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西医理论胃癌【临床医学论文】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97483146 上传时间:2019-09-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中西医理论胃癌【临床医学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6年】中西医理论胃癌【临床医学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6年】中西医理论胃癌【临床医学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6年】中西医理论胃癌【临床医学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6年】中西医理论胃癌【临床医学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中西医理论胃癌【临床医学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中西医理论胃癌【临床医学论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临床医学论文-中西医理论胃癌【关键词】 胃癌 【摘要】 胃癌死亡率高居恶性肿瘤第2位,是全球常见癌症的第4位,我国亦为此病的高发国家之一。尽管如此,早期胃癌的治愈率却相当高,唯晚期或已转移者不然。但本病早期一般并无明显症状,容易延误诊治。可幸的是,随着普查的流行及更多早期胃癌的诊断,近年本病的死亡率已有下降趋势。要改善胃癌的肆虐,单靠及早诊断是不够的,如何治愈晚期或已转移癌肿已成为现今医学的研究重点。本文从中西医角度综述胃癌的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方法,除论述中西医疗法、饮食治疗和新药外,还包括免疫和基因治疗,更对中医药和针灸如何配合现代医学治疗本病有较详尽的阐述。【关键词】 胃癌;中医药;中西

2、医结合;免疫治疗;基因治疗【Abstract】 Gastric cancer is the second most frequent cause of cancer-related death and is the fourth most common malignant neoplasms in the world. Unfortunately,China is one of the highest prevalent countries. Nevertheless,the curing rate of early stage gastric cancer is actually quite

3、 high,but not for the advanced stage or metastasis ones. The disease is often diagnosed in advanced stages when treatment options are limited,leading to a poor prognosis. However,with the increase of general screening and the diagnosis of more early stage gastric cancer,mortality rates for gastric c

4、ancer have been declining worldwide in recent decades. To improve the wreak havoc of gastric cancer,just to count on early diagnosis is obviously inadequate. How to cure the advanced stage malignancy has become the medical research focus. This review summarized the etiologies,pathogenesis,diagnosis

5、and treatments for gastric cancer from the view point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s. Besides standard treatment and new drugs,diet therapy,immunotherapy and gene therapy were also discussed. Moreover,how to integrate Chinese medicine and acupuncture with modern medicine to treat this neoplasm wa

6、s also elaborated in details.【Key words】 gastric cancer;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s;immunotherapy;gene therapy 胃癌是源自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为全球第4位最常见的癌症,每年新症超过93万宗。男性发病率较女性高,男女之比约为1.81,平均发病年龄为68岁。胃癌在我国年龄标准化发病率高达60.6/10万人,是发病率第二高的恶性肿瘤,以西北、东北、江苏、浙江沿海一带为高发区;全国2002年胃癌年龄标准化

7、死亡率为47.8/10万人,占恶性肿瘤第3位1,2。1 病因病机(图1)图1 胃癌的病因病机略1.1 西医理论 胃癌成因尚在研究中,至今仍未能完全明了,一般认为其致病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1.1 遗传 家族内有血亲罹患胃癌,则其患此病的机会比一般人高23倍。1.1.2 年龄 年龄的变化扮演着相当角色,在50岁之后,胃癌的发病率急速增加,有研究发现,本病可能与萎缩性胃炎在老年人发生率较高有关;另一方面,已证实有些与胃癌相关基因的甲基化和年龄有关,如E-cadherin和APC等。1.1.3 幽门螺杆菌 部分胃癌的病变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有密切关系3。1.1.4 EB病毒 近年流行病学研究指出,EB

8、病毒可能与胃癌的发生有关4。1.1.5 饮食习惯 胃癌可能由经常进食高盐分、烟熏或含亚硝胺等致癌物质的食物诱发。这些化学物主要作用是防止食物变质以及保持食物的颜色,大部分的腌制及罐头食品均含亚硝胺等成分。1.1.6 癌前疾病 长期患有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或恶性贫血的人,患上胃癌的机会也较其它人高。1.1.7 基因突变和甲基化 致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的缺失和错配修复基因的变异直接导致胃癌的发生5,6。涉及的致癌基因有K-ras、c-met、K-sam、c-erb B-2、bcl-2、Cyclin E、fos、myc和TGF-R等,抑癌基因有p53、APC、DCC、E-Cadherin、p16

9、和Rb等,而错配修复基因有hMSH-2和hMLH-1等,另外nm23和CD44则与转移有关。此外,不正常的基因甲基化也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涉及的基因有MINT1、MINT2、MINT12、MINT25和MINT31等。1.2 中医理论 胃癌属中医“反胃”、“噎膈”、“瘕”、“积聚”、“心下痞”、“胃脘痛”等范畴。中医认为胃癌是脾胃功能失常的病变,其病位在胃,与肝脾密切相关。胃主受纳与消化,脾与胃皆为后天化生之本。脾胃功能升降失常,胃失和降为本病之病理;而脾肾阳虚,中焦虚寒为本病之根本。其主要成因如下。1.2.1 脾胃虚寒 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升胃降,共同完成食物之消化吸收功

10、能。若素体脾胃虚弱,或劳倦过度,久病脾胃受伤,均可导致中焦虚寒,腐熟运化水谷功能失调,不能消化谷食,饮食停留,终致尽吐而出。如反胃日久,可导致肾阳亦虚,所谓下焦火衰,釜底无薪,脾肾阳衰,不能温煦胃腑,而见胃痛难忍。1.2.2 痰食瘀阻 饮食失当,或饥饱失调,脾胃受损,升清降浊功能失常,水湿津液不能正常运行输布,聚湿为痰,痰阻气机致气血凝结,痰瘀交阻,日久变生瘀毒。1.2.3 肝气郁结 忧思恼怒,情志不遂而使肝失疏泄,肝气郁结则气滞,气滞致血行不畅,凝结成瘀血。肝气横逆犯胃,则胃失和降,胃之受纳与腐熟水谷功能失常,则见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积久化热。 胃癌的发病机制根本在于胃阳虚,先有阳

11、虚,再有气虚痰湿、血瘀等病理特征,形成肿物,阻塞通道,致使食物入胃不适,甚则不得下达而呕吐或食入即吐。2 症状早期胃癌多无明显症状,常见的临床表现有:消化不良或胃灼热、腹部不适或疼痛、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食欲不振、体弱易倦、吐血或便血。由于这些症状酷似胃溃疡或慢性胃炎,易被忽视,许多患者确诊时癌细胞已转移他处。3 诊断3.1 大便隐血检查 胃癌的大便隐血试验阳性率高达80%,早期胃癌也可达22%45%。此法简便易行,费用低廉,可作为普查、筛选方法。3.2 X线钡餐检查 线钡餐检查是诊断胃癌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它的优点是简单、患者痛苦小、准确率较高。通过钡餐检查,可观察胃轮廓变化、蠕动状况、胃黏

12、膜形态、排空时间,从而了解病变情况,对进展期胃癌的诊断率达90%左右。3.3 内镜检查 内镜检查是最可靠的胃癌检查手段,准确率约70%,加上活检准确率可达90%以上。此法可以发现早期胃癌,鉴别良恶性溃疡,确定胃癌的类型和病灶浸润的范围,并可对癌前期病变进行随访检查。医生将光导管状的内镜伸入患者胃部,直接观察病变情况,并可灵活地在不同部位钳取组织做病理检查。3.4 CT检查 CT检查可显示胃癌累及胃壁向腔内和腔外生长的范围,以及邻近的解剖关系和有无转移等。胃癌通过血行转移至肝、胰腺、肺等,均可在CT上清楚显示。4 治疗4.1 外科手术 手术切除是医治胃癌的主要方法。医生将根据情况而决定切除部分或

13、整个胃部,并将附近受影响的淋巴结切除。一般而言,如病变仅局限于黏膜和黏膜下层,手术治愈率可达90%。4.2 放射治疗 目前放疗较多应用于术前及术中,术后效果则不大理想,故多不采用。术前放疗可以杀灭和抑制癌细胞,使肿瘤缩小,便于切除;又可使癌灶被结缔组织包裹而不突破胃浆膜面,减少由于手术操作而造成的癌细胞腹腔种植的机会。术中放疗则可以消除不能切除的残余癌肿或肉眼看不见的癌灶。4.3 化学治疗 化疗多应用于手术不能切除的晚期胃癌、术后癌肿复发及以手术治疗为主的中晚期胃癌的综合治疗之一部分,有缓解症状及延长存活期的作用。比较有效的药物有氟尿嘧啶(5-FU)、替加氟(FT-207)、优福定(UFT)、

14、丝裂霉素(MMC)、阿霉素(ADM)、卡莫司汀(BCNU)、洛莫司汀(CCNU)、司莫司汀(me-CCNU)、阿糖胞苷(Ara-C)、顺铂(DDP)、氟胞苷(GEMZ)、羟基脲(HU)等。近年亦有一些新药面世,如Gleevec、Gemcitabine、Irinotecan、Docetaxel、Oxaliplatin和Capecitabin等。临床应用有术前、术中和术后等,以术后化疗最常用,多采用联合化疗方案。4.4 内镜治疗 早期胃癌患者如有全身性疾病不宜手术切除者,可采用内镜下肿瘤切除治疗术;此外,通过内镜应用激光、微波及注射无水酒精等亦可取得根治效果。进展期胃癌不能进行手术者,亦可通过内镜

15、局部注射免疫增强剂及抗癌药物施以治疗。4.5 免疫治疗 通过各种手段提高机体对肿瘤的主动或被动的免疫杀伤能力。早期胃癌根治术后适合全身应用免疫刺激剂,而不能切除或姑息切除的病例可在残留癌灶内直接注射免疫刺激剂,至于晚期患者伴有腹水者,则宜于腹腔内注射免疫增强药物。常用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和淋巴因子有以下几类。4.5.1 BCG卡介苗 能增强杀伤细胞活力,促使淋巴因子释放。4.5.2 OK-432溶链菌 为Su株链球菌加热并经青霉素处理后菌体的冻干粉末,可增加自然杀伤细胞(NK)、自身肿瘤杀伤细胞(ATK)和粒细胞活力,促进淋巴因子分泌。4.5.3 蘑菇多糖 为大分子多糖体,能提高细胞免疫性,促进淋巴因子分泌,与化疗合并应用时可提高疗效。4.5.4 奴卡菌壁架(N-CWS) 是一种低毒性免疫佐剂,能刺激T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多种毒素。4.5.5 干扰素(IFN) 其抗癌机制除增加免疫活性细胞活力外,还可活化蛋白激酶、磷酸二酯酶等而直接抑制肿瘤细胞。4.5.6 白介素-2(IL-2) 可增加杀伤细胞的活力,外周血淋巴细胞经IL-2培养后,可诱导出淋巴因数活化杀伤细胞(LAK),直接杀伤自身肿瘤细胞。4.5.7 肿瘤坏死因子(TNF) 可促进淋巴因子分泌、组织分解代谢和释放炎性介质,使白细胞趋化杀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