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版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7496998 上传时间:2019-09-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版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2020版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2020版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9-2020版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9-2020版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版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版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课后篇巩固提升合格考专练1.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A.英国的船坚炮利B.工业文明迅速发展C.中国的闭关锁国D.西方列强加紧扩张答案B解析分析题干材料可知,这里所说的“大势”即鸦片战争时期的西方发展趋势,也就是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和崛起,故B项正确。2.陈旭麓评价某场战争时说:“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这场战争指的是()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北伐战争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答案A解析鸦片战争时英国完成工业革命,而中国则仍是封建社会,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以中世

2、纪的武器、政府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故A项正确。3.据晚清史记载,1843年以后,广州对英国进出口贸易总值明显下降,而上海则逐年上升,并于1853年超过广州。这一现象与下列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哪一条款直接相关()A.赔款2 100万银元B.中英双方协定关税C.开放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D.列强取得了在华的领事裁判权答案C解析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冲击了广州的地位,故C项正确;其他各项与上海的经济发展并无直接关系,故排除。4.关税的税则税率是一个国家用以限制和鼓励某些进出口商品,以保护本国工商业利益的手段。近代列强开始破坏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虎门条约答案

3、A解析由材料“近代列强开始破坏中国关税自主权”可知为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故A项正确。5.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这主要是因为()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B.长期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C.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D.专制君权受到强烈冲击答案C解析材料中“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是指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开始遭到严重破坏,故C项正确。6.两次鸦片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西方列强都把开放通商口岸作为主要内容。这反映了其发动战争的主要目的是()A.获得永久居住权B.获取巨额战争赔款C.要打开中国市场D.扭转

4、对华贸易逆差答案C解析据材料“西方列强都把开放通商口岸作为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通商口岸便于西方列强商品输出,而割地是为了获得永久居住权,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便于西方商品输出,而未涉及战争赔款,故B项错误;据材料“西方列强都把开放通商口岸作为主要内容”可知便于西方国家进行商品输出,从而打开中国市场,故C项正确;依所学,英国通过倾销鸦片扭转对华贸易逆差,故D项错误。7.“这次战争的结果之一是通商口岸的开辟,由东南沿海到整个沿海,由整个沿海深入内地。”“这次战争”是指()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太平天国运动D.甲午中日战争答案B解析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1858年、1

5、860年清政府被迫分别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条约增开沿海沿江十一处通商口岸,反映了列强势力由东南沿海扩展到整个沿海,由整个沿海深入内地。故B项正确。8.有人说,鸦片战争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这种冲击进一步带到了中国的统治中枢,其历史依据是()A.英国军舰到达天津白河口B.英法联军占领北京C.开放通商口岸增多D.关税主权受到破坏答案B解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而北京是清政府的统治中枢,故B项正确。9.林则徐开启了近代我国向西方学习的先例,主要是因为他()A.编译外国书籍,重新认识世界B.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C.认识到鸦片泛滥的严重危害D.领导了禁烟运动答案A解析林则

6、徐开启了近代学习西方的潮流,是从思想的角度分析的,A项正确;B、C、D三项均与学习西方无关,排除。10.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中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是()A.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B.学习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C.学习西方的工业技术D.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文化答案A解析魏源在海国图志中阐述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要是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以抵御外国的侵略,属于向西方学习的“器物”阶段。故选A项。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英国强行挑起争端的主要目的是要除去中国设在经商道路上的无数障碍。不应忘记,英国人到19世纪中叶几乎开始相信有一种在世界各地经商的神圣权力,并认为一些政府禁止自己的国家自由

7、贸易是不合自然规律、应该受到谴责的。材料二按照南京条约,中国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并开放五个对外通商口岸广州、福州、宁波、厦门和上海。英国领事可以居留于这些港口,英国商人可以在此租借土地,用于居住和经商。中国还同意实行一种按照价值的5%固定下来的统一关税,若要变动这一关税,须经双方同意。这一条款剥夺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因而控制了中国的国家收入。此外,第二年缔结了一个补充条约,承认英国人在刑事案件方面的治外法权;条约还包括一项最惠国条款,保证英国人享有中国在将来准予其他国家享受的附加特权。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材料一反映了英国怎样的经济政策?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8、(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在中国获取的特权及其影响。参考答案(1)政策:自由贸易政策。目的:打开中国大门,把中国变成其商品市场。(2)割让香港岛,成为侵略中国的支点;开放通商口岸,便利其对华商品输出;协商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治外法权,中国司法权遭到破坏;片面最惠国待遇,便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侵略。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自由贸易”的信息得出英国的经济政策,结合工业革命后英国要打开中国市场分析根本目的。第(2)问根据材料二归纳其特权,并分别从领土、经济、司法等方面分析其影响。等级考专练1.范文澜在中国近代史中评论某一事件时,认为该事件“第一次向世界表示中国人纯洁的

9、道德心和反抗侵略的坚决性,一洗多年来被贪污卑劣的官吏所给予中国的耻辱等”。这一历史事件是()A.抗日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虎门销烟D.洋务运动答案C解析虎门销烟反映了中国人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故C项正确。2.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预备从各省调兵共二十五万增援东南沿海,其执行情况举例如下表。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命调时间调出省兵数调往方向1841年1月6日贵州1 000广东1842年3月24日甘肃1 000浙江1842年6月1日山西1 000江苏A.清军装备落后训练不足B.清朝全民动员抗击英军C.清朝政治腐朽,军备废弛D.清朝军事动员体制落后答案D解析由表格中清政府从各

10、省调兵增援东南沿海军队执行情况来看,时间间隔长,且人数少、距离远,反映了清朝军事动员体制落后,故选D项;题干未显示军事装备,排除A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使用政府军,没有动员民众,排除B项;题干没有反映出军备废弛,排除C项。3.“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最根本的“失败理由”是()A.清政府统治的腐朽和无能B.军事技术的落后C.英国的坚船利炮D.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差距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表明,没有革新才是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

11、鸦片战争是先进的工业文明对传统的农耕文明的一次胜利,经济是根本原因,故D项正确。4.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这一规定()A.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B.缓和了列强在中国的矛盾C.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D.利于英国打开中国市场答案D解析题干反映的是英国与清政府协定关税,如此一来,英国商品进入中国的成本必然大幅下降,最终必然导致英国商品的大量进入,使当时的中国逐渐开始沦为英国的商品倾销地,故选D项;赔款会加重清政府的财政负担,排除A项;南京条约签订时主要是英国在中国获取利益,还没有发展到各国列强在中国产生矛

12、盾,而且列强在中国的矛盾的缓和是门户开放提出以后,排除B项;题中主要阐述关税问题,未涉及领土主权,排除C项。5.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B.“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C.“对联式悲歌”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D.“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体现出人类的正义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可知,“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腐朽落后的清政府,故选A项;“贱买贵卖的特权”说

13、明英国侵华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排除B项;“对联式悲歌”是指清政府战败,英国获胜,排除C项;“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是指英国,发动了侵略战争,不是正义的代表,排除D项。6.1854年,英国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一、争取广泛地进入中华帝国的整个内地,以及沿海各域。二、争取扬子江的自由航行,并进入沿江两岸直到南京的各城以及浙江沿海各大城三、实行鸦片贸易合法化据此可知,“修约”要求的实质是()A.打开中国门户B.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C.实现鸦片贸易合法化D.获取更多的战争赔款答案B解析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贸易并未像其预期一样得到增长,英国认为是在华特权不够,故要修约,故B项正确;鸦片战争已经打开中

14、国门户,故A项错误;鸦片贸易合法化仅仅是其要求之一,不是实质,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赔款问题且不是其实质,故D项错误。7.1856年常住上海的外国人总数为200多人,但当年仅英国领事处理刑事案件就有503起,共有630名英国人涉案。此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A.英国人的法律意识十分淡薄B.领事裁判权使其为所欲为C.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高涨D.上海的社会治安状况混乱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英国人在中国的犯罪情况,不能体现出英国人法律意识淡薄,故A项错误;英国在中国拥有领事裁判权,英国人在中国犯罪,由英国人审理,故导致英国人在中国无所顾忌,大量犯罪,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高涨,

15、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英国人在上海犯罪数量多,没有体现上海的社会治安状况混乱,故D项错误。8.“我们仿佛看到这样一幅画面:英法手牵着手,美俄提着篮子来了,两个强盗抱着大清这棵枯树摇晃,摇落的除了果子还有枯枝败叶。”这段文字描述的可能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B解析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是主力,美俄是帮凶,故选B项;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排除A项;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发动的,排除C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除了以上四国还有德、日、意和奥四国,排除D项。9.下表是关于清政府在两次鸦片战争中的战争赔款与支出军费统计数据,而1840年清政府的财政收入约为4 000万两,据此合理的认识是()战争费用战争赔款支出军费鸦片战争1 960万两约4 000万两第二次鸦片战争1 600万两约4 000万两A.第二次鸦片战争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