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模块综合检测(含解析)岳麓版选修1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7461342 上传时间:2019-09-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模块综合检测(含解析)岳麓版选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模块综合检测(含解析)岳麓版选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模块综合检测(含解析)岳麓版选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模块综合检测(含解析)岳麓版选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模块综合检测(含解析)岳麓版选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模块综合检测(含解析)岳麓版选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模块综合检测(含解析)岳麓版选修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模块综合检测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1公元前594年,鲁国推行“初税亩”,同一年梭伦当选为雅典执政官,也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对这两次改革认识正确的是()A都推动了两国社会形态的更替B都打破了贵族垄断仕途的局面C都有利于新的社会阶层力量发展D都促进了中西文明的交流融合解析:选C初税亩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客观上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的成长,梭伦改革倾向于发展新兴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力量,故C项正确。 2梭伦改革确定财产等级制,商鞅变法中奖励军功,其共同的作用是()A强化了君主的权力B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C打破了贵族世袭特权D奠定了民主政治基础解析:选C梭伦改革确定财产等级

2、制,商鞅变法中奖励军功,都打破了依靠出身血缘即可掌握政治权力的贵族政治,故C项正确。3我国古代变法在性质上一般有以下几种。其中商鞅变法属于()A奴隶社会内部富国强兵的改革B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的改革 C改变了社会性质的改革D封建社会内部的自我调整 解析:选C商鞅变法使秦国确立了封建制度,所以正确答案为C项。4恩格斯说:“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下列改革中能证明此观点的是()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梭伦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ABC D解析:选D商鞅变法推行军功授爵制、郡县制等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符合材料观点,故正确;王安

3、石变法触动了大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最终以失败告终,不能证明材料观点,故错误;梭伦改革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赋予雅典公民有限的参政权利,符合材料观点,故正确;俄国农奴制改革是封建地主主持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封建生产关系,不能证明材料观点,故错误。D项符合题意。5史学家钱穆曾评价中国古代某一土地政策:“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符合此评价的是()A井田制 B土地私有制C均田制 D方田均税法解析:选C井田制是中国古代奴隶社会的一种土地国有制度,因而不符合题干中的要求,故A项错误;土地私有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的地主

4、土地所有制,在这种土地制度之下,土地逐渐集中到地主手中,贫民只有少量土地或没有土地,故B项错误;均田制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期为抑制土地兼并而采取的一种土地制度,故C项正确;方田均税法是按照土地多少征收赋税的税收政策,故D项错误。6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从社会进程的发展来看,其最主要的表现是()A改变了单一的生活方式B促进了封建化进程C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D加速了民族间的融合解析:选B通过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商鞅变法使秦国过渡到封建社会,而北魏孝文帝改革则是一次封建化的改革,所以从社会进程的发展来看,二者的最主要的表现是都促进了封建化进程。7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相似之处有

5、()A改革取士之法 B改变土地所有制C重视农业生产 D限制旧贵族权力解析:选C商鞅变法没有涉及改革取士之法,故A项错误;王安石变法没有涉及改变土地所有制,没有涉及限制旧贵族权力,故B、D两项错误;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中都涉及农业生产发展,故C项正确。8改革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下列变法措施与评价对应准确的是()选项变法措施评价A梭伦改革:解负令废除所有债务,消除了财产等级差别B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推行县制限制旧贵族特权,促进官僚制度的发展C孝文帝改革:租调制均田制实施的基础,形成编户齐民制度D王安石变法:市易法节省政府购买和运输物资的财政开支解析:选B梭伦改革确立了财产等级制,按财产的多少来

6、划分社会等级,故A项错误;商鞅变法奖励军功,从而限制了旧贵族的特权,推行县制,实际上取消了分封制,限制了旧贵族特权,以任命制取代世袭制,以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故B项正确;均田制是租调制实施的基础,而不是租调制是均田制的基础,故C项错误;市易法由政府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政府肯定要承担购买货物和运输货物的开支,故D项错误。9下列改革中措施与结果对应正确的一组是()A北魏实行三长制度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B王安石推行募役法抑制了地主土地兼并C明治政府殖产兴业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度D戊戌变法广开言路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解析:选A北魏实行三长制度,强化了对地方的管理,便于征收赋税,增加政府财政收

7、入,故A项正确;募役法解决了大型工程的劳动力问题,但无法抑制地主的土地兼并,故B项错误;殖产兴业是鼓励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政策,与土地私有制无关,故C项错误;戊戌变法广开言路,但没有通过能够约束君主的宪法,没有确立君主立宪制,故D项错误。10在某些地方,尤其是俄罗斯、中国和日本,改革者们试图通过改革来改变现状,期待能够利用国民高涨的热情建立一个民族国家,并通过它来重新构建社会,提高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材料强调的是()A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B工业革命与民族解放运动C西方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形成D工业革命在亚洲各国扩展解析:选A根据题干中“俄罗斯、中国和日本,改革者们试图通过改革来改变现

8、状建立一个民族国家提高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这几句话可知指的是俄、中、日等国进行的近代化改革,故A项正确。 11描述日本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改革、埃及阿里改革和中国洋务运动的成果时,共同采用的关键词是()A政治民主 B民族独立C富国强兵 D近代工业解析:选D日本、俄国专制残余明显,埃及和中国维护专制,故A项错误;俄国本来是民族独立,故B项错误;富国强兵是目标,与材料中“成果”不符,故C项错误;题干中的改革与运动都发生在19世纪工业革命后,故D项正确。12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表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是()选项史实推论A1517年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仅仅两周就传遍德国,四周后各种译文

9、传遍欧洲印刷术推动了欧洲宗教改革B二十年间,因欠青苗至卖田宅,雇妻卖女,投水自缢者,不可胜数青苗法有效抑制了土地兼并C该衙门(总理衙门)之设也,不仅为各国交涉而已,凡策我国之富强者,要皆于该衙门总汇总理衙门只管外交事务D大日本帝国宪法:“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天皇神圣不可侵犯为国之元首,总揽统治权”天皇始终掌握着最高权力解析:选A中国印刷术的传入,使得欧洲书籍的印刷更加便捷,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也因此能够迅速传播,故A项正确;有关青苗法的史实表明,它的推行加重了民众的负担,与抑制土地兼并无关,故B项错误;“凡策我国之富强者,要皆于该衙门总汇”,反映出总理衙门不仅仅只管外交事务,故C项

10、错误;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天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只符合特定历史时期,当今日本天皇不再掌握最高权力,故D项错误。13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不同历史阶段的改革虽然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但也呈现出相同之处,能够体现商鞅变法与明治维新相同之处的有()改革地方行政制度打破原有的等级制度重视发展教育建立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A BC D解析:选D重视发展教育是明治维新的特点之一,商鞅变法中并未涉及,因此排除。14改革必然会触动旧制度和一些特权者的既得利益,使改革充满阻力,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都遇到这个难题,下列关于两国改革者在改革前处理这个难题的表述,正确的是()A日本明治维新前,通过武装倒幕,推

11、翻了幕府统治,大大减轻了阻力B维新派借用孔子权威进行舆论宣传,与封建顽固势力论战,大大减轻了阻力 C两国都是利用皇帝的绝对权威,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化解阻力的D两国都通过思想宣传,积极发动社会民众参与,以减轻改革的阻力解析:选A根据所学知识,A项表述符合史实;B项中“大大减轻了阻力”说法不符合史实,论战仅仅扩大了维新思想的影响,排除;C项说法不符合中国的史实,中国的光绪帝没有实权,排除;D项说法不符合中国史实,戊戌变法脱离民众,排除。15地方权力太大,影响国家治理,为改变这种现状的改革有()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明治维新戊戌变法A BC D解析:选D商鞅变法中实行郡县制的内容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符合

12、题干意思,故正确;王安石变法是为了改变国家积贫积弱的社会现状,与材料意思不符,故错误;明治维新中废藩置县的内容体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要求,故正确;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君主立宪制改革,不涉及加强中央集权的内容,故错误。D项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共5个小题,第16、17、18、19题各15分,第20题10分,共70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汉兴,以为秦钱重,难用,行八铢钱,又行五分钱。文帝以五分钱太轻小,更作四铢钱,亦作半两使用;并放民私铸,经铸造的铜钱,自与生铜不同。几种货币并行于市,民必信其重者,而疑其轻者;信其铸造精良者,而疑其铸造粗恶者;所以物价因之增长。汉武帝即位

13、后。初铸三铢钱,又铸赤仄,又将鹿皮造成皮币,又用银锡造作白金三等,纷扰者久之。后来乃将各种铜钱取销(取缔销毁),专铸五铢钱。既禁民私铸,并不许郡国铸造,而专令上林三官铸。谓水衡都尉属官均官、钟官、辩铜三令丞。币制至此,始获安定。直至唐初,才另铸开元通宝钱。自此以前,历朝所铸的钱,都以五铢为文。五铢始终是最得人民信用的钱。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汉武帝币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币制改革的意义。(9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几种货币并行于市”“将各种铜钱取销,专铸五铢钱。既禁民私铸,并不许郡国铸造,而专令上林三官铸”等信息概括。第(

14、2)问,由材料“币制至此,始获安定”可得出终止了币制长期混乱的局面,开启了新的货币体系,然后根据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如稳定物价、促进商品流通、作为社会规范等叙述即可。答案:(1)内容:统一币制;禁止民间铸造货币;成立专门的铸造机构。(言之成理即可)(2)意义:终止了币制长期混乱的局面,开启了新的货币体系;币制与钱币重量挂钩,有利于物价稳定;方便流通,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长期的标准性币制。(言之成理即可)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大名商人出身的北方汉族财相卢世荣主持财政期间,向忽必烈提出一条改革意见,其内容是:用官钱购南方棉帛运到北方牧区换取羊、马,然后

15、把这些羊、马交给当地牧民订合同放牧取利。合同规定皮毛、筋角、酥酪等的十分之二给牧民,其余由官府出售。“马以备军兴,羊以充赐予”。忽必烈听罢卢氏建议后说,这是“祖宗时欲行之而未果”的计划。他要求卢世荣尽快推行。卢世荣死后他的其他许多经济管理意见在忽必烈那里并没有因人废言,这条意见也是没废弃的。卢世荣之后的财相藏族人桑哥执政间创建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木棉提举司;至元二十四年夏忽必烈同意忻都(蒙古贵族)以新钞11.06 万锭,银1 593锭、金100两付江南各省与民大规模互市;次年九月桑哥请示忽必烈批准营造五个库于禁中贮币帛,当与这个农牧南北大贸易蓝图的实际实施相关。摘编自张岱年等主编中国全史(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元代“农牧南北大贸易”得以实施的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