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高中生物山西高考仿真模拟考试【42】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7604166 上传时间:2019-09-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92.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年高中生物山西高考仿真模拟考试【42】含答案考点及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8-2019年高中生物山西高考仿真模拟考试【42】含答案考点及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8-2019年高中生物山西高考仿真模拟考试【42】含答案考点及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8-2019年高中生物山西高考仿真模拟考试【42】含答案考点及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8-2019年高中生物山西高考仿真模拟考试【42】含答案考点及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年高中生物山西高考仿真模拟考试【42】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年高中生物山西高考仿真模拟考试【42】含答案考点及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年高中生物山西高考仿真模拟考试【42】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 姓名:_ 分数:_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1.如图是离体实验条件下神经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变化的两种情况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发生电位1是突触后膜上Na+大量内流导致B发生电位2是因为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被分解了C神经递质释放引起突触后膜发生离子转移是产生电位变化的直接原因D递质只与特异性受体结合,这与蛋白质的结构密切相关【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电位1为神经突触后膜兴奋时的膜电位正常变化;电位2为神经突触后膜没有

2、兴奋时的膜电位变化,但接受了抑制性递质的作用;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是由于离子的转移;突触后膜上有特异性的递质受体。考点:本题考查突触后模的电位变化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识图析图能力。2.下图甲表示四种不同的物质在一个动物细胞内外的相对浓度差异,其中通过图乙所示的过程来维持细胞内外浓度差异的物质是()A阳离子AB阳离子BC胰岛素DCO2【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图乙是物质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的。图甲中阳离子A细胞内浓度高于细胞外,其离子进入细胞是逆浓度梯度的主动运输,A正确;阳离子B细胞外浓度高于细胞内,是顺浓度梯度的协助扩散进入细胞的,胰岛素成分是大分子蛋白质,是以胞吐的方式

3、分泌到细胞外的,CO2是以自由扩散的方式离开细胞的,所以BC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不同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3.酶抑制剂是与酶结合并降低酶活性的分子,分为竞争性抑制剂和非竞争性抑制剂,其抑制作用原理如下图B、C所示(图A所示为酶催化底物发生变化的作用原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非竞争性抑制剂会使酶失活B两种抑制剂均只降低酶的催化效应C非竞争性抑制剂与该酶催化的底物化学结构相似D竞争性抑制剂与酶的活性位点具有互补结构,可被该酶催化分解【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非竞争性抑制剂会使酶结构活性位

4、点变化,不能与底物结合,故A正确,C错。竞争性抑制剂与酶的活性位点,导致少量酶与底物结合,降低酶催化效应;而非竞争性抑制剂直接破坏酶结构,导致酶失去活性,故BD错。考点:本题考查酶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4.植物根部的生长素在单侧光照射下会向背光一侧运输,图示为研究单侧光的光照强度与根弯曲角度关系的实验装置和实验结果。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单侧光照强度越强,根部生长素向背光一侧运输的越多B该实验可以验证生长素对根部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C单侧光照强度越强,向光侧的生长素促进作用越强D根

5、背光弯曲生长是环境影响基因组程序性表达的结果【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单侧光能够使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导致生长素集中分布在背光侧,而且单侧光光强越大,生长素向背光一侧运输的越多,故A正确。根对生长素较敏感,故背光侧生长素浓度较高,抑制背光侧生长,而向光侧生长较快,表现背光生长,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故B正确。单侧光照强度越强,根部生长素向背光一侧运输的越多,向光侧生长素越少,促进作用越弱,故C错。根背光弯曲生长是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从而影响根的生长结果,故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植物生长素调节实验分析,意在考查考生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能

6、力。5.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相关的方法与结果正确的是A若32P标记组的上清液有放射性,则可能原因是搅拌不充分B未标记的噬菌体在含32P标记的细菌体内复制三次,其子代噬菌体中含32P的个体占3/4C用含35S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用以标记35SD分别用含35S和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出带相应标记的噬菌体【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若32P标记组的上清液有放射性,可能的原因是噬菌体侵染时间过短或过长引起,A错误;未标记的噬菌体在含32P标记的细菌体内复制,不论复制多少次,子代噬菌体都有32P标记,B错误;噬菌体培养需要寄生在活细胞中,要获得带标记的噬菌体,可先分别用含3

7、5S和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C错误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6.用酵母菌使葡萄汁产生葡萄酒,当酒精含量达到12%16%时,发酵就停止了。有关解释不正确的是A酒精对酵母菌有毒害作用B营养物质因消耗而不足C产物积累使pH值发生改变D氧气过少导致其无法呼吸【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酒精具有消毒的作用,对酵母菌同样有毒害作用,A不符合题意;酒精含量达到12%16%时,其中的营养物质被消耗,很难维持大量酵母菌的代谢需要,B不符合题意;酒精发酵过程中,产物积累使pH值发生改变,C不

8、符合题意;酒精发酵是进行无氧呼吸,不需要氧气,D符合题意。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7.下列有关实验变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探究氧气浓度对酵母菌细胞呼吸速率影响的实验中,通常温度不属于变量B在探究氯化钠浓度对人的红细胞形态变化影响的实验中,氯化钠浓度是因变量C探究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速率影响的实验,CO2浓度、温度、植物种类是无关变量D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温度和pH是自变量【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探究氧气浓度对酵母菌细胞呼吸速率影响的实验中,实验变量是氧气浓度,温度等是无关变量,A错误;探究氯化钠浓度对人的

9、红细胞形态变化影响的实验中,氯化钠浓度是实验变量,B错误;探究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速率影响的实验,光照强度是实验变量,CO2浓度、温度、植物种类是无关变量,C正确;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们实验中,温度和pH分别是自变量和无关变量,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实验设计分析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8.细胞中不能合成ATP的部位是A线粒体的内膜B叶绿体中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C内质网的膜D蓝藻(蓝细菌)中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

10、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可以生成ATP,A项正确;叶绿体光反应阶段能生成ATP用于暗反应过程,B项正确;内质膜是真核细胞内膜转化的枢纽,不能生成ATP,C项错误;蓝藻细胞的光合作用片层上色素,是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能此过程中能生成ATP,D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与ATP合成相关的生理过程及场所,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9.关于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下面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A细胞的高度分化改变了物种的遗传信息B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生物体异常的生命活动C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发生多次变异累积可导致癌症,因此癌症可遗传D良好心态有利于神经、内分泌系

11、统发挥正常的调节功能,从而延缓衰老【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细胞分化不改变遗传信息,只是基因有选择的表达,导致细胞的蛋白质本题,细胞出现结构和功能的差异,故A错。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生物体异常的生命活动,是个体发育必不可少的,故B错。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基因突变是在体细胞中发生的,因此不遗传给后代,故C错。良好心态有利于神经、内分泌系统发挥正常的调节功能,机体代谢旺盛,可以延缓衰老,故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生命活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力。10.下列真核细胞结构与成分,对应有误的是()A细胞膜:脂质、蛋白质、糖类B染色体:核糖核酸、蛋白质C核糖体

12、:蛋白质、核糖核酸D细胞骨架:蛋白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构成,还含有少量糖类,A正确。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B错误。核糖体由tRNA和蛋白质组成,C正确。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组成,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结构与成分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评卷人得分二、双选题11.(双选)下图为果蝇体内某个细胞的染色体组成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的染色体1、3、5、7、8组成一个染色体组B若该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则细胞质均等分裂C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基因D、d不一定发生分离D含有基因B、b的染色体片

13、段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答案】BC【解析】试题分析:二倍体的配子所含的染色体为一个染色体组,不含同源染色体,7和8为X和Y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A错。该细胞含XY染色体,为精原细胞,减数分裂细胞质均等分裂,先形成2个次级精母细胞,再形成4个精细胞,B正确。如果细胞分裂发生遗传,3和4染色体分配到同一个细胞,则基因D、d不发生分离,C正确。含有基因B、b的染色体片段交换发生在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是1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D错。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裂和染色体变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12.下列关

14、于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油脂的鉴定发现满视野都呈现橙黄色,于是滴 12 滴质量分数为 50% 的盐酸洗去浮色B在稀释的蛋清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振荡摇匀,可看到溶液变为紫色C用于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同样可用来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D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一般用碘液,而不用本尼迪特试剂作指示剂【答案】BD【解析】油脂的鉴定发现满视野都呈现橙黄色,可滴加12 滴质量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A错误;在稀释的蛋清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振荡摇匀,可看到溶液变为紫色,B正确;用于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是成熟的植物细胞,已经失去细胞分裂能力,不可用来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15、,C错误;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一般用碘液,本尼迪特试剂需要水浴加热的条件,故不用本尼迪特试剂作指示剂,D正确。【考点定位】高中生物教材的相关实验13.在美国西海岸的一个基岩质海岸的潮间带栖息着藤壶、贻贝、帽贝和石鳖等几种动物,这些动物被海星所捕食。科学家将海星从实验小区中移除一段时间后,调查小区中被捕食物种的数量由15种迅速下降到8种,同时发现藤壶和贻贝种群数量明显增加。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小区中藤壶、贻贝、帽贝和石鳖等动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B海星移除后,藤壶、贻贝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C海星移除后,物种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被捕食者之间竞争加剧D实验结果说明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答案】CD【解析】生物群落是一定时间内,一定区域的全部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因此小区中藤壶、贻贝、帽贝和石鳖等动物不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