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三第二课时-主观题对收入分配和财政税收问题的考查学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030963 上传时间:2019-09-0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三第二课时-主观题对收入分配和财政税收问题的考查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三第二课时-主观题对收入分配和财政税收问题的考查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三第二课时-主观题对收入分配和财政税收问题的考查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9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三第二课时-主观题对收入分配和财政税收问题的考查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9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三第二课时-主观题对收入分配和财政税收问题的考查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三第二课时-主观题对收入分配和财政税收问题的考查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三第二课时-主观题对收入分配和财政税收问题的考查学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课时主观题对收入分配和财政税收问题的考查一、主观题对收入分配公平的考查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重视实现收入分配公平。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2012全国卷,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加。1978年我国职工工资总额为568.9亿元,2009年达到40 288.2亿元;职工平均工资由1978年的615元增加到2009年的32 736元。材料在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收入分配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2009年,我国的最低工资是我国人均GDP的25%,世界平均为58%;我国最低工资是我国平均工资的21%,世界平均为50%。我

2、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再分配中的比重分别如下图所示。摘编自2011年3月7日经济观察报根据材料,概括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经济生活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解题思路获取和解读信息设问信息第一问:根据材料。概括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体现类题目。第二问:结合经济生活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措施类题目。材料信息2009年我国的最低工资情况。19922009年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再分配中的比重情况。调动和运用知识第一问:我国居民收入分配不合理。第二问: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描述和阐释事物结合材料信息,调动相关知识,准确描述和阐释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

3、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论证和探究问题第一问: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要将数字转化为文字,并且注意从现象到本质进行概括。第二问:关于对策,是关于收入分配政策的,不要扯到收入分配制度方面。答案整理(1)问题: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最低工资在人均GDP 中占比低,在平均工资中占比低,最低工资水平偏低。居民所得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占比呈减少趋势,政府和企业所得占比呈增加趋势,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2)对策: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职工工资和居民收入的正常增长机制;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促进社会公平。题型技法图表类主观

4、题图表类主观题一般由图形(表格)、文字材料、备注和设问等构成。1对于“图表(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问题)”等图文解读类试题,要紧扣指定的图表(含注)或材料作答。答案不仅要写出图表反映的现象(即将图表语言转换成文字语言),还要注意揭示其本质。2对于“图表(材料)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等关系揭示类试题,要注意不能仅仅揭示其表面关系,还应该进行概括,上升到本质或制度的高度。3不同图表获取信息的方法不同: (1)表格。一看表头。明确表格所反映的内容,把握表格信息的中心。二看表格。首先要了解表格所比较的项目及其差距,其次要把握不同项目各自的变化发展情况。三看注释。明确注释对表格信息的解释或者补充,加深对表

5、格信息的理解。四找联系。在分析各个部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注意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差距或趋势)。(2)折线图。第一步,明确折线所代表的含义,找到折线的重要转折点(俗称拐点),将折线分为若干段。第二步,把握各段折线的特征(上升、下降、平移或上下震荡等;若总体上升,则分析上升幅度的变化)。第三步,总体把握折线趋势,明确对象发展趋势。第四步,若有多条折线,则需要先对它们进行分段比较,再总体把握。(3)柱状图。第一步,根据图示搞清不同的柱状体所代表的项目。第二步,对相关项目进行有意义的比较,要比较柱状体之间的不同之处,特别注意较长或较短柱状体所代表的项目。第三步,有注释的,要将注释内容反映到答案中去。(

6、4)饼状图。第一步,要搞清整个饼状图形表示什么。第二步,弄清饼状图形的各部分表示什么。第三步,比较分析,从对一个事物各个组成部分所占比例的变化的比较中,分析现象,揭示原因或问题。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原因与措施1原因(1)公平的收入分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共同富裕的体现。(2)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推动生产力发展,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3)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缩小社会收入差距,能够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从而推动经济发展。(4)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维护社会公平,调节收入分配差距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7、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5)经济发展方式: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协调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2措施(1)从根本上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2)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制度保证。(3)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鼓励勤劳守法致富,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4)要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要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

8、分配差距。(5)要发挥好财政的作用,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覆盖面。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6)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强宏观调控,统筹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如何科学合理调整个税是我国经济生活中面临的重大问题。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一句“将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引来广泛关注。个税起征点的提升,有利于直接刺激消费、拉动内需;有利于间接增加对劳动者的激励,提升就业率;无疑有助于壮大中等收入群体,让个税真正起到调节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但值得重申的是,个税起征点并非提的越高越

9、好,而应在公平与效率的最优处下刀。一方面,需要平衡国家财政与个人财富的比例,因为国家财政是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另一方面,需要根据居民收入水平科学理性确定,让实际经济福利向中低收入者倾斜。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个税起征点提升的原因及如何实现国家财政与个人财富之间的平衡。答案(1)原因:个税起征点的提升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的本质的必然的要求。个税起征点的提升有助于抑高提低,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有利于减少居民税负,增加收入,刺激消费,拉动内需。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增加就业,促进生产。(2)措施:制定科学合理的分配政策,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与个人三者的关系。初次

10、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二、主观题对财政税收问题的考查1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财政(税收)的作用的?2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为什么要实行财政(税收)政策。3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应该怎样发挥财政(税收)的作用。4结合材料,分析企业税负降低与财政收入增长之间的经济联系。(2018全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132017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与税收收入(图中12.92为原卷数据,应为12.91;图中15.23为原卷数据,应为15.22编者注)资料来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2017年)材料二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家实施了全面推行营改增等内容的降税减负政策,

11、截至2017年底累计减税超过2万亿元。2018年3月,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进一步为企业降税减负,全年要再减税8 000亿元。近两年,国家在为企业降税减负的同时,财政收入继续稳定增长,2016年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4.8%(原卷如此。应为4.5%编者注),2017年比上年增长7.4%(同口径)。(1)简要说明材料一包含的经济信息。(2)结合材料,分析企业税负降低与财政收入增长之间的经济联系。解题思路获取和解读信息设问信息第(1)问:简要说明材料一包含的经济信息。图表类主观题。第(2)问,结合材料。分析企业税负降低与财政收入增长之间的经济联系。关系推理类主观题。材料信息20132017年全

12、国公共财政收入与税收收入情况。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家实施了全面推行营改增等内容的降税减负政策。近两年,国家在为企业降税减负的同时,财政收入继续稳定增长。调动和运用知识(1)税收与财政收入的关系(2)税收的作用描述和阐释事物结合材料信息,运用相关知识,分别准确描述材料一包含的经济信息,以及企业税负降低与财政收入增长之间的经济联系。论证和探究问题第(1)问,图表类题目,既要注意横看即从时间上看财政收入与税收收入的变化,也要注意纵看即税收收入在财政收入中所占的比重。第(2)问,关系推理类题目,要注意推理企业降低税负是如何推动财政收入增长的。答案整理(1)近5年财政收入与税收收入均逐年增长;税收

13、收入占财政收入的绝大比重。(2)降低税负,能增加企业所得,扩大生产规模;能激发企业活力,促进转型升级,提高生产效率;能激励创新创业,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最终能够扩大税收来源和规模,增加财政收入。2018年2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中央与地方共同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指出,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我国主要矛盾变化,按照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的要求,科学界定中央与地方权责,确定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共同财政事权范围,加大基本公共服务投入,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

14、均等化,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结合材料,说明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方案的经济意义及如何发挥财政的作用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答案(1)意义: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保障民生,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提高。有利于解决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共同富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2)措施: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需要国家加大财政投入,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需要科学界定中央与地方权责,加大财政在基本公

15、共服务领域的投入,不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发挥财政作用,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物质保障。专题强化练一、选择题1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期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对亿万农民来说,这是一颗“定心丸”,同时这又是一粒“活络丹”,能进一步推动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这有利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调整优化产品结构稳定农村土地承包权,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实现共同富裕使农村土地变为活资本,不断增加财产性收入A B C D答案C解析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与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关系不大,“三权分置”下农民的土地收入属于初次分配,应排除。2上海市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实施方案提出,不断培育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逐步形成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下列有助于形成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的是()健全按要素分配的制度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确认市场经济下各种收入的合法性实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