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拉萨河的四季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7800489 上传时间:2019-09-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8-拉萨河的四季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8-拉萨河的四季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8-拉萨河的四季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8-拉萨河的四季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8-拉萨河的四季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8-拉萨河的四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拉萨河的四季(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8 拉萨河的四季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够分角色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力目标:能模仿会话内容做简单的生活会话练习情感目标:了解拉萨河四季的特点。能够结合谈谈自己家乡的四季深刻理解作者通过细致生动的描绘拉萨河四季的景象,来表现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说明确定以上的三个目标是要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的教学理念。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重点及教学重点处理:通过词语扩展训练,课堂运用训练,复习字词。处理方法:读读 - 写写 - 造句教学难点:难点及教学难点处理:培养学生围绕中心话题进行口头讨论能力。 通过复习旧知识,设计简单、合理的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习兴趣,培

2、养口语交际与写作能力。处理方法:练习会话,同学之间对话。一、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已经学习过关于描写景色的文章,但具体的学习全篇都描写春、夏、秋、冬的还是第一次。因此要引导学生懂得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还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努力通过本课,让同学们亲身感受拉萨河的四季之美。校情分析: 我校是一所民族中学,基层的孩子,学习语文较被动,语感较差,语文素质的层次明显,在语言表达上有点欠缺。教具的使用:小黑板、多媒体二、 说教法与学法 1自主学习享受美的愉悦,提高审美能力。(应多读少讲,以读代讲为主) 拉萨河的四季是一片会话课,如果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听,那么学生永远无法领略不到拉萨河的四季的意蕴悠长的美。

3、所以,我本着注重创设教学情境,运用直觉领悟和心理体验的思维方法,就以导游的身份带领学生进入艺术境界。让课堂成为感知美、欣赏美、品味美、探讨美的自由空间,提高审美能力,进而初步学会表达美和创造美。 示范分析,而后以合作、探究辅之。通过示范,学生就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分析。 说明示范分析是根据校情来决定的。 3学法指导: 本文是抒情散文,要求学生从课文出发,采用边看、边问、边想、边读、边写。看:看现实的关于春天的图片,从中总结春天的美丽。问:课文中是怎样描写拉萨河的四季的?想:思考并回答教师精心设置的问题。读:读顺、读流畅,读出感情。写:通过本文的学习,教师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写片断。

4、教学时数:两课时(因为民族学生语文的底子薄) 三、教学程序 总的用一句概括:由表及里,循序渐进。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随着这美妙的音乐我们终于到达了我们向往已久的佛教圣地西藏,拉萨。拉萨是我们藏族人心目中最神圣的地方,也是藏族人民想去朝拜的地方。同学们,你们去过西藏吗?那你对西藏了解多少呀?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布达拉宫。被称为“拉萨市的颐和园-罗布林卡”。大昭寺里面有释迦摩尼12岁的等身像,是文成公主进藏时带来的。各位同学今天我们要去的主要的景点是拉萨河。现在就让我们去身临其境一番,去欣赏那里的四季风光,去感受那里的美。(出示课件)齐读说明 此设计帮助学生了解拉萨河四季的特点。能够结合实际谈

5、谈自己家乡的四季,设计一个较好的教学环境,为课文教学作情感铺垫。 通过旅游的形式,可以轻松自然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扩大教学容量。 (二)授新课:请同学们打开第8课拉萨河的四季,我请七个同学来进行会话练习,其他同学用心聆听。1、听一听,找一找:(1)、普通话标准与否;(2)、有没有读错的词语;(3)、读的有没有感情能够让同学们注意力集中,初步了解课文中拉萨河的四季的描写。特地设计这一步骤针对民族学生对字词的学习被动,基础较差而设的,同时扩大识字量,为下面的朗读扫除障碍。 (三)看图片用自己积累的词语说说你所看到的景色?说明让学生说说自己所积累的关于春天的词语,扩大知识面,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在

6、这个阶段,学生往往只能直觉意会“美”而不能言传“美”,所以我准备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中所描写的景物及其特点,理解“春”究竟是怎样美的,作者是如何构思的?讲究层次的?此时教师作示范如:山朗润,水涨,太阳红,小草钻,要求学生轻声读,边读、边想、边用笔勾画,自读、自悟、自得、自问。然后小组互动学习、分析、整理。所得及所问,派代表参与板书,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视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也可作如下的质疑,作为对学生思考不足的补充。当然,这些问题事先写在小黑板上,等到同学们讨论地差不多的时候才出示。 1、找同学们进行对话,让其他同学总结课文中是怎样描写“拉萨河的四季”的?说明学生读,理解欣赏拉萨

7、河春色之美。 写春草作者为什么却写孩子们的嬉戏?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为什么不说成“嫩嫩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句话的前后都描写花,为什么中间夹一句动物的描写。 春风是无形、无色、无味,但作者是通过哪些角度把它写的有情有感的? 写春花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文章的结尾为什么用“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来比喻“春天”? 最后由教师总结归纳,让同学们能够由点到面,将零散的景物及特点集中。 说明设计这一步骤旨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思考的能力。同时再从独立转向合作、探究,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质

8、疑、相互启发,这样就形成了多维态势的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让学生用心读、用心赏,读出美,增强审美能力,每个人都会有收获,教师的设问与及同学的质疑。落实了教学重点,完成知识目标的C点和情感目标。 (六)精读,通过比赛朗读、配乐朗读品味语言之美。 还像上节课那样一遍遍的朗读,学生绝对会觉的枯燥泛味,因此我让学生各自找最精彩的地方朗读,品味它的语言。另外,进行朗读比赛,各组推荐二到三名同学朗读自己最拿手的段落,由平常朗读较好的同学作评委,进行打分评比,最后作全班配乐朗读。在这过程中,我还用了这样一个句式:“段(句)好,好在”要求学生从词、句式、修辞的角度,从写法、结构等

9、方面进行分析评点。根据乡下学生素质较低,我先用了“春草图”作示范。设了些小问题:如“钻”为什么不用“长”。“偷偷”叠词的运用,运用了什么修饰手法及其作用? 说明采用多样的朗读形式,有利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激起学生自主的活动,设计的句式有利全体学生的参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说是由扶到放的过程,这样也落实了教学重点及难点。 (七)从文学作品和记忆中寻找美 同学读完春,从中受到了美的感染和熏陶,一定能够从文学作品或记忆中找出描写春的优美词句。 说明设计此题步骤目的是将学生学语文的目光由课内导向课外,引向丰富多彩的更大空间,使课内外结合,我还准备印发一些有关“春”的名句供他们欣赏。 (八)、美

10、的训练 1、引导学生从形式到内容进行总结归纳。 2、写一段描写家乡冬景的文字。 3通过本文的文字把它变成一幅幅春景画。 说明设计第一道主要是要培养自学能力,因为初一年的学生还处于自觉的适应阶段,通过本文的总结归纳有利今后的自主学习。设计第二道主要是学习的迁移,听、说、读的最后落脚点是写。初一年的学生写作水平难以当堂完成,所以放在课外。另外,又因本文的教学时间是在冬季,所以只得由本文写“春季”的内容迁移到写“冬景”上。同时也可以为下文学习济南的冬天先作个铺垫。第三道是选做题,学生完成之后贴于“作业栏”上,这样布置是根据学生的多样性,有利调动一切学生可调动的因素,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本文安排三课时

11、,第一课时完成(一)(四)个步骤,第二课时完成(五),第三课时完成(六)(七),第八个步骤安排在课外。 说课后记: 写完本说课稿,我再回忆以往教春的模式:那是一段段的分析,一个个问题简单的提问。教师包办一切,学生听得容易累,老师教的更累。那是因为没有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学生被动接受老师的灌输。但这次,我的教学设计尽可能围绕着新课程所倡导的来实施,那就是:阅读是学生的个体行为,不应该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老师要巧妙设计,创造性地拓展延伸,引导学生积累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创设心灵的自由,行动的自由。学生就可以展开联想,想象的翅膀在知识的海洋里邀游。在能力与知识结构方面,要求学生应具有扎实的专业和日语语言基础,熟练掌握日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了解日本社会及日本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熟悉日本国情,具有一定的日本人文知识及运用这些知识与日本人进行交流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