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民族常识复习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7591849 上传时间:2019-09-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民族常识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6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民族常识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6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民族常识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6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民族常识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6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民族常识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民族常识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民族常识复习(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民族政策常识复习内容一、民族平等政策1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这种分布格局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互相交往、交流、流动而形成的,反映了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密切联系。我国少数民族的一般特点:地域广大,人口较少;位于祖国边疆,物产资源丰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占重要地位。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的国家,随后经历了汉、唐、元、明、清等各朝的巩固和发展,在长期的民族交流和民族融和过程中,最后形成了包括56个民族在内的统一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伟大的祖国达到了

2、空前的统一和民族团结。我国各族人民对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都做出了贡献:(1)祖国辽阔的疆域是各族人民共同开拓的;(西藏地区自古以来就是藏民生活繁衍的地方,自唐代与内地中央封建王朝建立了关系,元代正式纳入了中国版图。)(2)祖国的多种经济是各族人民共同发展的;(3)祖国灿烂的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4)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各族人民共同捍卫的;(5)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平等一员,具有同等的地位。在国家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各民族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2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观(1)马

3、克思主义民族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观点,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制定民族纲领和民族政策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不论大小,发展程度高低,一律平等。(2)民族平等是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解决民族问题、处理好民族关系的一个总原则。3党和国家的民族平等政策(1)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一律平等,具有同等地位,在国家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2)党和国家的民族平等政策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各民族在一切权利上的完全平等;帮助一切民族实现

4、民族平等权利,对弱小民族的平等权利给予更多保护;各民族履行相应的义务。4我国民族平等的特征我国的民族平等具有权利的广泛性、权利的真实性、权利的彻底性、权利的完整性、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等特征。5.民族平等原则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核心: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民族歧视。同等的地位和权利。6.我国少数民族享有平等权利的主要标志:少数民族人民以平等地位和汉族人民一起参与国家事务管理。7民族平等是我国建立和谐社会、促进各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前提。二、民族团结政策1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相互尊重、平等互助、友好合作、和谐相处。它是处理我国民族关系的另一个总原则。2党和国家的民族团结政策民族团结作

5、为我国民族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2)维护、促进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团结;(3)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4)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3各民族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1)各民族的团结是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提条件,也是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基础。(2)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3)各民族的团结合作,不仅推动了本民族的发展,而且促进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必由之路。4.民族关系上的“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6、。5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三原则之间的关系(1)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民族平等,就不会实现民族团结;(2)民族团结是民族平等的必然结果,是促进各民族真正平等的保障;(3)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也是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最终目的。6应当怎样维护民族团结?(1)政府方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地制宜、优势互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差距,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打击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犯罪分子,维护民族团结。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7、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开放的心态,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珍惜、保护各民族优秀文化。(2)公民(青少年)方面:要热爱祖国的民族大家庭,自觉拥护我国的民族政策;要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多做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在学校生活中,各民族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和义务,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以实际行动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光荣义务;积极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三、民族区域自治政策1地位: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

8、文明的重要内容,必须长期坚持和不断完善。2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1)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2)我国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3)从我国各民族分布的这一实际情况出发,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根据人口的多少和分布范围的大小,设立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旗)三级民族自治地方,最大限度地保证少数民族实行区域自治,充分行使自治权,以实现民族平等。3民族区域自治在我国的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在我国的推行经历了实践、确立和发展完善三个阶段。(1)实践阶段。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在陕甘宁边区

9、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成立了一些自治政权,进行了具体的实践。1947年5月1日,诞生了中国第一个省级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内蒙古自治区。(2)确立阶段。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宣布了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平等的原则,这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的指导原则和法律基础。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又把民族区域自治作为国家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确定下来。(3)发展完善阶段。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44个少数民族实现了民族区域自治,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共155个,其中自治区5个,自治州30个,自治县(旗)120个。占全国总面积的64.3%,

10、总人口1.6亿人。4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第一,有助于国家集中统一和少数民族自己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第二,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有机结合起来。第三,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第四,有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5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主要内容建立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和行使自治权,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主要内容。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行使自治权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问题。自治权有: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的内部事务。享有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权利。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宗

11、教信仰自由。保持和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自主安排、管理、发展经济建设事业。自主发展教育、科技、文化等社会事业。6关键:培养少数民族干部。7核心: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权。8.自治地方与国家的关系: 各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隶属于中央人民政府领导,它们的关系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9.民族区域自治的自治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四、少数民族干部政策1大力培养任用少数民族干部包括各类专门人才,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是做好民族工作和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是党的民族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民族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2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政策(1)自治机关的主要领导人主要由实行区域

12、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2)普遍且大量地培养少数民族干部。3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性(1)振兴民族地区经济的需要;(2)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需要;(3)巩固和发展团结、稳定的政治局面的需要。五、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政策1党和国家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的方针政策(1)坚持自力更生与国家帮助相结合的原则;(2)组织发达地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对口支援,加强横向经济联系的方针;(3)坚持因地制宜与优先照顾的政策。2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的重要意义(1)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个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2)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

13、地区经济,是消除各民族间发展上的差距,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根本途径;(3)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有助于充分开发和利用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资源,实现互利共赢;(4)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是建设边疆、巩固国防的基本保证。3党和国家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社会事业的政策与措施(1)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科技事业的政策和措施:重点培训、培养少数民族科技人员;在普通高等院校有计划地招收少数民族学生或举办民族班;在民族院校增设紧缺专业,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采取有效措施和办法培训、提高现有的少数民族科技人员;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引进人才和先进技术设备,改造传统产业和传统产品,提高经济效益;

14、建立和健全农村牧区的科技推广体系,加强实用科技的普及、培训和示范推广;在工作条件、生活待遇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科技人员在民族地区建功立业;加强发达地区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科技事业的支援。(2)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政策和措施:深化教育改革,增强办学活力;加快“两基”步伐,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进一步增强对民族教育的扶持力度;加大对民族教育的投入;进一步加强对民族教育的支援工作和教师队伍建设;大力推进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积极推进民族教育手段现代化进程;大力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和德育工作。(3)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文化事业的政策和措施:抓住机遇,加快中西部民族地区文化建设;采取措

15、施,加强民族地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做好重点文化工程建设,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文化事业全面发展;繁荣少数民族文艺创作,丰富各族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大力培养人才,加强民族地区文化队伍建设;加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利用,扶持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落实和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增加民族地区文化建设的投入。(4)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政策和措施:加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卫生队伍建设;从实际出发,切实做好防病治病和妇幼卫生工作;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城乡基层卫生组织建设;大力扶持发展民族医药事业;搞好对口支援工作,把帮助培养当地的卫生技术人员摆在首位;为民族卫生工作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六、民族语言文字政策1民族语言既是民族文化的构成工具之一,又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创造活动的成果。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具有多种少数民族语言。保障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我国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我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数量达80种以上,分别属于汉藏、阿尔泰、南亚、南岛、印欧等五个语系。3党和国家的民族语言文字政策党和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