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灾害第三节地质灾害课件湘教版必修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8011111 上传时间:2019-09-07 格式:PPTX 页数:37 大小:6.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灾害第三节地质灾害课件湘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新课标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灾害第三节地质灾害课件湘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新课标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灾害第三节地质灾害课件湘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新课标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灾害第三节地质灾害课件湘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新课标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灾害第三节地质灾害课件湘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灾害第三节地质灾害课件湘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灾害第三节地质灾害课件湘教版必修(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 地质灾害,【第三章】 自然灾害,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KE CHENG BIAO ZHUI,课程标准,1.运用资料,说明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常见地质灾害的成因和危害。 2.结合实例,说出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常见地质灾害的防御措施。,XUE XI MU BIAO,学习目标,自主学习,互动探究,达标检测,NEIRONGSUOYIN,内容索引,01,自主学习 ZI ZHU XUE XI,一、地震灾害,1.概念:地壳中的岩层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会发生倾斜或弯曲。当积累起来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就会发生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聚起来的能量急剧地

2、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称为地震。 2.地震构造示意图,3.震级和烈度,4.危害 (1)直接危害:造成房屋倒塌,破坏道路、管道、通信等基础设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间接危害: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火灾、海啸、有毒气体泄漏、疫病蔓延等。 5.频发地 板块与板块交界处,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6.我国多发地 地震灾害发生范围广、频度高、强度大,主要地区有台湾、西藏、新疆、青海、云南、四川等。,我国地震多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SI KAO,思考,答案 我国位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1.滑坡 (1)概念:山地斜

3、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因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类活动等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2)多发地:岩体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度较差的山地丘陵区及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 (3)危害:破坏或掩埋农田、道路和建筑物,堵塞河道。,二、滑坡和泥石流,2.泥石流 (1)概念: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2)多发地: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及短时间内聚有大量水流区。 (3)危害:摧毁聚落,破坏森林、农田、道路,淤塞江河等。 3.我国多发地 滑坡和泥石流分布广泛,发生频繁,西南地区最为多发。,观察下图,说一说泥石流发生时的正确逃生路

4、线。,SI KAO,思考,答案 向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的两边山坡高处逃生。,知识归纳,02,互动探究 HU DONG TAN JIU,探究点一 地震灾害,探究导引,材料一 我国地震带和主要地震震中分布。 材料二 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31N,103.4E)发生里氏8.0级地震。截至10月8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69 229人遇难,374 643人受伤,失踪17 923人,直接经济损失1 500亿元 1.根据材料一,说明我国地震的分布特点。,答案 地震分布广;地震地区分布不均,西多东少;地震呈带状分布,地震带多与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一致。,2.根据材料二,结合

5、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汶川地震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的原因。,答案 自然原因:地处地震带上,震级强,破坏力大;山区面积广大,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之正值雨季,滑坡、泥石流等相关灾害群发。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建筑多为土木结构;人口集中等。,3.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但地震灾情为什么东重西轻?,答案 我国西部地区主要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相互作用区,不仅地质构造复杂,而且地壳运动特别活跃,是世界大陆地震最强烈、多发和密集的地区。而东部地区除了沿海以及华北地区外,大部分地区相对稳定,故地震较少。虽然我国西部地震频次高,强度大,但人口稀疏,资产密度小,因此灾情也就相应小得多;而东部地区城市密集,人口稠

6、密,又是我国经济发达、资产密集区,这就决定了我国地震灾情必然是东部严重。,核心归纳,避震、防震措施 (1)地震灾害的预报 建设先进的地震监测台网、加强地震监测、及时准确地预报。 地震前兆:如地下水变浑浊、动物狂躁不安、地面变形等。,(2)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3)防灾措施: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灾意识;提高建筑物抗震强度;加强地震灾害的管理等。,跟踪训练,(2019山东省济宁市期末)过去我国“小震成灾,小震大灾”的现象经常发生,尤其在农村地区更为常见。据此完成12题。 1.农村地区“小震成灾,小震大灾”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余震次数较多 防震意识较差 建筑质量较差 人口较为密集 A. B. C.

7、 D.,解析 农村相对于城市而言,人口相对稀疏,但是建筑物牢固度较差,人们防震意识较差,导致“小震成灾,小震大灾”。,2.当地震来临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解析 地震发生时不要惊慌,如果在室内,要尽量躲在桌、柜等坚固家具下面以及房间内侧的墙角,并且注意保护好头部;如果在户外要远离大树、高楼、高压线等物;逃生时千万不要选择乘坐电梯。,探究点二 滑坡和泥石流,探究导引,材料 2018年10月7日,云南墨江县发生山洪泥石流灾害。截至10月9日,已造成1人死亡,3人失联。 1.我国哪些地区是泥石流的多发区?,答案 我国泥石流多发区主要是青藏高原的东南部、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及黄土高原。,答案 我国滑坡的

8、地理分布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为界,东部稀少、西部密集;以大兴安岭张家口榆林兰州昌都为界,东南密集、西北稀少。两线之间为滑坡分布密集区。,2.我国滑坡的分布有何特点?,答案 我国泥石流和滑坡叠加区在第二阶梯上的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原因是这里是我国平原向山地的过渡区,斜坡多,又是东南季风与西南季风交互作用的地区,降水较多,还是黄土、喀斯特等物质集中分布区,同时人类活动广泛且程度大,这些都为泥石流和滑坡提供了有利的生成条件。,3.我国泥石流和滑坡叠加区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为什么这些地区是泥石流和滑坡多发区?,核心归纳,1.滑坡和泥石流,2.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及危害,3.防

9、灾、减灾措施 (1)基本方针:以预防为主,防抗救结合。 (2)防御措施: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建立灾情监测网络及预警系统;恢复植被,加固山体等。,跟踪训练,读“我国某自然灾害发育示意图”,回答34题。 3.该自然灾害最可能是 A.干旱 B.寒潮 C.沙尘暴 D.滑坡,解析 图中有滑坡体和滑动面,所以该自然灾害最可能为滑坡。,4.关于该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冬季风是该灾害形成的重要因素 B.该灾害北方比南方的发育程度高 C.地形是该灾害发生的重要因素 D.植被破坏不是造成该灾害发生的重要原因,解析 滑坡一般发生在地形起伏大的地区;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造成滑坡的重要诱发性因素之

10、一。,03,达标检测 DA BIAO JIAN CE,右图为“地震发生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震中位于图中 A.a处 B.b处 C.c处 D.d处,解析 图中c是震中。,1,2,3,4,5,2.地震发生时,合理避灾的方法是 A.躲避在高大建筑物附近 B.通过电梯及时转移 C.跳楼逃生 D.有序撤到空旷地带,解析 地震发生时,千万不要恐惧。地震间隙要有序撤到空旷地带,转移时不要通过电梯,更不能从楼上跳下,到室外后要远离高大建筑物,故选D。,1,2,3,4,5,(2019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月考)读“醉林示意图”,完成34题。 3.导致醉林现象发生的地理原因是 A.泥石流 B.滑坡 C

11、.水土流失 D.地震,解析 图中发生醉林现象的地点,有大量堆积物,边缘坡度较陡,判断是坡体岩层沿坡面下滑堆积形成,因此导致醉林现象发生的地理现象是滑坡。,1,2,3,4,5,解析 最有可能存在此景观的地形区是云贵高原,该地区地形坡度较大,植被覆盖率较低,降水量大。,1,2,3,4,5,4.下列地形区,最有可能存在此景观的是 A.内蒙古高原 B.准噶尔盆地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云贵高原,1,2,3,4,5,5.2016年5月8日凌晨5时许,福建泰宁县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局部地区24小时降雨量达191.6毫米。暴雨引发池潭水电厂下游1千米处10万方以上山体滑坡和强大泥石流,导致池潭水电厂1座办公

12、楼被冲垮、1座项目工地住宿工棚被埋压,造成数十人受伤,36人死亡。 分析造成池潭水电厂下游强大泥石流灾害的原因。,答案 工程建设破坏地质结构,造成山体脆弱;降雨强度大且降雨时间长,导致山体发生松动;坡谷地形高差大、坡度陡;滑坡、泥石流直接冲击工棚;泥石流发生在凌晨,人们还在休息,所以造成重大人员伤亡。,1,2,3,4,5,解析 结合图文材料可知池潭水电厂在该地区进行了工程建设,因此对该地区的地质结构有一定影响;此时段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局部地区24小时降雨量达191.6毫米,降水时间长,造成山体松动;从图中可看出发生泥石流地区是坡谷地形,坡度陡,高差较大,容易引发滑坡、泥石流;而池潭水电厂1座办公楼和项目工地住宿工棚恰好在坡谷附近,是泥石流发生路经之地,且发生时间在凌晨人们睡觉期间,工人警惕性最低的时候,因此造成的伤亡较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