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精品—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人民版】〖2015各地名题汇编〗03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2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97814656 上传时间:2019-09-06 格式:DOC 页数:253 大小:7.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精品—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人民版】〖2015各地名题汇编〗03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2_第1页
第1页 / 共253页
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精品—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人民版】〖2015各地名题汇编〗03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2_第2页
第2页 / 共253页
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精品—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人民版】〖2015各地名题汇编〗03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2_第3页
第3页 / 共253页
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精品—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人民版】〖2015各地名题汇编〗03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2_第4页
第4页 / 共253页
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精品—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人民版】〖2015各地名题汇编〗03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2_第5页
第5页 / 共2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精品—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人民版】〖2015各地名题汇编〗03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精品—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人民版】〖2015各地名题汇编〗03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2(2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附:非选择题完整版1(2015江苏徐州高一第二学期期末38)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明多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显著特征。世界的发展实质是不同文明从相互隔绝到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世界文明结束隔绝开始走向整体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世界市场的形成是经济全球化趋势的重要表现,概述世界市场形成的基本过程。(4分) (2)19世纪中期和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曾两次融入世界市场,这两次融入有何不同?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 (3)2015年2月1日,中国在北京召开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会议。其中“一带”“一路”分

2、别指什么?我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有何现实意义?(3分)【考点】新航路的开辟;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全球化主题【解析】(1)第一小问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作答,即使世界由彼此孤立走向了相互的联系,使世界成为一个整体,由此断定此事件是新航路的开辟;第二小问过程,结合所学知识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事件总结即可,即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出现;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第一小问不同,结合所学知识,近现代中国的开放进行总结即可,近代中国是战败被迫开放,

3、而现代中国是政府主动对外开放;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的影响以及现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影响进行总结即可。近代中国被迫的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的倾销市场,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传统的小农经济逐渐走向解题,民族工业和洋务企业产生等;现代中国引进来走出去,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机遇和危险并存。 (3)第一小问含义,结合热点新闻一带一路以及所学知识中国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和路上丝绸之路作答即可,即一带:丝绸之路经济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第二小问意义,根据经济与政治和文化的关系,可以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角度作答即可,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政治地位

4、的提升,同时促进了世界各国经济、政治、文化的交流,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事件:新航路开辟。(1分) 过程: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出现;(1分)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分)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分) (2)不同:前者被迫卷入,后者主动加入(1分)。 影响:中国逐步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中国自然经济解体,客观上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1分)(任答一方面即可得分)机遇与挑战并存。(1分)(具体回答入世带来的机遇、挑战,亦可得分) (3)一带:丝绸之路经济带;(1分) 一路:海上丝绸之路。(1分) 意义:有利于促进和平发展、合作共赢。(1分)(类似

5、答案也可得分)2(2015江苏盐城高一第二学期期末38)早在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就对未来社会提出构想:“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在此基础上社会主义革命者们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伟大实践。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十月革命后为了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苏俄先后进行了哪些尝试?(2分) (2)20世纪30年代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苏联形成了斯大林模式,请简述斯大林模式在经济上的主要表现。(3分) (3)20世纪50年代为了实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谓描绘的未来社会中国共产党

6、进行积极而成功的探索,也遭受过重大的挫折,请各举一例?(2分)到了20世纪90年代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上又做出怎样的新抉择?(1分) (4)结合上述问题,就经典理论与科学实践之间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2分)【考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1992年起);经济改革主题【解析】(1)此题问尝试,结合所学知识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回答即可。 (2)此题问表现,注意应该集中于斯大林模式在经济上的表现:单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模式。 (3)第一小问举例,结合中国50年代的成就和

7、挫折回答即可;第二小问抉择,结合90年代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回答即可。 (4)此题问认识,分析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即可。【答案】(1)尝试: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2分) (2)表现:单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模式(3分) (3)成功: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任答一点即给1分); 挫折: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任答一点即给1分); 抉择: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1分) (4)认识: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丰富、创新理论(2分)3(2015湖南张家界高一第二学期期末28)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程中,

8、我国逐渐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请回答: (1)1956年,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什么?(2分) (2)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是什么?(2分) (3)1980年,我国正式确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是哪四个城市?(4分) (4)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2分)【考点】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十一届三中全会与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1992年起);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解析】(1)1956年完成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

9、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1)标志:三大改造的完成。(2分) (2)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分) (3)城市: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分) (4)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4(2015江西上饶一模40)(25分)宗族是指由父系血缘关系连接而成的群体,宗族制度是中国传统社会最重要的基层管理模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中叶到清中叶,是徽州宗族对乡村的统治不断加强的时期。宗族通过修谱、建祠、祭祀、团拜活动,从思想上、组织上加强了统治,又通过制定族规家法,把族人的言行限制在宗族规定的范围内

10、。宗祠往往置有义仓、义宅,使贫乏的族人不至于饿死,在乡村修桥、修路、修筑水利设施等项工程上,宗族承担起了组织者的责任,在解决水利设施的纠纷等事务中,宗族的权威和作用实际上要大于保甲。 摘编自明清时期徽州的宗族制度 材料二 近代宗族组织的原则发生了某些变化。上海王、朱两氏将祠堂族长制改为族会制,“从事家族立宪”。1918年该族增订族会章程,1924年修改,其中规定:族人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宗族首领由选举产生,不再由辈份、年龄等因素决定近代族学的教育对象从男子变为包括女子;生源从族人子弟扩大到外姓子弟;教学内容从单一读旧书变为谈格物之学,族学从宗族制度中脱离开来。 摘编自中国族谱之研究戴氏修谱族约

11、 材料三 建国初期宗族制度开始衰退,其主要原因是土地改革取消了族田,“耕者有其田”的实行是农民的生存有了基本保障,对家族依附的必要性大大减弱,宗族制度的衰落成为一种必然。1958年农民回归向宗主寻求生存保障,使宗族制度获得增强。1978年后人们对宗族制度的依附减弱。 摘编自功能转换与当代中国农村宗族制度演化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经济和政治角度分析宗族制度存在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内、外因角度阐述近代宗族制度出现变化的原因。(12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的宗族作用在1958年后增强和1978年后减弱的经济原因各是什么?(7分)【考点】古代中国

12、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十一届三中全会与经济体制改革;宗族制度主题【解析】(1)从材料一“徽州宗族对乡村的统治不断加强”、“从思想上、组织上加强了统治” ,等信息可知,宗族制度满足了稳定社会秩序,巩固专制统治的需要;从材料一“在乡村修桥、修路、修筑水利设施等项工程上在解决水利设施的纠纷等事务中”可知,宗族制度满足了小农经济生产的需要,与小农经济的分散性、脆弱性、落后性的特点有关。 (2)注意内、外因角度,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来阐述近代宗族制度出现变化的原因。内因角度,政治上,辛亥革命等民主运动的推动

13、;经济上,自然经济逐渐瓦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上,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自由、平等思想的传入等。外因角度,政治上,列强侵略打开了国门;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思想上,西学东渐,西方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等。 (3)由材料三信息“1958年农民回归向宗主寻求生存保障”可知,宗族作用在1958年后增强的经济原因是人民公社化运动和三年经济困难使农业生产下降,农民生活困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族作用1978年后减弱的经济原因与农村实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关。【答案】(1)经济:小农经济的脆弱性。(3分) 政治:稳定社会秩序,巩固专制统治。(3分) (2)外:侵略战争打开国门;列强经

14、济侵略;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传入。(6分) 内:民主运动的推动;自然经济逐渐瓦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反封建思想的传播(自由、平等思想的传入)。(6分) (3)增强原因:人民公社化运动和三年经济困难使农业生产下降,农民生活困难。(4分) 衰退原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农业发展水平。(3分)5(2015广东江门一模38)(27分)农民阶级是历史的重要创造者,他们的遭遇反映出历史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指出:东方小农“不能自己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代表东方小农的“主宰

15、、权威”是什么?(1分)导致东方小农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的根源是什么?(2分) 材料二 1932年,美国国民总产值从1929年的1040亿元下降到410亿元。当年有273万户人家被房东撵走。农民每收一英亩小麦,就要亏一元五角。用玉米棒子当燃料,比卖玉米买煤烧还合算。肉价惨跌,一只羊送到市场,运费一元一角,售价不足一元。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2)美国农民为何会收入锐减?(1分)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才提高他们的收入?(3分) 材料三 上世纪20、30年代,在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中,绝大多数农户加入集体农庄,形成了集体农庄经济制度。农庄是国家直接支配的经济单位,其播种结构、播种面积、单产量、总产量、牲畜种类数量、牲畜产品率、作业方法、农艺措施以及农畜产品的分配等各项指标,都由国家决定。为保证工业化所需资金,国家实行义务交售制,以远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收购农庄的产品。1953年斯大林逝世时,农庄义务交售的产品价格与成本之比为:粮食132,土豆75,牛肉5。与此相对应的是严峻的农业形势:1953年的人均粮食和肉类的产量只有432公斤和30公斤,比革命前1913年的540公斤和314公斤还要低。 (3)根据材料概括苏联集体化运动的特点?(4分)如何评价这个运动?(4分) 材料四 中华文明转型路径的独创性,首先表现在广大中国农民成为现代化的强大的内在动力,而其前提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