都是平等的主体,权威的传递是双向的。A.互为主体性B.双向性C.相对应性D.平等性047、信息知识产权问题主要表现在软件版权方面,由于软件产品(B)的特点,在互联网上盗版软件传播非常严重。A.复制成本高、复制效率高B.复制成本低、复制效率高C.

13、复制成本低、复制效率低D.复制成本高、复制效率低048、网络社会的“(C)”使得社会成员更容易放松自己的伪装,既有利于个性全面发展,也容易助长很多在现实生活中不敢从事的不良行为。A.主体匿名性B.主体不确定性C.主体虚拟性D.主体隐蔽性049、2011年5月4日,中国政府宣布设立“(A)”,并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加挂了牌子。A.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B.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C.21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D.12390扫黄打非新闻出版版权联合举报中心050、世界主要国家,对互联网的管理大都疏导而非禁止为主,尽管许多东西可通过技术屏蔽掉,但是一般来说,政府更愿意鼓励和引导行业协会

14、采取(B)的方式来调整。A.自我监督B.行业自律C.制度规范D.自我调控05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同旧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是一种(A)的矛盾。A.非对抗性B.对抗性C.可和的D.可控制052、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做到从源头上减少(C)和社会矛盾的产生。A.群体性事件B.干群矛盾C.利益冲突D.经济矛盾053、(B),是指在社会系统变化中协调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相互关系的组织、制度和发挥其功能的作用方式。A.利益引导机制B.利益协调机制C.利益约束机制D.利益调处机制054、从当前来讲,尤其要建立健全五大权益保障机

15、制,即就业权保障机制、健康权保障机制、受教育权保障机制、受救助权保障机制和(B),从而维护、保障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基本合法权益。A.社会经济权保障机制B.公平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权保障机制C.人身自由权保障机制D.批评和建议权机制055、()表现在,只有激发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活力,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A.首创精神B.创新精神C.民主意识D.主人翁意识056、实践充分证明,相信群、依靠群众,(C)决人民内部矛盾,不仅是化人民内部矛盾的有效方法,而且是新形势的必然要求。A.用党的力量B.用政府的力量C.用社会组织的力量D.用群众的力量057、下面那一项不属于“三务”公开工作(B)。A.党务公开B.内务公开C.财务公开D.政务公开058、我们要建立和完善制度建设工作,首先,(C);其次,充分拓宽民意表达途径;最后,建立公平、开放、多向度的利益表达机制。A.健全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B.健全信息收集制度C.健全信访工作制度D.健全通畅有序的诉求表达制度059、人们内部矛盾不仅表现在社会弱势群体上,而且在其他方面的表现也越来越突出,涉范围更加广泛,矛盾主体越来越(A)。A.多元化B.广泛化C.狭窄化D.单一化060、下面那一项不属于建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