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考能力要求的解说.doc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97818224 上传时间:2019-09-0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高考能力要求的解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地理高考能力要求的解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地理高考能力要求的解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地理高考能力要求的解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地理高考能力要求的解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高考能力要求的解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高考能力要求的解说.doc(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理一、对地理高考能力要求的解说 根据高考的性质和地理教育目标,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地理科学的基本思维方法、学生思维发展和认知过程的心理特征以及考试机制的职能,提出了地理高考的10项能力要求。1、记忆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和分布;记忆重要的地理数据;了解涉及地理的重大时事。“重要地理事物”是指考试大纲和教材中涉及到的大洲、大洋,主要山脉、河流,以及主要国家、城市、交通线、人口等重要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包括它们的名称和分布)。地理数据属于地理基础知识中的地理事实范畴,在地理知识体系中起着“定量”的作用。在教材中,出现的有绝对数据、相对数据、比例数据、顺序数据等主要类型。绝对数据是指明或者表示地理事

2、物的数量或数量范围的数据,如:银河系直径,太阳光球表面的温度,地理区域(大洲、国家等)面积,主要山峰的海拔,重要河流的长度,地面高程,海水深度等。比例数据是表示两种或者两种以上地理事物之间对比关系的数据,如:海水盐度,人口自然增长率,能源构成等。顺序数据是表示同类地理事物或可比属性的排序状况的数据,如:按面积、某种资源拥有量等的国家排序,主要河流按长度、流量的排序等。要求记忆的重要地理数据指教材中常见的,具有多用性、稳定性、独特性,或者能够说明重要地理问题的数据。如:地球的平均半径,地轴的倾斜角度,特殊纬线、经线的度数;各大洲的面积,喜马拉雅山的海拔,马里亚纳海沟的深度,海水的平均盐度;中国的

3、森林覆盖率、人均耕地面积、年径流总量、人口数量和少数民族数、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在世界上的名次等。“涉及地理的重大时事”,一般指见诸报端、具有全国或世界意义,且尚未写入教材的地理新事物或事物的发展变化。如:政治地图的变化(东帝汶的独立,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设立),新建的大型工程或交通线(三峡工程、神华工程),我国新列入联合国“人类遗产清单”的人类遗产(平遥古城、丽江古城、颐和园、天坛、武夷山、大足石刻),以及人类改造自然的重大成就、地理科学研究方面的突破性进展等。2、正确解释和区分地理概念及其含义。地理概念在地理知识体系中起着“定性”的作用,它能够反映地理事物及其演变过程的本质属性。其中又可分为:一

4、般概念、特殊概念和集合概念。一般地理概念又称普通地理概念,是概括常见的、数量较大的同类地理事物一般属性的概念,如:陆地、山地、盆地、海洋、海峡、海流、河流、湖泊、城市、工厂、矿山、铁路、公路等。特殊地理概念则是表示特定地理事物或地理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概念,如:火口湖,断陷盆地,“地上河”,峰林、溶洞,珊瑚礁岛,河流的流量、含沙量、输沙量等。集合地理概念,则概括了被限定的地理事物群体共有的本质属性,如:中国的纬向山脉,中国沿海开放城市,喀斯特地貌等。考试中,要求考生能够正确解释主要的地理概念,并且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区分概念之间的差别,做出相应的地理判断和选择。如:时区和区时,震级和烈度,流量和径流

5、量,气候和天气,恒星日和太阳日等。需要说明的是,近几年来,随着考试题型的演变,直接要求用文字表述来解释概念的考题基本被淘汰,取代其地位的多为选择题。一般情况下,单项选择题考查地理概念最本质的属性或内涵,双项或多项选择题会从不同角度涉及地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考查对概念的全面认识或更深层次的理解。而考试结果显示,单项选择题的通过率,远远高于双项或多项选择题的通过率。即表明对概念的掌握停留在简单记忆和浅层理解阶段的考生仍为数不少,他们是靠“死记硬背”来学习地理的,仅为对付考试。对概念的真正理解应表现为对其内涵和外延都有较完整的认识,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判断、分析、解决问题。3、 掌握我国区域地理特征及

6、差异;掌握考试大纲要求的世界各区域和国家的地理特征。区域性是地理学的本质特征。区域地理特征是认识地理区域相似性与差异性,了解不同地理区域相互联系及区别的主要依据。掌握考试大纲要求的中国区域地理特征及差异,世界各自然、人文区域,以及一些重要国家的主要地理特征,是学习地理的核心内容。如:中国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内陆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特征及差异;世界各大洲的主要地理特征,世界各自然带的主要差异,一些大洲的分区(如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等),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等等。4、熟练判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和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地图上填绘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

7、观图像、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和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地图(政区图、地形图,以及地理要素等值线图等)以及其他地理示意图、图表和景观图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是获取地理信息、进行区域比较和研究的重要工具。熟练判读地图和地形剖面图,是指能依据地图比例尺、经纬网、等高线、图例和注记等要素,从图中正确选择(判断)并获取(读取)所需要的地理信息的能力。这里说的地理信息主要指:区域面积,地理事物的位置、高程,地形特征,气候资料等。在上述的基础上,还要求考生能把重要的地理信息准确地填绘到地图上示意图一般有地理原理示意图,地理过程示意图,表示各地理事物间的相互联系、比例关系、结构的

8、示意图,以及采用简化等手法突出地理事物主要特征的各类框图、略图、主题漫画等。景观图多为地理景物的素描图,包括自然景观,如:地形、矿物、植物、动物等素描图;人文景观,如:人种、城乡风貌、名胜古迹、古今建筑、工农业生产情景等素描图。地理统计资料及图表,包括数字表格,各种坐标图(如: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折线图、曲线图、柱状图,平面正三角坐标 图等),结构图等。简略的坐标图、结构图往往也同时是示意图。 熟练使用上述图表,要求考生能正确理解图表表述的地理信息的含义,判读其表示的信息的数量或等级。并能在此基础上,解释或分析说明相关地理事物的异同、地理原理和规律等。 5、描述、概括、理解各地理事物(包括自然地

9、理各要素、人文地理各要素,以及人类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各方面)的空间结构和联系及其发展变化过程。自然地理要素主要包括地质和地形,气候要素,河湖水文,植物和动物等;人文地理要素则指资源,能源,农业,工业,人口和城市,交通,旅游和商业贸易,环境等。掌握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形成了一定的地理思维方法的标准是:能够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图示等方式,描述和说明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相互联系和其发展变化的过程。例如:地球的内部圈层,大气的垂直结构,地壳的演变和地球上火山和地震带的形成,水的循环和各种天气现象,人口的增长和迁移,城市化的进程,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的演变等。认识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和变化

10、规律有时甚至比认识一个结论更有意义。因为结论可能是暂时的,而发展变化是物质世界永恒的规律。6、认识和理解我国基本国情、基本国策和有关政策法规以及区域的国土开发和整治措施。国情教育是地理教育的重要内容。考生应该充分地认识和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即自然资源的丰富性,自然条件的复杂性,人均占有的资源的有限性,国土开发和整治的迫切性等。同时应该知道我国国土整治的重大措施,了解有关的政策和法规。如,我国的水能开发和河流的治理,各类防护林建设的意义和主要措施,林业和有关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重点治理整治的河流和湖泊等。7、理解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运用所学的地理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和观点,运用地理事实材料,简明地推

11、导或定性地说明地理规律和原理。地理规律和原理主要包括:地理事物的特征、成因,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等。考试中重点检查的是考生在理解了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之后,分析、说明或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在认知、分析地理事实材料的基础上,判断和定性说明主要地理规律和原理的能力。之所以提出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和观点,简明推导、定性地说明地理规律和原理,是由地理学科的综合性,以及地理学科的不断发展、完善和深化所决定的。对重要地理事实的解释和说明,涉及了几乎中学所有的学科的内容。自然地理学方面的地理事实、规律和原理,主要需要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去加以解释、推导和说明。人文地理的

12、内容,则在许多方面与政治、历史等学科的知识互相结合、渗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地理考试不可能、也不应该是上述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测试,而只是要求考生具备一个合格的高中毕业生的起码的知识水准,对地理规律和原理能给予简明扼要的推导、说明。例如,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理解并能简单解释说明下述内容:地表岩石的风化过程和结果,地震发生的机制和地震波的传播,气温的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和分布的状况,自由大气在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下的运动,喀斯特地貌的发育过程,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不同农作物的生长和自然条件的关系,生态平衡的原理等。8、使用和分析各种资料,进行地理信息的提取、认定、判断及反思。从各类资料

13、中,认定和提取地理信息,并且对其做出判断和思考,是地理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地理教育的重要价值。这就要求考生从日常的学习中,透过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通过对教材上已经有的地理事物的分析等过程,掌握地理学科所特有的基本学习方法,并且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对不同国家或者区域的地理资料,能够进行分析,比较,做出相关的判断。地理学科是当代发展最快、研究内容变化最大的学科之一。它从传统地理学发展到系统地球科学仅用了很短的时间。这是因为近几十年来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大大增强,因而使地表环境进入了人文时期,“环境与发展”问题被激化和突出出来,如环境污染、人口压力、过度消费、土地退化、森林砍伐、

14、生物种类锐减、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等等。对当今和21世纪而言,地理科学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探索和寻求解决地表人类环境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由此现代环境科学包括区域、自然和人文地理,从内容到观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将逐渐反映在教材内容和教学过程中,使传统的以让学生掌握区域地理基础知识和运用地图的基本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地理学科转变为形成地理意识、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及相应价值观的学科。毫无疑问,地理考试内容也必然顺应这种变化,反映出时代的特征和要求。同时,地理学研究的这种进展,也使新的概念、观念、方法、手段不断产生和出现,让我们有条件对前人所做出的结论进行反思,对人们

15、已有的行为方式进行反思。9、比较、分析、评价地理事物和现象,并尝试创造性地解释和解决地理问题。比较是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差异、区域之间的差异都是通过比较而区分、认识它们各自的特征和规律。分析是学习能力的本质表现,指对问题能进行剖析、分割、图解等,并能把握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做出正确推断的基础。评价是指为了某种目的,对特定的事实、观念、结论、方法等的价值做出评判。学习地理科学的价值在于能够形成比较完整的、独具特色的地理思维方法。即能独立地运用所学习过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对不同的或单一的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多方面的比较和多角度、多因素的分析,经过独立的思考,做出评价,恰当

16、地解释和解决有关的地理问题,或者提出有一定参考价值的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简言之,即观察问题、分析方法的综合性,评价的独特性,解决问题的实际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地理命题追求立意较深刻,情境设置新颖,设问是开放式的题目,为学生提供阐释、评价和想象的空间。这类题目要求学生能组织起自己已拥有的知识结构,经过独立思考后解答。考生答题不拘谨,能充分展示和发挥水平。10、在给定的时间内,完成各种地理计算或逻辑推理过程;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表述。效率是人的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方面。考试的过程本身,既要在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方面考察考生的水平,同时也要在效率方面甄别出考生能力的高下。考试过程,要求考生在给定的时间中,完成同样质量和数量的试题,就是要全面检测考生获取资料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