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课时作业14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7482227 上传时间:2019-09-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课时作业14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课时作业14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课时作业14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课时作业14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课时作业14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课时作业14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课时作业14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作业 14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选择题11949年毛泽东指出:“凡属被国民党政府所承认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使馆、公使馆、领事馆及其所属的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在人民共和国和这些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以前,我们一概不予承认,只把他们当作外国侨民待遇,但应予以切实保护。”这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原则是()A“另起炉灶” B“一边倒”C不结盟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解析:材料中“凡属被国民党政府所承认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使馆在人民共和国和这些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以前,我们一概不予承认”反映了“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答案:A2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和人民,首先是联合苏联、各人民民主国家

2、和各被压迫民族,以保持世界的持久和平。上文体现“联合苏联”的外交政策是()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析:根据材料“联合苏联”的关键信息,可知反映的是建国初期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故C项正确;另起炉灶指的是不承认旧中国的外交,建立新的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指的是扫除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材料里面均体现不出来,故A、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D项错误。答案:C3周恩来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100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

3、他们。”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不学他们”的突出表现是()A采取“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B采取“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C采取“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D采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解析:“不学他们”的含义就是不奉行屈辱的外交方针,而是要旗帜鲜明地采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答案:D41952年4月,周恩来在一次讲话中指出,就外交工作来说,“不是简单的两大阵营对立,没有什么工作可做”“资本主义世界并不是铁板一块,我们应该区别对待”。这一外交思想()A突破了“一边倒”外交政策B运用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体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D促成全方位多边外交局面解析:材料“不是简单的两大阵营对立资本主义世界并不是铁板一块

4、,我们应该区别对待”反映了周恩来灵活地处理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而不是一味地以简单的两大阵营对立来处理外交,这体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故C正确;材料没有反映中国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不能说明中国突破了“一边倒”外交政策,故A排除;1952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尚未提出,故B排除;全方位多边外交局面是改革开放后逐渐形成的,故D排除。答案:C5观察下图,下列关于这次外交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1954年中国代表团访问印度A新中国首次打破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B双方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C双方签署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协议D双方就共同倡议发

5、起不结盟运动达成共识解析:解答时要注意图下文字:1954年中国代表团访问印度。联系教材所学内容,在此次外交活动中,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得到印度政府赞同。答案:B620世纪50年代初,周恩来说:“解决中缅边界问题应该加快步伐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当然不扩张,但人家不信。所以要用实际的行动使他们慢慢相信。”为此中国政府()A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捍卫社会主义阵营B重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C倡导多边外交,建立新型区域合作组织D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加强同亚非各国联系解析:为了解决中缅边界问题,20世纪50年代初周恩来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选B项。答案:B7195

6、4年4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题目是“中印两国在中国西藏地方的关系在新的基础上重新建立起来”,高度评价了此前中印谈判达成的协定。对印度方面最终放弃在中国西藏的特权的态度,社论给予了积极的评价。此前中印在西藏问题上能顺利达成协定,主要基于()A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战略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C“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D共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解析:依据所学可知,A项是1949年提出来的;B项是1953年为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睦邻关系,周恩来总理提出来的,这促进了中国与印度、缅甸等国关系的发展,符合题意;C项是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来的;D项说法错误,两国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根本不同。答案:B8

7、邓小平指出:“运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甚至可以消除国际争端中的一些热点、爆发点。”由此可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得到世界人民的欢迎B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C有助于解决国际争端D是解决国家间问题的基本准则解析:由材料“可以消除国际争端中的一些热点、爆发点”可知,邓小平认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利于解决国际争端,故C项正确;邓小平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际关系的重要原则,而未提及世界人民对此的态度,故A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关系,故B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家间关系的重要原则而非基本准则,故D项错误。答案:C9中华民族崇尚亲仁善邻,主张和而不同。孔子在两

8、千多年前提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誉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黄金法则”。在有关我国外交政策的阐释中,最能体现“黄金法则”的是()A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B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C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D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故选C。答案:C10一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特约研究员说:“万隆会议对彻底摧毁殖民主义和促使第三世界国家的兴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是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史上一块不朽的丰碑。”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万隆会议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政治面貌和国际关系格局B万隆会议彻底摧毁了15世纪以来的殖民主义世界体系C万隆会议是世界上第一次没有

9、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D万隆会议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解析:由于万隆会议形成了“万隆精神”,一定程度上冲击了雅尔塔体系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故A项是正确的。B项错在“彻底摧毁”的表述上。C项的表述是正确的,但与材料无直接关系。D项不正确,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标志是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召开。答案:A11建国初期,周恩来在参与某次国际活动时说:“如今我们登上国际舞台了,因此要唱文戏,文戏中有武戏,但总归是一个正规戏、舞台戏。有几个兄弟国家参加,要配合,要有板有眼,都要合拍。又是第一次唱,所以还要本着学习的精神。”材料中的“正规戏、

10、舞台戏”反映了新中国哪一外交成就()A访问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B接见印度代表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参加日内瓦会议,就印度支那和平行动提出合理化建议D参加亚非会议,宣传和扩大“求同存异”外交策略解析:题中“有几个兄弟配合”指的就是日内瓦会议是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会讨论重大国际问题,并且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国际力量,为会议达成协议做出了重大贡献。答案:C12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是建国初期新中国参加的两次重要国际会议。在这两次会议上,中国()A进行了多边外交的尝试 B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推动了新型的区域合作 D促进了不结

11、盟运动的发展解析:日内瓦会议是旨在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外长会议,万隆会议是亚非国际会议,这两个会议都体现了中国发展与其他国家关系的努力和交流。多边外交是指三个以上的国际关系行为体在常设的或特别的全球性或地区性的国际组织、国际会议中的互动,故A项正确;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提出的,新型的区域合作是在改革开放后,不结盟运动兴起是在1961年,而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是在20世纪50年代。答案:A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和原则是,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

12、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摘自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材料二毛泽东访问苏联材料三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这是我们对外政策的一个基础。我们将永远属于第三世界,就是说,现在中国穷,理所当然属于第三世界中国永远不会称霸,永远不会欺侮别人,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摘自邓小平维护世界和平搞好国内建设(1)结合材料一说明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原则是什么?(2)毛泽东访问苏联的目的何在?取得了怎样的成果?(3)材料一和材料三的主张有何相似之处?材料三强调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的理由是什么?(4)面对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外交形势,新中国的领导人采取了什么政策?取得了什么成果?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第(1)问,

13、注意提炼材料一的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读。第(2)问,结合图片信息,1949年底毛泽东率团访问苏联,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分析中国访苏的目的;成果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第(3)问,注意提炼和对比两则材料的相同点。第(4)问,结合所学回答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并从建立外交关系、提出和平外交原则、参与国际会议、实行积极外交等方面梳理归纳。答案:(1)独立自主、和平友好、反对侵略战争。(2)目的:加强中苏两国友好关系;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维护国家的独立与安全。成果:1950年,双方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3)相似: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理由:一是当时中国相对还比较落后;

14、二是中国永远不会称霸。(4)实行积极外交,努力打破帝国主义国家的孤立和封锁;与苏联等许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促进了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等。14睦邻友好是中国对外关系的基础。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地惠及周边国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材料二历史的事实早已告诉我们,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不止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害密切地关

15、联着,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救邻即是自救,保卫祖国必须支援朝鲜人民。中国各民主党派关于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联合宣言材料三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必须一边倒”的原因。(2)结合近代有关史实,说明朝鲜存亡与中国安危的关联性。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的原因。(3)指出材料三所体现的外交思想,说明其对中国外交的积极影响。(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在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时外交政策的变化趋势。解析:第(1)问,根据新中国成立后当时面临的国内形势、国际形势分析作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所学从近代中日甲午战争的爆发的原因中去分析;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唇亡则齿寒”“救邻即是自救,保卫祖国必须支援朝鲜人民”回答原因。第(3)问,应抓住亚非会议开创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