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情教育教程》课程辅导四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7998138 上传时间:2019-09-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情教育教程》课程辅导四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贵州省情教育教程》课程辅导四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贵州省情教育教程》课程辅导四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贵州省情教育教程》课程辅导四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贵州省情教育教程》课程辅导四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省情教育教程》课程辅导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情教育教程》课程辅导四(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贵州省情教育教程课程辅导四贵州电大文科部第十章 贵州社会事业教学要求:1、掌握贵州的教育2、掌握贵州的科学技术3、掌握贵州的文化4、了解贵州的卫生体育5、掌握贵州的环境保护6、掌握贵州的人民生活第一节 教 育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广义的教育是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一、概况1、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基本建立。(1)基础教育网。包括学前教育(幼儿园)、初等教育(小学)、初中教育(初级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基础教育网遍布全省城乡。(2)高等教育网。到2003年已有普通高等学校34所,成人高等学校7所,研究生培训机构7个,博士、硕士授予点161个。改善了办学条

2、件、强化了教学质量管理、推广了现代教育技术。(3)初步形成职业教育网。形成了包括高等、中等职业教育,职业初中和农村成人技术培训在内的,职前职后教育沟通、互相衔接的职业教育体系。二、特点1、从本省的实际情况出发多种形式办学。根据贵州是多民族的山区,广大农村群众居住分散等实际,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的办学,对民族学校给予特殊经济照顾,从而加快了普通教育事业的发展。 2、坚持全社会办学的方向。以国家办学、企事业办学、群众集资办学相结合的形式,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3、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加强。贵阳、遵义等城市集中了全省大多数高等学校和各类教育,在他们的带动下,贵州教育走向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

3、。4、发展潜力大。贵州经济实力不强,教育经费不足,办学条件与沿海地区相比还相差很大,也说明贵州教育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潜力巨大。第二节 科学技术科学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技术是由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发展而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程序、技能及其相关的工具、设备。一、发展现状1、初步建立了贵州科学技术发展体系。到2003年建立了数个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社会、人文科学研究机构;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许多项目已取得显著社会经济效益;进一步开展了国际技术合作,并加强了科技人才的培养,基本形成贵州科技信息网络。从1956年至2003年

4、取得了一系列国家级、省级科学技术成果。2、科学技术推广应用。工业方面,组织实施了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工业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农业方面,科技部门主动与涉农部门共同组织、协调、指导全省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抓好以种子工程为主的农业适用技术的推广、普及。 二、科学技术发展的优势1、基本建立了一支初具规模的科技队伍,装备了部分较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实验设施。2、有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及其设备和科技人员。3、贵州的自然资源比较丰富。4、经济实力有所增强。5、体制改革使科技力量得到进一步的发挥。第三节 文 化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

5、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贵州文化构成形态复杂,文化的多元并存,共同发展,成了贵州文化的特殊现象。一、发展现状1、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在出版方面,2003年出书量近千种,形成了书、报、刊、音像等出版门类齐全、语种众多、各具特色的全方位、集团化的出版格局。在广播电视方面,已建成无线广播电视覆盖网、有线国标电视覆盖网和卫星国标电视覆盖网三位一体、全方位的国标电视覆盖网络。在文化基础设施方面,建立了包括文献检阅、信息咨询、计算机检索、多媒体阅览、因特网国际互联、数据开发、视听与微缩服务在内的比较完善的现代综合服务体系。2、特色文化体系。在

6、民族民间文化方面,有地戏、花灯舞、傩舞等娱乐,有蜡染、泥哨、漆器、银饰、脸谱、雕刻等民间工艺,以及服饰、饮食、建筑等地域特色文化。在戏曲文化方面,侗族的琵琶、牛腿琴和多声部合唱,苗族的“嘎百福”,布依族的“八音坐唱”,水族的“旭早”,以及侗戏、贵州梆子、贵州洋琴等戏曲、曲艺,特色鲜明。此外,贵州还在各地规划建成了特色文化带,有许多独创、合作的影视作品获全国大奖,创作了一批有社会影响的文学作品,逐步形成和完善了贵州文化产业。二、发展特点1、贵州是多民族山区,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建筑、服饰、饮食等都独具文化特色。2、贵州尊重各种文化的特色,并重点扶持,树立品牌,使之推向全国和世界,已成为贵州人民的

7、共识和行动。3、贵州省党政领导和财政部门大力支持贵州的特色文化事业,开展文艺研究,加强艺术教育,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第四节 卫生体育卫生是指社会和个人为增进人体健康,预防疾病,创造合乎生理要求的生产环境,生活条件所采取的措施。广义的体育是指体育运动,包括身体教育、竞技运动和身体锻炼。解放以来,贵州的卫生体育工作得到不断加强,取得了一系列发展成就,设施也明显改善。但与全国相比还需要更加努力。发展特点:在卫生事业方面,全省已基本建立从省到乡的卫生防疫网,形成卫生防疫体系;2003年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目标是:争取3年时间,建立健全全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

8、卫生执法监督体系。通过一系列法规的贯彻执行基本建立了妇幼卫生保健体系和乡(镇)卫生院管理体系。在体育事业方面,已呈现全面发展的格局。2003年群众体育队伍进一步壮大,社团组织达1100个;全民健身活动规模不断扩展,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占全省总人口的31%以上;体育健身条件不断完善,完成了体育场地设施建设45项;竞技体育突出了贵州特色,重点项目有体操、射击、射箭、游泳、赛艇、皮划艇、拳击、跆拳道、田径、举重、摔交、羽毛球等。第五节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指为使自然环境和人类居住环境不受破坏和污染,能更适合人类生活和自然界生物生存而采取的措施。内容有:合理利用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在产生环境污染后,做

9、好综合治理。环境保护现状和特点:1、环境立法与执法力度加强。先后颁布了贵州省环境保护条例、贵州省红枫湖百花湖水资源环境保护条例、贵阳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一系列环境保护立法,同时环境执法部门加强了环境违法案件的查处。县级以上环保部门查处的各类环境案件就有1700多件。2、环境管理体制与环境保护机构进一步健全。到2003年各级政府均已设立环境保护行政管理机构,独立县级环境保护机构占全省县总数的96%,省、市(州、地)、县(市、区、特区)三级环境监察系统日臻完善。并且环境监测网络也在人员素质、装备、执法水平、监控能力方面大大提高。3、工业污染防治加强。全面推行了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和工业污染排污上

10、报登记制度,强化了区域流域综合治理,实施了工业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和贵阳市环境功能区达标工作。2002年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制度的执行率达98.8%。4、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加强。2002年对60多个与资源开发有关的重大项目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提出了生态保护措施,较好地处理了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有效控制了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生物多样性保护主要以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方式进行,同时开展水土保持和退耕还林工程,取得显著成效。5、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进度加快。城镇环综合整治由定性管理到定量管理,制定并不断完善了一整套考核管理办法。对污染企业实行了关停并转

11、;生活污染治理力度也不断加强,投资几十亿元建设污水处理场和垃圾填埋场和防洪排污设施。6、环保产业,开展国际合作和宣传教育不断发展。环保科技围绕解决酸雨污染、湖泊富营养化、矿山生态恢复和石质荒漠化治理等重大环境问题开展,并加大成果的推广,环保产业逐步发展。同时全省持续开展了以世界环境日为标志的经常性的环境宣传活动,社会覆盖面日益广泛,公众环境保护意识有了较大提高。第六节 人民生活一、人民生活的发展现状1、为改善人民生活状况的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表现在人民政府和社会向特定的生活成员提供了包括物质补偿和特殊服务等的社会保障;建立和完善了包括职业介绍、就业培训、失业保险和劳动就业服务等内容的服务体系

12、;促进了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同时促进城镇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2、扶贫攻坚取得明显进展。表现在一批贫困人口陆续越过了温饱线,2003年贫困人口发生率下降到8.7%;贫困地区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贫困人口基本解决吃饭问题;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后劲有所增加,建成了一批优势产业;贫困区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梯田、公路、电话等逐步完善;文化教育落后状况有一定改善,儿童入学率提高到98.5%,电视等覆盖率提高。二、人民生活的现状和特点1、农民生活显著改善。2000年粮食产量达1161.28万吨,初步实现了农村粮食基本自给的历史性跨越,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的吃饭问题。而且科技水平提高,

13、劳动收入增加,使农民的消费结构个生活质量都发生了显著变化,消费细粮和高营养食品增加,着装向较高档和成衣化转变。2、城镇居民生活基本实现小康。贵州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趋于合理,吃、住、行基本生活需要向高品质发展,在一些家庭耐用型消费品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有相当多的家庭还走向高档化,人均住房面积也不断扩大,2003年达到20.57平方米,这些均说明城镇居民生活基本达到小康。3、医疗卫生基本有了保障。到2003年形成了包括医学科研机构、医学高等学校和城市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在内的较为完善的医疗卫生体系。使贵州人民有了基本的医疗卫生保障。4、文化艺术生活日趋丰富。除了拥有城市和县

14、城图书馆和多种娱乐场所外,还有一系列话剧、歌舞、杂技等艺术表演专业团体和业余团体,特别是具有地方特色的芦笙、唢呐、地戏、花灯、书法等文化艺术深受喜爱。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教学要求:1、掌握中国共产党贵州地方组织建设2、了解贵州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3、掌握贵州的民主与法制建设4、掌握贵州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含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特征:它坚持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

15、度;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民主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实现安定团结、政府廉洁、全国各民族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牢固树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坚定信念;实现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教育水平、民主法制观念显著提高;实现积极健康、丰富多彩、服务人民为主要要求的文化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实现以社会风气、公共秩序、生活环境为只要标志的城乡文明程度的显著提高;在全国范围形成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贵州地方组织建设1949年11月15日,贵阳解放。20日中共贵州省委机关进驻贵阳。12月13日确定省委组成人员,19501956年6月,先后召开了5次党的代表会议,1956年6月2130日中共贵州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贵阳召开。之后共召开了九次代表大会。一、在思想建设方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拨乱反正,冲破了“左”倾思想的束缚。十四大以来,认真开展了邓小平理论的学习活动。1999至2002年,重点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决定。十六大特别是四中全会以后,充分认识了加强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