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深处》的教案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97515970 上传时间:2019-09-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6.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巷深处》的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巷深处》的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巷深处》的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巷深处》的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巷深处》的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巷深处》的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巷深处的教案 教学目标: 1、懂得用多种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 2、通过多种途径阅读感受母爱,理解并懂得珍爱亲情。 教学难点: 理解“我”对养母和家的感情变化过程。 教学重点: 对文章的反复朗读,感受亲情,理解母爱的伟大与无私,从而懂得珍爱亲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烛光里的妈妈创设课堂氛围,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强烈的冲击与震撼,引起共鸣。 对母亲的歌赞与美颂是永恒的主题,这是一首女儿献给母亲的歌(歌曲:烛光里的妈妈),正如歌中所唱:妈妈,您的黑发泛起了霜花,您的脸颊印着这多牵挂,您的腰身倦得不再挺拔,妈妈呀,女儿已长大,不愿牵着您的衣襟走过春秋冬,妈妈相信我,女儿自有女儿的报答。 母

2、亲的一片深情,儿女总不能一一明了。而儿女终会长大,终将懂得母亲的心。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一位小巷深处走出的女儿诉说的心曲。 二、初读课文: 1、扫除文字障碍。(说明:为课文的阅读扫除障碍,让学生对较长课文阅读充满信心。) 瘦瘪叩击哽咽黝黑憧憬揶揄执著 2、讨论概括文章内容:(可前后左右同学互说,然后请个别学生回答。) 归纳:本文讲述了一个双目失明的妇女用她的微薄收入,收养了我这个弃婴,并含辛茹苦地养大了我,而我却对贫困的家庭产生了厌恶,躲避母亲,最后我被母亲深深的爱所感动而悔悟流泪,回到母亲身边。 三、探讨分析 1、教师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最后三段。 2、提问:对着一直默默守候的母亲,女儿告诉她

3、:“妈妈,我回来了,我已经回来了”。文章最后一段的第一句话中“回来”是什么意思?在文中联系上文具体指什么“回来”了? (说明:提问“回来”是为了让学生思考:“我”的心曾逃避,曾离开过母亲。由此理清文中“我”对母亲的思想感情经历过变化。由经历的那些变化思考变化的原因。通过结尾部分全文的高潮的领悟,知道女儿终于懂得了母亲的心。从而感悟全文主题) 要点: (1)变化过程:满足、自豪厌恶、自卑淡忘、隔绝感动、悔悟 满足、自豪:第五段“代替”、“搀”,第九段“倚”、“及自由地吃”。 厌恶、自卑:第十段“我”是弃婴,母亲是瞎子,“不同一般”第十一段“不再”、“泡”。 淡忘、隔绝:第十五段“遵守诺言”。 感

4、动、醒悟:第二十七段“泪眼”、第二十八段“虚荣”、“无知”。 深深悔悟:第二十九段“还记得”。 (2)原因:虚荣、无知 3、提问:母亲是怎样对待我的虚荣和无知的呢? 请同学讨论,找出文中对母亲的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语句,揣摩体会母亲深挚的爱和我的忏悔之情。(六段、十一段、十三段、二十五段、二十八段。) 要点: (1)倾囊安家:第三段“拆”、“搬”、“所有的积蓄”、“真正拥有一个家” (2)改变性情:第四段“骂”、“从未泼过” (3)烈日下守卖:第六段“雕像”、“古铜”、“最毒”、“血汗” (4)以我为荣,广为宣传:第八段“珍藏” (5)背后支持、默默守候:第二十五、二十六段“倚”、“央”、“摸”、“交” 4、让同学一起来朗读课文的25-29自然段。 5、请个别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三段。 6、教师小结: 课文以我的感情变化为线索,把生活的点滴小事联系起来表现最深沉的母爱。 四、拓展延伸 谈谈身边给自己带来的感动的人物。 (说明:我们生活中一直不缺少感动,虽然我们曾经忽略了如此美丽的感动,但是,当同学们终于能够理解这份恩赐,为此而感动时,教学中要及时联系生活让他们去体会,去思考如何回报,给爱我们的人一份感动,让爱我们的人觉得爱我们就是一种幸福。并请同学们一起分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