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朱自清《冬天》(附答案共15分)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97863690 上传时间:2019-09-0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59.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阅读朱自清《冬天》(附答案共15分)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阅读朱自清《冬天》(附答案共15分)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阅读朱自清《冬天》(附答案共15分)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阅读朱自清《冬天》(附答案共15分)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阅读朱自清《冬天》(附答案共15分)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阅读朱自清《冬天》(附答案共15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朱自清《冬天》(附答案共15分)(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阅读朱自清冬天(附答案共15分) 篇一:朱自清散文冬天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阅读朱自清散文冬天,回答1720题。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小洋锅”(铝锅) 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 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煤油炉)上和炉子都是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 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然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 “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 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太高了,总还是 坐享其成的多。这并不是吃饭,只

2、是玩儿。父亲说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们都喜欢这 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的豆腐。 又是冬天,记得是阴历十一月十六晚上。跟S君君在西湖里坐小划子,S君刚到杭州教 书,事先来信说:“我们要游西湖,不管它是冬天。”那晚月色真好,现在想起来还像照在身 上。本来前一晚是“月当头”,也许十一月的月亮真有些特别吧。那时九点多了,湖上似乎只 有我们一只划子。有点风,月光照着软软的水波;当间那一溜儿反光,像新砑的银子。湖上 的山,只剩了淡淡的影子。山下偶尔有一两星灯火。君口占两句诗道:“数星灯火认渔村, 淡墨轻描远黛痕。”我们都不大说话,只有均匀的桨声。我渐

3、渐地快睡着了。君“喂”了一 下,才抬起眼皮,看见他在微笑。船夫问要不要上净慈寺去;是阿弥陀佛生日,那边蛮热闹 的。到了寺里,殿上灯烛辉煌,满是佛婆念佛的声音,好象醒了一场梦。这已是十多年前的 事了,君还常常通着信,君听说转变了好几次,前年是在一个特税局里收特税了,以后 便没有消息。在台州过了一个冬天,一家四口子。台州是个山城,可以说在一个大谷里。 只有一条二里长的大街。别的路上白天简直不大见人,晚上一片漆黑。偶尔人家窗户里透出 一点灯光,还有走路的拿着火把,但那时少极了。我们住在山脚下。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风 声,跟天上一只两只的鸟影。夏末到那里,春初便走,却好像老在过着冬天似的,可是即使 是冬

4、天也不冷。我们住在楼上,书房临着大路,路上有人说话,可以清清楚楚地听见。但因 为走路的人太少了,间或有点说话的声音,听起来还只当远风送来的,想不到就在窗外。我 们是外路人,除上学校之外,常只在家里坐着。妻也惯了那寂寞,只和我们爷们儿守着。外 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有一回我上街去,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 并排地挨着她们母子三个,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地向着我。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 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那时是民国十年,妻刚从家里出来,满自在。现在她 死了快四年了,我却还老记着她那微笑的影子。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 上总是暖的。17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5、文中所描述三幅画面的内容。(6分)第一幅:第二幅:第三幅: 18.文中画线句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外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 天。 19.本文对冬天的景物描写着墨不多,却以“冬天”为题,为什么?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 解。(4分) 20.文章中有多处打动人的细节描写,请找出其中一处,说说它的精妙之处。(3分)参考答案:17第一幅:冬天,父子四人围坐在一起吃白水煮豆腐。第二幅:静静的冬夜, 与友人泛舟西湖。第三幅:我和妻儿在台州城里过了一个幸福的冬天。(6分,每一事件只要 能答到基本要素即可给2分)18.写出了亲情的温馨包围着作者,使作者感到心中非常温暖。 (3分,意思对即可)1

6、9因为所写的事情都发生在冬天。作者心中的温暖与自然界的 冬天形成反差,以冬天为背景,更能衬托出亲情、友情的温馨。(4分,每点看法2分,意 思对即可。)20.“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是细节,用环境的昏 暗衬托亲情的浓厚;吃豆腐,“眼巴巴地望着那锅“是细节,表现我们急切的神态;划船,“我 们都不大说话,只有均匀的桨声。我渐渐地快睡着了”是细节,表现环境的安静,心境的恬静,与寺里面的嘈杂形成对比;“并排地挨着她们母子三个;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的向着我”是细节,家的温馨与脉脉的亲情蕴含在“微笑”中。(3分) 篇二:朱自清冬天 朱自清的散文冬天 一、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

7、48,江苏扬州/江都人,生于江苏东海,5岁时迁扬州;祖籍浙江绍兴。1916年考入北大,读哲学,1920年毕业;先后在杭州、扬州、上海吴淞、杭州、台州、温州、宁波、绍兴上虞的中学或师范学校任教;1925年(27岁)起任国立清华大学国文/中文系教授,后任系主任;抗日战争期间,任由清华、北大、南开三校联合组成的西南联合大学文学院教授、中文系主任;1946年起复任已返京的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1948年(50周岁)时因严重胃病且并发肾炎而逝世。 背景: 冬天是朱自清的一篇回忆性抒情散文,作于1933年冬天。作者从当时身处的冬天回忆起以往和父亲、朋友、妻儿一起过冬天的情景,情动于衷而不能自禁,因而写下了这

8、篇散文。 三、理解课文: 1)这篇散文主要是由三个画面/事件构成的: 第一幅画面是作者儿时在家里过冬的情景。 寒冷的冬夜里,父亲与三个儿子一起围着炉子吃白煮豆腐:古老的房子,昏暗的灯光,乌黑的锅和炉子,雪白的豆腐;父亲时不时地站起身来从冒着热气的锅子里夹起豆腐并放在儿子们面前的碟子里。屋外虽天寒地冻,屋内却温暖如春,因为父子围炉吃豆腐的情景饱含着浓浓的亲情! 第二幅画面是作者青年时代与两个友人一起冬夜泛舟游西湖的情景。 文中的S就是叶圣陶(18941988,江苏苏州/吴县人)。事情经过是这样的:1921年夏天,作者辞了扬州八中教务主任之职,到中国公学任教,在那里结识了叶圣陶。不久,作者到杭州的

9、浙江第一师范(原杭州府中学、浙江省第一中学,现杭州高级中学或杭州师范大学)教书,叶圣陶也因约而来,两人同住在一个房间里。当年12月14日(公历)晚上,他们和另外一位友人一起坐着小船游西湖:溶溶的月色,软软的水波,淡淡的山影,星星的灯火,湖山之间十分地平和寂静,只有均匀的桨声在夜空中轻轻地荡漾着。冬夜的西湖上,风是冷冽的,但朋友间的友情却温暖着彼此的心,小划子上满载的正是作者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情。第三幅画面是作者与妻儿在台州过冬的情景。 1922年9月,作者在台州浙江第六师范学校现台州学院教书,过了冬天才离开那里。虽然时间已过去十年,妻子也已去世四年了,但那时的生活情景却让作者不能忘怀:山上松涛

10、阵阵,天上飞鸟数只,街上少有人行;作者一家人当时所处的生活环境十分冷清,可是,作者即使在冬天也不觉得冷清,反而觉得温暖如春,因为家中有他所深爱、同时也深爱着他的妻儿三人与他相濡以沫、朝夕相处。 情感:作者写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亲情、友情与爱情(尤以前两者为明显)。作者曾在给好友俞平伯的信中说:“在狭的笼里的唯一的慰藉,自然只有伴侣了。故我们不能没有家人,不能没有朋友,否则何可复堪呢。以心情狭小的我,人类决不能做我的同类。所谓我的同类,全世界只有几个人,我如失了他们,便如失了全世界。”。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朱自清对于人类社会是怀着一份愤世嫉俗之心的,而且,从总体上看,朱自清对人类

11、是不信任也不喜欢的。由此,作为一个个体存在于人世,朱自清的内心其实是非常孤独也非常悲观的。所幸的是,作者很清楚能够支持他活下去的力量是什么,也知道怎么去获得这种 力量,而且,实际上也获得了这种力量。这种能够支持他在这个总体上既不安全也不美好的世界上活下去的力量,就是亲人之间的亲情、朋友之间的友情和爱人之间的爱情。正是出于对人类社会和人生的这种认识,作者才会倍感亲情、友情 与爱情的可贵,才会写下这篇歌颂亲情、友情与爱情的不朽散文。 2)这篇的文章结构相当独特。 从表面上看,文章的前三段所描写的三个生活断片都是各自独立的。各个画面实际上是形断实连的。“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

12、的”这句话中,作者点明了文章的主题:人情的温暖及其之于人生的重要性。 作品的前三段就是这一总主题的三个相对独立的方面亲情、友情与爱情以及它们各自之于人生的重要性的各自具体的展现。而作品前三段所描写的三个表面上相对独立的事件(及其所暗含的相应主题方面)经由总主题的统合作用就成了实际上浑然一体的意义整体。这篇散文的最大特点就是形散神聚不散,即:以(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及其之于人生的意义)为线索串起三个相对独立的富于人情美的生活画面,使它们以各自相对独立的乐章的形式互相结合成为一支歌颂人情美的完整颂歌。 3)表现手法上的特点: 一、善于运用贴切而富于创造性的比喻来生动地表现事物的状貌或性质。 二

13、、善于运用典型事例和典型细节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或其他特点。 三、善于用白描的手法表现人物或环境的特点。 如作品中写月下的西湖、冬天的小山城等用的都是寥寥几笔就传达出事物的主要特征的白描手法。 四、善于用反衬手法来凸现事物的特点或性质。 如:作者在写父子三人冬夜围炉吃豆腐时,先写锅子和炉子的黑,再写豆腐的白,在黑白对比中使豆腐更显得白。再如,作品中用来表现人情的温暖的事件都发生在一年中气候最为寒冷的冬季,文中几次将自然环境中的气候的寒冷与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所给人的温暖相对照从而在对比中让人更加觉得人情的温暖。 四、问题理解。 1.文中记叙了发生在冬天里的那三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

14、.第三段中台州的冬天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3.文中最后一句说:“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对这句话应该怎么理解? 1.童年和父亲、兄弟围着小洋锅吃白煮豆腐。与朋友冬日夜游西湖。与妻子在台州生活。 2.台州的冬天是即便是真冬天也并不冷。这样写是想表现他们在那里人生地不熟,又遇到这些发生在冬天里的事,洋溢着浓浓的亲情,温暖着“我”的心。 3.冬天,只有一家人的亲情、友情才显得很温暖、温馨。 附:冬天赏析 说起冬天用这一分句引出有关冬天的一个具体事件,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

15、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善于运用比喻来生动地表现事物的状貌或性质,如这里用“好些鱼眼睛”来比喻水烧开时锅中不断形成并上升 的气泡、又用“反穿的白狐大衣”来比喻水中豆腐的白嫩细滑。锅在“洋炉子”(煤油不打气炉)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善用对比来凸显事物的性质。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qu4,眯眼细看着眼睛,从氤氲yinyun1,烟气或烟云弥漫的样子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善于运用典型事例和典型细节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或其他特点,如这里用“站起来”、“微仰着脸”、“觑着眼睛”、“伸进筷子”、“夹起豆腐”、“放在(我们的)酱油碟子里”这一连串典型细节及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