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用】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音乐之声教案新人教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005733 上传时间:2019-09-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专用】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音乐之声教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育专用】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音乐之声教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育专用】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音乐之声教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育专用】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音乐之声教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育专用】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音乐之声教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专用】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音乐之声教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专用】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音乐之声教案新人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学习+K12音乐之声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本课生字,积累词语。2、过程与方法:根据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把握人物性格特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音乐之声中的三部插曲,让学生明白:只有和睦相处,才能有和谐的家庭、班级、校园。二、教材分析通过学唱歌曲音乐之声,不仅能拓宽学生的音乐欣赏面,还能让学生了解这部优秀的电影,从而激发学生欣赏兴趣,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三、教学重点:通过欣赏音乐之声体会其中对于音乐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四、教学难点:理解插曲流露的情感,训练节奏感。五、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查找资料,初步了解音乐剧的有关知识。2.教师

2、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萨尔茨堡地方有一个冯特拉普上校,他和他的七个孩子以及原先是家庭教师的妻子,在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之后,组成了家庭合唱团,到处演唱奥地利民歌和爱国歌曲。这个故事曾被拍摄成德国影片菩提树,后来由“二十世纪福斯公司”改拍成电影音乐之声。影片获得五项奥斯卡奖。两年内放映收入剧增至四千二百五十万美元,超过飘。许多观众,多半是妇女,连看十数次,到1971年音乐之声仍然脍炙人口,在美国历年来票房收入最多的影片中站第三位。(二)走进作者:勒曼:(1888-1976)美国剧作家。1909年在汉堡歌剧院首次登台扮演魔笛中的第三男童。1910年,在尼古拉

3、的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中扮演埃恩肯。1914年在维也纳演出获得成功,1916年成为维也纳歌剧院的主要演员。此后一直到1945年,她连续在维也纳歌剧院、伦敦科文特加登皇家歌剧院、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演出。由于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她于1938年离开维也纳,定居美国。1946年和1951年先后退出歌剧和音乐会舞台,从事声乐教学和著述活动。她的著作有开始和发展、不只歌唱,5部歌剧和R施特劳斯等。1902年发表了我的歌唱艺术一书,对她的歌唱体会进行了详尽的总结,在声乐界具有广泛的影响。(三)初读文章,整体感知1、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节选的部分讲述了怎样的情形。2、课文中的情节发生在怎样的不同场景中?它们各自具有怎

4、样的特征?你认为这样两相比照有什么意味? 学法指导:音乐之声的开始,玛利亚活泼爽朗的歌声让山美水绿情动。大自然如此的牵系着每根爱美的神经,因为这是音乐的世界,这是快乐的世界,更因为玛利亚那颗热爱大自然,热爱音乐,热爱生命,勇敢,自信,追求自由、朴实的心感染着屏幕前的你我他。朗读时候要注意体会世间最美好的就是真、善、美,教会学生要用善良与充满爱的心去对待身边的人,要热爱自己的祖国!朗读要有激情。(四)朗读课文,把握人物性格特征1、学生分角色上台表演朗读课文。要求“演员们”模拟修女们和玛丽亚的动作、表情和说话语调,体会动与静、活泼与古板、率性天真和压抑收敛之间的对比,以及在对比中呈现出来的矛盾冲突

5、与美感趣味。深化对不同人物性格的体会和把握。学习一些舞台表演技巧。2、文中的各位修女是怎样评价玛丽亚的?她们喜欢她吗?你从何得知?从文中找到修女们的评价是很容易的,而她们对玛丽亚的态度则分为两类:以院长嬷嬷为首的众多修女对玛丽亚是似“恨”实爱,而贝尔塔的态度则较为严厉。不过她们的观点是一致的:都认为玛丽亚不适合留在修道院。学法引导:阅读本文,首先是理解玛利亚的形象特点,以及课文是怎样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刻画这个形象的。(五)探讨性阅读1、玛丽亚是一名见习修女,你认为她合格吗?如果你是院长嬷嬷,能执掌玛丽亚的去留大权,你会让她留下吗?提示:从遵守规矩方面来看,她不算一个合格的修

6、女;而她品质淳良友善,内心充满爱意,就这一点来说,她也可以说是一个好修女。院长留她,可以助她修身养性;不留她,是不勉强她的个性发展。应该说怎样做都是有道理的。2、课文中存在哪些冲突?把它们找出来,说说作者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提示:品味课文中随处可见的冲突是一件饶有趣味的事。剧本就是要在有限的空间里尽可能多地集中矛盾冲突和变化,将人物性格展示其中。课文中体现得最为明显的是一班恪守修道院“清规戒律”的修女与无拘无束、无视“清规戒律”的玛丽亚的冲突。在冲突中我们对双方的原则、观点、性格都有了更深的了解。3、读完本课,我们仿佛看到玛丽亚就站在我们面前,活灵活现的。作品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提示:作品既

7、为我们正面展示了玛丽亚的举止、语言,又通过众修女的评价从侧面对玛丽亚的形象加以丰富,所以我们感觉到玛丽亚其人如在眼前。4、介绍故事梗慨,请学生设想特拉普上校一家逃离奥地利以后的情形。请注意,设想应以人物本身的性格特征为依据。提示:故事梗概:女主角玛丽亚是一个性格开朗、热情奔放、爱唱歌、爱跳舞的见习修女。她热爱大自然的清新、宁静、美丽。她常常溜出修道院的大门,在苍翠的群山之间像云雀一样歌唱,在清澈的溪水边和潺潺的流水合唱。因为她不拘的天性,被认为不适合成为一名真正的修女而离开了修道院。她来到前奥地利帝国退役军官特拉普上校的家里做家庭教师。特拉普上校是一个脾气古怪的鳏夫,他爱他的孩子但却不懂得教育

8、孩子,他的七个孩子因为感受不到父亲的爱而变得异常顽劣,曾气走了11位家庭教师。玛丽亚本人就具有孩子般的性格,她爱孩子、理解孩子,待他们以诚恳和真诚,很快赢得了孩子们由衷的喜爱。她教孩子们唱歌,带孩子们去郊游,歌声与笑声洒满了田野和山谷。玛丽亚的到来给死寂的家庭注入了生机和活力。玛丽亚和特拉普上校相爱了,他们建立了和谐幸福的家庭。与此同时,战争的阴影笼罩了奥地利。为了不当亡国奴,他们一家不得不离开家园,奔向自由的地方。学法指导:学生先小组讨论,然后推举代表展示,可以应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看法。(六)拓展延伸创设剧情:当玛丽亚跑回来时,大家也结束了议论走散了。你也尝试当一次导演继续创设剧情。学法指导:

9、引导学生分组,自由选择艺术表现形式(如小小音乐剧、独唱、小合唱、舞蹈、诗歌朗诵、器乐演奏、打击乐器伴奏等),在小组内进行创编表演。提示:创设剧情表演。影片后面剧情介绍:在奥地利的萨尔茨堡,喜爱歌唱的玛丽亚,由修道院院长派去给海军上校冯特拉普的七个孩子当家庭教师,冯特拉普失去了妻子,他像统领军队一样严格死板的管理孩子们,玛丽娅来了以后给孩子们带来了温暖,带来了欢乐,带来了歌声。玛丽雅与上校结婚,全家组成了家庭合唱团,在德国并吞奥地利之后,上校一家在音乐会上演唱歌曲表达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并激起全场人们的爱国之情。影片生动地塑造了热爱歌唱、活泼快乐的女主人公玛丽亚的形象,并表现了奥地利人民热爱祖国的

10、民族感情。(七)随堂练习(八)小结:享有“音乐之乡”之称德萨尔茨堡是音乐大师其特的故乡,浓郁的音乐氛围使这一片优美的自然风景更具灵气。影片体现出来的真善美是献给人类灵魂的声响礼物,这种美我们将继续传唱!(九)布置作业1、修遭院院长把玛丽亚比作“皎洁的月光”“天上的云彩”,你认为这样的比榆恰当吗?为什么?你也试着用一两个比喻去形容一下玛丽亚。提示:结合语境,这两个比喻句生动而恰当地表现了玛丽亚自由活泼的性格,以及众嬷嬷对玛丽亚的由衷喜爱而又无所适从。2、你周围有像玛丽亚这种性格的人吗?注意观察,用一段话描写这个人。七、板书设计 画面美:景物秀丽明快 音乐之声形象美:活泼快乐天使玛利亚音乐美:音乐

11、悠扬动听八、教学反思1人物鲜明的个性只有放置在具体的生活环境中,才能让读者有最清晰和深切的认识。 玛利亚生活在按部就班、充满了清规戒律的修道院,真率活泼的个性与年轻奔放的活力在这样的环境中显得格格不入。这是作品的精心设计,阅读教学中应让学生多加对比有清晰明了的认识和感受。而玛利亚形象在那个特定年代有难能可贵意义,可惜这一点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是难于理解的了。 2艺术作品的价值必须是能对现实生活产生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本文主人公那种鲜明的个性不仅存活在剧本中,更活跃在现实生活里。如何理解和对待这样的人、这样的个性,是生活的一个现实问题。语文教学应该由学习语文走向学会生活,后者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解决党委自身和基层党支部存在的的突出问题,发挥各村、社区、机关单位党支部在当前城市征迁、园区建设、招商引资、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的作用,我镇党委高度重视,制定了切合临淮实际的活动实施方案,按照中央规定的活动步骤和要求扎实有效的开展了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教育学习+K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