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培养研究》开题报告.wps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000029 上传时间:2019-09-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培养研究》开题报告.wps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培养研究》开题报告.wps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培养研究》开题报告.wps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培养研究》开题报告.wps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培养研究》开题报告.wps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培养研究》开题报告.wp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培养研究》开题报告.wps(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电化教育馆“十二五”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能力培养和发展研究”开 题 报 告河北省唐山市第七中学课题组 刘桂丽一、问题提出的背景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上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科研的重要任务。因此,在中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应是当务之急。我们已经迈入信息社会,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的教育模式产生了质的飞跃,网络化教育将成为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

2、我们的教育将面临着1次全面彻底的变革。在这场变革中现代信息技术将起到先锋而关键的作用。信息时代的教学,决不是旧有的、封闭式的单纯接受,而是开放的、综合的、多元的有助于学生多方面智能发展的体系。为了改革陈旧的不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教育部颁布了新的“课程标准”。“课标”明确指出: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利用图书馆、网络信息等多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学习。“课标”的颁布为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我校是一所城乡结合地带的农村中学,经济、社会环境双落后、素质落后、家长轻教育疏管理,造成学生基础薄弱,学习习惯较差。如何在短短的三年内既学习知识,又最大限度

3、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素养,如何让学生有效利用在校的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成绩和个人素质,成为我们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为此,我校借鉴省内外先进经验,紧跟时代步伐,结合本校的现状,提出了本课题。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课题界定既研究依据1、本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各国的课程改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当今国内外课程改革的潮流。各国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都十分重视信息技术教育,先后制定了信息技术教育行动方案,在宏观上进行了科学的整体规划。美国每一所学校和每一间教室都与信息高速公路连接,并要求12岁会上网。英国信息技术教育的第一、二阶段的学习目标主要让学生学习信息技

4、术的基本运用技能,具备初步的信息技术观念。日本主要培养学生“信息活用能力”。国内广州、北京、上海等被列为全国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都在研究如何区域性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因此,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适应时代的发展,研究网络这一格局对教育和学习的影响机制,是现代科技和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随着学校的硬件建设的不断完善,微机教室、多媒体教学平台的完善,宽带网的接入;以及家庭个人电脑越来越普及,网络畅通,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信息化学习环境。2、课题界定既研究依据(1)课题的涵义:学习能力是指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会学”.所以,学生只有懂得

5、 “会学”,才能实现“学会”,才能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多方面的,它包括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应用力、自觉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其中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我否定、自我选择、自我调控、自我评价反思,发展自身的主体性的过程。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为唐山七中七、八年级全体学生和部分九年级学生。(2)理论依据从信息论的角度说,随着信息量的增大,越容易产生信息单元之间的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广泛信息是建构新的认知结构的条件和前提。教学的活动也是依靠信息传递进行的,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信息交流的过程。建构主义

6、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获得相关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就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网络技术的运用,有助于教师为学生创设意义建构的情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加可感、形象、交流广泛的学习环境。3、研究基础本人从事语文教学24年,多年担任语文教研组组长、班主任,还曾参与初中语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生成与发展区级课题和市级新课程下农村初中语文互动合作教学

7、的研究的立项研究实施工作。课题主持人和其他研究人员都是中青年教师,具有开拓精神,积极投身各项教改实验,科研氛围比较浓郁,课题组的核心成员都是从事教学的骨干,他们教学的经验丰富,教科研能力较强。曾获区、市优秀“德育先进”和“教学先进”工作者,多次获读写大赛市级、省级辅导奖,多次参加区、市、省级优质课、优秀课件评比,并获得好评。三、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1.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创造性教育理论认为,在教学活动进程中,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通过远程的网络学习,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体现,网校的内容各式各样如:北京四中网校的同步

8、、视听课堂、在线测评、名师答疑、互帮互学。网络资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灌输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讨论交流,即作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根据系统科学理论的整体功能原理,要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整体优化。本课题试图从这一点出发,促进网络资源与传统教育的优势互补,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着眼,从而完成对网络资源的有效运用与中学教学课程整合的实效性的研究。2.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网络资源是为教与学提供资源环境,主要作为学生进行学习的协作工具、研发工具和反馈反思评价工具,促进学生学习,自

9、我建构。并结合各学科课程特点,建构一些易于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理念。在同一学习过程中,实现把网络优质资源和学科教学的优化统一。我们学校这一课题的研究,就是通过教师对网络资源的整合甄别,学生对网络资源的合理利用,能最终让学生在交流、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中获取知识,培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四、研究内容与目标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实现“师生互动、资源共享、学生互助、信息共用”的信息流多向交互传递,并将所学方法转化为能力与习惯,以期最终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根本提高。为了实现这样的构想,我们将着重进行几个方面的实

10、践和研究。1、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能够熟练地运用现代化的网络工具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2、借助优化的网络环境,构建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编写网络环境下中学教学适用的教学设计方案。3、信息化环境下的网络课程在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4、信息化环境下的自主学习的探讨五、研究思路与方法1、研究思路在现代教育思路理论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下,针对本校的实际教学情况,应用现代学科教学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整合,为实现信息技术教育和学科教学的“双优”进行深层次、规律性

11、的探索研究。2、研究方法(1)行动研究法。通过走“学习研究实践反思”课题研究之路,研究前制定计划,研究中实践计划,观察学生反应,研究后观察效果,反思教学活动,改进教学方法。该方法适用于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与实施阶段。(2)案例研究法。教师记录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反思。该方法适用于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 (3)经验总结法。搜集、整理课题研究材料,然后把材料集中起来进行总结、提炼,运用理论思维对经验进行提炼、升华。该方法适用于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4)调查法。运用采访、座谈、问卷、一般统计等科学方法,了解、掌握课题研究情况。该方法适用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3、研究计划本课题预期为3年,共

12、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2011年5月2011年12月)准备启动阶段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研究方向与目标,制定研究方案,明确研究的班级,对实验学生进行调研,了解他们喜爱的学习方式以及电脑操作熟练程度,有效地指定实验计划。(2)组织课题组成员加强学习相关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理论,更新观念。 第二阶段(2011.122012.12)研究实施阶段。(1)进一步学习理论,在教学中,我们有意识的以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以知识的学习过程为载体,培养学生的能力。(2)本阶段,我们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法与案例研究法等研究方法,探索在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自主合作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3)

13、通过开展校本教研培训活动和师生大讨论活动,注重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在实践中调控、修正研究思路和计划,并及时发现典型,做好阶段性成果的总结交流和经验推广。第三阶段:成果总结阶段(2012年12月2013月7月) (1)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做出细致的分析、总结,形成网络时代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的基本经验。(2)进行课题总结,形成实验报告。(3)进行实验课题的结题和汇报活动。六、课题研究预期的成效及成果呈现方式1、就学生而言,我们预期通过本课题研究达到如下成效:(1)让学生养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习惯,使他们具备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搜索、收集、筛选学习信息、拓宽视野、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14、2)让学生善于利用信息技术,养成自觉发现问题、自主探究、自主解决问题的习惯,以各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让大多数学生形成自主性、创新性等有效学习方式。(3)让学生的学习时空得到无限制的拓宽。通过教师的大量搜集、有效整理因特网上的已有资源,结合本校的教学实际,建立丰富的、高质量的学习资源库,只要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硬件,学生就可不受任何时空的限制进行自主学习,获取知识的速度与广度将大大提高。2、就老师而言,我们预期达到:(1)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有效更新: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认清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考虑教学效果,适时适度使用信息技术,防止信息不足或过载,课件制作留有余地,以利于学生

15、发展发散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从而实现教学实践思路的创新。(2)促进教师教学结构的有效改进:更好地创建新型的、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互动的、具有较强生命力的生态课堂结构,将“教”与“学”各自的优势结合起来,以教导学,以教促学,营造最佳教学效果。(3)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化成长。通过此课题研究,我们将促使每一位教师都成长为反思型、研究型的人材,积淀具有个人特色的专业理论和实践的经验,形成自己丰硕的教学成果,使学校的长足发展得到充分保证。3、成果呈现方式:(1)课题有关优秀课堂实录;(2)相关学科优秀论文;(3)课题研究的总结、反思材料等;(4)其他材料:学

16、生材料等七、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由课题主持人刘桂丽任组长,组员包括李国、王青蒙、方福、张伟、郭爱民。具体分工如下:主持人刘桂丽负责课题的全面工作,包括课题的申报、评审、撰写课题开题报告、实施方案、研究报告。主研人李国负责课题组成员的培训、撰写调查报告、教学改革的研究。主研人方福、王青蒙负责语文教学策略的探索与研究;教师与学生的问卷调查及分析。主研人张伟、郭爱民负责选取典型课题设计教学案例的研究和教学建议整理装订八、课题研究的经费及条件保障我校领导特别重视课题申报、研究工作,加大领导力度,成立研究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研究工作。以课题为依托,引领我校语文教师走上教学专业化、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