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word论文】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误区及对策思考【高等教育专业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9792741 上传时间:2017-10-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word论文】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误区及对策思考【高等教育专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最新word论文】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误区及对策思考【高等教育专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最新word论文】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误区及对策思考【高等教育专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最新word论文】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误区及对策思考【高等教育专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word论文】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误区及对策思考【高等教育专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word论文】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误区及对策思考【高等教育专业论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误区及对策思考摘要: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自实施以来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但在观念层面上,有功利主义倾向;在对象层面上,有精英化倾向;在课程体系层面上,有两极化倾向;在师资层面上,有学院派和兼职化倾向;在效果层面上,有形式主义倾向。鉴于此,我国应在“五个一”上做好工作,为创业教育在我国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即:确立一种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构建一个完善的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着力打造一支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一批创业基地、完善一个大学生创业的政府支持系统。 关键词:创业;创业教育;误区 在 1998 年公布的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计划中,提出“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

2、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 ,这被认为是我国首次明确提出的创业教育思想。团中央在 1999 年首次组织了“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为了鼓励大学生创业,教育部在 2000 年 1 月颁发有关规定,允许大学生、研究生休学保留学籍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之后在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 9 所高校试点创业教育。近年来,尽管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许多东西都在探索。因此,对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进行总结反思就成为必要。 一、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误区 (一)在观念层面上,对创业和创业教育内涵理解不深,有功利主义倾向 一谈到创业,很多人都认为创业就是自己当老板独

3、立开公司、办企业。所以,在认识层面上很容易把教学生创办企业简单地等同于创业教育,在操作层面上创业教育也过于重视创业技能训练和创业知识传授,在实践层面上高校就被当成了成千上万“企业家”的孵化器。出现这种功利主义倾向的主要原因是对创业和创业教育的曲解。 “创业”(enterprise)与“守成”一词相对应,在辞海中指创立基业,即开拓创造业绩和成就。 朗文当代高级英汉辞典对“enterprise”有三种解释:一是事业、企业,尤其是需要勇气或难以进行的;二是创业能力和开创能力;三是开创企业。我国宋克勤、郁义鸿等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对创业进行了分析,但大都认为创业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要求,发现和

4、捕获机会并由此创造新型产品、服务,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从这个分析,可以这样认为创业既指独立开公司、办企业,又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前者指的是狭义的创业,后者指的是广义的创业。通常所说的创业就是自己办公司,这只是基于对创业狭义的理解。 根据朗文当代高级英汉辞典对 enterprise 的解释,创业教育(enterpriseeducation)的内涵也应包括两方面:一是对开创企业、事业等活动的教育;二是进行创业能力、进取心、开拓精神和冒险精神等心理品质的教育。从广义上来说创业教育是指培养具有开拓精神和冒险精神的人。这在 21 世纪对于已有工作的人同样重要,因为用人单位除了要求雇员在事业上有所建树外,

5、雇员的开拓精神和冒险精神、社交、管理技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认为创业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事业心、进取心、开拓精神和开发、提高学生创业素质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意识的增强、创业能力的提高,并非仅仅是一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这表明,创业教育绝非是一种可以短期速成的教育,高校希2望通过创业教育在短期内把大批毕业生培养成企业家,让学生成立大大小小的创业公司,以此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做法是不现实的,这是在拔苗助长。 (二)在创业教育的对象层面上,有精英化倾向 中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主要动力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因此整个在校生群体都应定位于高校创业教育的实施对象。然而多数高校面对整个在校生

6、群体的创业教育只能是一种教育理念的宣传。创业教育在许多高校更多的是采取创办创业园、举办创业大赛,或者举办只有一二十名学生参加的创业孵化班等活动进行,部分高校还以这些活动为载体,指导学生自我设计、创办、经营商业企业或科技公司,从事商务活动、技术发明、成果转让、技术服务等活动。这些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虽然在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方面有很大的作用,但由于受资金、场地等因素的影响,往往只有少部分学生的参与,多数学生被排斥在外,大部分学生只能作为袖手旁观的看客,印有极强的精英化倾向,示范效应不明显。这样一种过于精英化的倾向,导致了创业教育的土壤失去了肥沃的基础。 (三)在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

7、层面上,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脱离,有两极化倾向 2002 年 4 月,教育部确定了 9 所院校(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黑龙江大学和南京财经大学)作为开展创业教育的试点院校。现有这些高校基本已经设立了创业管理学院、创业教育中心等机构,开设了有关创业的系列课程、辅修专业、双学位等学习体系,并编写了相应的教材。但从全国高校实施的创业教育情况来看,出现了两个极端:一是部分高校有活动课程化倾向。很多高校强调活动课程,认为创业教育就是开展创业实践活动。这种认识容易造成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深层基础的缺失,把创新与创造理解为单纯的技巧和操作,

8、也使得很多学生对创业的相关知识缺乏了解。二是部分高校有学科课程化倾向。部分高校注重开设传授创业知识的学科课程,但没有将创业与本专业有机结合,无论是课程板块的设计或课程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采用,都偏重系统的创业理论知识的讲授,不太注重与实践的结合。 课堂教学作为大学教育的基本环节,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对塑造大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对提高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具有核心作用。而创业实践活动以其自身具有的协作性、实践性、社会性和综合性等特点,在培养学生创业综合素质中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应当不断加强。因此,学校创业教育不要走两个极端,或只开设几门课程或仅开展些热闹的创业实践活动,而应将创业教育纳入整

9、个高校的教育体系中,根据创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设置课程内容,以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为载体,在专业教育和学科教学中渗透创业教育,将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四)在创业教育的师资层面上,有学院派和兼职化倾向 目前,在我国高校中,学生管理部门、团学组织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积极探索创业教育、进行创业教育实践的主力军,他们凭着一颗对学生的爱心、责任心在行政管理之余兼职从事创业教育工作。这些兼职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平常事务性工作繁忙,没有更多的精力来对创业教育进行深入思考,很多属于一知半解,以他们为主体开展的创业教育很容易出现“门外汉引导迷茫者”的状态。 不仅如此

10、,这部分兼职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中,大多数又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在企业工作的经历,真正具有丰富创业经验的教师更是凤毛麟角,这就使得3在创业教育师资层面上,出现了学院派倾向。 这种学院派的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纸上谈兵多于实践操作,很难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教学方法方面注重教师的讲授,忽略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没有充分运用案例分析、讨论、讲座、项目研究等方法;在教学资源的利用方面注重了学校内部的资源,没有整合学校所在社区的资源。因此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五)在创业教育效果层面上,有形式主义倾向 很多高校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开展了一系列创业实践活动,如举办创业计划大赛、设立创业基金、开设

11、创业园地,鼓励学生创办公司等。这些活动从理论上讲应该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实践机会,但实际效果却耐人寻味。比如部分高校在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中,为了追求获奖而产生的轰动效应,直接让教师参与作品设计,使得创业计划大赛一定程度上变成了教师比赛,它也失去了应有价值。可见,高校管理者政绩思想的作祟,是导致创业教育追求短期效果和表面轰动效应直接原因。 加之目前高校与企业之间还没有建立顺畅的沟通渠道,一方面企业界的资源很少注入到高校的创业教育中,另一方面学生所创造的具有一定价值的直接成果也较难向企业界转化,使得学生常感到高校创业教育很多时候是在玩“过家家” ,形式主义比较明显。

12、 二、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对策思考 (一)确立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 早在上世纪 60 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强调指出:“大学生不仅是一个就业者,更是一个创造就业岗位的人” 。然而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被传统认为是培养研究型、应用型的人才,高校毕业生的选择不是就业、升学,就是出国。清华大学创业中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不到毕业生总数的 1%,而发达国家一般占 20%30%,我国的大学毕业生在工作面前是被动的。因此,高等教育必须转变办学理念,确立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要把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将被动的就业观转变为主动的创业观,从就业教育转

13、向创业教育,培养的学生既要有从业的本领,也要有创业的意识与能力。 (二)构建完善的高校创业教育体系 首先结合专业知识创建具有特色的创业教育课程。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脱节,学校开办的创业机构也带有精英性质,创业教育有形式主义的倾向。因此,各高校要制定具有本校特色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教学规划,在专业基础上开设与创业教育相关的课程,创建有特色的课程体系。 其次改革教学方法,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实践活动。高校的创业教育要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作为基本目标,不能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因此,在校内把创业家和各类社会创业资源引入高校,开展创业交流和创业讲

14、座等,同时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模拟实践活动,既可以缩短学校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距离,又能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校外,要和一部分的企业建立稳定的关系为提供学生创业实践的机会,铺设创业桥梁。 最后要营造良好的创业社会氛围和心理氛围。 “创业” 、 “创业教育”的概念在我国人们还较生疏,甚至许多人还存在读大学就是找个铁饭碗的传统观念,对创业行为有一些负面认识。因此要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手段,对我国的创业政策、创业的成功案例进行广泛宣传。在高校要把校园文化与商业文化进行融合,促进创业文化和社会规范的构建,营造良好的创业社会氛围和心理氛围。4(三)着力打造一支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 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在

15、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着专业化程度不高以及教师结构性缺失的问题。鉴于美国的经验,我国高校应在专、兼职方面狠下功夫,着力打造一支创业教育强有力的师资队伍。兼职教师:高校要聘请一些企业家、成功的创业者、技术创新专家到高校担任兼职教师,这部分教师还就应该达到一定的比例。专职教师队伍:教师的创业知识结构应纳入全体教师的培养规划中,同时创造各种条件,提供教师的创业机会,着力培养教师的创业意识,增加教师的创业经验,努力培养一支符合本校创业教育实际,能够勇于探索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 (四)建设一批创业基地 为了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 “以创业带动就业” ,加快创业基地的建设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各级政府要联合高校

16、、企业,通过政策推动、科学规划、市场运作、提升功能等措施,建设一批集信息咨询、指导、培训和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创业孵化基地。目前在许多地方由政府、高校和企业共同建立的大学生创业园就是很好的创业基地,能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实践机会。 (五)完善大学生创业的政府支持系统 虽然我国对大学生创业给予了减免税务等优惠政策,但是据全球创业观察(GlobeEntrepreneurshipMonitor,简称 GEM)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政府不仅在直接扶持促进创业方面低于全球均值,而且新公司的审批成本也比较高。为了促进大学生的创业,政府应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创业的扶持力度。一是政府要充分履行在促进大学生创业中的职责。通过设置大学生创业的风险基金,不断完善劳动社会保障制度,提供小额贷款,提供人事档案托管,进行职称评定等,为他们创业提供人、财、物的全方位支撑。二要建立大学生创业专项资金。通过政府投资、企业和个人捐助的方式设立创业基金,对那些经专家论证、项目可行、技术含量较高而又具有一定创业能力的高校毕业生的创业项目予以资金扶持。 参考文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经济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