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15 近、现代中外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第31讲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学案 人民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7507106 上传时间:2019-09-0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15 近、现代中外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第31讲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学案 人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通用版)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15 近、现代中外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第31讲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学案 人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通用版)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15 近、现代中外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第31讲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学案 人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通用版)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15 近、现代中外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第31讲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学案 人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通用版)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15 近、现代中外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第31讲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学案 人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用版)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15 近、现代中外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第31讲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学案 人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版)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15 近、现代中外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第31讲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学案 人民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1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考点1 曲折历程现代中国文化事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识记基础知识梳理一、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1“双百”方针与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1)背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和经济建设的开展。(2)目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3)提出: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4)内容: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5)成就创作出一大批反映时代变化和新人物、新思想的文艺作品,如红岩、红日、红旗谱等。电影和戏剧创作百花争艳。有、龙须沟、东方红、洪湖赤卫队、红色娘子军等。(6)意义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使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活跃

2、起来。2“”与文化凋零(1)背景: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2)表现破除“四旧”,无数优秀的文化典籍被付之一炬,大量国家文物遭受洗劫。文艺界人士、知识分子、民主人士遭到批斗。文化创作万马齐喑,文化园地百花凋零。“样板戏”一枝独秀,“八亿人口八个戏”成为当时文艺状况的真实写照。3文化事业的繁荣(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文化事业开始逐步复苏。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作为新时期文艺工作的总方向。国家相继设立了一批文化艺术奖项。(2)表现:文学艺术创作再现勃勃生机。轻巧识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二、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1过渡时期社会主义

3、教育的兴办(1)表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的文化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政府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逐步建立起新的教育管理制度。积极改革学制,对各级学校进行调整。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优先录取工农子女入学。(2)作用:顺利完成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向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的新型教育制度。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表现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指导方针。刘少奇倡导“两种教育制度”和“两种劳动制度”。办学体制上,采取多种形式办学的方针。

4、(2)作用到1965年,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奠定了共和国教育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国家经济建设的新生骨干力量。3“文化大革命”时期(1)表现:“停课闹革命”、招生停顿、“上山下乡”“教育革命”、废止高考制度。(2)影响:出现了“文化断层”、“人才断层”的局面,全国文盲和半文盲人数急剧增加,严重影响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措施“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教育界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1977年12月,恢复高考制度。建立中小学教师参评高级职称等制度,尊师重教逐步形成风气。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

5、未来”。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调坚持以教育为本。1980年以来,初步建立起中国教育法律法规体系。(2)成效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普通教育结构进一步优化。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的成人教育成绩显著。初步形成了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学科门类基本齐全的高等教育体系。轻巧识记图示法记忆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理解史料研习归纳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史料一中央现在着重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政策,就是要我们在文艺工作和科学工作方面,也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繁荣我国的文学艺术而努力,为使我国的科

6、学工作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而努力。陆定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史料二20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被全面否定,曾经提出洋务运动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学者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受到批判。80年代初出现了一股研究洋务运动的热潮,尽管在一些问题上争论较大,但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符合时代潮流、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观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据洋务运动研究的回顾等史料解读(1)史料一中“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说明了实施“双百”方针的根本目的;“为繁荣我国的文学艺术而努力,为使我国的科学工作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而努力”说明了实施“双百”方针的直接目的。(2)史料二对洋务运动评价的变化体现了“双百”方针的落

7、实情况对史学研究的影响。史料运用(1)根据史料一,指出党中央提出“双百”方针的主要目的。提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展现代科技和繁荣文学艺术,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根据史料二和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分析20世纪七八十年代对洋务运动评价发生变化的原因。提示“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双百”方针恢复;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史论归纳全面认识“双百”方针(1)从“双百”方针的内涵看,“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是指学术问题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方针。(2)

8、从背景来看,“双百”方针是在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各种矛盾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在国家迫切需要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3)从基本精神来看,“双百”方针的基本精神是要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实行政治民主和艺术、学术民主,其实质是为人民服务。(4)从受挫原因看,“双百”方针在贯彻过程中遇到了挫折,不是“双百”方针本身的问题,而是受“左”倾错误干扰造成的。(5)从历史经验教训上看,学术问题、文艺问题的政治化无法实现“百家争鸣”;政治生活不民主,学术界、文艺界就无法实现“百花齐放”。“双百”方针能顺利贯彻执行,社会主义文化就能兴旺发达。现代教育的发展史料一1949年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用

9、极大力气模仿苏联教育制度。这种模式强调训练实用科目中的科学人员,特别是在自然科学方面。于是中共改组了基督教会大学和国立大学的文理科系统,取而代之的是创办了20个新的科技院校和26个新的工程研究所。在大约200个高等教育机构中,只有13个是有文理学科的综合性大学。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史料二废除推荐制度,恢复文化考试,实行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规定考生必须高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恢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生;修改政审标准,贯彻“重在表现”的原则;严格考试制度,抵制和反对营私舞弊、“走后门”等不正之风。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史料三19492008年中国的教育史料解读(1)史料一反映了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模仿苏联的教育制度发展教育。史料第一句话点明了核心思想。由“模仿苏联教育制度”得出照搬苏联模式的结论;由“在大约200个高等教育机构中,只有13个是有文理学科的综合性大学”可知偏重工科,削弱人文社会学科。(2)史料二中“实行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必须高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说明了国家对知识和人才的重视;“废除推荐制度,恢复文化考试”“严格考试制度”等体现了对录取中不公正现象的抵制。(3)史料三反映了我国教育发展的成就。从1949年、1978年、2008年三个时间点的数据看变化趋势。从柱状图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前,义务教育水平不高,高等教育落后,改革开放后,各层次

11、教育发展迅速。史料运用(1)史料一中的教育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这些做法有何现实意义?提示原因: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对外实行“一边倒”方针,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意义:为即将展开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输送工业建设人才。(2)史料二主要反映的是现代中国教育中的哪一件重大史实?有何历史意义?提示史实:恢复了“文化大革命”时期被中止的高考制度。意义:体现了社会的公平、公正。(3)史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提示现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迅速发展,基本实现普及义务教育,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发展更为迅速,为社会主义建设

12、培养了各类人才。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提出;改革开放,综合国力的提升;优先发展教育思想的提出,党和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实行;人民对教育的重视和渴求;社会主义建设对人才的需要。 史论归纳现代中国教育发展高潮的原因及启示(1)两次发展高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文化大革命”前、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2)原因政治上,党和政府积极支持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前,成立中科院,提出“双百”方针,改造和发展教育。在“文化大革命”后,实施了“863计划”,重新贯彻“双百”方针,实施“211工程”计划,加大支

13、持教育事业的力度。经济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到1966年,要求科学文化为经济建设服务,如研制“两弹一星”就是为了营造一个安定的国内环境,搞好经济建设。此外,“双百”方针的提出,就是为了充分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文化大革命”后,由于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需要,要求我国的科技文化要进一步发展,以适应新形势,因此,党和政府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如“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等。(3)启示:教育是现代文明的基石,要提高国民素质必须大力发展教育;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必须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应用对点强化训练1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文人画因其贵族性

14、、封建性而受到几乎绝对意义上的排斥;然而,在1956年后中国传统绘画包括文人画也因其“民族性”这一特色获得了更大意义上的生存空间。这一变化表明()A思想解放推动了文化的繁荣B政策转变影响传统文化的发展C文化领域“左”倾错误得以纠正D社会主义制度在全国基本确立B1956年,中共中央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根据材料“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文人画因其贵族性、封建性而受到几乎绝对意义上的排斥;然而,在1956年后中国传统绘画包括文人画也因其民族性这一特色获得了更大意义上的生存空间”可以得出政策转变影响传统文化的发展,故B项正确。2样板戏是“文化大革命”时期被树立为“革命样板戏

15、”的二十几个舞台艺术作品的俗称,最具代表性的是八部“样板戏”: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著名作家巴金在晚年所著的随想录中曾这样叙说,“他一听到样板戏就心惊肉跳,成为一种典型的记忆创伤”。巴金对“样板戏”感到心惊肉跳的主要原因是()A“文化大革命”中样板戏创作呈现出虚假的繁荣B样板戏使文艺创作万马齐喑C样板戏打上了“文化大革命”阶级斗争的烙印D样板戏歪曲了历史和红色经典C“八亿人民八个戏”的文艺现实不是虚假繁荣,而是文艺现实的凋零,故A项错误;使文艺创作出现万马齐喑现象的是“左”倾错误的发展而非样板戏,故B项错误;通过剧名就不难得出,这八个戏都是带有鲜明“文化大革命”色彩,是那个年代阶级斗争发展的产物,故C项正确;“样板戏”并没有歪曲历史和红色经典,而相反恰恰正是历史的代表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